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动工业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启复主编;李企芳,王雄耀,赵彤,何枫副主编;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1399704
- 页数:862 页
读史可以明智——史卷卷首语 1
第1章 中国气动工业发展历程 1
1.1中国古代对压缩空气的早期应用与气动设备 1
1.2中国气动工业创建阶段(1960~1980年) 2
1.2.1气动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应用 2
1.2.2“二汽”建设,推动我国创建气动工业 3
1.2.3扩展完善中国第一代气动元件 4
1.2.3.1一机部召开全国气动座谈会,确定归口单位,组建联合设计组 4
1.2.3.2一机部归口管理的气动元件生产企业 5
1.2.3.3联合设计组自主研发的气动元件品种 5
1.2.3.4重视质量,制订产品标准 7
1.2.4简介一机部归口管理的12家企业的历史变化及新企业的诞生 8
1.2.5阶段综述 9
1.3中国气动工业成长壮大阶段(1981~1995年) 10
1.3.1“六五”(1981~1985年)期间气动工业的发展 10
1.3.1.1企业全面整顿,第二批气动企业兴起,为发展打好基础 10
1.3.1.2建立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承担全国气动行业技术归口职能 11
1.3.1.3第一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研发,建立中国第二代气动元件 12
1.3.1.4开展质量调查,加强质量管理和标准制订 15
1.3.1.5开展“七五”技术引进相关准备 16
1.3.1.6“六五”综述 16
1.3.2“七五”(1986~1990年)期间气动工业的发展 17
1.3.2.1行业建设及其主要工作 18
1.3.2.2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创新开发气动产品 23
1.3.2.3加强质量管理,实现“产品创优,企业升级”目标 26
1.3.2.4完善标准化机构,加快标准制修订 29
1.3.2.5“七五”小结 30
1.3.3“八五”期间气动工业的发展 32
1.3.3.1改革开放的深化,促使多元经济形式的气动企业蓬勃崛起 33
1.3.3.2加强气动行业管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33
1.3.3.3实施《气动工业振兴发展纲要》 36
1.3.3.4加快品种发展,自主创新研发中国第三代气动元件 36
1.3.3.5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开展产品可靠性考核 39
1.3.3.6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42
1.3.3.7“八五”小结 43
1.4中国气动工业持续发展阶段(1996~2010年) 44
1.4.1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 44
1.4.2“九五”期间气动工业的发展 46
1.4.2.1实施“双加”工程和技术改造 46
1.4.2.2产品发展情况 47
1.4.2.3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48
1.4.2.4气动标准的整顿复查和制修订 49
1.4.2.5“九五”小结 49
1.4.3 21世纪十年的发展 50
1.4.3.1加强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51
1.4.3.2产品的发展 52
1.4.3.3标准化工作 59
1.4.3.4协会工作 61
1.4.3.5管理与培训 62
1.4.3.6气动产品出口增长 64
1.4.3.7气动产品产值增长 66
1.4.3.8小结 66
1.5中国气动工业发展历程总结 67
1.5.1气动行业基本情况 67
1.5.2中国气动工业销售额的发展情况 68
1.5.3劳动生产率与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72
1.5.4产品技术水平与应用领域 73
1.6代表性企业的历史演进 75
1.6.1广东省肇庆方大气动有限公司(原肇庆气动元件厂、广东肇庆气动元件总厂) 75
1.6.2济南华能气动元器件公司(原济南气动元件厂) 77
1.6.3烟台未来自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原烟台气动元件厂) 80
1.6.4无锡市华通气动制造有限公司(原无锡市气动元件总厂) 82
1.6.5威海博胜气动液压有限公司(原威海气动元件厂) 84
1.6.6江都市永坚有限公司(原江都县气动元件厂) 88
1.6.7上海新益气动元件有限公司(上海新益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90
1.6.8宁波市华益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92
1.6.9肇庆市志成气动有限公司 94
1.6.10奉化星宇电子有限公司 95
1.6.11宁波索诺工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原奉化市天工气动成套厂) 97
1.6.12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 101
1.6.13浙江亿日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104
1.6.14神驰气动有限公司 106
1.6.15 无锡市圣汉斯气动阀门执行器制造有限公司 107
1.6.16浙江星辰气动有限公司(原乐清市星辰气动有限公司) 109
1.6.17中国·恒一气动有限公司 110
1.6.18浙江南部气动有限公司 112
第2章 中国气动元件产品技术的发展 113
2.1发展历程 113
2.1.1创建阶段的产品技术发展(1967~1980年) 113
2.1.1.1“二汽”建设,自主研发中国第一代气动元件 113
2.1.1.2射流元件的兴起与淡出 116
2.1.1.3扩充和完善中国第一代气动元件,开发第二代方向控制阀 119
2.1.2成长壮大阶段的产品技术发展(1981~1995年) 122
2.1.2.1第一项技术引进,学创结合研发中国第二代气动元件 123
2.1.2.2“六五”计划,扩充和完善第二代气动元件 132
2.1.2.3“七五”扩大技术引进,加快品种发展 135
2.1.2.4实施“八五”计划,自主创新研发,建立中国第三代气动元件 141
2.1.3持续发展阶段的产品技术发展(1996~2010年) 146
2.1.4小结 147
2.2气源处理元件 148
2.2.1主管路过滤器 148
2.2.2空气过滤器 149
2.2.3除油过滤器 155
2.2.4水滴分离器 157
2.2.5空气油雾润滑器 157
2.2.6空气过滤减压阀 165
2.2.7气源处理组合元件 168
2.3气动控制元件 172
2.3.1压力控制阀 172
2.3.2流量控制阀 185
2.3.3方向控制阀 189
2.3.3.1单向型方向阀 189
2.3.3.2换向型方向阀(换向阀) 194
2.4气动执行元件 254
2.4.1普通型气缸 254
2.4.1.1大型气缸 254
2.4.1.2中型气缸 264
2.4.1.3小型圆形气缸 268
2.4.1.4微型气缸 271
2.4.1.5螺纹气缸 271
2.4.1.6薄型气缸 272
2.4.1.7多面安装气缸 274
2.4.1.8普通气缸主要技术参数 275
2.4.2导向型气缸 282
2.4.3无活塞杆型气缸 287
2.4.4冲击气缸 290
2.4.5多级气缸 292
2.4.6气液组合气缸 294
2.4.7伺服气缸 299
2.4.8气爪 300
2.4.9膜片气缸 302
2.4.10气动马达 303
2.4.10.1摆动马达 303
2.4.10.2气马达 312
2.4.11专用气缸 316
2.4.11.1汽车制造业专用气缸 316
2.4.11.2铝行业高温型气缸 320
2.4.11.3纺织业专用气缸 326
2.4.11.4吹塑机专用气缸 327
2.4.11.5石油修井机专用气缸 330
2.4.11.6特殊功能气缸 330
2.5真空元件 342
2.5.1真空发生器 342
2.5.2真空吸盘 345
2.6气动机械及气动系统与装置 347
2.6.1气动压力机 347
2.6.2粉粒物料包装机 353
2.6.3全自动剑杆织样机 356
2.6.4气动进给动力头 358
2.6.5气动系统装置 360
第3章 中国气动元件制造技术的发展 365
3.1概述 365
3.2铝合金气缸管制造技术 365
3.2.1发展过程简介 365
3.2.2铝合金气缸管从型材到成品 369
3.2.2.1缸筒材料 369
3.2.2.2常用缸筒形状和技术要求 369
3.2.2.3生产工艺流程 370
3.3压力铸造技术 375
3.3.1带冷却块的真空压铸 377
3.3.2带机械真空阀的真空压铸 378
3.3.3冷却块、横浇道插销式真空压铸 381
3.3.4挤压压铸工艺 382
3.4压铸件的浸渗技术 383
3.5关键零件的机械加工技术 386
3.5.1换向阀的阀体 386
3.5.2换向阀的阀杆 388
3.5.3电磁阀先导头 388
3.5.4上海新益气动换向阀的典型结构与加工方法 389
3.5.5气缸活塞杆 394
3.6去毛刺工艺 398
3.6.1挤压珩磨去毛刺 399
3.6.2热能去毛刺 400
3.6.3电化学去毛刺 401
3.6.4铝合金阀体交叉孔去毛刺工艺 402
3.7表面处理技术 403
3.7.1普通表面处理 403
3.7.2硬质阳极氧化处理 404
3.7.2.1铝合金气缸缸筒表面硬质阳极氧化 404
3.7.2.2阳极氧化基本机理 405
3.7.2.3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方法的分类 406
3.7.2.4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流程 406
3.8电磁线圈制造与绝缘封装技术 413
3.8.1电磁线圈制造 414
3.8.2电磁线圈环氧绝缘浸渍漆 415
3.8.3电磁线圈环氧树脂灌注封装 416
3.8.4电磁线圈热塑性塑料封装 419
3.8.5电磁线圈的热固性塑料封装 421
3.8.5.1概况 421
3.8.5.2环氧树脂压注封装工艺 422
3.8.6电磁线圈BMC注射封装工艺 424
3.8.6.1概况 424
3.8.6.2 BMC注射成型工艺 425
第4章 中国气动工业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428
4.1气动标准化事业的起始阶段(1967~1983年) 428
4.2气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1984~2002年) 429
4.2.1建立气动标准化组织及第一届气动分标委成立 430
4.2.2标准制修订工作 431
4.2.3制定产品质量分等标准 434
4.2.4气动标准的科研工作 435
4.2.5编制标准体系 436
4.2.6制定产品设计、工艺、工装技术标准和其他标准 437
4.2.7评选优秀标准项目 437
4.2.8阶段小结 437
4.2.9研究所标准化机构的调整 438
4.2.10第二届气动分标委成立 438
4.2.11制订和修订标准 438
4.2.12召开标准技术交流会 439
4.2.13标准复查 439
4.2.14标准清理整顿 440
4.2.15 阶段小结 442
4.3气动标准化事业的提高阶段(2003~2010年) 443
4.3.1第三届气动分标委的成立 444
4.3.2第四届气动分标委的成立 444
4.3.3制定和修订标准 445
4.3.4组织标准复审,制定标准体系 449
4.3.5行业标准化活动 450
4.3.6积极参与气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各项工作 454
4.3.7组织相关标准培训 456
4.3.8气动标准的科研工作 457
4.3.9阶段小结 458
4.3.10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简况 461
第5章 气动元件测试技术的发展 463
5.1综述 463
5.2创建时期的气动测试技术 463
5.3成长壮大时期的测试技术 465
5.3.1上海市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所在气动检测技术方面的发展 465
5.3.2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分中心成立 465
5.3.3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466
5.3.3.1概述 466
5.3.3.2气动元件产品标准 467
5.3.3.3自主开发的主要检测设备 469
5.3.3.4其他检测仪器设备 478
5.4持续发展时期的气动测试技术 479
5.4.1浙江大学在气动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479
5.4.1.1浙江大学研制的气动测试设备 479
5.4.1.2浙江大学对气动检测技术的研究 483
5.4.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气动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494
5.4.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气动测试设备 494
5.4.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气动测试技术的研究 496
5.4.3北京理工大学在气动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503
5.4.3.1高效的气动元件性能测试 503
5.4.3.2先进气密性检测 503
第6章 中国气动工业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 506
6.1综述 506
6.1.1创建时期的质量管理(1967~1980年) 506
6.1.2成长壮大时期的质量管理(1981~1995年) 508
6.1.3持续发展时期的质量管理(1996~2010年) 509
6.2建立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分中心 509
6.2.1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简称部检测中心)简介 510
6.2.2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济南分中心(简称济南分中心)简介 512
6.2.3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大连分中心(简称大连分中心)简介 512
6.3开展“治脏、治漏”工作和“工艺突破口”工作 513
6.3.1气动元件“治脏、治漏”考核暂行规定 513
6.3.2第一批验收合格的“不脏、不漏”产品 514
6.3.3“双治”验收合格企业 515
6.3.4气动行业“工艺突破口”实施细则 515
6.3.5主要做法与成效 516
6.4产品可靠性工作 516
6.5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创优工作 518
6.5.1产品质量分等标准简介 518
6.5.2质量监督抽查 519
6.5.3产品质量创优工作 520
6.6开展国际ISO9000系列标准和质量认证工作 521
6.7关键零件与配套件质量攻关和定点生产 522
6.7.1气动密封件 523
6.7.2电磁线圈 524
6.7.3气缸铝缸筒 525
6.7.4空气过滤器滤芯 525
6.8培育自主商标 526
6.9创建名牌产品 528
6.9.1定目标,抓落实 528
6.9.1.1 1967~1980年,目标“从无到有建立中国气动工业” 529
6.9.1.2 1981~1990年,目标“创名优产品,扩大应用市场” 529
6.9.1.3 1991~2000年,目标“提高产品可靠性,为走出国门打基础” 529
6.9.1.4 2001~2010年,目标“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实现‘天下有我’” 529
6.9.2全员参与 531
6.9.3工作标准化 532
6.9.4改善工业工程 533
6.9.5统计分析 535
6.9.6制度管控 539
6.10筹建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539
第7章 中国气动工业企业管理技术的发展 548
7.1管理与管理科学及企业管理技术 548
7.2中国第一批气动企业的历史演进 548
7.2.1上海气动成套厂(原上海气动元件厂) 549
7.2.2广东省肇庆方大气动元件有限公司(原广东省肇庆气动元件总厂) 551
7.2.3烟台未来自动装备有限公司(原烟台气动元件厂) 552
7.2.4无锡市华通气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无锡气动元件总厂) 553
7.2.5济南华能气动元器件公司(原济南气动元件厂) 554
7.2.6威海博胜气动液压有限公司(原威海气动元件厂) 557
7.2.7江都市永坚有限公司(原江都市气动元件厂) 558
7.3机械工业调整整顿时期的企业管理 559
7.3.1创建初期的恢复性整顿 559
7.3.2气动企业全面整顿 560
7.3.3评价企业等级,提高企业素质 563
7.4工业企业改革时期的企业管理 563
7.5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企业管理 564
7.5.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565
7.5.2建立现代公司制的组织体制 567
7.5.3按ISO9000标准体系规范部门职责和权限 569
7.5.4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 576
7.5.5实施企业管理工作标准化 581
7.5.5.1关于产品技术标准的标准化管理 581
7.5.5.2关于管理标准化 581
7.5.5.3关于操作标准化 581
7.5.6应用现代管理技术 592
7.5.6.1成组技术 593
7.5.6.2网络技术 593
7.5.6.3优选法(正交试验法) 593
7.5.6.4价值工程 593
7.5.6.5 ABC管理法 593
7.5.6.6企业管理信息化 594
7.5.7实施社会责任管理 595
7.6企业文化与企业主要荣誉 597
第8章 中国气动工业人才培养与教育 604
8.1高等教育机构流控专业设置与变化 604
8.1.1清华大学气动教学工作情况 604
8.1.2上海大学气动教学工作情况 606
8.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气动教学工作情况 608
8.1.3.1气动教学的开始与发展 608
8.1.3.2新时期的气动教学 609
8.1.4北京理工大学气动教研室教学工作情况 610
8.1.4.1组建气动学科(1959年初~1962年7月) 610
8.1.4.2设立气动专业(1962年9月~1978年底) 611
8.1.4.3气动教育事业的新发展(1979年之后) 611
8.1.4.4建立北京理工大学SMC技术中心 612
8.1.5华南理工大学气动教学工作情况 613
8.1.5.1基本概况 613
8.1.5.2本科生教学 614
8.1.5.3研究生教学与课题 614
8.1.6南京理工大学气动教学工作情况 614
8.1.6.1专业教学(课程/实验) 615
8.1.6.2气动方面人才培养的毕业去向 615
8.1.6.3教学科研奖 615
8.1.7山东大学气动教学工作情况 615
8.1.7.1气动教学队伍形成的时代背景 615
8.1.7.2气动(液压)研究室的成立 615
8.2部属科研机构举办气动技术培训 616
8.2.1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举办的气动技术培训 616
8.2.1.1技术背景 616
8.2.1.2气动技术培训中心 617
8.2.1.3气动技术培训中心的工作成就 618
8.2.2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举办的气动技术培训 621
8.3中国气动工业技术的开拓者和成长中的博士队伍 621
第9章 中国气动技术科学研究的发展 630
9.1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与成就 630
9.1.1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现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630
9.1.1.1综述 630
9.1.1.2主要科研成果 633
9.1.2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气动研究室 642
9.1.2.1气动元件研究室的历史沿革 642
9.1.2.2研究开发及产品质量、行业工作成果 647
9.1.2.3 1994年气动元件研究室(第九研究室)撤销 661
9.1.3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气动分所 662
9.1.3.1气动技术发展进程 662
9.1.3.2气动技术的开发及标准化工作 662
9.1.3.3气动技术的综合应用 662
9.1.3.4气动技术的推广和技术培训 663
9.1.4北京机床研究所气动研究室 663
9.2高等院校科研活动与成就 665
9.2.1清华大学 665
9.2.1.1气动工业创建初期的气动技术研究 665
9.2.1.2建立流体动力与控制研究中心 666
9.2.1.3研究方向 668
9.2.1.4主要著作和论文 669
9.2.2上海大学 670
9.2.2.1气动工业创建初期的气动技术研究 670
9.2.2.2主要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670
9.2.2.3部分科研成果 671
9.2.2.4主要著作和论文 674
9.2.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75
9.2.3.1早期的气动技术研究与发展 675
9.2.3.2建立节能环保中心 676
9.2.3.3科研工作与成就 677
9.2.3.4“气动系统能耗评价——气动功率”标准研究 680
9.2.3.5申请专利情况 682
9.2.3.6主要著作与论文 682
9.2.3.7学术交流情况 684
9.2.4北京理工大学 685
9.2.4.1建立气动组 685
9.2.4.2建立气动技术科学研究中心 686
9.2.4.3获奖情况 688
9.2.4.4主要著作及论文 688
9.2.4.5气动中心历史照片 690
9.2.5华南理工大学 691
9.2.5.1科研成果 691
9.2.5.2校外科技合作 691
9.2.5.3主要著作和论文 692
9.2.6南京理工大学 692
9.2.6.1气动研究的起步 692
9.2.6.2建立气动技术研究中心 692
9.2.6.3科研项目 693
9.2.7浙江大学 700
9.2.7.1概述 700
9.2.7.2建立气动技术中心 701
9.2.7.3主要科研成果 701
9.2.8华中科技大学 704
9.2.8.1起步于射流技术研究 705
9.2.8.2建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 705
9.2.8.3建立气动技术研究中心 705
9.2.8.4主要研究成就 706
9.2.9山东大学 706
9.2.9.1概述 706
9.2.9.2主要科研项目 707
9.2.9.3主要著作与论文 709
第10章 外资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710
10.1概述 710
10.2中外合资及外资气动厂商情况简介 711
10.2.1博世力士乐股份公司(Bosch Rexroth公司) 711
10.2.1.1博世力士乐中国概况 711
10.2.1.2博世力士乐简介 712
10.2.1.3博世力士乐中国的服务网点 712
10.2.1.4涉及行业及业务范围 712
10.2.2上海康茂胜气动控制元件有限公司(CAMMOZZI公司) 713
10.2.2.1上海康茂胜自动控制元件有限公司概况 713
10.2.2.2上海康茂胜气动控制元件有限公司所走过的历程 713
10.2.2.3公司初建时期概况 714
10.2.2.4上海康茂胜自动化有限公司的崛起和发展 714
10.2.3喜开理(中国)有限公司(CKD公司) 715
10.2.3.1喜开理(中国)有限公司概况 715
10.2.3.2中国经营战略的历程 716
10.2.4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FESTO公司) 717
10.2.4.1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历程 717
10.2.4.2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社会活动历程 718
10.2.5上海小金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Koganei公司) 720
10.2.5.1上海小金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概况 720
10.2.5.2小金井总公司概况 720
10.2.5.3日本小金井的主要年鉴 720
10.2.5.4小金井对市场规划 720
10.2.6诺冠中国公司(Norgeen公司) 721
10.2.6.1诺冠中国概况 721
10.2.6.2诺冠中国大事记 722
10.2.7派克汉尼汾中国有限公司(Parker公司) 722
10.2.7.1派克汉尼汾中国有限公司概况 722
10.2.7.2派克汉尼汾液压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723
10.2.7.3派克汉尼汾在中国的工厂 723
10.2.8 SMC(中国)公司(SMC公司) 724
10.2.8.1 SMC(中国)公司的发展历史 724
10.2.8.2 SMC中国发展主要经营指标 725
10.2.8.3 SMC技术与产品的应用领域 725
10.2.8.4生产、制造 725
10.2.8.5研发中心 725
10.2.8.6人才培养 726
10.2.8.7企业理念与文化 727
10.2.8.8社会的评价与政府的鼓励 727
10.2.8.9 SMC对中国社会的公益事业 728
10.2.8.10 SMC(中国)公司企业特点 729
10.2.9上海丹海科技有限公司(TPC公司) 730
10.2.9.1上海丹海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730
10.2.9.2产品应用领域 730
10.2.9.3 TPC(中国)重大事件年鉴 730
10.2.9.4将来的发展计划 730
10.2.10上海优力克自动化元件有限公司 730
10.2.10.1上海优力克自动化元件有限公司概况 730
10.2.10.2上海优力克自动化元件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730
10.2.11妙德空霸睦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731
10.2.11.1公司概况 731
10.2.11.2妙德总公司概况 731
10.2.11.3总公司发展历程 733
10.3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情况简介 733
10.3.1亚德客(AIRTAC公司) 733
10.3.1.1亚德客进入中国大陆的概况 733
10.3.1.2生产产品品种、产值、产量 734
10.3.1.3生产装备和制造工艺 734
10.3.1.4历年销售的成长过程 735
10.3.1.5亚德客国际集团研发中心 735
10.3.1.6企业对社会所尽的义务 735
10.3.1.7企业所受的表彰 736
10.3.2上海气立可气动设备有限公司(CHELIC公司) 737
10.3.2.1上海气立可气动设备有限公司的概况 737
10.3.2.2台湾气立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737
10.3.2.3气立可公司在台湾发展史简介 738
10.4台湾气动行业的发展沿革与现况简介 738
10.4.1产业源起 738
10.4.2发展历程 738
10.4.2.1发展初期(1980~1990年时期,亦即,台湾区流体传动工业同业公会成立之前的阶段) 738
10.4.2.2发展中期(1990 ~2000年时期,亦即,台湾地区流体传动工业同业公会成立后的前10年阶段) 739
10.4.2.3发展近期(2000~2010年) 740
10.4.3未来发展 740
第11章 协会与学会工作 741
11.1气动专业分会 741
11.1.1第一届气动专业分会(1988年12月~1993年9月) 741
11.1.2第二届气动专业分会(1993年10月~1997年8月) 748
11.1.3第三届气动专业分会(1997年9月~2001年10月) 750
11.1.4第四届气动专业分会(2001年11月~2005年9月) 754
11.1.5第五届气动专业分会(2005年10月~2009年6月) 758
11.1.6第六届气动专业分会(2009年7月~) 761
11.2培育重点区域气动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764
11.2.1培育奉化气动产业集群发展 764
11.2.2培育乐清气动产业集群发展 767
11.2.3培育肇庆气动产业集群发展 768
11.3地方协会的建设与活动 768
11.3.1奉化市气动工业协会 768
11.3.2乐清市气动行业协会(浙江省气动行业协会、浙江省液压气动密封行业协会) 776
11.3.3肇庆市气动行业协会 778
11.4气动专业学会与学术交流 779
11.4.1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 779
11.4.2国内学术会议召开概况 780
11.4.3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概况 782
11.4.4中日气动技术交流会概况 783
11.4.5国际互访交流活动 784
11.4.6国内气动技术交流活动 786
11.5流控分会学术会议与专业期刊发表的气动研究论文 786
第12章 追忆 788
不忘的记忆(吴筠) 789
反映历史 总结经验 开创未来(陈明) 792
为中国气动事业奋斗终身(陈启复) 794
气动发展的几点感受(杨立成) 797
科研工作拾零(汪学诗) 800
我的气动史(徐炳辉) 804
从事气动教学的感想和期望(徐文灿) 807
气动人生(张存根) 809
历史的印证 未来的启迪(汪信昌) 812
中国气动发展史上的寄语(王耀驹) 815
亚德客之路(王世忠) 816
风雨气动三十年(王少瑜) 819
我的气动技术之路(王雄耀) 821
期待气动技术有更大的发展(吴登奎) 824
寄语中国气动工业发展(赵彤) 826
附录 828
附录A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气动技术部分) 828
附录B中国气动工业重要事件 831
附录C气动技术获奖项目 840
后记 845
历史图片集锦 845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罗民华著 2017
- 《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中国)项万明 2019
- 《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中国)陶守成,周平 2019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甘宏波,黄玲芝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
-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与设计》高永编著 2019
- 《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胡月霞,卢玉锋,王志彬主编;周彦云,付志勇,郭微副主编 2019
- 《工业水处理技术》(中国)赵文玉,林华,许立巍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AutoCAD机械设计实例精解 2019中文版》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