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简编
中国历史简编

中国历史简编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泽著
  • 出 版 社:峨嵋:峨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49
  • ISBN: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锦绣淮安下一篇:穿越人生的荒漠
《中国历史简编》目录
标签:简编 历史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秦以前的史料与参考资料问题 3

中国人种的由来、分布与起源 3

史前社会历史的史料与参考资料 10

殷代社会历史的史料与参考资料 11

两周社会历史的史料与参考资料 12

第二章 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 14

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14

史前原始公社制社会阶段 15

殷代奴隶制社会阶段 16

两周秦汉迄清雅片战争的封建制社会阶段 16

雅片战争到「七七」抗战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阶段 18

第二编 史前原始公社制社会 21

第一章 经济构造 23

第一节 传说中之「有巢燧人伏羲」时代的先氏族社会的经济构造 23

传说中之「有巢氏」时代—蒙味下期 23

传说中之「燧人氏」时代—蒙味中期 24

传说中之「伏羲氏」时代—蒙味上期 25

先氏族社会的原始公社制生产关系 26

第二节 传说中之「神农尧舜禹夏」时代的氏族社会的经济构造 26

传说中之「神农氏」时代—野蛮下期 26

传说中之「尧舜禹」时代—野蛮中期 27

原始公社制生产关系和经济状况的变化与发展 28

传说中之「夏代」—野蛮上期 29

史前原始公社制社会的解体 32

第二章 社会组织与家族制度 34

第一节 社会组织 34

传说中之「有巢燧人伏羲」时代的先氏族社会组织 34

传说中之「神农尧舜禹」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组织 35

传说中之「夏代」父系氏族社会组织及其解体 38

第二节 家族组织 40

传说中之「有巢燧人伏羲」时代先氏族社会的集团家族 40

传说中之「神农尧舜禹」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对偶家族 42

传说中之「夏代」父系氏族社会的一夫多妻制过渡家族 43

第三章 意识形态 45

第一节 原始思维与万物有灵论 45

原始的思维 45

万物有灵论 47

第二节 原始宗教的起源及其形态 47

原始宗教的构成与图腾主义 48

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 49

第三节 原始的艺术 49

绘画雕刻塑像诸美术 49

舞蹈诗歌音乐及文字 50

第三编 殷代奴隶制社会 51

第一章 经济构造 53

第一节 殷族建国过程和生产工具 53

殷族的建国过程 53

殷代社会的生产工具是金石器还是青铜器 54

第二节 生产工具的样式和经济状况 55

殷代的农业经济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生产的 55

与此生产工具相适应的经济状况 56

第三节 殷代社会的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 58

殷代社会的基本生产工作者是谁? 58

生产手段的占有形态怎样? 59

殷代社会是奴隶制社会还是氏族制社会? 61

第四节 殷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及其解体 62

殷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62

殷代奴隶制经济的解体 63

第二章 政治构造与家族制度 65

第一节 社会关系的诸形态及其演变 65

社会关系的形成过程 65

殷代社会关系的具体编制 66

殷代社会关系的转变 68

第二节 国家构造及其形态 69

殷代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徵 69

殷代国家的形态及其解体 71

第三节 家族制度 73

殷代是半血缘家族吗 73

殷代是一夫一妻制家族 73

第三章 意识形态 75

第一节 古代宗教与哲学思潮 75

古代宗教体系及其特徵 75

「卦爻」物质多元论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变质 77

第二节 古代的科学艺术与文学 78

古代科学的发达 78

艺术文字诗歌与文学 79

第四编 两周初期封建制社会 81

第一章 经济构造 83

第一节 西周封建经济的形成过程 83

周族国家的创立 83

殷代奴隶制给西周封建制度的历史准备 84

西周封建制度的出现 85

第二节 西周初期封建制的生产方法 86

庄园制度的成立 86

「井田制」是什么? 87

劳役地租的收取诸形态 89

西周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性质问题 90

第三节 初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与西周的没落 92

大领主的兼并与小领主的没落 92

从属异族与农奴的反抗叛乱 93

社会的大动乱与西周没落 94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95

冶铁的出现与改进 95

独立手工业与独立商业的发展 96

中世都市的形成与地方经济的勃兴 97

第五节 新兴地主经济的发生发展与领主经济的没落 99

地主经济的出现与领主经济的没落 99

庄园制度的废除与现物地租的出现 100

新兴地主经济的代起与领生经济的结束 101

第二章 政治构造 103

第一节 两周社会关系的具体构造及其发展 103

两周社会关系的具体编制 103

阶层矛盾与身分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104

封建领主的没落与新兴地主的代起 107

第二节 两周封建国家的构造形态及其发展 108

等级制的国家组织 108

地方分权的民主制封建国家形态 110

两周封建国家的中衰与春秋战国的结束 112

第三章 意识形态 114

第一节 两周宗教哲学思想的流变 114

两周宗教思想的演变 114

西周社会哲学思想的演变 116

春秋战国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流派 116

第二节 两周政治思想的流变 120

西周封建统治政治哲学—洪范 120

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其流派 121

第三节 两周文学的流变及艺术的发达 122

两周文学体裁的演变 122

两周文学的诸派 123

戏剧歌舞艺术的发达 124

第五编 秦汉到唐专制主义封建制社会 126

第一章 经济构造 127

第一节 大地主经济的确立和秦的灭亡 127

秦的建国统一与地主经济的树立过程 127

秦代的经济组织与秦的灭亡 128

第二节 汉代地主经济的安定和发展过程 131

汉代地主经济的重新安定 131

汉代社会经济关系及社会性质问题 132

工商业的发达与地主经济的发展 133

汉代经济的矛盾症结与汉代的灭亡 135

第三节 三国、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矛盾与发展 137

大地主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 137

商业资本与所谓自然经济的「复活」问题 142

第四节隋、唐地主经济的昂漾发展与隋、唐的没落 144

大地主经济的发展与隋代的没落 144

大地主经济的昂涨发展 145

唐代工商业的发达与行会制度的特点 147

唐代经济关系的破坏与唐代的灭亡 150

第二章 政治构造 152

第一节 社会关系的形态及其发展 152

秦到唐的社会关系 152

秦末农民暴动与楚汉纷争 153

汉初皇室与封君的矛盾—吴楚七国之乱 155

外戚之祸与王莽变法 157

宦官外戚之祸 158

三国纷争及晋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160

南北朝的对峙与隋的兴亡 162

唐代藩镇宦官之祸及五代十国到宋的交替 164

第二节 国家的构成与形态及其发展 166

秦到唐的政权性质问题 166

国家的组织 16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 170

第三章 意识形态 175

第一节 宗教思想的流变 175

秦代汉初宗教思想诸形态与儒佛道的出现 175

六朝隋唐儒学与佛道教的发展及其关系 177

第二节 哲学思想的流变 178

秦汉时代的哲学思想 178

六朝隋唐时代的哲学思想 180

第三节 政治思想的流变 181

秦汉时代的政治思想 181

六朝隋唐时代的政治思想 183

第六编 宋到鸦片战争专制主义封建制社会 185

第一章 经济构造 187

第一节 大地主经济的动摇与两宋经济 187

生产力的发展状态与宋代经济关系 187

工商业·货币经济的发达与自由商人的出现 190

辽金元的入侵与宋代种族国家的颠覆 192

第二节 元代社会经济的构造及其特点 195

蒙古族的建国与封建制的组织过程 195

元朝社会经济的构造及其特点 197

元代工商业与都市经济的发达 199

元代经济关系的发展与蒙古帝国的崩溃 201

第三节 明清封建地主经济的没落,资本主义因素的内育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04

小所有经济出发展和货币地租的显现 204

社会关系的破坏和明清皇朝的交替 204

封建大地主经济的继续没落与崩溃 208

资本主义因素的内育 210

欧洲资本主义的入侵与雅片战争 211

第二章 政治构造 215

第一节 社会关系的演变 215

北宋的社会关系与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 215

南宋的社会种族矛盾与「和」「战」政争 217

元代的政治措施与元吸皇朝的更替 220

明代的宦官专政与东林党锢 221

清初异族统治,三藩之乱·文字狱与文化奴役政策 225

清代政治的腐败·农民叛乱与雅片战争 226

第二节 国家形态的发展 228

宋元国家形态的演变 228

明清专制主义国家形态的发展 229

第三章 意识形态 231

第一节 宗教与哲学思想的流变 231

宗教思想的流线 231

两宋哲学思想的流变 233

元到雅片战争哲学潮的流变 235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流变 237

宋元的政治思想 237

明到鸦片战争的政治思想 238

第七编 鸦片战争到七七抗战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社会 241

第一章 经济构造 24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化过程 243

鸦片战争与中国资本主义出生的关系 243

外资的入侵与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化过程 246

中国近代企业的萌芽与官僚资本的出现 248

第二节 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经济构造的正式形成 250

帝国主义入侵予中国经济的影响 250

中日战争与金融资本近代企业的发达 252

官僚资本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 254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经济构造的正式形成 256

第三节 欧洲大战到大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经济构造的深化 260

帝国主义侵略的暂时松懈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60

帝国主义侵略的再加紧与中国主义的危机 263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经济的深化与北伐大革命 265

第四节 世界经济恐慌到七七抗战前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经济构造的崩溃 268

世界经济恐慌与中国经济危机的再深化 268

中国经济恐慌与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经济构造的总崩溃 272

中国经济的景气与七七抗战的准备 275

第二章 政治构造 278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中日战争前中国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化过程 278

鸦片战争与英法联军之役 278

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对于中国政治之影响 280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与经济政治的改制 280

太平天国失败后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与中国政治的再变化 282

第二节 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的正式形成 283

中日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的正式形成 283

康梁戊戍维新运动对于中国政治改制的影响 28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对于中国政治的堕落 285

辛亥革命与满清封建统治的灭亡 286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北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的深化 288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与军阀混战 288

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新阶段——五四运动 289

五卅运动与北伐国民革命 290

第四节 九一八到七七抗战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的最后阶段 292

九一八事变与东三省的沦陷 292

冀察事件到七七抗战的揭幕 292

第三章 意识形态 295

宗教思想的流变 295

哲学与政治思想的流变 2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