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社会语用批评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社会语用批评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社会语用批评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新仁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4631051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各种语用学理论,较为系统地研究社会用语,从批评语用学这一全新的理论角度,开展中国语境下社会用语的批评语用分析。作者运用实证方法,基于第一手的语料,结合多模态分析法,为社会用语的批评语用分析提供实证支撑。
《社会语用批评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

1.1.1社会用语的定义 1

1.1.2社会用语的功能 3

1.1.3社会用语的特性 6

1.2相关研究概述与评价 10

1.2.1关于社会用语的语用学研究 10

1.2.2关于社会用语的批评语篇分析 14

1.2.3关于社会语用生态的“批评”研究 15

1.2.4主要贡献与不足 18

1.3 本研究的学科定位与特色 20

1.4开展社会用语批评语用分析的意义 22

1.5 本书内容安排 23

第2章 语篇分析的批评语用视角 24

2.1引言 24

2.2语篇分析的批评语言学视角 25

2.2.1批评语篇分析的目标与对象 26

2.2.2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 27

2.2.3批评语篇分析的贡献与不足 28

2.3语篇分析的批评语用学视角 30

2.3.1批评语用学的起源 31

23.2积极/消极批评语用分析 32

2.3.3批评语用学的目标和对象 33

2.4批评语用学的理论视角 35

2.4.1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35

2.4.2礼貌理论视角 38

2.4.3预设理论视角 41

2.4.4顺应理论视角 43

2.4.5关联理论视角 46

2.4.6模因论视角 50

2.5 批评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52

2.6小结 54

第3章 店铺命名用语背后的文化心态 55

3.1引言 55

3.2店铺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 57

3.3店铺命名的抽样调查 59

3.3.1调查问题 59

3.3.2数据搜集 59

3.3.3结果与分析 61

3.4店铺命名问题的批评性解读 63

3.4.1店铺命名的文化取向 63

3.4.2店铺命名中的负顺应 64

3.4.3关于店铺命名问题可接受性的调查结果 66

3.5 小结 66

附录1:南京酒店店名调查 68

附录2:南京美容美发店店名调查 70

第4章 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 73

4.1引言 73

4.2关于广告欺骗的语用学研究 75

4.3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 76

4.3.1涉嫌欺诈的不良广告类别 76

4.3.2涉嫌误导的各种“语用陷阱” 77

4.4个案研究:楼市“忽悠”的语用游戏 90

4.5 小结 94

第5章 社会用语中的“疑似歧视” 96

5.1引言 96

5.2关于话语歧视的已有研究 97

5.3雷人标语:一场官司的背后 98

5.3.1引发争议的横幅标语 98

5.3.2横幅标语的语用—语言分析 99

5.4 “90后”:一个群体的形象“塑造” 101

5.4.1 “90后”的界定 102

5.4.2研究设计 103

5.4.3结果与讨论 104

5.5“也”:不能承受的社会之重 111

5.5.1“也”的语用意义 111

5.5.2新闻报道中“也”触发的歧视 113

5.6小结 116

第6章 社会用语的“文明性” 117

6.1引言 117

6.2社会用语的语用建设研究概述 118

6.3不良社会用语分析 120

6.3.1不良社会用语的界定 120

6.3.2不良社会用语的语用—语言特征 123

6.3.3不良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126

6.3.4不良多模态社会用语的语用解读:案例分析 127

6.3.5有关不良社会用语的态度调查:以低俗广告为个案 129

6.4文明社会用语分析 131

6.4.1文明社会用语的界定 131

6.4.2文明社会用语的语用—语言特征 132

6.4.3文明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134

6.5 社会用语的文明趋向:个案研究 136

6.5.1城镇公共标语口号:个案研究之一 137

6.5.2教学大楼物管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二 141

6.5.3交通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三 148

6.6小结 155

附录1:网络语料来源网址 156

附录2:低俗广告认知与评价问卷报表 157

附录3:重庆交通告示语 160

第7章 社会用语的“个人化” 167

7.1引言 167

7.2语体、语体杂合与语体转换 168

7.2.1语体的界定与分类 168

7.2.2语体杂合 172

7.2.3语体转换的定义、类型与功能 176

7.3语体杂合:社会用语的个人化分析 181

7.3.1介入标记:个人化的界定 181

7.3.2广告语篇中的介入标记 182

7.3.3语用学视角下的介入与介入标记 183

7.4印刷广告语篇的个人化:历时研究 186

7.4.1研究问题 186

7.4.2语料收集与分析 186

7.4.3结果与讨论 187

7.5天气预报语篇的个人化特征:共时研究 192

7.6电视广告语篇中的语体转换:调查与分析 195

7.7小结 197

第8章 新闻语篇中的“个人身影” 199

8.1引言 199

8.2新闻语篇中的主观性与立场表达 201

8.3新闻语篇中的句式选择——以新闻标题中的否定句为例 203

8.3.1否定句的预设机制 203

8.3.2“校园不是公园”:个案研究 205

8.3.3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否定句:调查与分析 206

8.4新闻语篇中的视角选择——以标题中的视角选择为例 208

8.4.1框架、视角与认知关联 208

8.4.2调查与分析 211

8.5 新闻语篇中的介入标记——以灾难新闻中的数字表达为例 213

8.5.1介入与介入手段 214

8.5.2调查与分析 215

8.6小结 220

附录:灾难新闻信息 221

第9章 结论 223

9.1本研究的简要回顾 223

9.2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启示 224

9.2.1中国店铺命名用语的文化取向 224

9.2.2中国社会用语中的语言“负顺应” 224

9.2.3社会用语的人际特征与个人化趋向 226

9.2.4新闻用语的主观化 227

9.2.5中国社会用语的文明化 227

9.3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228

参考文献 2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