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中国近代外交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佳楹著
  • 出 版 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1230110
  • 页数:6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介绍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外交事件及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晚清政府、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内容特点和后果;同时介绍了近代史中代表人物的外交思想及杰出外交人物运用外交艺术的成功范例。
《中国近代外交史》目录
标签:外交史 外交

第一章 中国是伟大的 1

第一节 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 1

第二节 人口众多 民族团结 3

第三节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4

第二章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对外关系 7

第一节 明末以前中国的对外关系 7

第二节 明末清初外国侵略者开始入侵 18

第三节 18世纪清政府加强防范和限制 22

第四节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英关系 27

第五节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美关系 35

第三章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俄关系 40

第一节 沙皇俄国是个掠夺成性的殖民国家 40

第二节 以欺骗讹诈为手段、侵略扩张为目的的沙俄外交使团 44

第三节 捍卫领土主权、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 48

第四节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和性质 52

第五节 沙俄彼得一世时期对中国的侵略 63

第六节 萨瓦使团来华,《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订 71

第七节 东正教是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工具 77

第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 82

第一节 战争的背景 82

第二节 战争的导因 85

一、罪恶的鸦片贸易与正义的禁烟政策 85

二、林则徐查禁鸦片的坚决措施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保护鸦片贸易的政策 88

第三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 93

一、战争三阶段中的军事与外交斗争 93

二、《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106

三、美、法、俄等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对中国的侵略 109

(一)战争期间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及《望厦条约》 110

(二)战争期间法国对中国的侵略及《黄埔条约》 113

(三)战争期间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及《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15

第四节 战后十年中外关系的变化 118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继续和扩大 118

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126

第五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 135

第一节 太平天国胜利发展时期的对外关系 135

一、太平天国胜利发展对国内外的影响 135

二、外国侵略者的虚伪“中立”和太平天国对外的基本政策 137

三、侵略者协助清政府镇压人民起义并乘机扩大特权 141

(一)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乘机扩大租界特权 141

(二)控制上海海关 142

(三)破坏广州天地会起义 143

(四)英美为首的“修约”活动 144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 148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148

二、战争的第一阶段 154

三、战争的第二阶段 162

四、战争的第三阶段 183

第三节 中外反动势力逐步结合共同绞杀太平天国革命 197

一、总理衙门的成立和辛酉政变 197

二、南京谈判的决裂 200

三、李秀成二攻上海和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 203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意义和教训 206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交 210

第一节 洋务运动 210

一、洋务运动概况及其历史地位 210

二、洋务派和顽固派 211

三、外交机构的建立 214

(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南北通商大臣 214

(二)成立同文馆,兴办学堂,选派留学生 216

(三)总署下设海关总税务司 217

四、派使出洋考察和初期的出洋外交 220

五、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36

(一)洋务运动的第一阶段(1860—1872年),为“自强”而兴办军事工业 236

(二)洋务运动的第二阶段(1872—1885年),为“求富”而兴办民用企业 242

(三)洋务运动的第三阶段(1885—1894年),建立新式陆海军和炼铁厂 25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列强联合侵华的“合作政策” 258

一、“合作政策”的产生及其内容 258

二、列强在“合作政策”下的侵华活动 262

(一)教训清政府屈从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秩序 262

(二)帮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 265

(三)以联合“修约”方式扩大侵略权益——1868—1869年的中英“修约”谈判 267

(四)沙俄提出修订《陆路通商章程:续增税则》 272

第三节 以反洋教为中心的反帝爱国斗争 273

一、外国宗教侵略的扩大和深入 273

二、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展开 276

第七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边疆时期清政府的外交 286

第一节 沙俄及英国对中国西北边界的侵略 287

一、《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占中国西北领土44万平方公里 287

二、俄、英乘阿古柏入侵之机在新疆的争夺 290

三、沙俄强占伊犁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外交 294

(一)沙俄侵占伊犁 294

(二)收复伊犁初步交涉的失败 295

(三)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收复新疆及俄、英阴谋的失败 296

四、崇厚赴俄,沙俄逼签《里瓦吉亚条约》 300

五、曾纪泽赴俄,《圣彼得堡条约》的签订 305

六、沙俄对中国帕米尔地区的武装侵略 322

第二节 美、日侵略台湾、琉球时期清政府的外交 327

一、美国对台湾的侵略 327

二、日本要求与中国订约的交涉 329

三、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333

四、日本吞并琉球及清政府的交涉 344

第三节 英国侵略中国云南、西藏和友邻缅甸时期清政府的外交 354

一、关于马嘉理事件的交涉和《烟台条约》 354

二、英国侵略西藏及第一次侵藏战争 364

三、英国侵吞缅甸时期清政府的外交 373

第四节 葡萄牙扩大侵占澳门的特权 377

第八章 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 382

第一节 战前法国对越南的侵略及清政府的交涉 382

第二节 中法战争第一阶段和清政府的求和外交 389

第三节 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与《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的签订 396

第九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 407

第一节 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争夺 408

一、日本等国对朝鲜的侵略及清政府的政策 408

二、列强在朝鲜既争夺又抗衡的政策 413

第二节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 417

一、日本的战争准备和挑衅政策 417

二、清政府依赖外国干涉的求和政策及日本不宣而战 423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过程中的外交 428

一、清政府在战争过程中的求和外交和列强的态度 428

二、中日马关谈判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437

第四节 国内外对《马关条约》的反应 445

一、国内各层人民的强烈反响 445

二、列强的态度及三国干涉还辽 446

三、台湾人民的反割地斗争 451

第十章 严重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455

第一节 政治奴役性贷款 455

第二节 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457

第三节 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 463

第四节 在中国开矿设厂 466

第十一章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和清政府的外交 468

第一节 列强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的角逐和英、美、日集团对维新运动的政策和活动 468

第二节 维新派联英、美、日以拒俄、德、法的政策及变法失败前后英、美、日集团的活动 473

第三节 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意义 477

第十二章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外交 480

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80

第二节 八国联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反抗 483

一、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 483

二、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及清政府的投降政策 485

第三节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 489

第四节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严重后果 495

第十三章 清末十年清政府的外交 505

第一节 日俄战争和清政府的“局外中立” 505

一、列强在中国东北的争夺和日俄战争的爆发 505

二、清政府的“局外中立” 509

三、《朴茨茅斯条约》和《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和附约》 511

第二节 日本在东三省南部的扩大侵略和中日“南满”问题的交涉 517

第三节 沙俄对东三省北部的扩大侵略和中俄关于“北满”问题及“修约”问题的交涉 522

第四节 美日对东北权益的争夺 528

第五节 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及中英关于西藏和片马问题的交涉 531

一、英国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及《拉萨条约》的提出 531

二、《拉萨条约》提出后的中英交涉 533

三、英国侵略滇边和中英关于片马问题的交涉 537

第十四章 辛亥革命及民国初年的外交 541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外关系 541

一、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其对外政策 541

二、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破坏 544

三、列宁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辛亥革命的支持 546

第二节 袁世凯政府时期的外交 547

一、以出卖国家权益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 547

二、关于“善后大借款”的交涉 549

三、关于沙俄侵略和分裂外蒙等地的交涉 553

四、关于英国侵略和企图分裂西藏问题的交涉 560

第十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外交 567

第一节 日本乘欧战之机疯狂侵华及袁世凯的卖国罪行 567

一、关于日本侵占山东的交涉 567

二、关于日本妄图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的交涉 570

第二节 段祺瑞政府卖身投靠日本的外交 578

一、关于郑家屯事件的交涉 578

二、段祺瑞政府的参战与美日的争夺 581

三、美日在中国的争夺和《兰辛石井协定》 586

四、日本侵华新手法:西原借款和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89

第三节 十月革命后的中苏关系 595

第四节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599

一、巴黎和会期间的世界格局 599

二、主要与会国的政策 600

三、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讨论及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斗争 602

四、五四运动对巴黎和会的影响 606

中国近代外交史百题问答 610

第一部分 中国近代外交史试题 610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外交史试题答案 6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