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犯罪学
犯罪学

犯罪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春金著
  • 出 版 社:三民书局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570264861
  • 页数:800 页
图书介绍:
《犯罪学》目录
标签:犯罪学 犯罪

第一篇 认识犯罪学 1

第一章 犯罪现象与犯罪学 3

前言:为何研读犯罪学? 3

第一节 犯罪学关心探讨的课题 4

第二节 犯罪学之性质及与偏差行为、刑事司法之关系 13

第三节 犯罪学简史 18

第四节 犯罪学的探讨范畴 30

第五节 犯罪观点论 40

第六节 犯罪学研究法 45

第七节 犯罪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50

第八节 结论 51

第二章 犯罪及偏差行为的测量 55

前言:测量的目的及功用 55

第一节 犯罪及偏差行为定义的相对性 60

第二节 犯罪的法律构成要件与三种犯罪测量方法 68

第三节 官方犯罪统计 73

第四节 自陈报告犯罪及偏差行为统计 85

第五节 犯罪被害统计 92

第六节 世界犯罪被害调查 96

第七节 犯罪统计的相合性 99

第八节 结论 100

第三章 犯罪及偏差行为之分布与相关因素 103

前言:对犯罪现象之实证认识 103

第一节 台湾地区犯罪现象分布之研究 104

第二节 犯罪与社经地位 122

第三节 犯罪与性别 124

第四节 犯罪与族群 129

第五节 犯罪与年龄 131

第六节 慢性犯罪者之研究(又称发展犯罪学) 133

第七节 结论 140

第四章 犯罪被害现象研究 145

前言:犯罪被害研究的重要性 145

第一节 犯罪被害的概念与来源 145

第二节 犯罪被害现象研究——犯罪被害调查部分 149

第三节 犯罪被害现象研究——警察犯罪统计部分 160

第四节 犯罪被害所造成的伤害 164

第五节 对被害者的补偿与救助 170

第二篇 犯罪原因理论 177

第五章 自由意志与理性选择理论 187

前言:自由意志理论之演变 187

第一节 古典 犯罪学派——刑事法律的执行问题 187

第二节 新古典犯罪学派 200

第三节 现代新古典犯罪理论与犯罪的理性 202

第四节 排除犯罪——自由意志与理性选择理论之犯罪预防应用 208

第五节 情境犯罪预防:发展与策略 209

第六节 一般威吓主义 214

第七节 特殊威吓主义与隔离主义 217

第八节 结论 223

第六章 实证犯罪学派之兴起——寻找犯罪的原因 227

前言:实证犯罪学派兴起之历史背景 227

第一节 龙布罗梭的生来犯罪人学说 229

第二节 费利的犯罪社会学研究 233

第三节 盖洛法罗的自然犯罪 235

第四节 现代实证主义 237

第五节 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差异 238

第七章 犯罪生物学理论 241

前言:犯罪生物学之发生 241

第一节 特征理论之基本理念 242

第二节 身体外表的特征决定了犯罪的倾向 243

第三节 基因和遗传缺陷说 252

第四节 当代社会生物特征理论 260

第五节 犯罪生物学之贡献与缺失 270

第八章 犯罪心理学理论 275

前言:心理学与犯罪现象 275

第一节 心理分析理论与犯罪行为 276

第二节 认知理论与犯罪行为 282

第三节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 285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与媒体暴力 287

第五节 犯罪与人格 289

第六节 生物个体理论与刑事政策 301

第七节 结论 302

第九章 控制理论与犯罪中止/持续研究 305

前言:犯罪社会学之发生 305

第一节 犯罪社会学的历史根基 306

第二节 控制理论的基本论点 307

第三节 涂尔干的社会乱迷学说 309

第四节 雷克利斯之抑制理论 313

第五节 赫胥的社会控制理论 315

第六节 控制理论的新发展一一般化犯罪理论或自我控制理论 324

第七节 桑普森和劳伯的犯罪生命史研究 335

第八节 玛札和西克斯的中立化技术理论 352

第九节 结论 355

第十章 紧张犯罪理论与犯罪副文化理论 359

前言:紧张犯罪理论与犯罪副文化理论之形成背景 359

第一节 紧张犯罪理论 360

第二节 犯罪副文化理论 373

第十一章 批判犯罪理论与修复式正义 399

前言:批判犯罪理论的发生与重心 399

第一节 标签理论 400

第二节 马克斯理论与犯罪现象 409

第三节 冲突理论与冲突犯罪学 414

第四节 基进理论 421

第五节 和平建构犯罪学与修复式正义 424

第六节 结论 427

第十二章 环境犯罪学理论与犯罪被害理论 429

前言:环境犯罪学的兴起 429

第一节 犯罪被害理论 430

第二节 环境犯罪学理论 455

第三篇 犯罪类型与犯罪预防 487

第十三章 暴力犯罪行为 489

前言:暴力犯罪的严重性与多样性 489

第一节 暴力犯罪行为之定义与普及性 489

第二节 暴力行为理论 493

第三节 强制性交犯罪行为 496

第四节 强盗抢夺犯罪行为 512

第五节 杀人犯罪行为 517

第六节 儿童虐待与家庭暴力 524

第七节 政治暴力及群众暴动行为 531

第八节 结论 544

第十四章 财产犯罪:街头财产犯罪 549

前言:财产犯罪的意义与危害 549

第一节 窃盗犯罪之发生数与发生率 550

第二节 窃盗犯之特征 551

第三节 职业窃盗与业馀窃盗 552

第四节 窃盗犯罪与赃物市场 559

第五节 汽机车窃盗犯罪研究 561

第六节 窃盗犯罪之防制:由被害者著手 569

第七节 诈欺犯罪 583

第八节 纵火犯罪行为 586

第九节 结论 591

第十五章 白领犯罪 595

前言:白领犯罪之意义 595

第一节 苏哲兰与白领犯罪的发现 595

第二节 白领犯罪之概念、演进与型态 598

第三节 公司犯罪 601

第四节 职务犯罪行为 617

第五节 军事犯罪与军事司法 624

第六节 政府与政治性白领犯罪 633

第七节 政治——企业犯罪、金融犯罪与科技犯罪 643

第八节 白领犯罪的执法问题 648

第九节 结论 649

第十六章 非道德犯罪行为——有关公共秩序之行为 653

前言:非道德行为之犯罪化 653

第一节 法律与道德:非道德犯罪行为抗制之两难 654

第二节 性犯罪与性偏差行为 659

第三节 毒品犯罪与药物滥用 679

第四节 赌博犯罪 696

第五节 酗酒行为 699

第六节 结论 702

第十七章 青少年犯罪帮派与组织犯罪 707

前言:青少年犯罪帮派与同侪关系 707

第一节 青少年帮派的定义与性质 708

第二节 青少年不良帮派活动型态及经济来源 711

第三节 青少年加入帮派动机、管道及影响因素 714

第四节 组织犯罪之界定与团体属性 717

第五节 组织犯罪团体内部组织及权力结构 721

第六节 组织犯罪之活动型态 728

第七节 帮规及入帮仪式 730

第八节 美国华人犯罪帮派研究 733

第九节 帮派及组织犯罪起源理论及背景条件 736

第十节 西西里岛黑手党研究 739

第十一节 台湾地区组织犯罪现象与理论建构 747

第十二节 成人帮派及组织犯罪之执法 754

第十三节 结论 755

第十八章 犯罪之预防 759

前言:犯罪预防之意义 759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760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基本理念 762

第三节 家庭与犯罪预防 769

第四节 有效的助人关系与犯罪预防 774

第五节 情境犯罪预防 776

第六节 社会纪律的发展——从圆拱形监狱到迪士尼乐园 7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