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国民政府监察院研究  1931-1949
国民政府监察院研究  1931-1949

国民政府监察院研究 1931-1949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云虹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2640475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国民政府监察院是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创建的国家监察机关,是世界监察制度的创新。本书主要考察监察院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监察院的制度创建与发展的历程、监察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和西方议会监察制度的比较、监察院的运作实践(对监察院监察委员的组成分析、监察院职权行使的统计分析、个案分析),分析制约监察院绩效的各种因素(制度、文化),透视在制度创新中制度-观念-环境的互动关系,揭示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国民政府监察院研究 1931-1949》目录

导言 1

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1

二、学术研究综述 2

三、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7

四、基本论述思路和框架 13

五、文献资料概述 14

第一章 制度设计:五权宪法中的监察院 16

第一节 孙中山监察思想的主要内容 16

一、监察院拥有独立的监察权 16

二、监察院接受人民的监督 18

三、监察院有弹劾权而无惩戒权 20

第二节 孙中山监察院制度设计评析 21

一、制度设计的独特与不足 21

二、制度设计局限的原因分析 30

第二章 制度沿革:监察院的建立与发展 35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监察制度 35

一、临时参议院 35

二、临时参议院的监察权 36

三、临时参议院监察权的行使 38

第二节 军政时期的监察院 39

一、监察院的组织沿革 39

二、监察院职权 41

三、监察权行使 43

第三节 训政时期的监察院 43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沿革 43

二、监察院主要组织概况 48

三、监察院职权 53

第四节“宪政”时期的监察院 58

一、监察院的人员组成和机构设置 59

二、监察院职权 63

第三章 制度比较:中西之间的监察院制度 70

第一节 监察院与西方议会监察制度的比较 70

一、监察机构与组织 70

二、监察权的权力来源与归属 75

三、监察权及其行使方式 76

第二节 监察院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比较 87

一、监察对象与内容 88

二、监察机构的沿革 90

三、监察机关的内部管理 95

四、监察职权 102

五、监察方式 105

六、监察机关的性质 106

第三节 监察院与北京政府时期监察制度之比较 112

一、同样广泛的监察对象 113

二、不同的机构设置 113

三、不同的领导体制 121

四、同样完备的法律体系 122

五、相似又相异的监察职权 122

第四章 制度实践:监察院的运作分析 126

第一节 制度主体 126

一、监察院领导层分析 126

二、监察委员组成分析 131

第二节 制度运行绩效分析 145

一、弹劾权 146

二、纠举权 158

三、建议权 166

四、调查权 168

五、监试权 171

六、同意权 173

七、纠正权 173

八、审计权 174

九、监察活动 185

第三节 监察院运作的个案研究 191

一、不了了之的“顾祝同案” 191

二、不受惩戒的“顾孟余案” 199

第五章 制度分析:监察院运行绩效的制约因素 208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制约 208

一、权力本位的政治文化与权力监督精神的悖离 210

二、伦理本位的社会生态对法治精神的消解 212

三、国民党意识形态对宪政精神的反动 219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下的监察院 224

一、党国体制下监察院失去了独立性 224

二、人治统治下监察院“打虎”无力 241

三、分裂政治下监察院对地方鞭长莫及 248

四、派系政治对监察院公正性的拷问 253

五、政治腐败对监察院有效性的质疑 257

第三节 国民政府五院制度下的监察院 260

一、五院分立而无制衡 260

二、监察院无法对行政院实施有效的监督 261

三、监察院与考试院、司法院的职权衔接与协调 264

第四节 监察院制度的弊端 266

一、弹惩分离破坏了监察权的完整性和强制性 267

二、过于宽泛的监察对象令监察院力不从心 271

三、监察院内部组织制度的不足 272

四、监察院外部监督机制的弱化 274

五、审计制度的弊端 276

结语 279

附表 288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2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