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庄永淑,贺世友主编;都培炎等撰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1711743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目录
标签:主编 革命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

第一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8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16

第二节 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斗争 17

一、拯救中国危亡的早期抗争 17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9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23

第二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29

第一节 辛亥革命 29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 29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33

三、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7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和中国社会的新变动 42

一、北洋军阀统治和二次革命 42

二、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 44

三、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48

第三章 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54

第一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54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54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民主革命纲领 58

第二节 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62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和新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62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和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争论 66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72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80

第一节 土地革命的兴起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80

一、国民党南京政府对全国的反动统治 80

二、土地革命的兴起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84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90

第二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92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92

二、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的失误和历史性转折 95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98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06

第一节 全民族抗战的发动和坚持 106

一、抗战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06

二、全民族的抗战高潮 108

三、坚持团结抗战和反对分裂投降 113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17

第二节 战胜困难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119

一、延安整风运动和抗日军民克服严重困难 119

二、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民主运动的高涨 124

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25

第六章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131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31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131

二、争取和平民主与准备自卫战争 133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新中国的建立 138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38

二、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加深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4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46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54

第一节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 154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154

二、国内社会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 156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的起步 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64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64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 167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17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发展 176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和实践的初步探索 176

二、探索中的“误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曲折 181

三、国民经济调整和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 184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与教训 187

一、政治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187

二、“打倒一切”的全国大动乱 190

三、党和人民抵制与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94

第九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9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9

一、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199

二、历史性转折的实现 204

三、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 2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210

一、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 210

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213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7

第十章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21

第一节 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21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21

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24

三、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 228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31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231

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236

三、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发展经济建设大好形势 238

后记 2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