中医经典研究与临床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琦著;王东坡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13211000
- 页数:484 页
第一章 《伤寒论》研究方法 2
第一节 《伤寒论》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一、研究思路 2
二、研究方法 4
第二节 《伤寒论》的字句与读法 7
一、自注句 7
二、省文 8
三、假借字 8
四、古今字句意义的区别 9
五、句读 10
第三节 《伤寒论》理论提要 10
一、病证关系与汤证关系 10
二、六病分类 13
第四节 《伤寒论》的研究原则 23
一、悉遵本貌,编次不可移易 23
二、“以老解老”,立论当以原著为凭 24
三、融旧冶新,亦纵亦横 25
第二章 《伤寒论》讲解 26
第一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26
一、太阳病初起脉证 26
二、太阳中风脉证 27
三、太阳伤寒脉证 28
四、根据脉证辨审伤寒的发展趋势 30
五、伤寒病情转变的依据 32
六、温病的证候及坏病的现象与转归 33
七、病有发于阳、发于阴之不同 35
八、太阳病有经尽自愈及针刺预防传变的方法 36
九、太阳病欲解的时间 39
十、表邪解后仍不太舒服的,待邪尽正复而自愈 40
十一、辨伤寒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40
十二、太阳中风证治 41
十三、桂枝汤证治 47
十四、桂枝加葛根汤证治 47
十五、太阳病误下后,气上冲的治法 48
十六、对坏病当按具体情况处理 49
十七、酒客患太阳中风禁服桂枝汤 50
十八、素有喘疾,因感受太阳中风而发作的治法 51
十九、凡内热壅盛的不能服桂枝汤 52
二十、太阳病发汗后,表阳虚而汗漏不止的证治 52
二十一、太阳病误下,邪陷胸中,胸阳不足的治法 53
二十二、太阳病,误下后变证的治法 54
二十三、太阳病得之八九日的几种转变、治法及禁忌 55
二十四、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治法 56
二十五、服桂枝汤后的两种不同证治 56
二十六、服桂枝汤后,出现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的治法 57
二十七、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证治 59
二十八、脾失转输、水饮内停的治法 60
二十九、误服桂枝汤的变证及其治法 62
三十、误服阳旦汤(桂枝汤)后变证的救治及其病愈的道理 64
第二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66
一、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输的治法 66
二、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的证治 67
三、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的治法 68
四、桂枝证误下,致下利不止、喘而汗出的证治 68
五、太阳伤寒的证治 70
六、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的治法 72
七、辨太阳病十日已过的转归及证治 72
八、大青龙汤的证治及其禁忌 75
九、大青龙汤证的又一脉证 76
十、小青龙汤证治 77
十一、服小青龙汤后渴者为向愈 80
十二、外证未解,脉呈浮弱,仍宜汗解 81
十三、太阳病误下,表邪未解而喘的证治 81
十四、外证未解,禁用下法 83
十五、太阳病误下后,脉浮者仍当解外 83
十六、太阳病八九日麻黄汤证仍在,仍以麻黄汤治之 84
十七、太阳病自衄者可愈 85
十八、太阳病发汗不彻而出现的太阳阳明并病的证治 85
十九、太阳病误下后尺脉微的不可发汗,可待其津和自汗而愈 87
二十、太阳病尺中脉迟不能发汗的道理 87
二十一、脉浮主表病,可用麻黄汤 88
二十二、太阳病脉浮者可用麻黄汤 89
二十三、营卫不和所致自汗及其治法 89
二十四、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证治 90
二十五、伤寒不汗致衄,仍须汗解 90
二十六、表证里证之辨治 91
二十七、伤寒汗后,余邪未尽,宜用桂枝汤再汗 92
二十八、阴阳自和是病愈的机转 92
二十九、以伤津液为例,说明疾病自愈 93
三十、下后复汗致内外阴阳俱虚 94
三十一、下后阳虚的证治 94
三十二、汗后气阴两伤的证治 95
三十三、汗后热邪迫肺作喘的证治三十四、汗后心气虚的证治 97
三十五、汗后阳虚欲作奔豚的治法 98
三十六、汗后脾虚气滞致腹胀的治法 99
三十七、中阳不足,水饮上逆的证治和治禁 100
三十八、汗后阴阳两虚的证治 102
三十九、汗下后阳虚烦躁的治法 102
四十、汗后虚实的辨别与治法 104
四十一、五苓散的证治 105
四十二、汗后烦渴的治法 106
四十三、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之鉴别 107
四十四、水逆的证治 108
四十五、发汗之后心肾阳虚的问题 108
四十六、栀子豉汤的证治 109
四十七、汗下后烦热、胸中窒的治法 112
四十八、伤寒大下后心中结痛的治法 112
四十九、伤寒下后心烦腹满的治法 113
五十、伤寒下后,上焦有热、中焦有寒的治法 113
五十一、栀子豉汤的禁忌证 114
五十二、太阳病误汗导致肾阳虚的治法 114
五十三、津液不足者禁汗 115
五十四、淋家禁汗 116
五十五、疮家禁汗 116
五十六、衄家禁汗 117
五十七、亡血家禁汗 117
五十八、汗家禁汗 117
五十九、中焦虚寒不能发汗 118
六十、标本先后的治法 118
六十一、伤寒误下后表里缓急先后治法 119
六十二、表证而脉反沉的辨治 120
十三、汗下不当而致表里俱虚 121
六十四、以脉判断战汗自愈之机及汗之或下之而解 121
六十五、太阳中风荣弱卫强的治法 122
六十六、小柴胡汤的证治 123
六十七、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及转属阳明 126
六十八、误下后致变的柴胡疑似证 126
六十九、伤寒四五日出现胁下满者,可用小柴胡汤治之 127
七十、伤寒里虚腹痛先补后和的治法 127
七十一、辨小柴胡汤之用法 129
七十二、伤寒里虚心中悸而烦的治法 130
七十三、大柴胡汤的证治 131
七十四、大柴胡汤证误用丸药下后的症状及治法 133
七十五、下后里实的证治 134
七十六、热结下焦血分轻证的证治 134
七十七、伤寒下后邪陷烦惊的证治 136
七十八、伤寒肝乘脾的证治 137
七十九、伤寒肝乘肺的证治 138
八十、误用火法的变证及自愈的转机 138
八十一、太阳中风误用火攻的变证及预后 140
八十二、误火致心阳外亡的证治 141
八十三、温病表证禁用火法 141
八十四、太阳病用火法所致的变证 142
八十五、阳证、实证误用灸法所致的变证 143
八十六、灸法的禁忌、误灸的危害、误灸后的变证及其转归 143
八十七、烧针发汗,针处受寒所致奔豚的证治 144
八十八、误用火法而致的病变复用下法治疗,为其烦躁由烧针引起的治法 146
八十九、伤寒加温针必惊 146
九十、太阳病误用吐法的变证 147
九十一、吐后胃燥化热 147
九十二、汗后阳虚胃中虚冷 148
九十三、吐下后发生的变证,并辨调胃承气汤与柴胡汤证的不同 148
九十四、热结下焦血分重证的证治 149
九十五、从小便利与不利辨热与血结 150
九十六、热与血结下焦的缓治法 151
九十七、以小便利与小便少辨水停的部位 151
第三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152
一、提出结胸与脏结及结胸的主要脉证 152
二、脏结的主要脉证及其预后 153
三、心脾肾三脏俱结的脏结证 155
四、结胸与痞证的成因及大结胸病位偏上的证治 156
五、结胸证脉浮大者禁用下法 157
六、结胸证的死候 157
七、误下的不同转归及结胸的证治 158
八、未经误下而成的大结胸证 159
九、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的鉴别 160
十、汗下后实邪内结的大结胸重证的证治 161
十一、小结胸病的证治 162
十二、误下出现的两种转归 163
十三、太阳病误下后,以脉测证 163
十四、冷水潠灌致成的烦躁及寒实结胸 164
十五、太阳少阳并病出现邪热入里的证治 165
十六、热入血室,当刺期门 166
十七、热入血室的证治 167
十八、热入血室暮则谵语 167
十九、外证未罢,心下支结的证治 168
二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证治 169
二十一、阳微结与纯阴结的辨证及阳微结的治法 170
二十二、小柴胡汤、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的不同适应证 171
二十三、太阳少阳并病误下后所发生的症状 173
二十四、痞的成因及症状 174
二十五、水饮停于胸胁的证治 174
二十六、虚痞的病机及预后 175
二十七、热痞的证治 176
二十八、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177
二十九、五苓散治痞的问题 178
三十、汗出解后胃不和,胁下有水气的痞证治法 179
三十一、胃中虚、客气上逆之痞的证治 181
三十二、伤寒误下,下利不止的证治 182
三十三、汗吐下后气血虚弱成痿证 183
三十四、伤寒汗吐下后,痞而噫气的治法 184
三十五、下后余热迫肺的证治 185
三十六、外证未解而里虚寒下利的证治 185
三十七、解表攻痞的先后证治 186
三十八、由表入里而里实热的痞证治法 186
三十九、胸中有痰痞塞的证治 187
四十、脏结的又一种死证 188
四十一、白虎加人参汤证 188
四十二、表无大热而里热盛的证治 189
四十三、表里先后的治则 190
四十四、太阳少阳并病禁下的治法 190
四十五、太阳少阳合病,里热下利证治 191
四十六、上热下寒的证候和治法 192
四十七、风湿相搏的证候和治法 192
四十八、风湿留于关节的证治 194
四十九、白虎汤的证治 195
五十、炙甘草汤的证治 196
五十一、结脉代脉的脉象及预后 198
第四节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98
一、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 199
二、胃家实 200
三、太阳病误治而转属阳明病 201
四、阳明病的外现证候 202
五、阳明病初得时的症状 202
六、阳明病的性质 203
七、转属阳明的两种情况 204
八、脉大为阳明病之主脉 205
九、太阴转属阳明证例 205
十、?然微汗出是邪入阳明的一个征象 206
十一、阳明中风的症状及治疗禁忌 206
十二、以能食不能食辨别阳明的中风与中寒 207
十三、胃中冷而又感受寒邪的病 208
十四、阳明寒湿证汗出自解 209
十五、阳明病欲解的时间 209
十六、阳明中寒误用凉药的变证 210
十七、欲作谷瘅的脉证 210
十八、阳明病无汗的一种病理 211
十九、阳明虚寒的厥证 211
二十、阳明中风热邪上干的证侯 212
二十一、阳明湿热发黄的病机和先兆 212
二十二、阳明病误火的变证 213
二十三、以脉象辨阳明证 213
二十四、阳明病鼻衄的一种预兆 214
二十五、津液输布的问题 214
二十六、胃寒呕多不可攻 215
二十七、阳明病心下硬满者禁攻 215
二十八、阳明病,无形热郁者禁下及误下后的变证 216
二十九、胃有郁热而心烦的治法 216
三十、阳明病攻下之证及大小承气汤的运用 217
三十一、阳明病有潮热,如大便硬时方可以用下法 221
三十二、谵语和郑声及谵语的死候 222
三十三、以脉象辨别谵语的预后 222
三十四、谵语的转归和治疗 224
三十五、津液与谵语的关系 225
三十六、大承气汤疑似证的辨别 225
三十七、以能食不能辨燥结的轻重 226
三十八、阳明病热入血室的证治 228
三十九、阳明病外有表邪、内有燥屎的治法 229
四十、阳明里证误汗伤津的变证 229
四十一、三阳合病而偏重于阳明的证候和治法 230
四十二、二阳并病,太阳证罢出现大承气汤证 231
四十三、阳明病误治的变证及客气动膈的治疗 231
四十四、阳明热盛津气两伤的治法 232
四十五、阳明移热膀胱的证治 233
四十六、猪苓汤的禁忌证 233
四十七、表热里寒的证治 234
四十八、胃虚寒证 234
四十九、从脉证预测鼻衄 235
五十、栀子豉汤证热扰胸膈的特殊症状 235
五十一、阳明病的小柴胡汤证 236
五十二、阳明病胁下硬满的证治 237
五十三、腹水兼黄疸的证候及治法 237
五十四、腹满无尿而哕的预后 238
五十五、津亏便秘的证治 238
五十六、阳明中风的证治 239
五十七、阳明表证无汗而喘的治法 240
五十八、瘀热发黄的病机及治法 240
五十九、阳明蓄血的成因及证治 241
六十、阳明病下后可攻不可攻的辨证 242
六十一、阳明病燥屎内结的辨证 242
六十二、以脉象辨表里及汗下的治法 243
六十三、大下后燥屎复结的证治 243
六十四、燥屎内结致喘冒不能卧的证治 244
六十五、阳明虚寒,浊阴上逆的证治 244
六十六、误下变证及其转归与证治 245
六十七、汗多亡津而致便硬 246
六十八、阳热盛而阴血虚的脉象 247
六十九、脾约证的证治 247
七十、太阳病转属阳明的特征及治法 250
七十一、伤寒吐后实热未解的治法 250
七十二、太阳病误治,津伤气滞的治法 250
七十三、大、小承气汤的不同用法 251
七十四、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急下之 252
七十五、阳明热盛,迫津外出,急下之 252
七十六、发汗不解、腹满痛,急下之 253
七十七、以腹满减与不减辨虚实 253
七十八、从脉象辨阳明少阳合病的顺逆及治法 254
七十九、阳明病有瘀血的证治 255
八十、阳明病便脓血的变证 255
八十一、寒湿在里的阴黄证 256
八十二、阳黄的证治 257
八十三、阳黄而无里实的证治 257
八十四、瘀热发黄的又一治法 258
第五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60
一、少阳病初期的症状 260
二、少阳中风禁用吐下及误治的变证 260
三、少阳病禁汗及误治的辨证 261
四、太阳病转入少阳有柴胡汤证的治疗 262
五、少阳误治之坏病 263
六、三阳合病偏于少阳的脉证 265
七、伤寒由表入里的辨证 265
八、以能食与否辨病之转属 266
九、少阳病欲愈的脉象 267
十、少阳病的欲解时 267
第六节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67
一、太阴病脾虚寒证的主症和治禁 268
二、太阴中风将要痊愈的脉证 269
三、太阴病欲解时 270
四、太阴表证的治法 270
五、自利不渴的属性及治法 271
六、太阴病湿郁发黄证与脾家实阳复的自愈证 271
七、太阳误下而邪陷太阴的证治 272
八、太阴病用药时当注意病人的胃气 274
第七节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74
一、少阴病的脉证 274
二、少阴虚寒证的辨证 275
三、少阴病亡阳的证侯 276
四、少阴病火劫发汗的变证 277
五、少阴病脉细沉数禁汗 277
六、少阴病禁汗禁下之辨 277
七、少阴下利的转归 278
八、手足温为阳复之兆 279
九、少阴病阳复的表现 279
十、少阴病中风欲解的脉象 280
十一、少阴病的欲解时间 280
十二、少阴病的预后及灸法 280
十三、少阴病热瘀下焦证 281
十四、少阴病误汗,导致下厥上竭的危候 281
十五、少阴病阴盛而阳不回的难治证 282
十六、少阴病阳气衰竭的死证 282
十七、少阴病阳脱阴竭的死证 282
十八、阴盛阳绝的死证 283
十九、肺肾将绝的死证 283
二十、阴阳离决的死证 283
二十一、少阴病表寒证的证治 284
二十二、少阴表寒证的治法 285
二十三、少阴病阴虚火旺的证治 285
二十四、少阴病阳虚寒盛证治 286
二十五、阳虚寒湿凝滞的证治 287
二十六、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的证治 287
二十七、桃花汤的证治 289
二十八、少阴病下利便脓血可用刺法 289
二十九、少阴吐利的吴茱萸汤证 289
三十、少阴病阴虚咽痛的证治 290
三十一、邪热客于少阴致咽痛的证治 291
三十二、少阴病痰热咽中伤生疮的证治 292
三十三、少阴感受寒邪的咽痛治法 293
三十四、少阴病虚寒下利,格阳于上的证治 293
三十五、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的证治 294
三十六、少阴病阳虚有水气证治 295
三十七、阴盛格阳的证治 296
三十八、阳郁致厥的证治 297
三十九、水热互结而阴虚的证治 299
四十、少阴病燥热伤津的急下证 299
四十一、少阴病热结旁流的急下证 300
四十二、少阴病里热内实的急下证 300
四十三、少阴病脉沉者,宜急温其里 302
四十四、少阴病胸中实邪与阳虚寒饮的辨治 302
四十五、少阴下利阳虚血亏气陷的证治 303
第八节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03
一、厥阴病上热下寒证 304
二、以脉象判断厥阴中风的预后 304
三、厥阴病的欲解时间 304
四、厥阴病将愈之口渴证 305
五、虚寒厥逆不可攻下 305
六、厥热胜复与下利的关系 306
七、厥热胜复之交,阴阳和自愈之理 306
八、因误治而致除中的死证 307
九、阳复太过,可致喉痹及便脓血两种变证 308
十、热厥的辨治 309
十一、发热与厥冷时间相等者可自愈 310
十二、厥的病理及症状 310
十三、脏厥与蛔厥的鉴别及证治 311
十四、热厥轻证的两种不同转归 312
十五、寒结下焦致厥的见证 312
十六、厥热胜复及阳复太过的变证 313
十七、厥多于热为病进 313
十八、厥证灸不愈的死候 314
十九、阴极阳脱的死候 314
二十、阴竭阳绝的死候 315
二十一、阴盛于内,阳亡于外的死候 315
二十二、血虚致厥禁攻下 316
二十三、厥热下利的难治证 316
二十四、脉促厥逆可用灸法 317
二十五、热厥的治法 317
二十六、血虚寒凝致厥的证治 317
二十七、血虚久寒的治法 319
二十八、大汗亡阳而内寒下利厥逆的证治 320
二十九、误治亡阳致厥的治法 321
三十、痰实致厥的证治 321
三十一、阳虚停水致厥的证治 322
三十二、伤寒误下致寒热错杂的证治 323
三十三、欲作下利的征兆 324
三十四、寒格的证治 324
三十五、下利阳复自愈的征象 325
三十六、以脉之数与紧辨病之转归 325
三十七、厥利危证的治法和预后 326
三十八、寒邪热化的见证 326
三十九、虚寒下利禁表 327
四十、从脉象辨下利的预后 327
四十一、虚寒下利的戴阳轻证 328
四十二、下利阳复自愈及阳复太过的变证 328
四十三、下利脉绝、厥逆预后的判断 328
四十四、下利脉证相反的死证 329
四十五、下利,阴盛格阳的证治 329
四十六、热痢的证治 330
四十七、虚寒下利兼表的治法 331
四十八、白头翁汤证的辨证 331
四十九、热结旁流的证治 332
五十、下利虚烦的证治 332
五十一、呕家有痈脓者,不可见呕治呕 333
五十二、阳虚呕厥的证治 333
五十三、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证治 334
五十四、呕而发热的可用小柴胡汤 334
五十五、误治致胃中寒冷而哕 334
五十六、哕逆实证的辨治 335
第九节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35
一、霍乱病的主要症状 336
二、霍乱病表里合邪的辨证 336
三、曾病霍乱,又病伤寒的病变和转归 336
四、阳虚阴脱的治法 337
五、霍乱兼表证的辨治 338
六、里和而表未解的治法 340
七、里寒兼表的证治 340
八、吐利后里真寒外假热的证治 341
九、阴竭阳亡的证治 341
十、病后胃虚,不胜谷气 342
第十节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42
一、阴阳易的证治 343
二、差后劳复的治法 343
三、伤寒差后发热的证治 344
四、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的治法 345
五、病后虚寒喜唾的治法 345
六、病后气津两伤,气逆欲吐的治法 346
七、病后饮食调摄 347
第三章 《伤寒论》专题研究 348
第一节 伤寒不独为“寒”论 348
一、伤寒名义 348
二、时代背景 348
三、实际内容 349
第二节 提纲非“纲”论 349
一、太阳之为病 350
二、阳明之为病 350
三、少阳之为病 350
四、太阴之为病 351
五、少阴之为病 351
六、厥阴之为病 352
第三节 六经非“经”论 352
一、“六经”之说原著没有根据 352
二、与《素问·热论》并非一脉相承 354
三、“三阴三阳”说的意义 356
第四节 无分“经”“腑”论 357
一、关于太阳经证、腑证 357
二、关于阳明经证、腑证及其他 359
第五节 太阳非仅主表论 360
一、太阳非仅主表 360
二、六病皆有表证 362
第六节 小柴胡汤并非少阳病主方论 363
一、关于少阳病的位置问题 363
二、关于少阳病提纲问题 364
三、小柴胡汤是否少阳病的主方 364
第七节 “厥阴病”与“厥阴篇”有别论 366
一、讨论厥阴病篇的前提 366
二、厥阴病篇的九个问题 368
一、厥阴病的本质 374
二、厥阴病的提纲 375
三、关于厥证 375
四、小结 378
第八节 病发于阴病发于阳论 378
一、历代医家对本条主要的几种看法 379
二、病发于阴发于阳的指导意义 380
第九节 “下利”证治专论 383
一、下利热证 383
二、下利寒证 385
三、下利寒热错杂证 386
第十节 《伤寒论》专题问答 387
一、《伤寒论》中方名的意义 387
二、怎样掌握五泻心汤证治要领 387
三、“烦躁”和“躁烦”有何不同 388
四、 “下利清谷”与“谷不化”的含义有何区别 388
五、白通加入尿猪胆汁汤与白通汤、四逆汤有何不同 388
六、炙甘草为什么以“清酒”六升加水煎服 389
七、如何学习、研究《伤寒论》 389
八、如何理解《伤寒论》序中的《胎胪药录》 390
九、“六经”是“名”还是“实” 391
十、六经病皆有“欲解”时,有否研究意义 392
第四章 《伤寒论》与临床研究 394
第一节 《伤寒论》的治疗学思想 394
一、重视正气 394
二、注重体质 405
三、治分表里 407
四、多层次治疗 411
五、八法应用 414
六、方药运用 441
第二节 仲景方治疗临床杂病 458
一、当归四逆汤治少腹痛 458
二、桃核承气汤治前列腺肥大 459
三、四逆散治阳痿 460
四、黄连阿胶汤治失眠 461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遗精 462
六、猪苓汤治尿血 463
七、三泻心汤治“心下痞” 464
第三节 仲景方治疗内科急症 465
一、急性出血 465
二、急性脘痛 466
三、急黄 467
四、暴喘 468
五、暴吐 469
六、暴利 469
七、高热、昏迷、谵妄 470
八、厥 470
附录 473
Ⅰ内经与伤寒研究学术论文著作目录 474
Ⅱ名家序言及手稿 476
- 《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严琼燕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优势谈判 15周年经典版》(美)罗杰·道森 2018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