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翻译中的语段研究  形合与意合的“字本位”视角
翻译中的语段研究  形合与意合的“字本位”视角

翻译中的语段研究 形合与意合的“字本位”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军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9048697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
《翻译中的语段研究 形合与意合的“字本位”视角》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有关“形合”与“意合” 1

1.1.1 “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角度 3

1.1.2 “形合”与“意合”的研究层面 5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6

1.2.1 研究目的 6

1.2.2 研究意义 8

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10

1.3.1 研究方法 10

1.3.2 研究范围 11

第二章 语段:翻译单位 12

2.1 语段——本文的翻译单位定位 12

2.1.1 “语段”概念的提出 13

2.1.2 “语段”的定义 15

2.1.3 “语段”与“自然段”的区分 25

2.2 翻译单位研究述评 26

2.2.1 翻译单位的定义 27

2.2.2 翻译单位的多样性 28

2.2.3 翻译单位的研究视角 29

2.3 “语段”作为翻译单位的优势 32

2.3.1 “语段”作为翻译单位的简便性 32

2.3.2 “语段”作为翻译单位的全面性 36

第三章 形合与意合的“字本位”视角:理论框架 39

3.1 “字本位”理论述介 39

3.1.1 “本位”说 39

3.1.2 “字本位”理论的形成 42

3.1.3 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定位 43

3.1.3.1 汉语中“词”的不确定性 45

3.1.3.2 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特点 46

3.2 形合与意合的内在动因 48

3.2.1 汉英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差异 48

3.2.2 思维方式差异的相应体现 51

3.2.2.1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51

3.2.2.2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52

3.2.3 形合与意合的研究途径 54

3.2.3.1 语法标记的转换 54

3.2.3.2 典型句式的调整 55

3.2.3.3 连接手段的变通 56

3.3 形合、意合与相关翻译策略 57

3.3.1 替换 57

3.3.2 拆分—组合 58

3.3.3 增补—删略 59

第四章 语段层面的形合与意合:语法标记的转换 62

4.1 语法标记转换的“字本位”视角 62

4.1.1 有关“语法标记” 62

4.1.2 英汉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差异与语法意义的实现 65

4.1.3 英汉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差异与语法标记的显隐 67

4.2 语法标记手段的对比 69

4.2.1 语法标记的使用规律 69

4.2.2 语法标记手段的选择与翻译中原文效果的再现 72

4.3 复数标记的转换 75

4.3.1 复数意义的语法实现手段 76

4.3.2 复数标记的转换规律 77

4.3.3 复数标记的缺席与意义的未定性 82

第五章 语段层面的形合与意合:典型句式的调整 86

5.1 典型句式调整的“字本位”视角 86

5.1.1 汉语句型观的衍变 86

5.1.2 英汉典型句式的的特点 89

5.1.3 英汉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差异与典型句式的对比 92

5.2 典型句式在翻译中的调整 94

5.2.1 结构:对应与转换 94

5.2.2 话题:突显与融合 98

5.2.3 话题链:拆分与组合 100

5.3 “主语”权衡与译文视角的转换 101

5.3.1 英汉主语:必然性与或然性 102

5.3.2 有关“视角” 104

5.3.2.1 叙事视角概述 104

5.3.2.2 叙事视角的分类 105

5.3.3 译文视角的转换:以《葬花吟》英译为例 107

5.3.3.1 《葬花吟》中的视角 107

5.3.3.2 《葬花吟》译文的视角转换 108

5.3.3.3 有关“主语”的不确定因素与译者的阐释空间 110

第六章 语段层面的形合与意合:连接手段的变通 113

6.1 连接手段变通的“字本位”视角 113

6.1.1 有关“连接手段” 113

6.1.2 英汉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差异与连接作用的实现 118

6.2 翻译中连接手段的使用及变通 121

6.2.1 翻译中连接手段的使用频率调查 121

6.2.2 翻译中连接手段的变通 124

6.2.2.1 直译 125

6.2.2.2 显隐转换 126

6.2.2.3 结构调整 129

6.2.2.4 一词多“译” 131

6.2.2.5 标点符号的连接作用 134

6.3 连接手段的缺省现象与误译 135

6.3.1 连接手段的变通与意图展现 135

6.3.2 连接手段误译例析 137

第七章 结语 140

7.1 研究回顾 140

7.2 研究意义 140

7.3 研究局限及发展空间 141

附录 143

参考书目 2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