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学
当代中国经济学

当代中国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光华负责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
  • 出版年份:2000
  • ISBN: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经济学》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创建当代中国经济学是时代的需要 1

一、传统政治经济学失去了存在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二、经济学理论体系改革创新的发展阶段 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指导思想 8

一、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8

二、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10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5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16

第四节 创建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意义 17

一、创建当代中国经济学,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7

二、创建一门与西方经济学相并存的中国经济学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18

三、创建当代中国经济学,对于指导今后社会主义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8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形成 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20

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破产 20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及出发点 22

三、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和实践 25

第二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苏联经济制度模式 28

一、斯大林的经济理论和苏联经济制度模式的形成 28

二、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32

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 3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经济制度的演革 37

一、改革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尝试 3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完善 39

三、经济制度的内涵 40

第二章 基本经济制度 44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46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46

二、共同所有制 53

三、公众所有制 58

第三节 非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62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2

二、私有制 65

三、国外资本所有制 67

四、混合所有制 68

第三章 分配制度 72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2

一、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 72

二、按劳分配 73

三、多种分配方式 78

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9

第二节 按生产要素分配 80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 80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和积极作用 81

第三节 效率与公平 86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6

二、社会保障制度 89

三、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 90

第四章 市场制度 92

第一节 商品经济 92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 92

二、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94

三、发展商品经济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96

第二节 市场经济 97

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分配方式 97

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03

三、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106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110

一、市场体系 110

二、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118

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121

四、市场组织和市场规则 12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8

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28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5

三、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 138

第五章 企业制度 144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 144

一、企业和企业制度 144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146

三、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149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制度 152

一、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特征、弊端以及改革的历程 152

二、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 154

三、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155

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161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64

第三节 非国有企业制度 169

一、私人企业 170

二、外资企业 171

三、股份合作制企业 172

四、乡镇企业 173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4

六、非国有企业改革 174

第六章 微观经济运行 176

第一节 微观经济活动及其主体 176

一、微观经济活动的内容 176

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177

第二节 企业经济运行 179

一、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机制 179

二、企业经济行为 182

三、企业文化与人文管理 191

第三节 农户经济行为和居民经济行为 195

一、农户经营目标和经济行为 195

二、居民经济行为 197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 201

第一节 宏观经济 201

一、国民经济总量 201

二、国民收入形成、分配和使用 204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及其平衡关系 209

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涵义 209

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 211

三、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平衡 212

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条件 213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15

一、经济增长 215

二、经济发展 219

三、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22

四、经济结构 223

五、通货膨胀 228

六、人口与就业 230

七、经济发展战略 233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 238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规定性 238

一、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调控 238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240

三、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243

四、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46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体系 247

一、财政政策 248

二、货币政策 252

三、收入分配政策 259

四、产业政策 261

第三节 经济计划和国有经济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特殊作用 266

一、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调控 267

二、国有经济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特殊作用 272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 277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77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277

二、生产国际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83

三、世界市场 285

四、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组织形式 286

五、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288

第二节 走向全球化的中国经济 290

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基本原则 290

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293

三、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 296

第十章 知识经济时代 303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形成和提出 303

一、知识经济的形成 303

二、知识经济的涵义和特点 308

三、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314

第二节 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企业创新 317

一、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317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 318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和教育创新 322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 322

二、国家创新体系 325

三、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 326

第四节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329

一、中国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是历史的必然 329

二、中国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 331

后记 3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