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管理原理探索
管理原理探索

管理原理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绍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4627488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成功公关下一篇:统计学
《管理原理探索》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管理概念 1

一、引言 1

二、管理的概念和定义 1

三、管理活动的社会意义 3

第二节 管理理论简史 4

一、古代的管理思想萌芽 4

二、现代管理思想 6

三、主要结论 7

第二章 管理变量 8

第一节 概述 8

第二节 类别变量 9

一、类别变量的概念 9

二、类别变量的类型 10

三、类别值之间的基本关系 11

四、类别变量的运算 13

第三节 数量变量 21

一、数量变量的特点 21

二、数量变量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22

第四节 模糊变量的测量 23

一、模糊变量与清晰变量 23

二、模糊变量清晰化的方法 24

第三章 管理对象观 26

第一节 管理对象观的概念与意义 26

第二节 对工作的天生态度 26

一、两种对立的管理对象观 26

二、主要结论 27

第三节 角色认同规律 29

一、角色认同规律 29

二、角色认同规律与人力结构 30

第四节 利己性与利他性 31

一、概念 31

二、影响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因素 32

三、利己性与利他性的意义 33

第四章 资源优化配置 37

第一节 概述 37

第二节 资源配置优化的类型 38

一、量配置优化与类配置优化 38

二、单目标优化与多目标优化 39

三、当前优化与预备优化 39

四、面上优化与机理优化 40

第三节 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法 41

一、算法优化 41

二、原则优化 42

第五章 权力与服从 43

第一节 服从现象 43

一、服从的概念与意义 43

二、服从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 43

三、服从的障碍 44

四、服从的程度 44

第二节 权力 45

一、概述 45

二、权力的范围与限制 46

第三节 威信 47

一、威信的概念 47

二、威信的产生 48

三、威信的类型 48

四、威信的意义 51

第六章 管理系统 53

第一节 管理系统的概念 53

第二节 管理系统的要素问题 53

一、管理者与管理对象 53

二、实体与规则 54

第七章 群体意见 56

第一节 意见分歧与群体意见 56

一、出现不同意见的原因 56

二、形成不正确群体意见的原因 57

三、形成正确群体意见的措施 58

第二节 形成群体意见的算法 59

一、各种意见赞成人数的统计 60

二、常用算法 60

第三节 多数人意见与领导核心意见 61

一、观念型问题与智能型问题 61

二、两种意见的特点 61

第八章 决策的理论问题 63

第一节 决策的层次性与多级性 63

一、决策的层次性 63

二、决策的多级性 63

三、多级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64

第二节 决策的成功条件 64

一、时间相关成功条件决策 65

二、时间无关成功条件决策 66

第三节 行为方案的取舍标准 66

一、对取舍标准的基本要求 66

二、取舍标准的度量方式 67

三、取舍标准的两种类型 68

四、决策总值 69

第四节 决策的后果分析 70

一、可能后果分析 70

二、后果结构分析 72

第九章 效率评价与优化 74

第一节 效率的概念与意义 74

第二节 效率评价问题 74

一、准确区分成本与收益 74

二、结果性收益和过程性收益 76

第三节 过程性收益在效率评价中应用案例——办学效率问题 78

一、引言 78

二、估计办学收益方面的两个难点 79

三、在办学效率评价中要注意过程性收益 80

第四节 效率曲线及其应用 81

一、效率曲线的原理 81

二、等效率线下的项目优化 82

三、不等效率线下的投入优化 83

四、效率曲线的应用 85

第十章 竞争设计 86

第一节 竞争的意义 86

一、竞争的概念 86

二、竞争成本 86

三、竞争测度与行为控制 87

第二节 竞争设计 89

一、竞争设计的内容 89

二、竞争设计的方法 89

第三节 不良竞争问题 93

一、不良竞争的概念 93

二、不良竞争的消除 95

第十一章 行为控制 96

第一节 行为控制概述 96

第二节 基本概念 96

一、被管理者和行为主体 96

二、资源与资源集 97

三、项目与项目集 98

四、行为与行为集 99

五、回报与回报集 100

第三节 行为控制的三种实施方法 102

一、三种实施方法 102

二、资源、项目、回报的可控比例 109

第四节 回报控制法的技术问题 110

一、回报控制法的原理 110

二、回报控制法的类型 110

三、回报控制设计的步骤 112

四、测度与回报的“链” 114

五、定测度回报、变测度回报与随测度回报 121

六、回报的迟延问题 123

七、回报与权力的合理分配 124

第五节 测度研究 125

一、测度的选择 125

二、测度的采集 126

第六节 回报的认可性 128

一、回报的认可性的概念与意义 128

二、影响回报认可性的因素与使用回报的原则 129

三、回报梯度与行为梯度 132

第七节 多主体回报与多主体行为 135

一、多主体回报的概念 135

二、同向回报 135

三、逆向回报 136

四、多主体行为 137

五、竞争与垄断 139

第八节 行为控制问题案例 140

一、测度问题案例 141

二、单纯回报问题案例 150

三、链式回报问题案例 161

四、项目控制案例 164

五、资源问题案例 165

第九节 多行为的回报控制 167

一、多行为控制的概念 167

二、各种行为之间的资源关系 167

三、管理目标与必要行为的数量 168

第十节 回报链强度和顺序法 169

一、基本概念 169

二、回报链强度和顺序法 170

第十一节 边迹效率函数调整法 174

一、基本概念 175

二、行为强度与回报值的函数关系类型 175

三、无规模效率行为的强度平衡机理 178

四、边迹效率函数的建立 179

五、无规模效率行为的边迹效率函数与行为强度比例 180

六、无规模效率行为强度比例的调整 183

七、有规模效率行为的强度比例平衡与调整 186

第十二章 事件控制 18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88

一、事件 188

二、事件的类型 188

三、事件的条件 190

四、事件的功能 191

五、事件的起点特性 191

六、事件控制 191

第二节 事件的功能分析 192

一、事件功能分析的意义 192

二、功能分析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194

第三节 事件的条件分析 194

一、条件的类型 194

二、过程事件的起点特性分析 197

三、事件的需求条件分析 197

第四节 事件的条件结构分析 198

一、概述 198

二、条件结构的类型 198

三、条件结构的重要性 199

四、条件逻辑结构分析的步骤 200

五、条件结构分析实例 202

六、条件的串联与并联的原则 203

七、事件条件的层次分析 203

第五节 事件条件结构分析的应用 205

一、通过串联与并联改变事件的难易 205

二、事件的难度估计 206

三、共轭事件与难易不平衡现象 207

四、优化控制操作成本 208

五、优化检验程序 209

六、利用加和关系来控制事件 211

第六节 事件的结构设计 213

一、事件结构与设计 213

二、事件结构案例 214

三、事件结构框图 216

第七节 性质不明与后果不定事件的对策 218

一、性质不明的过程事件 218

二、后果不定的过程事件 219

第十三章 管理系统的控制理论 220

第一节 管理系统控制的特点 220

一、后果的概率性与概率函数 220

二、后果的阻滞性 224

三、对管理系统控制的特殊要求 225

第二节 负反馈控制 226

一、负反馈控制的概念 226

二、负反馈控制的稳定性 226

三、振荡与收敛性 227

四、负反馈控制机制的设计 228

第三节 正反馈控制 229

一、正反馈控制的概念 229

二、正反馈控制的适用范围 230

三、正反馈控制机制设计 230

第四节 递进控制 230

一、递进控制的概念 230

二、递进控制的适用领域 231

第十四章 管理系统中的循环 233

第一节 循环现象 233

第二节 循环的类型 234

一、定周期循环与不定周期循环 234

二、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 234

三、小循环与大循环 235

第三节 产生循环现象的条件 236

一、循环现象的普遍条件 236

二、两类重要的循环 236

第四节 循环的管理意义 237

一、循环设计 237

二、循环观念 238

第十五章评价理论问题 239

第一节 要素贡献的估计 239

一、估计要素贡献的必要性 239

二、要素贡献对系统的依赖性 239

三、应注意的问题 240

四、缺失法 241

五、要素置换法 242

第二节 行为价值评价 242

一、行为价值评价的意义 242

二、影响行为价值的三个要素 243

三、评价重点的差异 244

第三节 人的素质评价与成果评价 244

一、人的素质评价 244

二、成果评价 245

第十六章 假信息的防治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一、信息概念 246

二、假信息的类型与危害 246

三、假信息的产生原因 247

第二节 信息的防假方法 247

一、反馈法 247

二、多途径法 248

三、关系法 248

四、倾向修正法 249

第三节 假信息的根本治理 250

一、建立信息核实惩罚制度 250

二、建立信息提供者利益无关制度 251

三、采用信息自然生成原则 252

第十七章 类别量措施优化与功能-载体组合法 253

第一节 类别量措施 253

一、数量措施与类别量措施 253

二、类别量措施的意义 253

三、类别量措施的优化 254

第二节 功能-载体组合法 255

一、功能-载体组合法的原理 255

二、功能-载体组合法的步骤 257

三、优化方法 258

四、组合系列中载体之间的基本关系 260

五、功能-载体组合系列的收敛性 261

第十八章 管理系统状态调整与定量措施优化 265

第一节 状态系统的调整措施优化 265

一、概述 265

二、基本概念 266

三、措施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68

四、求优化解之前的预处理 273

五、两类优化问题 276

第二节 状态制约系统及线性情况下的调整优化 279

一、概述 279

二、状态制约系统 280

三、线性制约函数的数学意义 282

四、调整元素状态的效率向量与效率函数向量 284

五、入口元素的调整能力向量与总效率向量 285

六、线性状态制约系统 287

七、线性状态制约系统的状态调整优化问题解法 291

八、状态制约系统与一般状态系统的优化解法对比 295

第三节 状态向量的值域与状态函数 296

一、状态函数 296

二、状态向量的值域 297

第四节 概率状态与混合状态制约系统 298

一、概率状态制约系统 298

二、混合状态制约系统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