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地方政府转型
中国地方政府转型

中国地方政府转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易重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69681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我国地方行政机关职能的重新定位,实现对国家公共权力的规范,探寻我国深化改革之路。
《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地方政府概述 12

一 地方政府的含义 12

(一)关于地方政府含义的争议 13

(二)关于地方政府定义的辨析 16

二 地方政府的基本类型 23

(一)地方政府的层级划分 24

(二)地方政府的行政功能划分 25

(三)地方政府的政治法律地位划分 27

三 地方政府的作用 29

(一)地方政府是沟通中央政府和居民的桥梁 29

(二)地方政府能更有效地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 30

(三)地方政府间竞争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 32

(四)地方政府在当今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34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角色演变及其评析 37

一 改革开放前后地方政府角色的对比分析 37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角色 38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角色的演变 43

二 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 49

(一)大大减少了新旧体制转换的阻力和成本 49

(二)快速而平稳地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51

(三)促使我国迅速走出了短缺经济的困境 53

三 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弊端 55

(一)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56

(二)致使行政性经济过热和中央宏观调控失灵 58

(三)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风险隐患 60

(四)形成以GDP挂帅的片面发展观 61

(五)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5

(六)产生严重的行政腐败问题 68

四 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70

(一)改革初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振兴 71

(二)经济政治改革初期维持政局稳定的需要 72

(三)政治体制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和艰巨 74

(四)上层建筑比经济基础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滞后性 75

第三章 明确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职责 奠定地方政府转型的理论基础 78

一 公共产品性质和政府作用的再认识 79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79

(二)政府的特性 80

(三)公共产品性质的再认识 84

(四)政府垄断公共产品供给的弊端 88

二 重塑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 93

(一)公共产品的竞争促进者 94

(二)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者 98

(三)公共产品的监督管理者 101

(四)社会公平的底线维护者 103

第四章 地方政府转型的基本方向及其重大意义 109

一 地方政府转型的基本方向 109

(一)从经济型政府转变为社会型政府 110

(二)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 112

(三)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114

(四)从权力型政府转变为民主型政府 116

(五)从利益型政府转变为责任型政府 119

(六)从人治型政府转变为法治型政府 122

二 地方政府转型是深化改革的关键 125

(一)地方政府转型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125

(二)地方政府转型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131

第五章 完善公务员制度 推动地方政府转型 137

一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138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39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2

二 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措施 149

(一)完善公务员保障制度 150

(二)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 152

(三)推行政务公开法制化 155

(四)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科学化 157

第六章 科学规范地方党政关系 促进地方政府转型 160

一 改革开放前地方党政关系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161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地方党政关系的阶段划分 161

(二)改革开放前我党在党政关系上的理论成果 167

二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和原因 171

(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 171

(二)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原因 175

三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党政关系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178

(一)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党政关系改革的成就 179

(二)当前在地方党政关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84

四 科学规范地方党政关系 187

(一)科学规范地方党政关系的重要意义 187

(二)科学规范地方党政关系的思路 190

第七章 落实地方人大的宪法权威 保障地方政府转型 197

一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地方政府建设的作用 197

(一)保障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198

(二)保障地方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200

(三)保障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201

(四)有效地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203

二 当前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关系上的主要问题 205

(一)地方人大还没有成为民意充分表达的场所 205

(二)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监督乏力 208

(三)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存在错位问题 209

三 当前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211

(一)漫长的封建历史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211

(二)不完善的党政关系和上下级行政关系 213

(三)不健全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 214

(四)不完备的人大对政府监督的法律制度 215

(五)不规范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 216

四 落实地方人大宪法权威的主要措施 217

(一)建立和健全地方人大的机构设置 218

(二)理顺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 220

(三)完善人民代表制度和选举制度 223

(四)形成完备的人大监督法制体系 225

第八章 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 落实地方政府转型 228

一 地方保护主义的定义 229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主体是广义地方政府 229

(二)地方保护主义是违反中央意志的行为 232

(三)地方保护主义的对象是地方财政收入 233

二 地方保护主义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的集中反映 235

(一)GDP政绩考核标准反映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混淆 236

(二)中央和地方的分权缺乏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分权的支撑 239

(三)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关系不对称 242

(四)中央对地方监督不力 245

三 地方保护主义对地方政府建设的主要危害 248

(一)妨害地方政府建设法治政府 248

(二)妨害地方政府建设责任政府 249

(三)妨害地方政府建设廉洁政府 251

四 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25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关系的思想 253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政治法律地位的变迁 255

(三)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的基本措施 257

结束语 265

(一)要把地方政府转型作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 265

(二)要把地方政府转型和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266

(三)要把地方政府转型和渐进性的改革道路结合起来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70

后记 2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