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劳动合同法社会效果与应对策略研究
劳动合同法社会效果与应对策略研究

劳动合同法社会效果与应对策略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道稳,吴伟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848239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地论述了劳动合同法所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和社会效果,在大量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从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工会、法院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变现状的建议,最终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本书稿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结合实践当中发生的真实案例,重点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对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建议。
《劳动合同法社会效果与应对策略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论 1

一、关于立法宗旨的争论 1

二、关于对企业的影响的争论 3

第二节 问题、思路和方法 5

一、问题的提出 5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10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 12

一、法律效果 12

二、劳动合同法的社会效果 14

三、“法律-社会”分析框架 15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16

一、本书的结构 16

二、本书的主要观点 17

第二章 劳动者的客观状态和主观认知 21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 21

一、劳动关系中的交换理论 21

二、劳动力的社会结构性 22

三、职业系统中的资源获取 24

第二节 劳动合同签订状况 26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26

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8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34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权益保护效应 36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36

二、工资收入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37

三、参加养老保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8

四、研究结论 40

第四节 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主观认知 41

一、对劳动合同的主观认知 41

二、对劳动权益的主观认知 43

第三章 用人单位的应对 48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行为 49

一、劳动力资源状况 49

二、生产要素偏好 52

三、社会结构 53

四、行为者互动 55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用工成本 56

一、显性成本 56

二、隐性成本 60

第三节 管理模式的转变 61

一、“经济人”假设下的人事管理模式 61

二、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65

第四节 用工方式的调整 68

一、劳务派遣的滥用 68

二、滥用劳务派遣的原因 69

三、解决问题的法律措施 71

四、博弈还将持续 73

第五节 应对行为的企业差异 75

一、行业类别 77

二、企业规模 82

三、经营效益 85

四、差异存在的综合分析 88

第四章 政府的强与弱 93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角色 93

一、劳动关系的传统控制方式 93

二、政府对劳动关系的介入 95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对政府角色的强化 96

一、改革开放后的政府角色 96

二、劳动合同法中的政府角色 98

三、政府强势角色的两面性 100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在调整劳动关系时的两难处境 101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 101

二、我国的现实状况 105

第四节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政府行为 109

一、中央政府的政策行动 109

二、地方政府的行为差异 113

第五节 重构政府在三方协调机制中的角色 116

一、我国三方协调机制的现状 116

二、合理配置工会和政府的职能 118

第五章 工会职能的强化与转型 123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中的工会角色 123

一、工会的独特角色 123

二、工会的现代发展 125

第二节 中国工会的性质和职能 127

一、中国工会的性质 127

二、中国工会的职能 130

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对工会职能的强化 133

一、劳动法中的工会职能 133

二、劳动合同法中的工会职能 134

第四节 劳动合同法下工会职能的实现程度 138

一、劳动者入会率 138

二、劳动者对工会的认知 142

第五节 新形势下中国工会面临双重转型 145

一、中国工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压力 14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会转型 147

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工会转型 148

第六章 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司法回应 152

第一节 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回应? 152

一、什么是司法能动主义? 152

二、中国语境中的能动司法 155

三、司法回应是司法实践的功能常态 158

第二节 基层法院的司法回应 160

一、劳动争议司法提前介入制度 161

二、劳动争议司法提前介入的成效和困境 165

三、基层法院的司法理性 167

第三节 地方法院的司法回应 171

一、高级法院的司法回应:以广东省为例 172

二、中级法院的司法回应:以深圳市为例 176

三、地方法院司法回应的社会效果 179

第四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回应 184

一、发布指导意见 184

二、出台司法解释 186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社会福利功能 189

第七章 和谐劳动关系的生成 194

第一节 调整劳动基准结构 195

一、劳动基准的含义 195

二、我国劳动基准的高低之争 196

三、劳动基准体系的结构调整 198

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调整的重点 199

第二节 建立有效的集体谈判制度 201

一、集体协商的现状和问题 201

二、集体谈判协同模式的出现 203

三、从协同模式到自治模式 207

第三节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210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210

二、美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实践经验 214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建议 215

第四节 发挥劳工NGO的积极功能 217

一、国际劳工NGO在中国的活动 218

二、国内劳工NGO的艰难成长 221

三、改善劳工NGO的制度环境 223

四、加强劳工NGO的能力建设 224

第五节 倡导企业社会责任 226

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226

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实践 229

三、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 232

参考文献 235

附录1:劳动者调查问卷 252

附录2:访谈提纲 263

后记 2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