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大学书法创作教程
大学书法创作教程

大学书法创作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6967713
  • 页数:5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大学书法教材中的一本,为大学书法专业课程而编写的。对书法艺术活动中含糊不清的“创作”概念和现象通过谈古论今做了详细解释,介绍和归纳,并特别强调要重视书法创作的形式与风格,通过具体的技术活动的展开来体现对形式的追求并达到书法创作。
《大学书法创作教程》目录

上编 书法创作的一般原则与基本规范 5

第一章 创作研究的含义 5

第一节 书法创作是什么 5

第二节 古代有书法创作吗 7

第三节 对古代书法艺术观念的梳理 8

第四节 古代书法缺乏创作观念统辖的原因分析 10

第五节 书法的视觉审美基点与独立于绘画之特点 12

第六节 书法创作中文字的功能 13

第二章 创作观念清理 16

第一节 书法创作的构思、行为与效果 16

第二节 技法基点还是创作基点 18

第三节 书法创作的三要素 20

第四节 书法创作忽视构思的技术层面分析 22

第五节 技法习惯的“潜意识”转换与忽视创作构思的可能性 23

第六节 “技道并进”与建立书法创作规范 25

第三章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检讨 28

第一节 书法临摹观检讨 28

第二节 “临摹至上”:是方法还是目的 30

第三节 书法临摹的两种基本方法 31

第四节 书法临摹的三大阶段 33

第五节 从临摹转向创作 35

第六节 走向创作后的临摹 37

第四章 技法的解析与创作意识的培养 39

第一节 概念的清理——笔法·技法·技巧·技术 39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技术” 41

第三节 技术品位的概念所指:反教条 43

第四节 技巧解析的方法 44

第五节 从技法手段的掌握走向综合的“技术表现” 46

第六节 创作:检验技术水准的最好切入口 48

第五章 走向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51

第一节 形式的对应 51

第二节 形式作为创作基点 53

第三节 作品内涵的构成 55

第四节 内涵:受制于形式与反制于形式 56

第五节 书法的形式与书法的内涵 58

第六节 内涵的多样性导致了书法形式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60

第六章 形式风格与视觉的把握 63

第一节 形式与风格的关系检讨 63

第二节 风格的多义性 65

第三节 “作品风格”与“个人风格”——既成作品与过程行为的差别 66

第四节 形式、风格概念的几个层次 68

第五节 效果至上 70

第六节 走向作品本位 72

第七章 书法创作的一般技法展开的预习 74

第一节 书体创作训练 74

单元一 书体——书体与外形式之对应 74

单元二 书体——正体与草体 78

单元三 书体——五体书的分野 82

单元四 书体——随机抽样检查 88

第二节 书派创作训练 91

单元五 书派——北碑与南帖 91

单元六 书派——碑学系列主导:摩崖与碑版 95

单元七 书派——刻帖与墨迹 98

单元八 书派——民间书与士大夫书 102

第三节 书风创作训练 106

单元九 书风——作品风格 106

单元十 书风——个人风格 109

单元十一 书风——时代风格 112

单元十二 书风——流派风格 117

第四节 书法幅式创作训练 123

单元十三 幅式——空间的确定 123

单元十四 幅式——框格练习 126

单元十五 幅式——书写序列:变化的可能性 129

单元十六 幅式——古代型制的沿用与模仿 133

第五节 书法线条创作训练 136

单元十七 线条——类型化 136

单元十八 线条——基调与变体 141

单元十九 线条——质感的对比 144

单元二十 线条——夸张与强调 148

中编 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定位 155

第八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宣言 155

第一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概念定位 158

第二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史的检讨 162

第三节 当前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几个特征 166

第九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总纲 171

第一节 对现有书法创作模式的清理与反思 172

第二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美学认同 176

第三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技术品位 180

第四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形式基点 183

第五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主题要求 187

第六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评判标准 190

第七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193

第八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教育支点 196

第九节 书法发展的可能性 199

第十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思想溯源——从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到学院派书法创作 202

第一节 学问修养与“主题先行” 203

第二节 艺术创作意识与“形式至上” 207

第三节 专业规范标准与“技术本位” 212

第四节 科班人才培养方式与“训练”手段 216

第五节 从教育范式走向创作模式 221

第十一章 字象·图像·意象——学院派书法创作之图像研究 225

第一节 字象研究 226

第二节 图像研究 231

第三节 意象研究 237

结语 241

第十二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研究立场与倡导方式 244

第一节 现实针对性 245

第二节 性质归属 250

第三节 方法应用特征 254

结语 260

第十三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史研究 262

第一节 发生期(1980—1989)提出问题:思考与实践尝试 263

第二节 思考期(1990—1996)创作模式构建:理论先行 267

第三节 成形期(1996—)理论形态完成:走向社会化 273

结语 279

第十四章 从学院派书法崛起看“流派的时代” 281

第一节 定位于“流派的时代” 281

第二节 “流派”与“风格”的区别 284

第三节 倡导流派意识与建立“并存”心态 286

第四节 “流派时代”展开的具体例证 288

下编 学院派书法创作教学程序的实际展开 297

第十五章 技术训练:手段 297

课程说明 297

第一节 第一训练程序系列 技法——以传统笔墨体验为中心 299

单元一 线形练习——《兰亭序》 299

单元二 线律练习——《书谱》 302

单元三 线质练习——《礼器碑》 308

单元四 线构练习——《峄山碑》、《九成宫》、《自叙帖》 310

第二节 第二训练程序系列 技巧——以艺术风格塑造为中心 315

单元五 个性、趣味与风格塑造——清代篆隶书 315

单元六 性情、学养与风格塑造——北宋四大家尺牍 319

单元七 规范、楷式与风格塑造——初中唐诸家楷书 322

单元八 历史嬗变与风格塑造——唐宋以来的草书 328

第三节 第三训练程序系列 技术——以视觉形式完成为中心 332

单元九 视觉聚焦点:幅式——案上与壁上 332

单元十 技术的文化规定:质感——书写与刻拓 337

单元十一 文化感与历史感:制作——以效果为中心 343

单元十二 应用与欣赏:型制——外形式 349

第十六章 形式训练:效果 355

课程说明 355

第一节 第四训练程序系列 书法图像的分类与应用 357

单元十三 文字图像与形式图像 357

单元十四 个人字象与古典字象 365

单元十五 习惯字象与变异字象 369

单元十六 完整字象与残缺字象 372

第二节 第五训练程序系列 书法图像与书法形式 375

单元十七 形式与现成书法图像之利用 375

单元十八 形式与个人创意图像之应用 379

单元十九 形式与简约图像 386

单元二十 形式与复合图像 388

第三节 第六训练程序系列 书法形式构成训练 392

单元二十一 形式与基本构图 392

单元二十二 形式与书写序列 395

单元二十三 形式与空间配置 400

单元二十四 形式与制作效果 403

第十七章 主题训练:思想 410

课程说明 410

第一节 第七训练程序系列 书法创作构思的教学展开 412

单元二十五 主题的确立 412

单元二十六 主题切入口的选择 415

单元二十七 主题的逐层次展开 417

单元二十八 主题展开的各种途径与方式 419

单元二十九 主题的提炼与深化 422

单元三十 主题的完成:与形式、技巧的对应程度 425

第十八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作品评价 429

第一节 一般评价标准:作品例解 429

第二节 几种特殊的评价规则 454

第十九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研究年表 4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