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救援资源合理配置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救援资源合理配置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救援资源合理配置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幼坡,陈建伟,王卫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112191840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救援资源合理配置》目录

第1章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概论 1

1.1 应急救援 1

1.2 应急救援的任务 4

1.2.1 扒救废墟中的民众 5

1.2.2 搜索失踪人员 5

1.2.3 组织无家可归者避难 6

1.2.4 应急医治伤员特别是重伤员 9

1.2.5 调动、调拨应急救援资源支援灾区 12

1.2.6 防疫灭病 14

1.2.7 维护社会治安 15

1.3 应急救援的基本方式——自救、互救与公救 16

1.3.1 自救 16

1.3.2 互救 17

1.3.3 公救 20

1.3.4 “三救”的接续性、融合性 20

1.4 应急救援的时效性——以扒救为例 21

1.4.1 “黄金24小时”救活率最高 22

1.4.2 扒救方式与扒救效果 23

1.4.3 影响扒救效果的主要因素 24

1.5 救援对象与救援资源 28

1.5.1 救援对象 28

1.5.2 救援资源 28

1.6 救援程度与救援时限 30

1.7 科学技术与应急救援 30

1.7.1 我国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1.7.2 地震灾害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 33

1.7.3 民众对科学技术功能与作用认识上的差异性——以东日本地震为例 35

1.7.4 科学技术的应用示例 36

1.8 重大地震灾害救援的流程化 40

1.8.1 救援流程化 40

1.8.2 实例分析——景谷地震应急救援的流程化 41

1.8.3 救援流程化的重要意义 47

1.9 地震灾害救援的惨痛教训 47

1.9.1 华县地震 47

1.9.2 鲁甸地震 48

1.9.3 东日本地震 51

第2章 地震复合灾害与应急救援 55

2.1 地震复合灾害与示例 55

2.2 复合灾害的灾害叠加性与叠加效应 56

2.2.1 死亡人数的叠加与叠加效应 56

2.2.2 次生灾害的叠加与叠加效应 57

2.2.3 复合灾害叠加示意图 58

2.3 应急救援难度 60

2.4 地质灾害是重要次生灾害 61

2.4.1 场地液化 61

2.4.2 地震堰塞湖 66

2.5 应急救援主要对策 69

2.5.1 立足于复合灾害估算避难人数 69

2.5.2 储备应急救援物资满足复合灾害救援需求 70

2.5.3 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全面应对复合灾害 71

2.5.4 避让地震断裂带 71

2.5.5 减少“瓶颈”确保应急救援物流畅流 72

2.5.6 规划建设避难场所系统 74

2.6 一种不容忽视的地震次生灾害——室内家具、电器类的翻倒、移动、落下 75

2.6.1 家具类的主要震害形态 75

2.6.2 家具类造成的人员伤亡 76

2.6.3 影响家具类地震次生灾害的主要因素 76

2.6.4 预防措施 78

2.7 可能复合的次生灾害及其与主震的关联度 80

第3章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实证研究 84

3.1 唐山地震 84

3.1.1 震害概况 84

3.1.2 灾情与应急救援资源配置 84

3.1.3 救援资源的来源 87

3.1.4 国际援助 88

3.1.5 唐山抗震精神 88

3.2 东日本地震 89

3.3 其他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概况 91

3.4 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 91

3.4.1 应急救援要素及其救援功能 92

3.4.2 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 93

3.4.3 合理配置复合灾害应急救援资源 94

3.4.4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94

3.4.5 惨痛的历史教训 95

3.5 救援物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95

3.5.1 城市没有应急救援资源的储备或储备量不足 95

3.5.2 抗震设防水准低 96

3.5.3 储备库配置不合理 96

3.5.4 物流不畅 96

第4章 应急救援资源与定量计算 97

4.1 城市应急救援资源的类别、数量与定量计算 97

4.1.1 仓储的物资类别与救援需求的重要性、急迫性 97

4.1.2 救援物资的品种、数量与定量计算 99

4.2 人力资源的功能与数量 104

4.2.1 兵力部署原则、救援功能与救援时序 105

4.2.2 救援部队的人数分析 108

4.2.3 救援部队人数的估算 109

4.2.4 医疗队人数的估算 112

4.2.5 地震灾害志愿者 112

4.3 救援资源的快速决策路向 114

4.3.1 快速决策的主要依据 114

4.3.2 快速决策的路向 115

第5章 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与配置 117

5.1 救援物资的配置 117

5.1.1 救援物资配置及其物流流向 117

5.1.2 储备方式 118

5.2 救援物资储备仓库的配置规划 119

5.2.1 储备仓库类型、救援物资资源使用序 119

5.2.2 中央级储备库选址的基本依据与储备物资的多样性 120

5.2.3 省级储备库的选址与储备物资的针对性 121

5.2.4 市、县级库的选址与储备物资的应急性 121

5.3 城市群各城市间救援资源的协作配置规划 123

第6章 避难、避难场所、避难生活与避难应急救援 125

6.1 避难 125

6.1.1 避难的主要类型 125

6.1.2 避难的其他类型 135

6.2 避难场所 136

6.2.1 我国的避难场所及其发展沿革 136

6.2.2 避难场所类型与防灾功能 138

6.2.3 不同灾害的避难场所 140

6.2.4 避难生活 142

6.3 从避难行动到避难生活 147

6.4 应急救援 148

6.4.1 避难场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48

6.4.2 应急救援管理 149

6.5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152

第7章 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模型的研究 154

7.1 地震复合灾害与救援资源需求模型 154

7.1.1 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至少是主震与余震“双灾” 155

7.1.2 复合灾害程度大于甚至远大于主震灾害 155

7.1.3 复合灾害扩大、加剧灾害,增加救援程度与难度 156

7.1.4 复合灾害延长受灾与救援时间 156

7.1.5 复合灾害扩大受灾地域 158

7.1.6 模型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158

7.2 应急救援要素系统模型 159

7.2.1 抗震救援指挥与组织机构模型 160

7.2.2 救援物资资源需求与满足需求模型 161

7.2.3 救援物力资源利用序模型 162

7.3 “三救”模型 163

7.4 地震烈度分布同心圆模型 165

7.4.1 依据 165

7.4.2 基本规律 165

7.4.3 示例 168

7.4.4 模型的功能 169

7.5 信息—灾情—决策模型 170

7.6 救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171

7.7 综合模型 171

7.8 模型功能综述 172

7.9 模型的划分与利用序 173

7.9.1 理论性模型 173

7.9.2 实践性模型 174

7.9.3 利用序 174

第8章 救援物流瓶颈与对策 175

8.1 瓶颈现象示例 175

8.2 救援资源的供需关系 176

8.3 形成物流瓶颈的原因分析 176

8.4 消除、减少物流瓶颈的主要措施 178

第9章 灾害弱者及其应急救援规划 180

9.1 灾害弱者 180

9.2 灾害弱者的抗灾弱势及其产生原因 183

9.2.1 情报弱势 184

9.2.2 行动弱势 184

9.2.3 灾害适应弱势 184

9.3 灾害弱者的主要特征与灾时需求 185

9.4 灾害弱者的灾害应激反应 187

9.5 灾害弱者的应急救援规划 188

9.5.1 震后灾害弱者所处状态 188

9.5.2 灾害弱者的避难过程 189

9.5.3 应急救援规划 189

9.5.4 不同类型灾害弱者的救援措施示例 190

第10章 地震灾害死者死因分析与应急救援 193

10.1 死者类型划分 193

10.1.1 死者类型 193

10.1.2 死者类型与减少死亡的主要对策 194

10.2 死者死因分析 194

10.2.1 死者死因 194

10.2.2 死者死因的实例分析 195

10.3 几点思考 197

10.3.1 依据建筑法规建造安全建筑——减少直接死 197

10.3.2 树立复合灾害理念 198

10.3.3 重视灾后医疗救护——减少间接死 198

10.3.4 关爱独居老年人——减少孤独死 198

第11章 配置规划要点 200

11.1 基本原则 200

11.1.1 复合灾害原则 200

11.1.2 因地制宜原则 200

11.1.3 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原则 202

11.1.4 控制总量与合理配置原则 202

11.2 法律法规依据 203

11.3 配置规划要点 203

11.3.1 基础资料 203

11.3.2 城市复合灾害的设定 204

11.3.3 避难人数的估算 206

11.3.4 应急救援要素的配置规划 207

11.3.5 应急救援物力资源的管理 207

11.3.6 信息网络的规划建设 208

11.3.7 资源流畅流规划 208

11.3.8 灾害弱者救援规划 208

11.3.9 防震减灾教育规划 208

11.3.10 规划模式 208

参考文献 2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