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大哲学家 修订版 下
大哲学家 修订版 下

大哲学家 修订版 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著;李雪涛,李秋零,王桐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738658
  • 页数:8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阐明了哲学史是理性的王国,在这里所有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都对着我们说话;哲学家们的相同地位是由他们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奠定的。因而《大哲学家》一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察历史上的哲学大师对待生存的态度。
《大哲学家 修订版 下》目录

(下) 435

五 康德的理性 435

(一)思维方式的革命 435

(二)康德的问题的广阔性 438

(三)康德的怀疑论 441

(四)哲学思维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 443

(五)人的有限性与理性的界限 445

六 政治与历史 450

(一)基本思想 451

(二)公民社会的观念 460

(三)启蒙之路 473

(四)康德的时代 480

(五)康德的政治思想方式 484

(六)反对意见 487

(七)比较 489

七 对康德的批判 491

(一)科学性特点 496

(二)通向“教条”之路 498

(三)体系的要求 503

(四)康德哲学的局限 505

(五)康德的思维方式 509

(六)关于对康德的阐释 510

八 康德的历史地位、对今天的影响与意义 512

原创性形而上学家 524

阿那克西曼德 524

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 530

一 赫拉克利特 530

二 巴门尼德斯 538

三 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 547

柏罗丁 551

一 生平与著作 551

二 对柏罗丁的“体系”的描述 553

三 整体性的超越 561

四 认识的诸层次 565

五 思辨性的超越 571

六 堕落与升华 587

七 反对唯物主义与诺斯替教派 596

八 批判性特点 600

九 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606

安瑟尔谟 610

一 生平与著作 610

二 安瑟尔谟的基本哲学思想 611

(一)对思想的复述 611

(二)阐释 612

(三)安瑟尔谟基本思想的历史 619

三 安瑟尔谟思维的特点 627

(一)安瑟尔谟原本作为基督教式思维的哲学 627

(二)何谓安瑟尔谟的思维 628

(三)权威性 631

斯宾诺莎 633

一 生平与著作 633

二 哲学与生活实践 638

三 形而上学观点 640

(一)实体、属性、样式 640

(二)上帝 641

(三)两种属性 647

(四)样式 649

(五)时间;必然性 651

(六)上帝与世界之间的飞跃及其统一性问题 652

四 认识的理论 656

(一)认识的阶段 656

(二)观念 659

(三)与上帝的关系 661

(四)斯宾诺莎对自己根据几何学方法获得的洞识的阐述 662

(五)神秘主义、理性主义、思辨性思维 664

五 人 668

(一)人不是实体,而是样式 668

(二)人的思维与神的思维 669

(三)人是精神和形体 670

(四)人与动物以及人们之间的不同 673

(五)不朽与永恒 674

六 目的无涉和价值无涉 675

(一)目的和价值是从上帝观的颠倒中产生的成见 675

(二)我们作为样式的有限理智 678

(三)现实与价值 679

(四)两种认识方式的转换 680

(五)价值无涉的伦理 680

七 精神的奴役与自由 681

(一)关于情感的学说 685

(二)对奴役的描述 687

(三)观念与自由的可能性 688

八 宗教与国家 695

(一)斯宾诺莎的国家思想 698

(二)国家中的宗教 708

(三)斯宾诺莎的宗教解释和政治学的批判性特征 718

九 斯宾诺莎哲学的特点 742

(一)斯宾诺莎的哲学与本质一瞥 742

(二)斯宾诺莎的局限 746

十 斯宾诺莎的身后影响 749

老子 752

一 生平与著作 752

二 对老子哲学的阐述 755

(一)道 755

(二)道与世界 758

(三)道与个体的人(生命的实践) 760

(四)道与国家之统治(驾驭人类社会的实践) 769

三 独特性与批判 774

(一)老子的意义 774

(二)效法老子的各色人物 777

(三)老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780

龙树 782

一 历史位置 783

二 思维操作 787

三 对学说的概括 793

四 有关学说意义的讨论 795

五 历史比较 811

附录 817

一 雅斯贝尔斯年表 817

二 《大哲学家》德文原书目录中译文 820

三 参考文献 839

译后记 851

《大哲学家》中文版第二版后记 8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