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
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

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克樑,林万隆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3954229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消化道肿瘤的病因、流行病学、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疗指南与共识、治疗,重点阐述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新进展,新技术。本书是外科各专业医师、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各专业医务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参阅。
《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目录

第一章 食管癌 1

第一节 流行病学 1

第二节 病因学 2

第三节 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分期 3

一、病理形态 3

二、组织学分类 3

三、播散与转移 4

四、临床病理分期 5

第四节 诊断 8

一、临床表现 8

二、检查 8

三、诊断原则 11

第五节 治疗 11

一、治疗原则 11

二、手术 12

三、放疗 16

四、化疗 23

五、放化联合治疗 29

六、术前新辅助同期放化疗 29

七、靶向治疗 30

八、其他姑息性治疗 30

九、食管癌最佳支持治疗原则及随访 32

第六节 食管癌的介入治疗 33

一、概述 33

二、食管动脉的解剖 34

三、食管癌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5

四、食管癌动脉灌注常用药物 35

五、食管癌动脉灌注方法 36

六、疗效评价 37

七、食管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方法 38

八、术后处理及主要并发症防治 41

第二章 胃癌 46

第一节 流行病学 46

第二节 病因学 47

第三节 病理学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 48

一、大体分型 48

二、组织学分型 48

三、组织学分级 49

四、临床病理分期 49

第四节 诊断 51

一、症状 51

二、体征 52

三、辅助检查 52

四、鉴别诊断 54

第五节 治疗 55

一、治疗原则 55

二、手术治疗 55

三、放射治疗 63

四、化学治疗 66

五、支持治疗 81

第六节 胃癌的介入治疗 81

一、胃的血管解剖 81

二、胃癌动脉灌注化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83

三、药物选择和剂量 83

四、胃癌动脉灌注化疗和化疗栓塞方法 84

五、疗效评价 89

六、胃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90

七、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91

第七节 随访 91

第三章 大肠癌 97

第一节 大肠癌病因及流行病学 97

一、流行特征 97

二、病因 98

第二节 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05

一、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106

二、酶类肿瘤标志物 108

三、细胞因子类肿瘤标志物 110

四、基因肿瘤标志物 112

第三节 大肠癌病理学 114

一、大肠癌的大体类型 115

二、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 117

三、大肠癌的转移途径 121

四、癌前病变 122

第四节 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分期 125

一、术前临床分期 125

二、术后病理分期 127

第五节 结直肠癌的诊断 130

一、病史 130

二、症状和体征 131

三、实验室检查 132

四、影像学检查 133

五、内镜检查 134

六、病理学诊断 136

第六节 大肠癌治疗及进展 136

一、大肠癌的手术治疗 136

二、大肠癌的化学治疗 148

三、基因治疗 160

四、放射治疗 161

五、温热治疗 162

六、内分泌治疗 163

七、生物治疗 165

八、结肠癌的化学预防 167

第七节 大肠癌的介入治疗 168

一、结直肠的血管解剖 168

二、大肠癌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71

三、大肠癌动脉灌注插管方法 171

四、药物选择、灌注及化疗方法 173

五、疗效评价 174

六、大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 174

七、大肠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175

八、大肠癌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75

第八节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76

一、中医药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76

二、临床研究 177

三、实验研究 178

四、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抗大肠癌中成药 179

五、总结与展望 180

第四章 原发性肝癌 184

第一节 肝癌的流行病学 184

一、地区分布 184

二、时间分布 185

三、人群分布 185

第二节 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86

一、病毒性肝炎 186

二、肝硬化 186

三、化学致癌剂 186

四、饮用水污染 187

五、遗传因素 187

六、其他 187

第三节 肝癌的病理分型 188

一、根据大体形态分型 188

二、根据组织学分型 189

第四节 肝癌的分期 190

一、Okuda分期 191

二、Izumi改良分期法 192

三、CLIP评分法 192

四、BCLC分期法 193

五、香港中文大学预后系数(CUPI)评分系统 194

六、日本TNM分期法及日本JIS积分法 194

七、肿瘤的TNM分期 195

八、中国肝癌协会分期 197

九、肝癌分子分期系统 198

第五节 肝癌的临床表现 200

第六节 对国际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与共识的评价 201

一、肝细胞癌的监测和筛查 202

二、肝细胞癌的诊断 202

三、肝细胞癌的治疗 202

第七节 肝癌的诊断 203

一、肝癌的早期诊断 203

二、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203

三、肝癌的临床诊断 203

四、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04

五、肝癌的病理诊断 207

第八节 肝癌的治疗 208

一、外科治疗 208

二、介入治疗 210

三、消融治疗 212

四、放射治疗 216

五、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218

六、中医药治疗 220

七、系统化疗 220

八、多模式综合治疗 221

九、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221

第五章胆、胰肿瘤 225

第一节 胆囊癌 225

一、流行病学 225

二、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226

三、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 228

四、胆囊癌的播散类型 229

五、临床表现 229

六、诊断 230

七、分期 232

八、治疗 233

九、预后 238

十、结语 238

第二节 胆管癌 239

一、流行病学 239

二、分类 239

三、分期 240

四、肿瘤播散 242

五、危险因素 242

六、诊断 244

七、鉴别诊断 245

八、治疗 246

九、预后因子 254

十、结语 254

第三节 胰腺癌 255

一、诊断依据 255

二、诊断 258

三、鉴别诊断 258

四、治疗 259

第六章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270

第一节 超声内镜 270

一、超声内镜的发展史 271

二、超声内镜的种类 271

三、超声内镜检查法及其选择 272

四、超声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72

五、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 273

第二节 染色内镜和放大染色内镜 276

一、概述 276

二、放大内镜和色素内镜的作用原理 277

三、放大染色内镜在临床的应用 277

第三节 共聚焦内镜 280

一、共聚焦内镜的工作原理 281

二、荧光剂 281

三、临床应用 281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286

五、展望 286

第四节 窄带成像 287

一、工作原理 287

二、临床应用 288

第五节 胶囊内镜 289

一、胶囊内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89

二、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90

三、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291

四、胶囊内镜的并发症 292

五、胶囊内镜的优缺点 293

六、胶囊内镜的未来 293

第六节 无痛内镜的临床应用 294

一、无痛内镜的优缺点 294

二、无痛内镜的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 295

三、无痛内镜的设施、人员配备要求 295

四、无痛内镜的常用药物 295

五、无痛内镜的监测要求 296

六、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 296

七、内镜检查后监测 298

八、无痛内镜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298

九、特殊人群无痛内镜诊疗的麻醉要求 299

十、其他内镜诊疗的麻醉要求 300

第七章 消化道肿瘤影像学 304

第一节X线检查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304

一、胃、肠 304

二、胰、胆 305

第二节CT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305

一、肝、胆 306

二、胰腺 306

三、胃肠道 307

第三节 超声检查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308

一、胃、肠 308

二、肝、胆、胰 311

第四节MRI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313

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检查 314

一、检查方法 314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314

三、消化系统肿瘤血管造影异常表现 314

四、血管造影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的应用 315

第六节 消化系肿瘤SPECT及PET诊断 317

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317

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 317

第七节 消化道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319

一、食管癌 319

二、贵门癌 322

三、胃癌 323

四、小肠恶性肿瘤 326

五、结直肠癌 327

六、原发性肝癌 329

七、胆囊癌 332

八、胆管癌 334

九、胰腺癌 337

第八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肿瘤 351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351

一、电镜下形态结构 351

二、菌落特征 352

三、生化特征 352

四、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结构特征 352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 352

一、感染率 352

二、感染途径 353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 354

一、幽门螺杆菌定植因素 354

二、黏附因素 354

三、移行能力 354

四、尿素酶 355

五、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 355

六、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炎症与免疫反应 356

七、抑制胃酸分泌 357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358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358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70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癌 373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 376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 377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381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验方法 381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 384

第六节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385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适应证 385

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 387

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 390

第九章 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 397

第一节 酒精性脂肪肝 397

一、流行病学 397

二、危险因素 398

三、发病机制 399

四、组织病理 400

五、临床诊断及分型 401

六、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405

七、预防 408

第二节 酒精性肝病与肝癌的关系 40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关系 409

二、酒精性肝病并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411

三、酒精性肝病的早期治疗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411

第三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 412

一、流行病学 412

二、自然病程 412

三、发病机制 413

四、病理分型 415

五、临床诊断及分型 415

六、治疗 416

第四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 42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关系 422

二、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隐源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424

三、非酒精性脂肪肝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 425

四、非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 426

第十章 肥胖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431

第一节 肥胖的发展趋势及控制措施 431

一、肥胖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431

二、导致肥胖的因素 431

三、肥胖的发展趋势 432

四、肥胖的控制措施 433

第二节 肿瘤发生与肥胖的关系 434

一、肥胖可能诱发的肿瘤 434

二、肥胖致癌的可能发生机制 434

三、肥胖致癌的预防建议 434

第三节 肥胖、瘦素与消化道肿瘤 435

一、肥胖与胃癌 436

二、肥胖与肝癌 437

三、肥胖与胰腺癌 437

四、肥胖与结直肠癌 438

五、肥胖与食管癌 4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