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3094806
  • 页数:610 页
图书介绍:对市场化进程的研究,既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基础的形成,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服务于中国的反倾销实务,作者曾完成了《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和《2005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是一部延续性的报告,她继续客观地揭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新进展,并运用可比的指数测度体系及方法,得出了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指数分别达到73.3%、78.3%和77.7%的结论,再次证明了中国已经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且市场化程度高位趋稳。今年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书关于30年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回顾与反思的内容,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市场化理论的发展进程。知史惜今,明史励志,报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改革的纪念之情,也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上一篇:金融风暴启示录下一篇:创业环境学
《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目录

导论 1

第一部分 2004—2006年市场经济新进展第一章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13

第二章 企业的市场化 28

第三章 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决定的市场化 60

第四章 资本交易的市场化 76

第五章 土地交易的市场化 97

第六章 贸易的市场化 115

第七章 中介组织规模和行为的市场化 131

第八章 货币和金融的市场化 150

第九章 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 171

第十章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测定 195

附录1 33个测度指标的定义与数据来源 213

附录2 国外经济自由度指数简介 223

第二部分 经济改革理论30年回顾Ⅰ.概论 257

Ⅱ.政府管理体制改革30年理论回顾 299

Ⅲ.企业市场化改革30年理论回顾 339

Ⅳ.财政体制改革30年理论回顾 378

Ⅴ.金融体制改革30年理论回顾 408

Ⅵ.贸易体制改革30年理论回顾 441

Ⅶ.劳动力市场化30年理论回顾 470

Ⅷ.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30年理论回顾 494

Ⅸ.农村市场化改革30年理论回顾 531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572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历届获奖著作和论文名单 592

各章主要执笔人 608

后记 609

表1-1-1 2004—2006年政府收入规模 17

表1-1-2 2004—2006年政府消费支出 19

表1-1-3 2004—2006年政府投资 20

表1-1-4 2004—2006年政府补贴的构成 20

表1-1-5 2004—2006年政府补贴占GDP的比重 21

表1-2-1 2004—2006年细分行业私营企业户数及比重 31

表1-2-2 2004—2006年细分行业乡镇企业增加值及比重 33

表1-2-3 2004—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额及比重 34

表1-2-4 2004—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36

表1-2-5 2004—2006年高技术产业中的非国有企业总量及比重 37

表1-2-6 2004—2006年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38

表1-2-7 2004—2006年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改制情况 40

表1-2-8 2004—2006年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治理机构建立情况 41

表1-2-9 2004—2006年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出资人权利自主程度 43

表1-2-10 2004—2006年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制建立情况 43

表1-2-11 2004—2006年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权落实情况 45

表1-2-12 2004—2006年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改制情况 47

表1-2-13 2004—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化 48

表1-2-14 2004—2006年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治理机构建立情况 49

表1-2-15 2004—2006年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出资人权利自主程度 50

表1-2-16 2004—2006年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制建立情况 51

表1-2-17 2004—2006年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权落实情况 52

表1-2-18 2004—2006年企业资金的来源 53

表1-3-1 2004—2006年大型企业集团中实行劳动合同的比例 63

表1-3-2 2003—2006年非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人数的比例 64

表1-3-3 2004—2006年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数 65

表1-3-4 2004—2006年农民纯收入中非农业收入所占比重 66

表1-3-5 2004—2006年劳动争议处理情况 66

表1-3-6 2004—2006年工会组织及劳动调解统计表 67

表1-3-7 2003—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68

表1-3-8 2004—2006年按不同口径计算的分地区常驻人口与户籍人口数之差占户籍人口比重 69

表1-3-9 2004—2006年行业间职工人数变动率 69

表1-3-10 1997—2006年国有单位下岗人员统计表 70

表1-3-11 2003—2006年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城镇全部就业职工的比例 70

表1-3-12 2004—2006年劳动力工资反映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程度 71

表1-3-13 2004—2006年劳动力中介机构情况 72

表1-4-1 外方注册资金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注册资金的比重 84

表1-4-2 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情况 84

表1-4-3 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情况 85

表1-4-4 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情况 87

表1-4-5 证券市场境外筹资金额及其在利用外资金额中的比重 88

表1-4-6 股票市值占GDP的比率 89

表1-4-7 境内外股票筹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表 89

表1-4-8 境内股票筹资与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率 90

表1-4-9 境内上市公司家数、筹资额、总股本以及开户数的情况 91

表1-4-10 债券余额与GDP的比率 91

表1-4-11 期货交易成交额和成交量变动情况统计表 92

表1-5-1 2004—2006年国有土地供应出让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比重 103

表1-5-2 2006年不同用地类型国有土地供应出让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比重 104

表1-5-3 不同性质房地产投资企业数量 105

表1-5-4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构成 106

表1-5-5 国有土地供应出让情况 111

表1-6-1 2003—2006年批发、零售、餐饮业非国有法人企业占全部法人企业比重情况 121

表1-6-2 2004—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三种价格形式比重汇总表 122

表1-6-3 2004—2006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三种价格形式比重汇总表 122

表1-6-4 2004—2006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三种价格形式比重汇总表 123

表1-6-5 2004—2006年不同类型企业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124

表1-6-6 2004—200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经营主体构成 124

表1-6-7 2004—2006年我国关税税率情况 125

表1-6-8 2004—2006年我国涉外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126

表1-6-9 2004—2006年服务业的贸易开放度 126

表1-6-10 2006年中国服务业贸易开放度情况 127

表1-7-1 中国中介组织类型一览表 132

表1-7-2 2003—2006年中国社会团体统计表 133

表1-7-3 保险中介的历年家数汇总 134

表1-7-4 2000—2006年法律、财务咨询类中介的规模变化情况 135

表1-7-5 2003—2006年部分中介组织的规模变化情况 136

表1-7-6 部分中介组织数量与全国基本法人单位数量比重 137

表1-7-7 部分中介组织数量与全国基本法人单位数量比重 139

表1-7-8 2006年法律、财务、信息咨询等经济类的中介组织的地区对比数据 140

表1-7-9 2006年其他类型的中介组织的地区对比数据 141

表1-7-10 2004—2006年民间组织的历年规模变化情况 143

表1-7-11 2001—2005年全国政府人才中介占全部人才中介的比例 144

表1-7-12 2004—2006年涉及中介市场的法规统计表 145

表1-7-13 2002—2006年中介市场对港澳台地区及外资开放的法规统计表 146

表1-8-1 2006年末中国金融机构构成一览表 151

表1-8-2 2001—2006年中国金融资产表 160

表1-8-3 2006年末4家股改银行七项考核指标 161

表1-8-4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表 162

表1-8-5 中国银行业资产份额(期末数) 162

表1-8-6 部分个人资本项目管制程度 163

表1-8-7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展情况 165

表1-8-8 2003—2006年我国银行业对外引资规模 166

表1-10-1 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测度因素及指标表 196

表1-10-2 2004—2006年市场化测度指标的评分测定表 198

表1-10-3 2004—2006年市场化测度子因素得分表 202

表1-10-4 2004—2006年市场化测度类因素指数和总指数计算表 203

表1-10-5 2004—2006年市场化测度总指数两种标准对照表 204

表1-10-6 2001—2006年市场化测度总指数两种标准对照表 204

表1-10-7 中国经济自由度变动表 205

表1-10-8 指标评分标准调整对照表 210

表附录2-1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中国2003—2005年经济自由度比较 227

表附录2-2 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的中国2003—2005年经济自由度比较 228

表附录2-3 美国传统基金会2005年经济自由度指数国际比较 229

表附录2-4 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2005年经济自由度指数国际比较 230

表附录2-5 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2005年各国家(地区)排名 232

表附录2-6 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2004年各国家(地区)排名 238

表附录2-7 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经济自由度指数2005年各国家(地区)排名 244

表附录2-8 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经济自由度指数2004年各国家(地区)排名 2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