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文学通史  第7卷  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通史  第7卷  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通史 第7卷 近代文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炯,邓绍基,郎樱总主编;王飚本卷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39959703
  • 页数:709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著述了中国从先秦到当代的文学史,由当代著名学者张炯、邓绍基和郎樱担任总主编,由社科院和全国一些高校的近百名研究员、教授和学者,历时十年完成。涉及的历史之久、作家之多、作品之广,可谓近年来中国文学通史之最。较之以往的文学史,更全面客观公正,也更具权威性。本卷为《先秦至隋代文学》。
《中国文学通史 第7卷 近代文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十九世纪中后期文学的裂变 25

第二章 近代最初的启蒙文学家龚自珍 31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历程 32

第二节 文学思想 36

第三节 散文创作 41

第四节 诗词创作 47

第五节 影响与地位 54

第三章 魏源与经世文风的兴起 59

第一节 士林风气转换与经世致用思潮 60

第二节 经世文风的倡导者魏源 61

第三节 经世文风的发展与冯桂芬 69

第四章 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潮 77

第一节 诗风新变与爱国诗潮的时代特征 78

第二节 张际亮 姚燮 85

第三节 林则徐 张维屏 朱琦 95

第四节 贝青乔 林昌彝 101

第五章 道光、咸丰时期的传统诗文流派 109

第一节 承守期的桐城文派 110

第二节 宋诗派学人之诗 121

第六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冲突与文学 131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与文学 132

第二节 曾国藩与中兴期桐城派 140

第三节 社会动荡中的诗人词人 147

第七章 同治、光绪初期的传统诗文流派 155

第一节 曾门弟子及桐城派的复归 156

第二节 王闿运与汉魏六朝诗派 164

第三节 近代词发展的特殊性与常州词派流衍 171

第四节 刘熙载及其《艺概》 180

第八章 西学东渐中的文学新变 185

第一节 王韬、郑观应与报章文体 186

第二节 郭嵩焘、黎庶昌、薛福成与域外游记 194

第九章 古典小说的衰变 205

第一节 侠义小说 207

第二节 狭邪小说 215

第十章 近代前期的戏曲 221

第一节 鸦片战争以后传奇、杂剧的嬗变 222

第二节 近代前期的重要戏曲作家 227

第三节 京剧的形成及早期皮黄剧目与作家 236

第十一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文学界革命 245

第一节 文学界革命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246

第二节 文学界革命的发展过程 248

第十二章 晚清文学界革命的旗手梁启超 255

第一节 生平思想 256

第二节 文学界革命论 258

第三节 创作的革新及其巨大影响 269

第十三章 从新派诗、新学诗到诗界革命 283

第一节 诗歌改革先行者黄遵宪及其新派诗 284

第二节 诗歌改革尝试者谭嗣同、夏曾佑及新学诗 295

第三节 诗界革命与康有为 303

第四节 诗界革命与丘逢甲 308

第五节 诗界革命的推进与蒋智由、金天羽 313

第十四章 从诗界革命到革命诗潮 319

第一节 革命诗潮的兴起与南社 320

第二节 柳亚子及其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28

第三节 高旭、马君武 335

第四节 陈去病、周实、宁调元 340

第五节 秋瑾及其他女诗人 346

第六节 苏曼殊、黄人、黄节、诸宗元 351

第十五章 文界革命前后的新体散文 357

第一节 文界革命之先导 358

第二节 文界革命之发展 371

第三节 文界革命之异军 377

第四节 逻辑文、报导体、杂文 381

第五节 早期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文 387

第十六章 清末传统诗文流派及其衰微 393

第一节 同光体 394

第二节 中晚唐诗派 403

第三节 四大词人与词学中兴 409

第四节 古文的尾声 417

第十七章 新小说(上) 427

第一节 晚清小说的繁荣与小说理论 428

第二节 政治小说 437

第三节 谴责小说 441

第四节 历史小说 457

第十八章 新小说(下) 465

第一节 民初小说的转折 466

第二节 言情小说与社会小说 472

第三节 短篇小说 479

第四节 民初小说艺术发展的特点 485

第十九章 古典戏曲的终结与现代戏剧的萌生 491

第一节 古典戏曲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吴梅 492

第二节 戏剧改良理论与传奇、杂剧的变革 496

第三节 京剧与地方戏曲改良 506

第四节 早期话剧 513

第二十章 近代翻译与翻译文学 521

第一节 近代翻译的发展脉络与翻译理论 522

第二节 诗歌和小说翻译 529

第三节 严译名著和林译小说 537

第四节 周桂笙和其他翻译家 543

第二十一章 文学理论 549

第一节 古代杂文学体系的总结者章太炎 550

第二节 王国维的纯文学观与文学批评 555

第三节 周树人、周作人早期文学观 566

第二十二章 蒙古族文学 573

第一节 近代蒙古族文学概况 574

第二节 民间文学 575

第三节 “五传”等本子新作 578

第四节 文人诗作 585

第五节 哈斯宝的文学翻译与批评 588

第二十三章 尹湛纳希 593

第一节 家世与生平 594

第二节 《月鹃》与《红云泪》 596

第三节 《一层楼》与《泣红亭》 598

第四节 《青史演义》 603

第五节 杂文创作 607

第六节 历史地位 609

第二十四章 满族文学 611

第一节 近代爱国进步文学主潮中的满族作家 612

第二节 太清及其他满族词人 616

第三节 《儿女英雄传》及其他小说 620

第四节 子弟书与八角鼓 625

第二十五章 维吾尔族文学 629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630

第二节 阿不都热依木·纳扎里 633

第三节 毛拉·毕拉里 638

第二十六章 近代南方少数民族文学 641

第一节 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诗歌与传说 642

第二节 歌颂起义英雄的诗歌与传说 650

第三节 文人诗词 658

本卷后记 665

卷后索引 6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