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庆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40355208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伤寒论》是一部中医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书,为中医临床各科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伤寒论》既是临床基础课,更是临床实践课,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本书为第2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授担任主编,全国各中医院校长期从事伤寒论教学的一线资深专家、教授共同编写完成。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为全书的概括性论述。“各论”共列八章,为本教材的主体,条文诠释的行文顺序为:原文、词解、提要、解析、方义、辨治要点、研究进展、医案选录。书末附录条文索引、方剂索引、参考书目与古今度量衡换算,以便于查阅。以书配数字课程全新形式出版。本书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是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伤寒论讲义》目录

总论 3

第一节 《伤寒论》简介 3

一、《伤寒论》的作者 3

二、《伤寒论》的产生与沿革 3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

四、伤寒的涵义 5

第二节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6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6

二、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 6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7

四、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8

第三节 六经病的传变 9

第四节 《伤寒论》的论治法则 9

各论 13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13

概说 13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4

一、太阳病脉症提纲 14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15

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17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18

五、太阳病欲解时 19

第二节 太阳病证 20

一、太阳病经证 20

(一)中风表虚证 20

1.桂枝汤证 20

2.桂枝汤禁例 25

3.兼证 25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5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27

(3)桂枝加附子汤证 28

(4)桂枝去芍药汤证 29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31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32

(二)伤寒表实证 33

1.麻黄汤证 33

2.麻黄汤禁例 36

3.兼证 39

(1)葛根汤证 39

(2)大青龙汤证 40

(3)小青龙汤证 42

(三)表郁轻证 45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45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46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48

二、太阳病腑证 50

(一)蓄水证(五苓散证) 50

附:茯苓甘草汤证 52

(二)蓄血证 53

1.桃核承气汤证 53

2.抵当汤证 55

3.抵当丸证 57

第三节 合病与并病 59

一、合病 59

(一)太阳阳明合病 59

1.麻黄汤证 59

2.葛根汤证 59

3.葛根加半夏汤证 60

(二)太阳少阳合病(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61

(三)三阳合病 62

二、并病 63

(一)太阳阳明并病 63

(二)太阳少阳并病 64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 65

一、辨治纲要 65

(一)变证治则 65

(二)辨寒热真假 66

(三)辨虚证实证 68

(四)辨汗下先后 69

(五)辨标本缓急 70

二、证候分类 71

(一)热证 71

1.栀子豉汤类证 71

(1)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证 71

(2)栀子厚朴汤证 73

(3)栀子干姜汤证 74

(4)栀子豉汤禁例 76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76

3.白虎加人参汤证 77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78

(二)虚证 79

1.心阳虚证 79

(1)桂枝甘草汤证 79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81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82

(4)桂枝加桂汤证 83

2.阳虚兼水气证 85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85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86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88

3.脾虚证 89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89

(2)小建中汤证 90

(3)桂枝人参汤证 91

4.肾阳虚证 92

(1)干姜附子汤证 92

(2)茯苓四逆汤证 94

(3)真武汤证 95

5.阴阳两虚证 96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96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99

(3)炙甘草汤证 100

(三)结胸证 102

1.结胸辨证 102

2.热实结胸证 103

(1)大陷胸汤证 103

(2)大陷胸丸证 106

(3)小陷胸汤证 107

3.寒实结胸 108

4.结胸证治禁与预后 110

(四)脏结证 110

1.脏结辨证 110

2.脏结证治禁及危候 111

(五)痞证 112

1.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112

2.热痞证 112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12

(2)附子泻心汤证 114

3.寒热错杂痞证 115

(1)半夏泻心汤证 115

(2)生姜泻心汤证 116

(3)甘草泻心汤证 118

4.痰气痞证(旋覆代赭汤证) 120

5.水痞证(五苓散证) 121

6.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121

(六)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123

(七)火逆证 124

(八)欲愈候 127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 129

一、饮停胸胁证(十枣汤证) 129

二、胸膈痰实证(瓜蒂散证) 130

附录:原文 131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症并治 134

概说 134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135

一、阳明病提纲 135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35

三、阳明病脉症 136

四、阳明病欲解时 138

第二节 阳明病证 138

一、阳明病热证 138

(一)栀子豉汤证 138

(二)白虎汤证 139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41

(四)猪苓汤证 142

二、阳明病实证 144

(一)承气汤证 144

1.调胃承气汤证 144

2.小承气汤证 145

3.大承气汤证 147

(二)润导法证 151

1.麻子仁丸证 151

2.蜜煎导法及猪胆汁导法证 153

(三)下法辨证 154

(四)下法禁例 156

三、阳明病寒证、虚证 157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60

一、发黄证 160

(一)湿热发黄证 160

1.茵陈蒿汤证 160

2.栀子柏皮汤证 162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63

(二)寒湿发黄证 164

(三)被火发黄 165

二、血热证 165

(一)衄血证 165

(二)下血证 166

(三)蓄血证 166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167

附录:原文 168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症并治 169

概说 169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170

一、少阳病提纲 170

二、少阳病治禁 170

三、少阳病欲解时 171

第二节 少阳病证 172

一、小柴胡汤证 172

二、小柴胡汤禁例 178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79

一、变证治则 179

二、柴胡桂枝汤证 179

三、大柴胡汤证 180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183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84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85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187

附:热入血室证 188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症并治 190

概说 190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191

一、太阴病提纲 191

二、太阴病欲解时 191

第二节 太阴病证 192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193

一、太阴兼表证 193

二、太阴腹痛证 194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196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196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197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症并治 199

概说 199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200

一、少阴病提纲 200

二、少阴病治禁 200

三、少阴病欲解时 201

第二节 少阴病证 201

一、少阴寒化证 201

(一)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201

(二)四逆汤证 202

(三)通脉四逆汤证 204

(四)白通汤证 205

(五)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06

(六)真武汤证 207

(七)附子汤证 209

(八)吴茱萸汤证 210

(九)桃花汤证 211

(十)正虚气陷证 212

二、少阴热化证 212

(一)黄连阿胶汤证 212

(二)猪苓汤证 214

三、少阴阳郁证(四逆散证) 215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217

一、少阴兼表证 217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217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18

二、少阴急下证 219

三、热移膀胱证 221

四、伤津动血证 221

第四节 咽痛证 222

一、猪肤汤证 222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23

三、苦酒汤证 224

四、半夏散及汤证 226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 227

一、正复欲愈证 227

二、阳回可治证 228

三、正衰危重证 228

附录:原文 230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症并治 231

概说 231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232

一、厥阴病提纲 232

二、厥阴病欲解时 232

第二节 厥阴病证 233

一、寒热错杂证 233

(一)乌梅丸证 233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35

(三)麻黄升麻汤证 236

二、厥阴寒证 238

(一)当归四逆汤证 238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39

(三)吴茱萸汤证 240

三、厥阴热证 241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证 243

第四节 辨厥逆证 245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245

二、厥逆证治 246

(一)热厥 246

1.热厥的特点与治禁 246

2.热厥轻证 246

3.热厥重证 247

(二)寒厥 247

1.阳虚阴盛厥 247

2.冷结关元证 248

(三)痰厥 249

(四)水厥 250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炙法 251

第五节 辨呕哕下利证 252

一、辨呕证 252

(一)阳虚阴盛证 252

(二)邪传少阳证 252

(三)痈脓致呕证 252

二、辨哕证 253

(一)误治胃寒证 253

(二)哕而腹满证 253

三、辨下利证 253

(一)下利辨证 253

(二)实热下利证 254

(三)虚寒下利证 254

1.阳虚阴盛下利证 254

2.虚寒下利兼表证 255

3.虚寒下利转归 255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257

一、正复可愈证 257

二、正衰危重证 257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症并治 259

概说 259

第一节 霍乱病脉症 259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260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利异同 260

二、霍乱治法 261

(一)五苓散、理中丸证 261

(二)四逆汤证 263

(三)通脉四逆加猪胆汤证 265

(四)四逆加人参汤证 266

(五)桂枝汤证 267

第三节 愈后调理 267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症并治 269

概说 269

第一节 阴阳易证 269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270

一、差后劳复证治 270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270

(二)小柴胡汤证 271

(三)牡蛎泽泻散证 271

(四)理中丸证 273

(五)竹叶石膏汤证 273

二、差后饮食调养 274

附录 276

一、条文索引 276

二、方剂索引 280

三、参考文献 283

四、古今度量衡换算 2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