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食品免疫论  关于胃肠黏膜免疫和细胞因子网络的科学
食品免疫论  关于胃肠黏膜免疫和细胞因子网络的科学

食品免疫论 关于胃肠黏膜免疫和细胞因子网络的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庞广昌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30210492
  • 页数:6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胃肠粘膜免疫、肠粘膜系统的信号传递途径、TLR受体识别模式、APC细胞,特别是DC细胞抗原提呈系统和肠粘膜免疫系统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的关键作用和调节作用、细胞因子网络和“炎性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等现代免疫学角度对食品在人类健康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证了食品在免疫控制和调节、机体防御系统和自身稳定性以及免疫识别中的作用方式、调节规律和信号传递途径。本书还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中医药系统思想的角度,分析了食品过敏、肠胃道系统微生态和机体的关系、细胞因子网络和经络的关系、细胞因子网络和中医药的关系、针灸如何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导引免疫细胞、食品如何通过细胞因子网络控制机体健康、中国的农耕饮食文化和系统思想等。
《食品免疫论 关于胃肠黏膜免疫和细胞因子网络的科学》目录

第一章 从薛定谔到食品免疫学 1

第一节 从“生物赖负熵以生存”到“民以食为天” 1

第二节 食品是通过细胞因子网络控制人类健康的 3

一、发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协调网络的发现 3

二、发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平衡与中国的阴阳平衡学说不谋而合 4

三、食品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10

四、把食品加工过程和细胞因子联系起来,实现阴阳和谐膳食是食品科学的重要任务 20

第三节 营养组学和中国的食疗与药膳 21

一、关于肽类食品吸收的认识和争论——“食品的生物功能悖论” 22

二、营养组学和中国饮食文化 23

参考文献 28

第二章 食源性生物活性因子的发现与研究 36

第一节 初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 36

一、引言 36

二、初乳和常乳的区别 37

三、初乳中主要生物活性因子及其生物活性 39

四、初乳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 44

五、几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应用 46

第二节 免疫乳及免疫乳之谜 49

一、免疫乳概念 49

二、免疫乳的发展史 49

三、免疫乳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50

四、免疫乳的临床试验 51

五、免疫乳预防和治疗作用问题与争论 56

第三节 乳源生物活性肽 57

一、乳源生物活性肽概论 57

二、酪蛋白来源的生物活性肽 64

第四节 食品的胃肠饱腹感发生机制和吸收 75

一、引言 76

二、胃的饱腹感信号 77

三、肠道的饱腹感信号 83

四、总结和假说 97

参考文献 97

第三章 先天免疫和抗微生物肽 121

第一节 先天免疫概论 121

一、引言 121

二、先天免疫细胞及特点 122

三、先天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受体 122

四、先天免疫抗细菌 125

五、先天免疫的抗病毒作用 126

第二节 机体抗感染系统数学模型 128

一、引言 128

二、机体和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模型 128

三、系统模型的稳定性 129

四、讨论和结论 131

第三节 抗菌肽和先天免疫系统 131

一、抗微生物肽概论 131

二、抗微生物肽的发展概况 135

三、抗微生物肽分类 138

四、抗微生物肽的作用机制 139

五、抗微生物肽的其他功能 152

六、护微生物肽的临床和应用 157

第四节 乳铁蛋白是哺乳动物最重要多功能生物活性肽 158

一、引言 158

二、生物活性 158

三、抗微生物活性 158

四、抗病毒活性 160

五、与铁离子结合的关系 165

六、免疫调节活性 166

七、乳铁蛋白的肽类衍生物 168

八、DNA结合和转录活性 172

九、乳铁蛋白的多种酶功能 173

十、乳铁蛋白和骨骼 174

十一、抗氧化作用 175

十二、镇痛和抗炎症作用 176

十三、抗超敏作用 177

十四、缓解心理压力 178

十五、雌激素响应蛋白质作用 179

参考文献 179

第四章 TLR和免疫识别模式 201

第一节 先天免疫的Toll样受体家族(TLR) 201

一、病原体的特异性成分通过Toll样受体识别引发炎症反应 201

二、有些配基需要辅助分子帮助TLR识别 201

三、哺乳动物的TLR识别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配体 202

四、Toll样受体及其配体 202

五、TLR信号传递及其所涉及的TH1/TH2免疫应答 206

第二节 TLR信号传递系统 207

一、引言 207

二、由MyD88依赖途径激活NF-κB和AP-1 209

三、由TRIF依赖性途径激活NF-κB、AP-1 210

四、由TLR3和TLR4激活IRF 212

五、由TLR7/8和TLR8/9激活IRF 212

六、不依赖TLR对病毒组分的识别 213

七、RIG-1和Mda-5介导的信号途径 214

八、结论和展望 216

第三节 TLR信号途径及其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216

一、引言 216

二、宿主的先天免疫和TLR信号 217

三、孟德尔遗传和单基因失序:异常TLR信号引起的主要免疫缺陷 219

四、综合遗传和多基因失序:TLR多态性和对普遍感染的易感性 221

五、TLR4的多态性 222

六、TLR2的多态性 224

七、TLR5的多态性 224

八、结论 224

第四节 TLR在免疫佐剂及治疗中的作用 225

一、引言 225

二、作为TLR配体的各种佐剂 225

三、TLR在DC中的作用 226

四、表达在DC家族中的TLR的分布 227

五、接头分子的功能 227

六、控制TLR系统的佐剂疫苗进行治疗 229

七、TLR刺激引起mDC的交叉激活 230

八、TLR激活NK的佐剂疫苗 231

九、应用于免疫治疗的TLR应答 232

第五节 TLR与心脑血管疾病 232

一、心脏病中的先天免疫和炎症 233

二、Toll样受体在心脏中表达 233

三、心脏中Nf-κB信号传递 234

四、心脏中的JAK/STAT信号途径 235

五、细胞因子及其在心脏病中的作用 236

六、心脏抗微生物肽 237

七、心脏作为免疫器官 238

八、总结 239

第六节 TLR和过敏性(超敏)疾病 239

一、TLR与变应原性疾病 239

二、TLR配体作为变应原性疾病的治疗战略 240

三、结论 241

参考文献 241

第五章 胃是最重要的免疫接种器官 262

第一节 胃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262

一、引言 263

二、胃酸的分泌机制 263

三、胃酸分泌的发现及其重要性 265

四、胃黏膜屏障及其神经-激素控制 265

五、胃是一个重要的菌苗或疫苗灭活和加工的基地 267

第二节 胃肠黏膜屏障 269

一、胃肠黏膜屏障 269

二、胃肠黏膜的外部屏障 271

第三节 胃酸分泌和萎缩性胃炎 273

一、引言 273

二、胃酸产生生理 273

三、对应于饮食的胃酸释放 273

四、年龄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274

五、萎缩性胃炎 274

六、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病因 274

七、结论和总结 280

第四节 胃消化和炎症性疾病 281

第五节 胃中的微生物区系和pH作用 285

一、胃的杀菌作用 285

二、胃部在没有酸处理时的微生物过度生长和殖民化 286

三、体外发酵模拟体内情况的研究 286

四、结论 288

参考文献 289

第六章 肠黏膜免疫系统 295

第一节 肠黏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95

一、肠黏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95

二、肠黏膜淋巴组织中的细胞 296

第二节 人胃肠道中的先天免疫 300

一、引言 300

二、微生物和肠内先天免疫 300

三、肠道抗微生物肽 301

四、协同作用 305

五、宿主逃逸机制 306

六、结论 306

第三节 肠黏膜如何识别有益菌和有害菌 307

一、引言 307

二、黏膜保护功能 307

三、怎样区别共生菌和病原菌 309

四、宿主对微生物的监视系统:TLR和NLR 310

五、宿主对共生菌的应答 312

六、宿主对细菌性病原体的反应 313

七、结论 317

第四节 肠道Peyer氏结和M细胞——靶向口服疫苗 317

一、引言 317

二、M细胞和免疫 318

三、M细胞和其他抗原穿越肠道的途径 318

四、不同物种M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19

五、M细胞的个体发生 320

六、M细胞顶膜受体 321

七、一个人类M样细胞模型 322

八、来自基因表达研究的M细胞靶点 323

九、M细胞和其他病原体的黏附 324

十、M细胞和痢疾诱导病毒 326

十一、M细胞摄取的微粒口服疫苗:与黏膜免疫的连接 327

十二、结论 327

参考文献 328

第七章 肠黏膜系统的信号传递途径 344

第一节 胃部调节肽和细胞因子控制平衡和疾病综述 344

一、引言 344

二、调节胃肠道功能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345

三、能量的神经内分泌控制 345

四、胃肠道功能的神经控制:肠胜过大脑 346

五、先天免疫防御:睡眠天才醒来 346

六、腹部疾病:让他们吃蛋糕 347

七、靶点选择:用作治疗的调节肽和细胞因子受体 348

第二节 免疫应答中的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SLAM和CD31 349

一、引言 349

二、免疫信号的研究概况 349

三、SLAM在免疫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 350

四、CD31作为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356

五、SLAM/SAP途径和CD31之间的关系 359

六、结论 359

第三节 胃肠道免疫的神经途径 360

一、引言 360

二、疾病的细胞因子理论 360

三、抑制细胞因子生成的抗炎机制 362

四、胆碱能抗炎途径 362

五、细胞因子和神经系统的复杂关系 365

六、实验性治疗方案的潜在功效 365

七、免疫缺陷和胆碱能抗炎途径 367

八、一个远古的概念和现代临床问题之间的交流 368

第四节 先天免疫是连接感染免疫和癌症的关键 369

一、引言 369

二、炎症与炎症反应活性的调节 372

三、急性炎症中的受体 372

四、炎症的消退 373

五、控制和调节炎症信号的传导途径 374

六、发病机制——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连接 376

七、自身免疫 376

八、炎症消退的失败 377

九、克罗恩病 377

十、银屑病 378

十一、动脉硬化症和Ⅱ型糖尿病 379

十二、癌症 379

十三、总结 380

参考文献 381

第八章 先天免疫信号网络和MAPK的作用 395

第一节 先天免疫应答的信号交谈和基因转录调控 395

一、引言 395

二、TLR信号的级联放大作用 395

三、TLR3、TLR4和TLR9信号传导 395

四、MyD88依赖途径 396

五、TRIF依赖性途径 397

六、PAMPS的TLR非依赖性识别引发的信号传导 397

七、Mda-5和RIG-1 397

八、VISA/IPS-1/MAVS/Cardif 397

九、信号交流 398

十、NF-κB激活途径间的交流 398

十一、IRF3/7激活途径间的交互作用 398

十二、胞内dsRNA和B-DNA引发的信号传导途径间的通讯与交流 398

十三、下游基因转录的调控 398

十四、启动子特异性调控 399

十五、信号特异性调控 400

十六、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调控 400

十七、展望 400

第二节 MAPK在先天免疫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402

一、引言 402

二、MAP激酶及其在控制细胞因子表达中的功能 403

三、MAP激酶磷酸酶1的结构、功能与调控 405

四、MKP-1在微生物诱导宿主炎症应答中的调控作用 407

五、MKP-1和免疫调节剂 411

六、总结和分析 413

参考文献 414

第九章 NF-κB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421

第一节 NF-KB途径总论 421

一、NF-κB和IκB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425

二、NF-κB的信号传递途径 427

三、淋巴毒素-βR、BAFF-R和CD40通过旁路途径向NF-κB传递信号 429

四、Toll/IL-1受体信号向NF-κB传递 430

五、从BCR和TCR到NF-κB的信号传递 433

第二节 IKK的调节作用 435

一、IKK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435

二、IKK亚基作用的遗传分析 438

三、IKK的活化机制 439

第三节 NF-κB的转录活性控制 442

第四节 NF-κB信号传递进展与展望 445

一、泛素蛋白对IκB激酶途径的激活和终止作用 445

二、NF-κB信号传递的数学模型 446

三、NF-κB信号传递与炎症性疾病和癌症的关系 449

参考文献 452

第十章 NF-κB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和癌症 468

第一节 NF-κB在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 468

一、引言 468

二、NF-κB在凋亡中的作用 469

三、NF-κB在免疫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470

四、NF-κB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 471

五、NF-κB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472

六、B-活化及其效应功能 474

七、NF-κB在免疫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474

八、在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475

九、在变应(超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475

十、NF-κB在氧化压力中的作用 476

十一、NF-κB作为治疗的靶点 476

十二、结论 478

第二节 NF-κB与癌症 479

一、引言 479

二、NF-κB在凋亡中的作用 479

三、肿瘤形成和NF-κB之间的联系 480

四、癌症和NF-κB 481

五、NF-κB是癌症治疗的靶标 483

六、结论 484

参考文献 485

第十一章 肠黏膜系统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的关键作用 492

第一节 树突细胞对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控制作用 492

一、引言 492

二、树突细胞的先天免疫控制及其抗原呈递 493

三、DC通过迁移、辅助刺激和细胞因子控制T细胞的活化 494

四、DC细胞通过阻断Treg的效应,控制T细胞的激活 495

五、TLR介导的吞噬作用控制DC在最适时间和地点进行抗原呈递 495

六、TLR介导的淋巴细胞激活控制 496

七、基质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调节树突细胞功能 497

八、淋巴结在获得性免疫起始的先天控制动力学 498

九、结论 499

第二节 树突细胞激活的信号规律与途径 499

一、引言 499

二、树突细胞的激活过程和信号途径 499

三、TLR刺激的持续时间 503

四、TLR刺激和信号传递的动力学特点 504

五、极化细胞因子控制的组合编码 504

六、DC中刺激信号整合作用的最佳时限 505

七、DC激活的信号整合模型 506

八、结论 506

第三节 病原体、细胞因子和其他压力信号对DC的作用 507

一、引言 507

二、未成熟的DC围绕环境取样 508

三、DC的激活作用 510

四、DC功能通过先天免疫细胞进行调节 513

五、其他压力刺激对DC功能的调控作用 516

六、结论 516

第四节 DC和老化的关系 517

一、引言 517

二、动物研究 518

三、老年人的树突细胞系统 523

四、在癌症患者中年龄和肿瘤诱导的树突细胞免疫调节 529

五、结论 531

参考文献 531

第十二章 细胞因子网络-炎症与抗炎平衡 548

第一节 细胞因子网络 548

一、引言 548

二、细胞因子网络 548

三、炎症和抗炎细胞因子动态平衡的维护 548

第二节 抗炎细胞因子及其炎症治疗作用 550

一、引言 550

二、主要抗炎症细胞因子 552

三、作为抗炎症分子的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556

四、抗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抑制剂的生理作用 557

参考文献 558

第十三章 胃肠道微生物和健康的关系 564

第一节 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变应原 564

一、抗生素、膳食以及婴幼儿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64

二、正常微生物菌群:特点和发育 565

三、益生菌和益生元 567

四、微生物群体变动与过敏症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 568

第二节 微生物菌群的变动和免疫学推论 569

一、引言 569

二、胃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在过敏性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 570

三、微生物菌群能被用来改变超敏反应吗 571

四、微生物菌群是免疫系统的主要调控者吗 572

参考文献 573

第十四章 食品和机体免疫系统 576

第一节 食品和口服免疫耐受 576

一、引言 576

二、对“敌人”的识别和传感 578

三、耐受性:Toll样受体连接先天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579

四、益生菌,它们的Toll及Toll抑制蛋白 579

五、益生菌如何起作用,它们必须活着才能起作用吗 580

六、肠道免疫系统对蛋白类抗原的吸收和辨认 580

七、抗原吸收的位点和对T淋巴细胞的呈递作用 580

八、在肠系黏膜淋巴结中,抗原是如何达到树突细胞的 580

九、固有层树突细胞是如何从肠道内腔捕获蛋白的 581

十、肠黏膜:一个专门化产生耐受性的树突细胞的免疫小生境 581

十一、树突细胞在产生免疫耐受时和T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581

十二、口服耐受的机制 582

十三、CD4+CD25+T调节细胞 582

十四、结论 583

第二节 肥大细胞-免疫保护和授权者 583

一、肥大细胞和食品超敏反应的关系 583

二、调节性T细胞免疫保护和授权 583

三、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是通过肥大细胞 583

四、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不仅可以激活获得性免疫,也可以赋予其赦免权 584

第三节 食品会产生抗体吗 585

一、引言 585

二、是免疫耐受性还是免疫调节 585

三、口服抗原会产生抗体吗 587

四、总结 589

第四节 胃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天然免疫接种器官 589

一、引言 589

二、为什么胃中会产生盐酸 589

三、通过各种酶的消化,将病原体制成组分疫苗或菌苗 590

四、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都有避开宿主免疫清除作用的机制 591

五、获得性免疫悖论 591

六、胃肠黏膜免疫系统为获得性免疫悖论提供诠释 591

七、关于“没脏没净,吃了不病” 592

八、也谈无菌小鼠的生存能力 592

九、为什么发达国家的食品过敏症患者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 592

十、总结 593

第五节 食品对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作用 593

一、引言 593

二、螺旋藻可以刺激黏膜系统大幅度分泌细胞因子 593

三、实验证明乳酸则可以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593

四、酸枣仁皂苷和黄酮类物质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因子变化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594

五、普洱茶的促进食欲功能可能与其刺激抗炎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594

六、牛乳酪蛋白也具有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 594

七、总结 595

参考文献 595

第十五章 细胞因子的层次网络 601

一、引言 601

二、背景 601

三、细胞因子网络通信异常密集 601

四、交互联系 603

五、免疫细胞和体细胞网络的结构 605

六、免疫细胞和体细胞的连通性 607

七、细胞因子网络的社会型超家族 608

八、讨论和总结 608

参考文献 610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网络和中医理论 611

第一节 细胞因子网络和经络 612

一、引言 612

二、经络-免疫细胞循行通路的解剖学依据 613

三、经络-免疫调节网络说的免疫生理学基础 614

四、经络-免疫调节网络假说的中医经典理论渊源 615

五、细胞因子是介导针灸效应的物质基础 617

六、针刺镇痛与免疫 617

七、循经感传与免疫 618

八、气至病所现象和免疫细胞的招募 619

九、关于针灸效应必须依赖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及一定内分泌条件现象的可能解释 619

十、总结 620

第二节 针灸与细胞因子 620

一、引言 621

二、针灸可以调节细胞因子 622

三、针灸可以诱导细胞因子变化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 622

四、针灸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625

五、针灸对骨质疏松症治疗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变化 628

六、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细胞因子变化 628

七、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的细胞因子变化 629

八、针灸对糖尿病治疗中的细胞因子变化 629

九、针灸对治疗脑梗塞治疗中的细胞因子变化 629

十、针灸在延缓衰老促进免疫方面的研究 631

十一、总结 631

第三节 中药对细胞因子的作用 632

一、引言 632

二、中药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632

三、中药的促免疫作用 635

四、调节免疫类中药和细胞因子 639

五、总结 644

参考文献 644

第十七章 中国的系统思想和农耕饮食文化 651

一、引言 651

二、古老的中国农耕文化是从饮食文化开始的 651

三、阴阳平衡,五味调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653

四、现代免疫学理论和中国饮食文化的融合 657

五、细胞因子网络是基本生命活动的决定因素 658

六、总结 659

参考文献 659

附录 英文缩写 6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