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系统仿真  第2版
系统仿真  第2版

系统仿真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享忠,于永涛,刘永红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8081879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系统仿真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动态,分为仿真基础、仿真技术和仿真应用三个层次。仿真基础篇论述系统、模型、仿真、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等基本概念。仿真技术篇分为定量仿真和定性仿真,定量仿真分为面向过程仿真、面向对象仿真和面向Agent仿真,其中,面向过程仿真又分为连续系统仿真、采样控制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仿真应用篇包括仿真试验、仿真可信度。
《系统仿真 第2版》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系统、模型与仿真 1

1.2.1 系统 1

1.2.2 模型 5

1.2.3 仿真 6

1.3 仿真研究与应用中值得关注的焦点 16

1.3.1 网络化仿真技术 16

1.3.2 综合自然环境仿真技术 18

1.3.3 智能仿真系统 19

1.3.4 复杂系统/开放复杂巨系统的仿真技术 19

1.3.5 虚拟样机工程技术 19

1.3.6 基于普适计算技术的普适仿真技术 19

第2章 连续系统仿真 21

2.1 引言 21

2.2 连续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 22

2.2.1 面向方程的模型 22

2.2.2 面向结构图的模型 23

2.3 常用的仿真算法 27

2.3.1 概述 27

2.3.2 数值积分法 27

2.3.3 离散相似法 42

2.3.4 快速数字仿真算法 53

2.3.5 仿真算法的几个问题 56

2.4 基于数值积分法(面向方程)的连续系统仿真 60

2.4.1 系统的数学模型 60

2.4.2 系统的仿真模型 60

2.4.3 仿真程序的开发 61

2.5 基于离散相似法(面向结构图)的连续系统仿真 61

2.5.1 系统的数学模型 61

2.5.2 系统的仿真模型 62

2.6 基于Simulink的连续系统仿真环境 62

2.6.1 Simulink简介 62

2.6.2 Simulink工作原理 65

2.6.3 面向框图的离散相似法仿真实验 66

第3章 采样控制系统仿真 68

3.1 引言 68

3.1.1 采样控制系统的组成 68

3.1.2 采样控制系统的特点 69

3.1.3 采样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 69

3.2 采样控制系统仿真的一般方法 70

3.2.1 T=Ts仿真法 70

3.2.2 T=Ts/M仿真法 72

3.2.3 数字控制器采样周期的调整与脉冲传递函数的修正 74

3.2.4 纯延迟环节的仿真 76

3.3 采样控制系统仿真示例 77

第4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81

4.1 引言 81

4.1.1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82

4.1.2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结构 86

4.1.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88

4.2 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策略 89

4.2.1 事件调度法 90

4.2.2 活动扫描法 91

4.2.3 三段扫描法 94

4.2.4 进程交互法 95

4.2.5 四种仿真策略的比较 98

4.3 蒙特卡罗法 99

4.3.1 基本思想 99

4.3.2 随机数的产生与检验 99

4.3.3 随机事件模拟 102

4.3.4 效率指标和模拟精度 105

4.3.5 基本步骤 108

4.3.6 基本特点 109

4.4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举例——机器修理车间仿真 110

4.4.1 问题描述 110

4.4.2 模型建立 110

4.4.3 仿真结果 114

4.5 基于SimEvents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试验环境 114

4.5.1 SimEvents简介 114

4.5.2 常见仿真环境的构建 117

4.5.3 基于SimEvents进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注意事项 122

4.6 Petri网仿真 130

4.6.1 Petri网的定义与图示方法 130

4.6.2 Petri网系统 131

4.6.3 Petri网建模举例 136

4.6.4 Petri网仿真工具——Visual Object Net+++ 137

4.7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语言 137

4.7.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语言概述 137

4.7.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语言应用示例 139

第5章 面向对象仿真 141

5.1 引言 141

5.1.1 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历程 142

5.1.2 面向对象的概念与特征 143

5.1.3 面向对象分析 145

5.1.4 面向对象设计 146

5.2 面向对象建模 147

5.2.1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147

5.2.2 面向对象建模的一般过程 150

5.3 面向对象仿真 153

5.3.1 面向对象仿真技术 153

5.3.2 面向对象仿真的基本内容 157

5.3.3 面向对象仿真的优点 160

5.3.4 面向对象开发的注意事项 161

5.3.5 面向对象仿真软件 162

5.4 面向对象的战场环境建模与仿真 163

5.4.1 系统需求分析 163

5.4.2 面向对象分析 164

5.4.3 面向对象设计 168

第6章 面向Agent仿真 170

6.1 引言 170

6.2 Agent基础 171

6.2.1 Agent的概念 171

6.2.2 Agent的分类 174

6.2.3 Agent的结构 179

6.3 面向Agent仿真的方法 182

6.3.1 Multi-Agent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 182

6.3.2 面向Agent仿真的一般过程 190

6.3.3 面向Agent仿真的重点内容 191

6.3.4 面向Agent仿真的主要优势 203

6.4 面向Agent的多传感平台系统仿真 204

6.4.1 传感平台Agent结构 205

6.4.2 多传感平台系统联邦结构 209

第7章 定性仿真 212

7.1 引言 212

7.1.1 定性仿真的产生和发展 212

7.1.2 定性仿真的理论派别 213

7.1.3 定性仿真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214

7.2 定性仿真方法 215

7.2.1 Kuipers定性仿真方法 215

7.2.2 SDG定性仿真方法 224

7.3 定性仿真工具——SDG集成软件平台 229

7.3.1 SDG集成软件平台的结构 230

7.3.2 SDG集成软件平台的功能 231

7.4 定性仿真和定量仿真相结合 232

7.4.1 问题的提出 232

7.4.2 定性仿真和定量仿真的关系 232

7.4.3 定性定量仿真的优势 233

7.4.4 定性定量仿真的研究方向 233

7.4.5 定性定量仿真的方法 233

第8章 仿真试验 235

8.1 引言 235

8.2 仿真试验基础 236

8.2.1 基本术语 236

8.2.2 仿真试验步骤 237

8.2.3 仿真试验设计的条件 239

8.2.4 仿真试验设计的作用 239

8.3 仿真试验设计方法 240

8.3.1 全面试验法 240

8.3.2 坐标轮换法 241

8.3.3 正交试验设计法 241

8.3.4 均匀试验设计法 242

8.4 仿真试验数据分析 243

8.4.1 输入数据分析 243

8.4.2 输出数据分析 244

第9章 仿真可信度 258

9.1 引言 258

9.1.1 仿真逼真度的概念 258

9.1.2 仿真可信度的概念 260

9.1.3 仿真可信度研究的发展状况 261

9.2 模型与仿真的VV&A 262

9.2.1 VV&A的概念 262

9.2.2 有关人员及其职责 262

9.2.3 VV&A的基本原则 263

9.2.4 VV&A的工作过程 264

9.2.5 模型文档 266

9.3 模型校核方法 268

9.4 模型验证方法 269

9.4.1 可用于模型验证的软件验证方法 269

9.4.2 模型验证的常用方法介绍 271

9.5 仿真可信度与VV&A的关系 281

9.6 仿真可信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282

参考文献 2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