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曲学与中国戏剧学论稿
曲学与中国戏剧学论稿

曲学与中国戏剧学论稿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子方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4138615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当代戏曲学家徐子方教授多年来从事曲学与中国戏剧学研究的系列论文选集,内容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分为“曲学总论”、“元曲论”、“关汉卿研究(上、下)”、“《西厢记》及其它”、“明杂剧论(上、下)”、“明清剧场:理论与实践”、“折子戏赏析”、“曲学回顾与资料索引”等九编。著者运用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在诸多研究对象之间建立起学理性联系,注重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进入到抽象,通过对曲学与中国戏剧学学术前沿重大课题的深度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有助于将相关研究引向进一步深入。
《曲学与中国戏剧学论稿》目录
标签:戏剧

第一编 曲学总论 1

关于当前戏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

一、戏曲概念和定义的本质——扮演故事 3

二、剧诗和诗剧:美学意义?抑或文体学意义?——兼谈戏剧和诗歌理论的分合交叉 5

三、单折戏——中国式独幕剧 8

中国戏曲晚熟之非经济因素剖析 12

一、原始宗教和神话的不发达显示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局限和戏剧土壤的贫瘠 12

二、生活和艺术观念的保守性以及所造成社会文化结构的惰性严重阻碍了戏剧因素发展中的综合进程 15

三、文人远离表演艺术而同仕途经济紧密结合使得我国戏曲产生长期没有创作基础 17

戏曲小说与中外文化 21

一、戏曲小说的产生是对儒家正统文化的一种反动 21

二、戏曲小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22

三、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戏曲小说 25

戏曲学——中国戏剧学论纲 28

一、戏曲学:定义、性质、方法 28

二、戏曲理论——戏曲学之基础 29

三、戏曲史——戏曲学之源泉 32

四、戏曲批评:戏曲学之动力 34

新编中国戏剧史论纲 36

一、缘起 36

二、上篇:中国古典戏剧 37

三、下篇:中国现代戏剧 38

四、余论 39

第二编 元曲论 41

谈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学”问题 43

本色与当行——兼谈元曲本色派问题 48

元曲家生平及心态三题 50

一、扑朔迷离的卢挚和徐琰 50

二、在传统和现实间徘徊的张可久、徐再思等 52

三、乔吉、宫天挺式曲家心态特征 54

“关、郑、白、马”与元曲四大家 57

第二编 关汉卿研究(上):生平及地位 63

关汉卿名、字、号考异 65

一、关灿说献疑 65

二、元代并未禁汉人名汉卿 66

三、“一斋”小令有误收之作 67

关汉卿身份考述——兼评“院户”论种种 70

一、“院户”论难以成立 70

二、关汉卿任太医院尹当在金代 71

三、一点内证及其他 73

关汉卿籍贯考述 76

一、“大都说”疑窦丛生 76

二、“解州说”较具优势 77

三、“祁州说”最需分析 78

关汉卿生卒年辨正 81

一、世纪性话题 81

二、被牵扯进来的历史公案 83

三、一点推论 85

关汉卿行迹推考 87

一、做官、退隐、涉足曲坛 87

二、南下楚湘江浙 89

三、北返,魂逝祁州 91

关汉卿北方时期作品考论 94

一、透露作者早年活动信息之散曲 94

二、《单刀会》和早期历史剧 96

三、历史故事剧种种 98

“初为杂剧之始”符合历史真实——关汉卿行年史料辨析 102

关汉卿在世界戏剧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108

一、充满生命活力的戏曲之父 108

二、独创风貌的一代戏剧艺术大师 110

三、集众家成就于一身的世界性大家 113

第四编 关汉卿研究(下):作品分析 115

《双赴梦》:一部复仇型抒情悲剧 117

一、强烈的复仇情绪 117

二、内在之悲剧精神 120

三、一点题外话 122

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英雄悲剧——关汉卿《哭存孝》杂剧剖析 124

试析《谢天香》、《金线池》的幽默喜剧本质 131

两部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世态喜剧——关汉卿《救风尘》《望江亭》杂剧剖析 138

两部令人心酸的感伤喜剧——试析关汉卿杂剧《调风月》、《拜月亭》 147

道德和命运的博弈——关汉卿杂剧《裴度还带》剖析 153

情韵深深,诗家之曲——关汉卿散曲论之一 159

本色鲜明,剧家之曲——关汉卿散曲论之二 165

浪子心性,市井之曲——关汉卿散曲论之三 171

第五编 《西厢记》及其他 177

从关汉卿现存作品看《西厢记》作者问题 179

一、对《西厢记》本事的熟悉和偏爱 179

二、情节安排方面的对应 180

三、语言习惯的同一 182

四、比较后的结语 183

《西厢记》“王作关续”说辨析 185

《西厢记》:一个悲喜剧 188

一、理论的撞击与困扰 188

二、戏剧冲突的悲喜交织 189

三、主要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 193

四、结论:一个悲喜剧 194

白朴心态历程剖析 196

一、丧母悯乱,拒绝仕进 196

二、新生活的尝试和失败 197

三、兴亡空幻,消沉冷漠 200

“登楼意,恨无上天梯”——马致远心态剖析 204

一、热心功名,怀才不遇 204

二、愤世嫉俗,避世叹隐 206

三、结语 208

《李逵负荆》简说 210

第六编 明杂剧论(上):脉络与背景 215

略论杂剧入明后的两次重大转变 217

明杂剧分期论 222

一、前期:宫廷北杂剧由盛转衰 222

二、中期:文人南杂剧的产生和形成 226

三、后期:杂剧复古与昆曲杂剧的兴盛 229

明杂剧文献论 233

一、剧目及作家生平著录 233

二、作品辑选 236

三、评点纪事 238

明前期宫廷北杂剧略论 244

一、宫廷:明初杂剧范围和意义界定 244

二、内容:恢宏的气势和巨大的声威 246

三、严谨、整一:规范化的稳固体制 248

四、余论:声势浩大的葬礼 250

明代文人剧及其表现特色 252

一、定义的提出 252

二、创作:从康海、王九思开始 252

三、情绪性:文人剧最大的主体特色 254

试论明代文人剧的内容特点和表现手法 256

明代文人剧在戏剧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263

一、文人剧的非功利性使其具有某种革新实验的性质 263

二、文人剧在传统两种体制结构间探索某种结合之可能性 265

三、文人剧开了独幕剧、剧体诗的先河 267

明代南杂剧略论 270

一、正名、溯源、论作家 270

二、内容指向:科举、圣贤,悲剧意识的产生 271

三、体制:编剧艺术的新探索 273

文人剧和南杂剧 278

一、关于文人剧的话题 278

二、南杂剧——文人剧的成熟标志 280

三、一点小结 282

论昆曲杂剧 283

一、昆曲杂剧非即昆唱杂剧 283

二、昆曲杂剧亦非南杂剧的同义语 284

三、昆曲杂剧的分类 285

四、结论 286

明初社会变革及其后果 289

一、元明易代与汉家大一统的重建 289

二、励精图治和集权专制——自信、自负社会心态之形成 291

三、复归正统,翦除异端——明初思想统制之利弊 293

明中叶后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明杂剧社会文化背景探源之三 298

一、弘治以后政治混乱及社会演变 298

二、回归自我:心学的特殊功能 301

三、向往自由:文人的心态转向 303

明杂剧社会背景探源 307

一、大一统秩序的建立和动摇 307

二、思想转化与社会浪漫思潮 309

略论明杂剧的历史价值 314

一、前人看法种种 314

二、并非纯属案头之曲 316

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317

第七编 明杂剧论(下):作家与作品 321

试谈杂剧史上的所谓“明初十六子” 323

一、杂剧家(兼作散曲)9名 323

二、散曲家3名 324

三、未知身份4名 324

杨讷《西游记》杂剧简说 325

朱有燉及其杂剧考论 328

一、生活经历与创作概况 328

二、节令与贺寿:雍容的藩府气象 330

三、历史与现实:人伦的沧桑大道 332

四、妓女和宗教:良苦的教化用心 335

五、创作风格:继承与革新 337

李开先及其院本创作 340

沈璟及其昆曲杂剧 344

汪道昆及其杂剧创作 348

一、生平及创作思想 348

二、《大雅堂杂剧》及其他 351

三、创作风格与剧诗风范 353

论程士廉及其《小雅四纪》 356

叶小纨及其《鸳鸯梦》杂剧 360

明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考述 364

晚明稀见杂剧钩沉 366

一、旗亭宴 366

二、饿方朔 367

三、城南寺 368

四、空堂话 369

五、余慈相会 370

六、天官赐福 370

七、俏书生断酒色财气 371

八、男风记 372

九、炎凉传 372

十、幽王举烽取笑 373

第八编 明清剧场:理论与实践 375

明初剧场及其演变 377

一、勾栏庙台:残存的历史记忆 377

二、教坊司及其演变 379

三、钟鼓司和内廷戏剧演出 381

明代北曲剧场兴衰论 385

一、定型化、僵化与杂剧的自我封闭 385

二、北杂剧市俗土壤失落与观众萎缩 387

三、北剧南曲之画地相角 389

四、整体艺术气势与“广陵散”——北曲终成绝响 392

南戏传奇化与传奇昆曲化 395

家乐——明代戏曲特有的演出场所 399

孟称舜的编剧理论及美学思想 404

关于洪昇生平思想的两大问题 408

一、洪昇生平思想发展的分期问题 408

二、创作《长生殿》时洪昇的思想状况 411

三、代结语:几句题外话 413

《长生殿》的主题及其他 415

一、主题、情节结构及团圆结局问题 415

二、如何看待作品的爱情内容及月宫团圆结局 418

三、关于《长生殿》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评价不高的原因和“扬孔抑洪论” 419

童子戏简论 422

淮海戏简论 427

第九编 折子戏赏析 433

苍劲雄壮 “豹尾”响亮——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第四折赏析 435

万种离愁,无限情思——《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438

一曲以情反礼的青春颂歌——《牡丹亭·闺塾》赏析 441

错落有致,简而传神——说《长生殿·惊变》 445

第十编 曲学回顾与资料索引 449

关汉卿研究的百年评点与未来展望 451

世纪之交——江苏省古典戏曲研究历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460

一、悠久的戏曲发展传统 460

二、公认的戏曲研究实力 461

三、面向国内外:现状和对策 4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