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臭氧层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
臭氧层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

臭氧层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秀杰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22170071
  • 页数:2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臭氧层及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臭氧层损耗、温室效应及其危害等,重点阐述了臭氧层的破坏及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应用领域及行业替代技术、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减排与保护臭氧层的相互关系,通过总结国际社会保护臭氧层的努力及我国保护臭氧层行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促进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开发与利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技术、政策建议。
《臭氧层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目录

第一篇 消耗臭氧层物质及其淘汰进展 2

1 全球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

1.1 全球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战略 2

1.2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与国际合作 2

1.2.1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环境保护形势 2

1.2.2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 3

2 臭氧层及消耗臭氧层物质 5

2.1 臭氧与臭氧层 5

2.2臭氧层的作用 6

2.3臭氧层的损耗 6

2.4臭氧层损耗对人类及地球生态的影响 8

2.4.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8

2.4.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8

2.4.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8

2.4.4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8

2.4.5对材料的影响 8

2.4.6对对流层大气组成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9

2.5臭氧层的破坏及消耗臭氧层物质 9

2.5.1臭氧层的破坏 9

2.5.2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9

2.6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的应用领域及行业替代技术 10

2.6.1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应用领域及行业现状 10

2.6.2相关行业的ODS替代技术 19

3 国际社会保护臭氧层努力及我国保护臭氧层行动 25

3.1臭氧层保护条约体系及其进展 25

3.1.1《维也纳公约》 25

3.1.2《蒙特利尔议定书》 26

3.1.3《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与调整 28

3.1.4多边基金 30

3.1.5 ODS受控物质种类 30

3.1.6 ODS淘汰时间表 34

3.1.7国际社会ODS物质淘汰的努力及成就 36

3.2我国政府保护臭氧层行动及国家方案 37

3.2.1我国加入的国际保护臭氧层公约 37

3.2.2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义务 37

3.2.3我国ODS物质淘汰的履约概况 39

3.2.4我国履约活动的管理机构 42

3.2.5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43

3.2.6中国保护臭氧层政策法规体系 44

3.2.7各行业ODS淘汰的具体对策及进展情况 47

3.3我国在履约淘汰ODS方面取得的成绩 53

4 北京市履约能力建设及相关行业ODS淘汰进展 55

4.1 强化宣传培训,提高ODS履约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56

4.1.1 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保护臭氧层的宣传 56

4.1.2培训 57

4.2北京市ODS物质消费及行业淘汰进展 57

4.2.1消防行业哈龙淘汰行动进展 58

4.2.2泡沫行业ODS物质消费情况及淘汰进展 59

4.2.3制冷行业ODS物质消费情况及淘汰进展 61

4.2.4气雾剂行业ODS消费及淘汰进展 64

4.2.5烟草行业ODS消费及淘汰进展 64

4.2.6清洗(溶剂)行业ODS消费及淘汰进展 65

4.2.7化工助剂行业ODS消费及淘汰进展 65

4.2.8特殊用途ODS(甲基溴)的消费及淘汰进展 65

4.2.9原料用途行业ODS消费及淘汰进展 66

4.2.10北京市流通领域ODS物质的销售情况 66

4.2.11北京市ODS物质消费情况汇总 67

4.3加强执法检查,严查违规行为 71

4.3.1加强污染源的监督检查,严格ODS原材料管理 71

4.3.2《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执法检查 72

4.4推动ODS替代产品研发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2

4.4.1贯彻落实各项ODS管理政策,严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2

4.4.2积极引进、开发研究新技术,推广替代技术 72

4.5探索并建立了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长效管理机制 73

4.5.1 ODS组织机构的建立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73

4.5.2将ODS列入排污申报登记使ODS的日常监管成为可能 74

4.5.3逐步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使监督管理长效化 74

4.6适时跟踪国家政策,研究适合北京市ODS管理的政策体系 74

4.6.1跟踪国家政策,研究适合北京市ODS控制的环境经济政策 74

4.6.2提出加强ODS管控的对策措施 75

第二篇 温室气体排放及温室效应控制 78

5 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 78

5.1温室效应的产生 78

5.1.1自然因素 78

5.1.2人类活动 79

5.2温室效应的危害、影响 79

5.2.1经济的影响 79

5.2.2气候的影响 80

5.2.3农业的影响 80

5.2.4海洋生态的影响 80

5.2.5水循环的影响 81

5.2.6破坏区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82

5.2.7地球上病虫害增加 82

5.2.8对热循环的影响 82

5.2.9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83

5.3温室气体种类 83

5.3.1温室气体的来源 84

5.3.2温室气体排放分类 85

5.3.3温室气体种类 85

6 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 88

6.1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加剧温室气体排放 88

6.1.1地面交通运输 88

6.1.2飞机尾气排放 89

6.2工业化过程中化石能源燃料消耗引起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89

6.3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90

6.4垃圾处理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91

6.4.1垃圾填埋 92

6.4.2垃圾焚烧 92

6.4.3有机垃圾堆肥 94

6.5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94

6.5.1 CO2的排放 94

6.5.2 CH4的排放 95

6.5.3 N2O的排放 95

6.5.4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源汇强度的人为因素 96

6.6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 97

7 温室效应的控制及温室气体减排 99

7.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99

7.1.1实测法 99

7.1.2模型法 99

7.1.3清单编制法 100

7.2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00

7.2.1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与进展 100

7.2.2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现阶段成就 101

7.2.3北京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进展 102

7.3温室气体减排 104

7.3.1温室气体减排成本 104

7.3.2温室气体减排政策 105

8 京都议定书及国际社会温室气体减排的合作 107

8.1《京都议定书》生效背景及意义 107

8.2《京都议定书》内容 108

8.3《京都议定书》的国际减排义务 109

8.4京都三机制 110

8.4.1联合履约机制 110

8.4.2清洁发展机制 110

8.4.3排放交易机制 111

8.5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国际合作 111

8.5.1商业技术转让 111

8.5.2政府间技术援助 112

8.5.3基于《公约》的技术转让 112

9 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努力及成就 113

9.1减排措施 113

9.1.1美国 113

9.1.2欧盟 114

9.1.3日本 114

9.2减排技术 115

9.2.1燃烧后捕获脱碳 115

9.2.2燃烧前捕获脱碳 115

9.2.3富氧燃烧技术 115

9.3减排效果 116

第三篇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保护战略 118

10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战略 118

10.1气候变化 118

10.1.1全球气候变化现象 118

10.1.2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 118

10.1.3气候变化产生原因 118

10.1.4解决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 119

10.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保护国际战略 119

11 保护臭氧层与温室气体减排 121

11.1消耗臭氧层物质与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及影响 121

11.2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温室气体 122

11.2.1消防行业替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123

11.2.2制冷剂替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 124

11.2.3清洗剂替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 125

11.2.4泡沫行业ODS替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 125

11.3温室气体效应及ODS减排要求下的ODS替代技术选择原则 126

11.3.1低GWP值的ODS 126

11.3.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工质 126

11.3.3自然工质 126

12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路线 127

12.1清洁发展机制(CDM机制) 127

12.1.1清洁发展机制(CDM机制)的定义 127

12.1.2清洁发展机制(CDM机制)的实施现状 128

12.1.3清洁发展机制背景下的技术转让 129

12.2新技术研发和应用 129

12.2.1 CO2捕集技术 129

12.2.2 CO2封存技术 132

12.2.3 CO2的资源化再利用 133

12.2.4发展可再生能源 133

12.3温室气体减排途径 134

12.3.1调整产业结构 135

12.3.2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 135

12.3.3优化能源结构 135

12.3.4保持和增加森林碳汇 135

12.3.5重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的研发 135

12.3.6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135

12.4温室气体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 136

12.4.1低碳经济含义 136

12.4.2低碳经济的实质 136

12.4.3中美两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137

12.4.4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138

13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144

13.1绿色建材 144

13.1.1绿色建材的种类 144

13.1.2绿色建材的研发 147

13.1.3绿色建材评价体系 147

13.2绿色建筑 149

13.2.1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50

13.2.2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现状及不足 152

13.2.3北京市绿色建筑标准 154

13.3清洁能源 155

13.3.1太阳能 155

13.3.2风能 155

13.3.3水能 156

13.3.4生物质能 156

13.3.5核能 156

13.3.6地热能 157

13.3.7海洋能 157

13.3.8洁净煤 157

13.3.9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158

13.3.10氢能 158

13.4绿色“碳汇” 158

13.4.1森林碳汇 158

13.4.2草地碳汇 160

13.4.3耕地碳汇 160

13.5绿色出行 160

13.5.1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 160

13.5.2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161

13.5.3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161

13.6我国的低碳行动及我们的低碳生活 162

13.6.1我国应对温室效应的国家方案及行动 162

13.6.2我们的低碳生活 162

13.6.3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行动 165

13.6.4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 166

参考文献 169

附录 185

附录一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85

附录二 法律法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部分) 185

附录三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节选) 191

附录四 新改扩建项目管理政策 193

附录五 生产和消费配额管理政策 198

附录六 进出口管理 218

附录七 禁令 228

附录八 替代品管理 239

附录九 监督管理 2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