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轴材主编
  • 出 版 社:通用中文代码国际联合会
  • 出版年份:1991
  • ISBN: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目录

1.语言文字工作的进展 1

1.1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进展 1

1.1.3合理统筹语言文字工作与中文信息处理工作 3

1.2国际民间学术组织——汉字现代化研究会 4

1.2.2安子介先生的语文学术思想 5

1.3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字典八卷本《汉语大字典》全部出齐 5

1.4当代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大词典《语言大典》问世 6

1.5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6

1.6中国式的“托福”-HSK 7

1.7日本追加人名用汉字118个 8

1.8台湾国字整理小组的工作成效及历史语文研究所科研动向 9

1.9两岸文字统一的呼声日见高涨—台湾《联合报》文摘 10

2.字符集及编码 11

2.1汉字编码国家标准 11

2.1.3第一辅助集 12

2.1.8文本通信用编码字符集 13

2.2少数民族文字编码国家标准 13

2.2.3朝鲜文编码字符集 14

2.3中国台湾定义的汉字字符集 15

2.4其它国家的汉字编码标准 16

2.4.3ANSI/NISO Z 39.64—1989简介 17

2.5ISO字符编码体系 17

2.5.2ISO/IEC DIS 10646体系 18

2.6Unicode 18

2.6.2替代标准 19

2.6.5Unicode字集 20

2.6.6未来发展与字符登录 21

2.6.7代码赋值 22

2.6.8细目 23

2.6.9Unicode汉字 24

2.7GB13000—90(DP) 28

3.汉字内部码 44

3.1概述 44

3.2ASCII体系的汉字内码 46

3.2.2未占用C1区的编码方式 47

3.2.3覆盖C1区的编码方式 51

3.3EBCDIC体系的汉字内码 53

3.3.2“空档码” 54

3.4汉字内部码推荐方案 55

3.4.3ASCII代码体系的汉字内部码推荐方案 56

3.4.4EBCDIC代码体系的汉字内部码推荐方案 57

4.多字符集汉字数据库 60

4.1概述—背景与渊源 60

4.2基本软件支撑环境开发 60

4.2.2系统结构 61

4.2.4显示管理 62

4.2.7数据库管理系统 63

4.3数据制备与预处理:字型与属性 63

4.3.2集属内排除重码 65

4.3.3属性表填制 66

4.4多字符集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67

4.4.2认同/甄别的流程 68

4.5归并结果 69

5.字形与字型库 73

5.1字符、字形与字型 73

5.2SC18及AFII在CJK图符登录方面的进展 75

5.3点阵字模 79

5.3.4新颁布的标准 80

5.4点阵式符号库制作技术 80

5.4.2点阵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81

5.5汉字大字库及3.5万宋体24点阵字库的创作 82

5.6长沙前进计算机研究所的XS-1高压缩精密通用汉字库 83

5.6.3中国计算机字型产业 84

5.6.4高压缩汉字库对个人计算机设计的影响 85

5.7非点阵字模 85

5.7.2IKARUS介绍 85

5.7.3中文向量轮廓多种印刷字型自动产生系统 86

5.8中文PostScript 87

5.8.2中文PostScript的描边字型的发展 89

6.操作系统 97

6.1DOS 97

6.1.2CMEX与CSI规格 99

6.1.2.2CSI规格简介 100

6.2DOS图形环境—Windows 105

6.2.2长青窗口汉字系统 108

6.2.3Windows中文化台湾资策会进展 109

6.3OS/2 111

6.3.2OS/2中文化台湾的进展 113

6.4OS/2图形环境—PresentationManager 114

6.5UNIX操作系统的中文化与国际化 114

6.5.2UNIX系统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 115

6.5.4AT&TUNIXSystemV的国际化努力 117

6.5.5中文应用环境CAE的设计和实现 119

6.5.7X/Open本地化标准化活动 120

6.5.8UniForum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概况 121

6.5.9POSIX.1 122

6.5.10PortSoft 123

6.6UNIX图形环境 124

6.6.2Sun4工作站上XWindow中文化情况 125

7.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中文支撑 126

7.1概貌 126

7.1.4国内概况 127

7.2Fortran 127

7.2.2国内外Fortran标准中多字符集支撑能力扩充的进展情况 128

7.2.3ISOFortran90语言已增加的功能及不足之处 129

7.3多字符集FORTRAN的实现 130

7.4COBOL 131

7.4.2CODASYLCOBOL委员会建议 132

7.4.3中国对COBOL多文种处理研究之现状 133

7.5BASIC 135

7.6Modula—2 136

7.7Ada语言中文处理问题 137

7.8C语言国际标准 138

7.8.3通用实用程序前导文件 139

7.8.4本地化时间表示 140

7.9ASN.1 140

7.10数据库对中文信息处理的支持 140

7.10.2汉字字符处理对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141

7.10.3今后应继续开展的工作 143

8.汉字文书处理系统 144

8.1概述 144

8.2汉字文书处理特点 145

8.3中外文文字处理机 147

8.3.2文字处理机的发展动向 148

8.4电子排版系统 148

8.4.2电子排版系统的发展方向 149

8.5活跃的文字处理协会 149

9.中文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 152

9.1汉字属性 152

9.1.2建立汉字属性系统 153

9.1.4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 154

9.2词频统计与词语库 155

9.2.4词频统计和汉语信息处理 156

9.3《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与汉语自动分词 157

9.3.2制订过程 158

9.3.4主要内容及难点 159

9.3.5《分词规范》的验证和应用 161

9.3.6汉语自动分词 162

9.3.7汉语自动分词系统 167

9.4汉语语音合成 169

9.5汉语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 170

9.5.2汉语理解与生成国内研究现状 171

9.5.4与国际上的差距 172

9.5.6汉语理解研究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策略 173

9.6机器翻译 173

9.6.2机器翻译国内研究现状 174

9.6.3与国际上的联系和差距 175

9.6.5MT研究的应用前景与几点建议 176

9.7汉字信息处理词典 176

9.7.2词典的性质及读者对象 177

9.7.4词典的译名 178

9.8汉字排序 178

9.8.2汉字排序 179

9.9简繁转换 182

9.10汉字与盲文转译电脑化 182

10.中文输入技术 183

10.1汉字识别 183

10.1.3中国汉字识别技术发展的趋势 184

10.2汉语语音识别的新进展 187

10.3四达—863A型语音识别系统 188

10.4汉字键盘输入方法与评测 190

10.4.3邮电部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三种输入方法 191

10.4.4键盘输入方法的发展 193

10.4.5键盘输入方法的评测及发展 194

10.5海峡两岸中文电脑输入技术表演赛 196

11.EDI 198

11.1UN/EDIFACT 198

11.2ISO/IECJTC1/SWGEDI 198

11.3中文EDI 198

12.CAI应用于汉语教学与研究 200

12.1来华留学生COA能力的培养 200

12.2对外汉语教学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软件的研究 200

12.2.3计算机应用于汉语教学与研究 201

12.2.4本系统的内容与流程 202

12.3CEC系列中华学习机汉语教学功能介绍 204

12.4汉语拼音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205

12.4.2基本功能 206

12.5机助汉语教学的基本软件开发 206

12.5.2汉语语音合成系统 207

12.6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实现题型的分类与设计 208

12.7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9

12.7.2知识库 210

12.7.3学生模型 211

12.7.4教学决策模块 212

12.8汉语信息处理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 213

13.各公司的中文化产品 214

13.1新华社新闻信息处理系统的多文种处理 214

13.2联想集团中文化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 215

13.2.4汉字驱动程序 216

13.2.8PC—FAX通讯系统 217

13.3布尔的中文化产品 218

13.3.3布尔开放式系统—DPX/2 220

13.4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90年在中文产品方面的新进展 220

13.4.1GW-CVGA/24高分辨率汉字图形显示系统 221

13.4.2长城集成软件 223

13.4.4GWTOOLS工具软件 224

13.5HP计算机的本地语言支持系统 224

13.5.1什么是NLS/NLIO 225

13.5.3亚洲字符的输入输出 226

13.7DEC公司汉字产品的策略、方向及应用 226

13.7.2汉化的等级 227

13.7.3汉字应用平台 228

13.7.4开发工具 230

13.7.5服务 231

13.8IBM在NLS领域中的成就和最新发展 232

13.8.3国家语言体系结构(NLA) 234

13.9NEC公司的中文产品 234

13.9.2中文终端机 236

13.10优利系统公司产品的中文化 238

13.10.2中文化的实现 239

13.10.4总结 240

13.11从五笔字形到王码电脑 240

13.11.2“复线双轨”制的王码汉字输入体系 241

13.11.4王码电脑 242

13.12四通文字处理机 242

13.12.2四通MS-2403 243

13.13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在中文信息技术方面的进展 244

13.13.2浪潮汉字显示传呼机 245

13.14汉字终端进展综述 246

13.15KJDD中日英兼容操作系统 247

13.16多语种处理系统—QHML 247

13.17CDC计算机产品的中文化 248

13.17.3系统软件和公用程序的汉化 250

13.17.4CDC公司UNIX系统应用软件的汉化 251

13.18SUN公司的中文语言环境 251

13.18.2国际化 252

13.18.3区域化 253

14.少数民族文字及各种多文种系统的实现 254

14.1概述 254

14.2多文种信息处理中要解决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简述 254

14.3蒙古文信息处理简介 257

14.4藏文信息处理简介 258

14.5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信息处理简介 259

14.6朝鲜文信息处理简介 260

14.7彝文信息处理简介 261

14.8壮文信息处理简介 261

14.9应用实例 262

14.10今后的工作 263

15.情报检索、中文全文检索 264

15.1中文情报检索技术的近期进展 264

15.1.2中文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进展 265

15.2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情报检索研究工作概况 270

15.3古典文献的计算机处理 270

16.人脑电脑速记 272

16.1人脑电脑速记—字母式速记 272

16.2人脑速记—人脑手写技术 272

16.2.2声韵双拼体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外部压缩形式 273

16.2.4音节模式 274

16.3电脑速记—电脑打字技术 275

附件 1

A.1ACCC秘书处整理的有关编码方面的术语 1

A.2中国近几年的有关技术提案 7

ISO—IECJTC1/SC2/WG2N480 9

ISO—IECJTC1/SC2/WG2N508R 19

ISO—IECJTC1/SC2/WG2N513 23

ISO—IECJTC1/SC2/WG2N647 33

ISO—IECJTC1/SC2/WG2N669 39

ISO—IECJTC1/SC2/WG2N561三论HCC 47

A.31989年度信息技术中日语功能的标准化调查报告书 61

A.3.1审议经过 64

A.3.1.8委员会的主要调查研究项目 65

A.3.2信息处理技术国际化功能的标准化 66

A.3.3信息处理与信息表示的参考模型 67

A.3.4信息交换用字符集与信息处理用字符集的动向 69

A.3.5对基本字符集的补充—推荐辅助汉字的使用方法 70

A.3.6操作系统及应用基础的日语化 72

A.3.6.2POSIX及UNIX的国际化 73

A.3.7程序语言的国际化和日语功能 75

A.3.7.2LISP中多种文字的处理问题 76

A.3.7.4Fortran的日语功能 77

A.3.7.5C语言的日语处理功能 78

A.3.8SQL2同时支援多国语言机能的概要 88

A.3.8.3编集者的各国文字集合支持提案 90

A.3.8.5关连SQL2构文一览 91

A.3.9应用日语功能的标准化 99

A.3.9.2文件信息交换的日语功能 102

A.3.9.3字符代码(概念)和字体的对应 106

A.3.9.5将来日语字符列表的标准化 107

A.3.10日语输入及编辑的日语功能 109

A.3.10.2窗口系统的日语环境 110

A.3.10.3NEMACS的日语环境 112

A.3.10.4日语环境“形成器” 115

A.3.11编辑后记 119

A.3.11.3采用文件处理系LaTex的文件交换 120

A.4日本信息处理专刊 122

A.4.1日文文本处理是否只适于日文 122

A.4.2日文文本处理用字符代码 123

A.4.2.3Kanji文字 124

A.4.2.4交换字符集 125

A.4.2.5内码 127

A.4.2.6前景展望 131

A.4.2.7总结 132

A.4.3日语的键盘输入 133

A.4.3.3假名—汉字变换中的人工干预 136

A.4.3.4校勘和排版支持系统 137

A.4.3.5结论 139

A.4.4日语文本的非键盘输入 140

A.4.4.3在线识别的优点 141

A.4.4.4这项技术的状况 142

A.4.4.5最近研究的回顾 153

A.4.4.6其他 154

A.4.4.7结论 155

A.4.5输入日文文本的键盘和指法练习方法 160

A.4.5.3指法的认知模型 161

A.4.5.4用于输入日文文本的键盘 162

A.4.5.5汉字输入 165

A.4.5.6输入方法的评价 166

A.4.5.7键盘输入的标准化 167

A.4.6表意处理系统及KJ法 170

A.4.6.2KJ法 171

A.4.6.4得到全景图 172

A.4.7有关基于日语的程序设计 175

A.4.7.3规格说明描述语言 176

A.4.7.4程序设计语言 178

A.4.7.5试验 180

A.4.7.6讨论 184

A.5谚文(Hangul)处理在国际化应用方面的要求与问题 186

A.5.1引言 186

A.5.2谚文(Hangul)处理方法的特征 186

A.5.2.3输入方法 188

A.5.3从谚文的角度看可移植应用程序的问题 189

A.5.3.1代码集 190

A.5.3.2输入方法 191

A.5.3.7式样指南 192

A.5.4结语 192

A.6关于Unicode的十问十答 194

A.7四单位联合征询、搜集表 1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