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燕国桢,秦醉霞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10201603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哲学漫游的沉思下一篇:西方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原理》目录

第一章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1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前进的步伐 1

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5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7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社会经济政治前提 7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结、变革和发展 9

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创始人积极投入工人运动和严谨治学的心血结晶 1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统一和永远开放的科学体系 21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 21

二、马克思主义是永远开放的科学体系 23

三、当代历史的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30

一、科学性与阶级性、革命性的统一 30

二、革命理论与三大社会实践的统一 31

三、科学的批判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32

四、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与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的统一 32

五、不同层次的世界观与不同层次的方法论的统一 33

第五节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34

一、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34

二、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5

第六节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述 37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37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观点 39

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40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多层次规律 43

第一节 社会实践提出对世界本质的思维和认识 43

一、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43

二、社会实践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44

三、关于物质与精神的概括是人类认识的飞跃 45

第二节 彻底的唯物论 46

一、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46

二、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48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兼评“世界1、2、3”) 49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55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55

二、联系的有机性、条件性、多样性 56

三、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57

四、现代系统论方法的成就与局限 58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多层次规律构成的科学体系 59

一、唯物辩证法的多层次规律 59

二、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1

第五节 对立统一规律 62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及其辩证关系 62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68

第六节 质、量、序互变规律 73

一、质、量、序、度 73

二、量变、序变与质变 75

三、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78

四、质变、量变、序变互相转化规律及其实践指导意义 78

第七节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79

一、唯物辩证的否定观 79

二、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螺旋式波浪式上升前进运动 82

第三章 唯物辩证的认识运动 86

第一节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86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依存和转化 86

二、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 90

三、关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评述 93

第二节 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与认识规律 97

一、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97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头等地位和决定作用 100

三、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辩证发展过程和总规律 104

第三节 认识与真理 111

一、人们的认识活动是把握客观真理、排除谬误的过程 111

二、把握客观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逼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114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与论证的依据和手段 116

第四节 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理论思维 119

一、认识真理是为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 119

二、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理论思维 120

三、唯物辩证思维的根本原则、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 121

第五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125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125

二、党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126

三、遵循党的思想路线,发挥主观能动性 127

第四章 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129

第一节 人类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结构系统 129

一、一般科学世界观与唯物史观 129

二、社会有机体是多层次的动态网络结构 131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多层次的动力系统 132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2

二、社会基本矛盾构成的多层次动力 137

三、群众和个人的历史动力作用 143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制约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150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 150

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 152

三、关于《第三次浪潮》的评述 156

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159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产生发展 16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163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163

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67

三、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 168

第二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基础 171

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171

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兼评“知识价值论”) 172

三、货币的本质及其流通规律 178

四、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80

五、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8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182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82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187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 188

四、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90

第四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 192

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192

二、垄断的实质 194

三、垄断与竞争 196

四、金融资本的统治 197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 202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影响 202

一、新科技革命的特点 202

二、新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影响 203

第二节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8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及其原因 208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态 211

三、资产阶级国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计划的特点和实质 214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兼评“公私混合经济论”) 217

第三节 资本和劳动对立关系的新发展 221

一、资本关系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变化(兼评“经理革命论”) 221

二、资本剥削对象的扩大和总体工人的形成 225

三、社会劳动日的缩短和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226

四、“管理民主化”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 228

五、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本质 230

六、无产阶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无产阶级贫困的新特点 234

第四节 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240

一、资本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24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的国际调节 244

三、南北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各国的两极分化 246

第七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国家、民主和精神文明的演变 251

第一节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251

一、资产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251

二、无产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和特点(兼评“知识阶级论”) 254

三、对“经理阶层”的具体分析 257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国家 259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259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兼评“中性国家论”) 260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66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民主 268

一、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268

二、三权分立制度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271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权利是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兼评“天赋人权”) 274

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279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 282

一、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282

二、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步性和畸形性 285

第八章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88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88

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88

二、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所固有的矛盾 289

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292

四、垄断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重作用 294

五、“停滞趋势”和“迅速发展趋势”的并存和互相作用 296

第二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表现 302

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02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05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决定资本主义世界政治 307

第三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趋势 309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309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总趋势 310

第四节 实现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南,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12

一、实现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南 312

二、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13

第五节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314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特点 314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315

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318

四、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320

第六节 社会主义胜利的现实可能性与艰巨性、长期性 322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322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未出现革命形势的原因及其前景 326

三、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得胜利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 32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样化道路 3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31

一、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 331

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335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及其科学态度 335

二、考察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指导原则 337

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特征的再认识和概括 3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及其发展的阶段性 347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347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349

第四节 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52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 352

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统一模式 353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任务 355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共产主义最终在全世界的实现 3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6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36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364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特点和解决的主要方法 366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3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 368

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68

二、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地位 369

三、正确处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关系 3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73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373

二、不失时机地实现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 376

三、坚持生产力标准,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377

第四节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79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79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所固有的规律 382

三、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考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87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91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391

二、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393

三、走历史必由之路(评“共产主义渺茫论”) 394

结束语 共产主义理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97

一、无产阶级革命者必须自觉地树立不同要求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397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革命实践的重要意义 399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的本质、特殊品格和结构系统的剖析 400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观的本质、特殊品格和结构系统的剖析(兼评“存在主义的价值观”) 405

五、自觉树立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要途径 416

后记 4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