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  从高技派建筑到高技生态的演进
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  从高技派建筑到高技生态的演进

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 从高技派建筑到高技生态的演进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云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2102686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1.绪论;2.建筑技术理念的生成与发展;3.“高技派”建筑与高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信息化、生态化趋势;4.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的发展历程与高技化、数字化趋势;5.基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技术的高技术生态建筑;6.结论。
《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 从高技派建筑到高技生态的演进》目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 1

息社会的来临 1

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信息技术 2

知识经济的崛起与经济全球化 3

社会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与社会文化的全球化 4

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 7

托夫勒对中国的三大预测和对世界的四大新预言 8

可持续发展依然是21世纪的主题 9

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 9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 14

新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18

科学与技术 18

技术的特征与存在方式 19

第三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19

当代的大科学与高技术趋势 20

研究动态 22

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对信息时代、数字技术、高技术建筑的研究现状 22

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建筑理论的研究现状 26

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技术哲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33

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与方法 35

研究的内容 35

研究的目的、意义 36

研究的方法 36

建筑技术理念的生成发展与哲学思考 38

建筑技术理念的演进 40

原始时期 41

前工业时期 42

工业化时期 43

后工业化、信息化初期 44

信息化时期 46

哲学思考 48

20世纪的哲学思潮 48

技术的哲学本质、价值和技术文明 51

异化与技术异化 53

技术观的两大走向 55

发展观的两大走向 56

对技术的多元批判 57

本章小结 61

“高技派”建筑与高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信息化、生态化趋势 63

“高技派”建筑与高技术建筑 64

“高技派”建筑的求本溯源 66

近现代建筑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及其影响 67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建筑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及其技术表现 67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建筑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及其技术表现 69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筑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及其影响 7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筑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及其影响 74

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思想及其美学观 76

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思想 76

现代主义——被曲解的理性主义 81

现代主义的美学观——第一代机器美学(理性主义美学) 82

“高技派”的产生及其美学观 85

相关流派、理论对“高技派”诞生所产生的影响 85

“高技派”建筑的诞生——对现代主义的扬弃 90

“高技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设计思想 93

“高技派”建筑的异化、软化和复归 127

“高技派”建筑的异化 128

异化时期“高技派”建筑的具体表现 129

异化时期“高技派”建筑的特征——极端的理性主义 131

异化时期“高技派”建筑的美学观——第二代机器美学(极端理性主义美学) 137

“高技派”建筑的软化 140

技术软化及其社会背景 140

与两大走向的技术观相对应的美学观——高技术与高情感 142

“高技派”建筑的软化 143

软化时期“高技派”建筑的特征——软化的理性主义 147

软化时期“高技派”建筑的美学观——第三代机器美学(软化的理性主义美学) 148

“高技派”建筑的复归 149

数字时代高技术的复归道路——数字化、生态化趋势 150

数字时代“高技派”建筑复归的道路——数字化、生态化趋势 152

“高技派”建筑复归的目标——共生 159

本章小结 161

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的发展历程与高技化、数字化趋势 163

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164

生态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 164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67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69

生态学的学科分支及研究方法 170

城市生态系统 174

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 176

具有原始生态倾向的传统民居原型 177

早期具有朴素生态倾向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实践 182

20世纪初以前的朴素生态思想和实践 182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朴素生态思想和实践 185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 189

与能量关联的、适应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 190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建筑设计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193

“生态决定论”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 201

奈斯及深层生态学理论 202

舒马赫及中间技术观 204

西姆范德莱恩及法拉隆斯研究所 208

生物建筑运动及盖娅运动 209

“技术决定论”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 211

富勒及“少费多用”思想 212

威尔夫妇及自维持住宅理论与实践 214

以高技术为特征的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 215

系统的生态建筑观 217

系统的生态建筑观及其相应的宏观生态策略 218

生态建筑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 219

生态建筑系统的动态性 220

生态建筑系统的区域性 221

生态建筑系统的资源可持续性 222

生态建筑及生态建筑技术 223

生态建筑的界定 223

生态建筑技术及其技术分层 224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及实施的制度保障 227

生态建筑的中观设计原则 227

环境保护原则 228

资源持续利用原则 229

适应地域和气候原则 230

人性化、健康原则 231

生态建筑实施的制度保障 232

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发展的高技化、数字化趋势 234

本章小结 239

基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技术的高技术生态建筑 241

当代建筑在数字技术、生态技术革命中的演进 242

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 243

设计及决策阶段 243

施工建造阶段 252

使用和管理阶段 253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256

数字技术在当代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 256

生态建筑设计信息的获取和收集阶段 257

生态建筑设计信息的交流和传递阶段 260

生态建筑设计信息的分析和处理阶段 264

生态建筑设计实施的有效途径——CAM技术与CIBM技术 268

数字技术与生态技术走向融合对当代生态建筑设计与理论的影响 271

基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技术的高技术生态建筑及多元化探索 273

基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技术的高技术生态建筑及特性 273

基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技术的高技术生态建筑 274

基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技术的高技术生态建筑的特性 274

基于数字技术和生态技术的高技术生态建筑的多元化探索 275

融合多种技术思维的探索 276

积极采用被动式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的探索 279

通过高新技术达到低能耗、高资源效率、广适应性的探索 282

积极主动对可持续设计的探索 285

以“生物-气候”为主题的探索 287

以仿生建筑学为主题的探索 288

高技术生态建筑技术体系的理论框架 291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基本出发点与目标 292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微观设计原则与技术措施 293

策划及规划设计 293

建筑设计 297

智能化运行与管理 305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自觉应变能力 305

高技术生态建筑自觉应变系统的基本构成与特征 307

典型个案分析 309

高技术生态建筑研究体系的理论框架 313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哲学观(共生的理性主义哲学) 314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技术观 316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环境观 318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文化观 319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美学观(共生的理性主义美学) 320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伦理观 322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时代观 323

认同的力量——当代高技术生态建筑 325

本章小结 327

结论 328

参考文献索引 331

致谢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