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文英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310040315
- 页数:922 页
第七编 宋明新儒学的发展与不同的哲学派别(宋元明时期) 511
第一章 周敦颐的“太极图”与“立人极”的哲学思想 515
第一节 “无极而太极”的宇宙本体论 515
第二节 “立人极”的心性论 518
一、诚体神用的道德本体 518
二、刚柔善恶中的心理气质之性 518
三、主静无欲的直觉修养方法 519
第二章 邵雍的“先天图”及象数哲学 521
第一节 邵雍的象数学和宇宙循环论 521
第二节 历史循环论与治世的法宝 523
第三节 天人类比的人性论 524
第三章 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与哲学特点 526
第一节 对“道”、“太极”和“五行”的新解释 527
第二节 万物皆有耦有对的辩证法思想 528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530
第四节 性存于内、情发于外的人性论 532
第四章 张载的气本论及其哲学体系 534
第一节 “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534
一、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534
二、太虚的两重性与道德之源 536
第二节 “一物两体”的辩证法思想 537
一、两体相薄,动非自外 537
二、“渐化”与“著化”两个阶段 538
第三节 性两元论与心的两重性 538
一、性两元论 538
二、心的两重性 540
第四节 “大其心”、“穷神知化”、“穷理尽性”的心性修养方法 541
一、“大其心” 541
二、“穷神知化” 541
三、“穷理尽性” 541
第五章 二程的理本论及其差别 543
第一节 二程的理本论及其差别 543
一、二程理本体的确立 543
二、二程理本体的差别 544
第二节 程颢的心性一元论和程颐的性两元论 546
一、程颢的心性一元论 546
二、程颐的性两元论 547
第三节 程颐论心、性、情的关系 548
第四节 程颐的“涵养须用敬”和“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 550
第五节 程颢“以觉识仁”的修养方法 552
第六章 朱熹的理学集大成的哲学体系 554
第一节 新旧“中和说”与心统性情 554
一、“心为已发,性为未发”的“中和旧说” 554
二、“思虑未萌为未发,思虑巳萌为已发”的“中和新说” 555
第二节 “理在气先”与“理一分殊” 557
第三节 性两元论与人心听命于道心 559
一、理为天命之性,理与气杂为气质之性 559
二、人心听命于道心 560
第四节 主敬持一和格物致知的心性修养论 560
第五节 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 563
第七章 陆九渊的心本论及“自存本心”的修养方法 566
第一节 和谐之数与心即理的本体论 566
第二节 发明本心的心性修养方法 568
第三节 朱陆之辨及鹅湖之会 569
一、关于“无极而太极”的争论 569
二、“先立其大”,还是“先道问学” 570
三、“心即理”与“性即理”的分歧 570
四、“心统性情”与心性合一 571
五、道心与人心 571
六、理在心外与心即理 572
第八章 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及影响 573
第一节 陈亮的事功哲学 573
一、“盈宇宙者无非物”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573
二、“明事物之故”的认识论 574
三、利欲有“分”有“辨”的人性论 575
四、王霸义利之辨 576
第二节 叶适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内外交相成之道 577
一、五行、八卦皆气化的自然观 577
二、“道原于一而成于两”的朴素辩证法 578
三、内外交相成之道 579
第九章 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581
第一节 “真己”的心体用论 581
一、人心以真我、良知为本体 582
二、心之理为体、气为用 582
三、性、情、欲、知统一于良知 583
四、道心人心不为二,天理人欲不并立 584
第二节 道德感情与践履合一的“知行合一”论 585
第三节 “致良知”与涵养省察的修养方法 587
一、“致良知”与“致知格物” 587
二、涵养省察并用的心性修养方法 587
第十章 罗钦顺与王廷相的气学本体论 589
第一节 罗钦顺的理在气中和性为体、知觉为用 589
一、“理一分殊”的气一元论 589
二、性为体,知觉为用 590
三、道心为性,人心为情 591
四、格物致知的心性修养论 592
第二节 王廷相的气本论与内外合一之道 592
一、“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元气本体论 593
二、生之气、生之理、性之才三结合的人性论 595
三、性情为心理活动的不同景象 596
四、天性之知与人道之知 598
第八编 宋明理学的衰落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终结(明清之际至清代中期) 599
第一章 李贽的“童心”说和反封建精神 603
第一节 天地如夫妇的字宙观 603
第二节 “童心”即真心的个性自觉 606
第三节 提倡私心的反封建精神 607
一、私心与礼义 607
二、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反封建精神 608
第二章 刘宗周的心体即性体的哲学思想 610
第一节 理气心性一元和一体两分 610
第二节 仁义礼智与喜怒哀乐合一的性情论 611
第三节 从未发已发中抽象的独体之知 612
第四节 心之全体的分析组合 613
第三章 黄宗羲的理气、心性新说及对封建专制的批判 615
第一节 “一本万殊”的宇宙观 616
第二节 理气心性一元论 617
第三节 离情无以见性与心性修养论 618
一、离情无以见性和四德相生相克 618
二、养气、尽心、穷理、知性的心性修养方法 619
第四节 批判封建专制,提倡政治改革 620
第四章 方以智的“通几”与“质测”相统一的哲学 623
第一节 “一切物皆气之所为”的本体论 623
一、“气”为宇宙万物本原 623
二、“火为燥气”是物质变化的特性 624
三、从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转化 625
第二节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辩证法思想 626
一、“一而二,二而一”的矛盾学说 627
二、“合二而一”的矛盾统一观 628
三、调和矛盾的相对主义观点 629
第三节 “质测即藏通几”与“觉悟交通”的认识论 630
一、“质测即藏通几”的科学认识论 630
二、“觉悟交通”的认识过程 631
第五章 王夫之的理论贡献及其对宋明哲学的总结 634
第一节 气为世界万物之本的自然观 634
第二节 变化日新的辩证法 638
第三节 质异则性异,性日生日成 640
第四节 性体心用的三分法 641
第五节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和联系 643
第六节 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644
第六章 颜元重“习行”的哲学思想 646
第一节 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及引蔽习染 646
一、“理气融为一片”的人性论 646
二、心兼性情与引蔽习染 647
第二节 重习行、践履的心性修养论 648
第七章 戴震的气一元论和理欲观 650
第一节 “气化流行”的宇宙观 650
第二节 “血气心知”的人性论 651
一、“血气心知”为性和“欲情知”的三分法 651
二、必然寓于自然之中的理欲观 653
第九编 中国近代哲学的精神困惑与探索历程(1840~1919年) 655
第一章 龚自珍、魏源的“更法”、“变古”新论 658
第一节 龚自珍的“更法”哲学 658
一、冷眼看“衰世” 658
二、稽古论“更法” 662
三、“立反”、“用逆”的矛盾观和注重“自我”的“心力”说 664
第二节 魏源的“变古”哲学思想 666
一、师夷制夷,富国强兵 667
二、朴素辩证法的矛盾观 668
三、唯物主义认识论 670
四、“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历史进化观 672
第二章 洪秀全、洪仁玕宗教神学外衣下的农民革命哲学 675
第一节 宗教神学外衣下的农民革命思想 676
一、宗教神学外衣下的反封建革命思想 676
二、宗教神学外衣下的反孔思想 677
三、宗教神学外衣下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679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680
第三节 《资政新篇》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682
第三章 洋务运动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之学 684
第一节 洋务运动的社会思潮 684
第二节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之学 686
一、不可变者圣道也,非器械也 686
二、《劝学篇》的纲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689
第四章 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与哲学思想 697
第一节 调和心物的世界观 698
第二节 变易进化的自然观与历史观 700
一、变易进化的自然观 700
二、变易进化的社会历史观 701
三、变易进化的动力根源 702
第三节 大同思想与人道哲学 704
第四节 初步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708
第五章 谭嗣同的维新意志与“仁学”体系 711
第一节 宇宙观上的“以太”说和“心力”说的矛盾 712
第二节 “日新”变化的发展观同“破对待”的形而上学思想的矛盾 717
第三节 认识论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 722
第六章 严复的天演之学及其历史作用 725
第一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论 725
一、从西方学来的进化论 725
二、宣传进化论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 727
第二节 “质力相推”的机械自然观 729
第三节 经验论的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731
一、反对先验论,提倡归纳法 731
二、从唯物主义经验论滑向唯心主义经验论、不可知论 734
第四节 严复的历史地位 736
第七章 梁启超的思想演变与哲学倾向 739
第一节 进化思想与变革观念 740
一、变亦变,不变亦变 740
二、“三世六别”的进化模式 741
三、社会变革的和平渐变与革命突变 742
第二节 塑造近代理想人格的“新民说” 744
一、“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 744
二、“新民”应具有的诸种品格 745
第三节 “境者心造,惟心为实”的唯心主义本体论 749
第四节 中西文化融合论 750
第八章 章太炎的革命活动与哲学历程 754
第一节 以《訄书》为代表的前期哲学思想 755
一、“阿屯以太”说及无神论思想 755
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758
第二节 “物竞天择”与“俱分进化” 760
一、“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 760
二、悲观主义的“俱分进化论” 762
第三节 高唱唯我、高蹈太虚的宗教归宿 764
一、唯我主义的“新宗教” 764
二、“高蹈太虚”的“五无论” 766
第九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哲学基础 767
第一节 从旧三民主义走向新三民主义 768
第二节 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770
一、“物质进化之时期” 770
二、“物种进化之时期” 771
三、“人类进化之时期” 772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774
一、“知难行易”的特定提法 774
二、知行范畴的崭新内涵 776
三、知行关系的辩证论证 778
第四节 含有唯物史观因素的社会历史观 780
一、历史进化论观念 780
二、民生史观 781
三、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783
第十编 中国现代哲学的不同思潮与理论创造(1919~1949年) 785
第一章 李大钊的哲学思想 788
第一节 李大钊的早期思想 788
一、“青春”哲学的宇宙观 788
二、社会发展观 790
第二节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 792
一、对唯物史观的传播 793
二、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 795
三、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797
第三节 李大钊的文化哲学 799
一、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 799
二、第三种文明 801
第二章 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804
第一节 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 804
一、实用主义实在论 804
二、实用主义真理观 806
三、实用主义方法论 808
第二节 胡适的进化论的文化哲学 810
一、进化论的文化观 810
二、全盘西化的思想 811
第三章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观 813
第一节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813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813
二、道德人本主义的建立 815
三、形而上学的进路——三量说的认识方法 817
第二节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 821
一、认识论与人生观 821
二、三种文化模式的哲学分析 822
第四章 张君劢的哲学思想和科学与玄学论战 825
第一节 张君劢的人生哲学 825
一、形而上学之意志自由论 825
二、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 826
三、张君劢的“新玄学” 828
第二节 科学与玄学论战 831
一、科学与玄学论战的时代背景 831
二、科学与玄学论战三方的主要观点 831
三、科学与玄学论战在现代哲学史上的意义 836
第五章 熊十力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 839
第一节 熊十力的哲学本体论 839
一、哲学就是本体论 839
二、以“体用不二”立宗 841
第二节 熊十力的心性论 844
、总结朱王心性之学 844
二、本心与习心 845
第三节 性智与量智 847
一、性智与量智的划分 848
二、性智与量智的关系 849
第六章 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思想 851
第一节 新理学的思想与方法 851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进路 851
二、实际与真际 854
三、理与气 856
四、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859
第二节 新理学的人生境界论 861
一、意义与觉解 861
二、人生的四个境界 862
三、凡俗即神圣 863
第七章 张东荪的哲学思想与唯物辩证法论战 865
第一节 张东荪的架构的宇宙观与多元认识论 865
一、架构的宇宙观 865
二、多元认识伦 868
第二节 张东荪与唯物辩证法论战 870
一、张东荪对唯物辩证法的批判 871
二、艾思奇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和宣传 872
三、唯物辩证法论战的意义 875
第八章 金岳霖的道论与知识论 878
第一节 金岳霖的道伦 878
一、能与式 879
二、共相与殊相 881
第二节 金岳霖的感觉论 883
一、唯主方式与非唯主方式 883
二、“外物”与“所与” 884
第三节 金岳霖的概念论 887
一、得自所与的意念 887
二、意念对所与的规范与整理 889
三、科学认识方法论 891
第九章 贺麟新心学的哲学思想 893
第一节 贺麟新心学的心性论与直觉说 893
一、直觉与理智 894
二、“主体逻辑心” 896
三、自然知行合一论 899
第二节 贺麟的文化体用论 901
一、绝对体用论与相对体用论 901
二、心体物用的多层体用论 902
三、对传统道德的新解释 904
第十章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906
第一节 毛泽东的实践论哲学思想 906
一、《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论述与发展 907
二、《实践论》对中国哲学知行问题的概括与总结 910
第二节 毛泽东的矛盾论哲学思想 912
一、《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论述与发展 912
二、《矛盾论》对中国辩证法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916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现代哲学史的总结 919
一、近代以来文化争论的哲学总结 919
二、近代以来哲学发展的总结 920
三、认识规律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921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哲学与人生》梁琦,徐海峰主编 2019
-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2019
- 《世界文学史大纲》吴宓著;吴学昭编 2020
- 《华为基因 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冷湖编著 2019
-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美)马克·吐温著;钟姗,吴兰 2020
- 《解读西方管理哲学》谢庆绵著 2019
- 《哲学教授送给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课》冀剑制 2019
- 《后语言哲学论稿》钱冠连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