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经典研究与临床  上
中医经典研究与临床  上

中医经典研究与临床 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琦著;王东坡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13211000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王琦医书十八种》之七。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内经的研究;下册为伤寒论的研究。旨在为读者提供理解经典著作原义,兼及专题与临床研究的一部精选读物。上册为《内经》研究,从《内经》研究方法、《内经》诠释研究、《内经》专题研究、《内经》与临床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下册为《伤寒论》研究,分成《伤寒论》研究方法、《伤寒论》讲解、《伤寒论》专题研究、《伤寒论》与临床研究四章进行阐述。为有志于学习研究中医理论者,对中医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当然,中医经典还包括《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等,因在以往的研究中阐发不多或未成体系,本书中未做收录。
上一篇:大肠癌下一篇:家庭医生
《中医经典研究与临床 上》目录

第一章 《内经》研究方法 2

一、系统学习,全面掌握 2

二、确立专题,深入研究 4

三、多种学科,联合作战 4

四、开展争鸣,不断提高 6

第二章 《内经》诠释研究 7

第一节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7

第二节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16

第三节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24

第四节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32

第五节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39

第六节 六节 藏象论篇第九 55

第七节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65

第八节 咳论篇第三十八 69

第九节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73

第十节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78

第三章 《内经》专题研究 116

第一节 《内经》体质论 116

一、《内经》对体质的分类 116

二、《内经》体质分类的理论基础 124

三、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 127

四、《内经》论体质与发病及辨治 131

第二节 《内经》藏象论 134

一、藏象含义 134

二、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 135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137

四、脏腑病证 153

第三节 《内经》饮食论 162

一、饮食是生命之源 162

二、饮食损伤是重要病因 163

三、饮食禁忌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166

四、饮食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167

第四节 《内经》气象论 168

一、《内经》记载的古代气象学成就 168

二、气象与人体生理 170

三、气象与发病 172

四、气象与疾病诊断 175

五、气象与疾病防治 176

第五节 《内经》心理论 178

一、心理与生理 178

二、心理与病理 179

三、心理与疾病诊治 180

第六节 《内经》“五神脏”论 182

一、五神脏的概念与内容 182

二、五神脏与发病的关系 184

三、五神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85

第七节 《内经》“五十营”论 189

一、五十营理论产生于实践 189

二、五十营是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 190

三、五十营的实质和内容 191

四、五十营的研究意义 193

第八节 《内经》养生论 194

一、天年之数和早衰的原因 194

二、《内经》养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96

第九节 《内经》运气论 199

一、运气学说的指导思想及理论基础 200

二、运气学说中包含的有关学科内容 207

三、五运六气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运用 224

第十节 《内经》治则讨论 227

一、问:是益火壮水,还是寒热反治 227

二、答:寒热反治,就是治病求本 229

第四章 《内经》与临床研究 231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临床 231

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31

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233

三、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234

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236

五、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238

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240

七、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242

第二节 藏象及经络理论与临床 243

一、心藏神 243

二、心主身之血脉 245

三、心主舌,心在窍为舌 246

四、心开窍于耳 247

五、五脏化液,心为汗 248

六、心合小肠 249

七、脾病而四肢不用 250

八、肺胀者,虚满而喘 252

九、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54

十、形寒寒饮则伤肺 255

十一、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257

十二、怒伤肝 258

十三、五脏阳以竭 260

十四、胃有气逆为哕 261

十五、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 263

十六、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 264

十七、胃不和则卧不安 265

十八、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266

十九、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268

二十、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 269

二十一、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270

二十二、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 271

二十三、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272

二十四、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273

二十五、魄门亦为五脏使 274

二十六、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 276

第三节 病因病机理论与临床 276

一、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76

二、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277

三、湿胜则濡泄 278

四、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79

五、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280

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81

七、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282

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284

九、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284

十、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285

十一、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286

十二、诸禁鼓慄,如丧神宁,皆属于火 288

十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289

十四、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290

十五、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291

十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292

十七、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293

十八、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294

十九、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295

二十、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296

二十一、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297

二十二、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298

二十三、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 299

二十四、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300

二十五、生病起于过用 302

第四节 病证理论与临床 303

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303

二、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304

三、三阳结谓之隔 305

四、三阴结谓之水 306

五、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307

六、二阳结谓之消 308

七、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 309

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310

九、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311

十、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312

十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314

十二、精脱者,耳聋 315

十三、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316

十四、气脱者,目不明 318

十五、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 319

十六、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320

十七、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321

十八、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 323

十九、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 324

二十、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325

二十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326

二十二、百病生于气 327

二十三、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328

二十四、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 329

二十五、虚邪偏客于身半……发为偏枯 331

二十六、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332

二十七、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 333

二十八、血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 335

二十九、阳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337

三十、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 338

三十一、阴虚阳搏谓之崩 339

三十二、有病口苦者……病名日胆瘅 340

三十三、有病口甘者……名日脾瘅 341

第五节 治则治法等理论与临床 341

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341

二、开鬼门,洁净府 343

三、少火生气 343

四、癃,取之阴?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344

五、足厥阴之别,名日蠡沟……虚则暴瘁,取之所别也 345

六、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345

七、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346

八、阴虚,故目不暝&饮以半夏汤 346

九、乌贼骨芦茹丸 3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