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武汉四十年  1949-1989
武汉四十年  1949-1989

武汉四十年 1949-1989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市统计局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307005271
  • 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武汉地区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科教文等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武汉四十年 1949-1989》目录
标签:

题词&黎智 1

序言&赵宝江 1

编辑说明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1

总述 1

一、自然环境 1

二、历史沿革 1

三、奋进的历程 2

四、巨大的成就 5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5

(二)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5

(三)交通运输事业阔步前进 6

(四)农村经济全面增长 7

(五)城乡市场繁荣兴旺 8

(六)对外经济贸易不断扩大 9

(七)科学、教育事业生机勃勃 10

(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11

(九)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12

(十)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12

五、经验教训 13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方针 13

(二)要注意处理好效益、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 13

(三)要注意产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大体相适应 14

(四)要注意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城市多功能的作用 14

建设投资 15

一、建设投资成效 15

二、建设投资的方向、比例及其发展 15

(一)工业建设投资放在突出地位 15

(二)农业投资有所增加 17

(三)运输、邮电建设投资发展较快 18

(四)商业、物资、供销投资得到加强 18

(五)扩大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投资 19

三、经验教训 19

(一)要有一个相适应的投资规模 20

(二)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20

(三)要贯彻“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建设方针 20

工业 21

一、主要成就 21

(一)发展速度很快 21

(二)行业门类较全 22

(三)轻重工业并举 22

(四)物质技术基础雄厚 22

(五)经济效益提高 23

(六)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23

二、行业发展 24

(一)举足轻重的冶金工业 24

(二)实力雄厚的机械工业 24

(三)历史悠久的纺织工业 26

(四)蓬勃发展的轻工、化工、建材工业 26

(五)不断开拓的新兴工业 27

三、主要问题 28

(一)管理水平较低 28

(二)设备技术状况落后 28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不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28

交通·邮电 29

一、沟通南北的铁路枢纽 29

二、比较发达的水运事业 30

三、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 30

四、发展中的民用航空事业 31

五、辐射四方的邮电中枢 32

农村经济 34

一、主要成就 34

(一)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成倍增长 34

(二)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34

(三)农副食品基地初具规模 34

(四)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35

(五)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35

(六)科学种田逐步推广 36

(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6

(八)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6

二、发展历程 37

三、问题和建议 38

(一)要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切实提高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38

(二)要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38

(三)要坚持大城市办农业的特点,把建设“菜篮子”工程放在首要位置 38

(四)要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38

(五)要不断完善农业政策 39

(六)要坚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建设 39

建筑业 40

一、发展历程 40

二、主要成就 41

(一)建筑队伍在发展中壮大,已成为一支实力雄厚的施工力量 41

(二)门类齐全 42

(三)技术装备比较齐全,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42

(四)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42

(五)工艺技术水平有明显进步 42

(六)建筑企业改革逐步深化 43

(七)大力开发小区房屋建设 43

三、主要问题 43

物资 45

一、发展概况 45

二、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 46

(一)建立了生产资料市场 46

(二)改革物资价格体系 46

(三)采取多种灵活的经营方式,为生产建设服务 46

三、物资流通日趋活跃 47

四、主要物资消费量逐步增长 47

五、节能工作初见成效 48

国内商业 50

一、发展历程 50

二、流通渠道逐步扩大 50

三、商品货源日益充裕 53

四、社会购买力不断提高 53

五、发挥优势,搞活流通 54

(一)进一步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54

(二)要狠抓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55

(三)调整商业网点、改善商业基础设施 55

对外贸易·旅游 56

一、对外贸易初见成效 56

二、利用外资初具规模 57

三、智力引进和开发有了新的进展 58

四、旅游事业逐步兴起 58

物价 60

一、对市场物价的回顾 60

二、几个值得关切的问题 63

财政 65

一、主要成就 65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 65

(二)积极支持工业生产的发展 65

(三)促进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65

(四)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较大贡献 65

二、发展历程 66

三、在改革和调整中前进 66

(一)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理财的积极性 66

(二)改革企业分配制度,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67

(三)改革资金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使用效果 68

(四)积极配合、支持价格改革和工资等各项配套改革 69

税务 71

一、发展历程 71

二、主要成就 73

(一)积累巨额资金,增强了财政实力 73

(二)深化税制改革,加强了调控功能 73

(三)支持服务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73

(四)完善了税收征管,推动了依法治税 73

(五)建立涉外税收,促进了对外开放 74

(六)提高干部素质,加强了队伍建设 74

(七)税收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74

(八)严格税风税纪,促进了廉政建设 74

金融 76

一、发展历程 76

二、主要成就 76

(一)储蓄网点增加 76

(二)资金融通网络逐渐形成 77

(三)金融组织逐步完善 77

三、对外金融 78

保险 80

一、发展历程 80

二、主要成就 81

(一)搞好保险配套服务,满足企业和群众投保需要 81

(二)及时组织经济补偿,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81

(三)加强防灾防损,减少社会财富损失 82

(四)充分运用保险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82

城市建设 83

一、住宅条件明显改善 83

二、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83

三、供水、供气、供电能力大为增强 85

四、道路、桥梁布局初步形成 86

五、堤防、排水成绩显著 86

六、园林绿化取得成绩 87

科学技术 89

一、发展历程 89

二、科技队伍日益壮大 89

(一)科学事业机构 89

(二)科技人员 90

三、科技优势比较突出 91

四、科技活动广泛开展 91

五、科学研究成果累累 92

教育 94

一、发展历程 94

(一)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94

(二)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94

(三)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95

二、高等教育比较发达 95

三、中等教育结构改善 96

四、初等教育基本普及 97

五、职工教育发展较快 97

六、幼儿教育和其他特殊教育 98

文化 100

一、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100

二、电影、广播、电视事业齐放异彩 101

三、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前进 102

四、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 102

五、文艺教育事业有所发展 103

六、文物工作发展较快 103

卫生 104

一、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 104

(一)医疗网点布局较合理 104

(二)医疗卫生力量较雄厚 105

(三)医院规模扩大,装备水平提高 105

二、除害灭病卓见成效 105

三、医疗服务质量提高 106

四、妇女儿童保健不断加强 106

五、中医药工作发展较快 107

六、医学科研成果丰硕 107

体育 109

一、竞技运动成绩裴然 109

二、名将高手不断涌现 109

三、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110

四、人才培训日益加强 110

环境保护 112

一、发展历程 112

二、主要成就 113

(一)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治理 113

(二)环保科研取得成绩 114

民政 115

一、发展历程 115

二、主要成就 116

(一)基层政权建设 116

(二)优待抚恤安置 116

(三)社会福利事业 117

(四)城市社区服务 117

(五)民政福利生产 118

(六)社会救济救灾 118

(七)农村基层社会保障 119

(八)扶贫扶苏工作 119

(九)社会行政事务 119

(十)残疾人事业 120

公安保卫 122

一、发展历程 122

二、主要成就 122

(一)狠狠打击了潜伏特务和其他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 122

(二)加强侦察破案,打击了特务间谍和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 124

(三)持续整顿治理突出治安问题,强化社会治安和户政管理 124

(四)恢复和加强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125

(五)大力整顿和加强了交通管理和消防工作 126

城乡人民生活 128

一、历史的回顾 128

二、显著的变化 129

(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29

(二)农村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31

就业队伍 133

一、基本情况 133

二、主要变化 133

(一)就业观念更新 133

(二)改革用工制度 134

(三)就业队伍结构变化 134

(四)女职工不断增加 134

(五)就业队伍结构年轻 135

(六)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135

(七)城镇个体劳动者发展迅速 135

三、主要问题 135

职工工资和福利 136

一、工资制度改革和调整历程 136

二、职工工资变化的特点 137

(一)职工工资总额不断增长 137

(二)职工工资中活工资增长较快 137

(三)职工平均工资逐步提高 137

三、职工劳保福利不断改善 138

(一)职工劳保福利费用逐年增加 138

(二)离、退休和退职职工的劳保福利费增长幅度较大 138

四、职工劳动保护不断加强 138

人口 139

一、发展过程 139

二、发展特点 139

(一)人口增长数量多、速度快 139

(二)人口年龄构成较轻 140

(三)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很快 140

(四)人口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141

(五)人口密度大,分布不平衡 141

三、人口发展过快带来的问题 141

(一)影响建设资金的积累 141

(二)增加就业的困难 141

(三)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42

城区、郊县专文 143

江岸区 143

江汉区 147

硚口区 152

汉阳区 157

武昌区 161

青山区 165

洪山区 169

东西湖区 174

汉南区 178

武昌县 182

汉阳县 185

黄陂县 189

新洲县 193

特约专文 197

武汉在实行计划单列以后 197

武汉市2000年展望 208

统计资料 215

一、综合平衡 215

二、人口、劳动工资 248

三、固定资产投资 279

四、工业 306

五、农业 326

六、建筑业 339

七、运输邮电业 347

八、能源、物资 356

九、商业、外贸、旅游 362

十、财政、金融、保险 386

十一、公用事业 394

十二、社会发展 401

十三、城乡人民生活 436

十四、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4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