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末端回肠炎的基础与临床
末端回肠炎的基础与临床

末端回肠炎的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国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118870
  • 页数:1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末端回肠炎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反映了我国对末端回肠炎的一些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十一章,对急性末端回肠炎和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学、免疫学、细菌学、治疗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对于指导慢性末端回肠炎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内容丰富、新颖、实用,对临床医生、内镜医生以及从事肠道疾病研究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末端回肠炎的基础与临床》目录

第1章 概论 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

一、结肠内镜的发明和发展 1

二、末端回肠炎的命名 2

三、末端回肠炎定义的演变和完善过程 2

四、对末端回肠炎定义的商榷 3

五、目前对末端回肠炎认识不足的原因分析 4

第二节 末端回肠炎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6

一、结肠内镜技术 6

二、组织病理学技术 7

三、回盲部功能检测和肠道微生态技术 8

四、主要治疗措施 8

五、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对策 8

六、近年来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9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

一、病因学的研究 9

二、发病机制的研究 10

第2章 回盲部的解剖和生理 14

第一节 胚胎起源 14

第二节 回盲部解剖结构 15

一、回盲部结构 15

二、回肠末端大体解剖 16

三、回盲瓣结构及功能 17

四、盲肠结构 17

五、阑尾结构 17

六、升结肠 17

七、内镜下末端回肠黏膜表现 18

第三节 回盲部血供及淋巴回流 18

一、动脉血供 18

二、静脉回流 19

三、淋巴回流 19

第四节 神经支配 19

第五节 组织学 21

一、小肠组织结构 21

二、末端回肠的组织结构特点 23

三、末端回肠的细胞动力学 23

四、末端回肠黏膜的病理生理学 24

五、回盲部其他部位组织结构 25

第六节 生理学 25

一、消化吸收功能 25

二、小肠分泌吸收的调节 30

三、升结肠的分泌吸收 31

四、运动功能 31

第七节 免疫系统 34

一、肠道免疫的特点 34

二、组成及结构特点 35

三、肠道相关免疫应答 35

四、末端回肠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 35

第3章 末端回肠微生态与肠道屏障功能 37

第一节 正常肠道微生态 37

一、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37

二、肠道微生态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38

第二节 肠道菌膜屏障功能 39

第三节 肠道黏液及上皮屏障功能 41

一、肠道黏液屏障功能 41

二、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42

第四节 肠道机械屏障功能 42

第五节 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43

一、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 43

二、防御素 44

三、免疫球蛋白A(IgA) 44

四、共同黏膜免疫系统 44

五、黏膜T细胞群 45

第六节 细胞因子 46

一、促炎细胞因子 47

二、抗炎细胞因子 49

三、其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 50

第4章 急性末端回肠炎 52

第一节 流行病学 52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53

一、病因学 53

二、发病机制 53

第三节 动物末端回肠炎的病理学 54

第四节 临床表现 55

一、猪增生性回肠炎的临床表现 55

二、成人急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表现 55

三、急性药物性回肠炎 56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 56

第六节 结肠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 56

第七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57

第八节 治疗方法 58

一、猪增生性回肠炎的防治 58

二、成人急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 59

第5章 末端回肠炎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60

第一节 内源性感染学说 60

一、动物研究 60

二、人体研究 61

三、肠道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 63

四、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微生态和致病微生物的研究 64

第二节 免疫学说 65

一、临床研究 66

二、病理学研究 66

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66

四、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作用的研究 66

五、肠道免疫功能的研究 67

六、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 68

第三节 结肠-回肠反流学说 68

一、内镜学的证据 68

二、病理学的证据 69

三、细菌学的证据 69

四、电镜学的证据 70

五、功能学的证据 71

六、结肠-回肠反流与黏膜结肠化的研究 73

七、回盲部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 74

第四节 过敏性学说 75

第五节 药物中毒学说 77

第6章 回肠末端炎动物模型构建及其研究 79

第一节 动物模型研究的作用及现状 79

第二节 动物模型的分类 80

一、动物模型按原因分类 80

二、动物模型按各系统疾病的分类 80

三、动物模型按疾病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模型的种类分类 81

第三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81

一、设计基本原则 81

二、注意事项 83

第四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动物模型的设计原理 84

第五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动物模型构建及实验研究 86

一、经历 86

二、动物选择原则 86

三、设计具体方法 86

四、结果 87

五、结论 87

第7章 慢性末端回肠炎 89

第一节 流行病学 89

第二节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90

第三节 临床经过及临床表现 90

一、消化系统表现 90

二、全身表现 91

三、临床分型及自然病程 91

四、并发症 91

第四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结肠内镜下特点 91

第五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病理学 92

第六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组织化学及电镜学 92

第七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回盲部功能变化 94

第八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细菌学特点 95

第九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 95

一、一般治疗 95

二、药物治疗 96

三、治疗评估 98

第8章 末端回肠炎的诊断 100

第一节 病原学诊断及流行病学 100

第二节 临床诊断 101

一、急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 101

二、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 101

第三节 内镜学诊断 102

一、结肠镜检查 102

二、小肠镜检查 102

第四节 病理学诊断 104

第五节 实验室及其他诊断 104

一、大便检查 104

二、大便脂肪测定 104

三、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104

四、氢呼气试验 104

五、腹部平片 105

六、腹部超声 105

七、胃肠道钡剂检查 105

八、钡灌肠检查 105

九、ERIG检查 105

第六节 鉴别诊断 107

一、急性末端回肠炎的鉴别诊断 107

二、慢性末端回肠炎的鉴别诊断 107

第9章 慢性末端回肠炎相关性疾病 111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的倒灌性回肠炎 111

第二节 去回盲瓣后回肠炎 112

第三节 回盲瓣脱垂综合征 112

第四节 慢性溃疡性空回肠炎 112

第五节 原发性非特异性小肠溃疡 113

第六节 克罗恩病 114

第七节 急性胃肠炎 114

第八节 功能性胃肠病 115

第九节 抗生素相关性肠病 116

第十节 末端回肠淋巴滤泡增生症 117

第十一节 肠淋巴瘤 118

第十二节 非甾体类药物相关性肠炎 119

第十三节 肠道鞭虫病 120

第10章 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及预防 122

第一节 治疗原理 122

第二节 药物 124

一、抗厌氧菌药物 124

二、加强回盲部收缩功能的药物 125

三、调节肠道菌种的药物——微生态制剂 126

四、氨基水杨酸类 127

五、抗焦虑药物 128

六、抗抑郁药物 129

第三节 治疗方案 131

一、治疗目的和原则 131

二、治疗方法 131

第四节 治疗方案的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133

第五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 136

一、药物选择 136

二、心理治疗 136

第六节 慢性末端回肠炎的预防研究 138

第11章 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研究展望 139

第一节 目前研究现状 139

一、明确了慢性末端回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 139

二、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39

三、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诱发CTI发病的重要因素 140

四、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CTI发病的关键 140

五、慢性末端回肠炎的预防和治疗 141

六、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功能学研究 142

第二节 未来的研究 142

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142

二、提高结肠内镜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 143

三、炎性细胞在慢性末端回肠炎的致病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43

四、回盲部功能学检测 144

五、肠道菌群失调与CTI发病的可能机制研究 144

六、免疫异常与CTI发病的可能机制研究 146

七、寻求安全、有效预防和治疗CTI的方法 146

八、末端回肠黏膜结肠化与CTI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147

九、药物与CTI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148

十、细胞因子在CTI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48

参考文献 1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