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初中语文新增课文研究
初中语文新增课文研究

初中语文新增课文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初中语文新增课文研究》编写组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40813342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太极舞下一篇:美国小学语文 第4册
《初中语文新增课文研究》目录

第一册 1

九个炊事员 1

一、解题和作者简介 1

二、中心思想的几种归纳 1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 2

四、线索几说 2

五、巧妙的穿插 3

六、“铜锅担在我的肩上” 3

七、交代“我”当“司务长”的作用 3

八、“戏班子”、“小磨坊” 4

九、板书设计 4

十、参考篇目 4

鲁迅自传 5

一、解题 5

二、主题思想的不同归纳 5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 6

四、“走出”和两次“变计” 6

五、厦门大学“走出” 7

六、点面结合,详略得宜 7

七、用活表时间概念的词 7

八、对本文选作初一教材的看法 7

九、补充注释 8

十、板书设计 9

十一、参考篇目 9

早 10

一、作者简介 10

二、解题 11

三、主题思想的不同归纳 11

四、段落的不同划分 11

五、起笔于梅花,落笔于梅花 12

六、精美的语言 12

七、深广的联想和作用 12

八、对一句话的理解 13

九、几处明显的错误 13

十、补充注释 13

十一、板书设计 15

十二、参考篇目 15

普通的人 伟大的心 16

一、独具匠心的选题 16

二、中心思想的几种归纳 16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 17

四、选材组材紧扣“普通”、“伟大” 17

五、记叙抒情,融洽无间 18

六、参考资料 18

七、补充注释 19

八、板书设计 19

九、参考篇目 20

枣核 20

一、萧乾及其艺术风格 20

二、写作背景 21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 22

四、选择枣核为题材的用意 22

五、关于“爱国感情”的提法 23

六、作者关于《枣核》的通信 23

七、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23

八、以小见大 24

九、质朴情真的语言 24

十、巧妙的插笔 24

十一、对本文的意见 25

十二、对几处文字的解释 25

十三、板书设计 26

十四、参考篇目 26

邮票的起源 27

一、解题 27

二、对课文标题的不同意见 27

三、主题意想的几种归纳 28

四、不同的段落划分 29

五、关于说明顺序 29

六、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 30

七、说明中穿插故事 30

八、几种邮票发行期的叙述有误 30

九、有关资料 31

十、板书设计 32

十一、参考篇目 33

松鼠 34

一、作者简介 34

二、对本文文体的看法 34

三、段落的几种划法 35

四、本文的说明顺序 35

五、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36

六、有关资料 36

七、板书设计 37

八、参考篇目 37

花粉 38

一、解题 38

二、段落的不同划分 38

三、对结构特点的不同看法 39

四、语言明白、准确、科学 39

五、多种说明方法的使用 40

六、补充注释 40

七、板书设计 41

八、参考篇目 41

野景偶拾 41

一、解题 41

二、线索和主题思想 42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 42

四、色彩绚丽、情调质朴的四幅画面 43

五、清楚的交代 44

六、借景抒情,情融于景 44

七、写景上色,美化文章画境 45

八、叠词的运用 46

九、丰富的联想,贴切的比喻 46

十、词语补注 46

十一、板书设计 47

十二、参考篇目 48

快乐王子 48

一、王尔德和《快乐王子》 48

二、主题的不同归纳 49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 49

四、小燕子在作品中的作用 50

五、对埃及风光描写作用的两种说法 51

六、寓意深刻的细节穿插 51

七、对有关禽学家的一段文字的理解 52

八、对燕子感情和态度变化的不同看法 52

九、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对比 53

十、词语补注 53

十一、板书设计 54

十二、参考篇目 55

语文和数学 55

一、简介作者和解题 55

二、论点的不同提法 56

三、主题思想的概括 56

四、题目和重点 57

五、段落的不同划分 57

六、运用事实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57

七、真情感人 58

八、补充注释 58

九、板书设计 58

十、参考篇目 59

见大而忘小 59

一、作者简介 59

二、解题 60

三、论点的不同提法 60

四、段落的不同划分 60

五、逐层深入的论述 61

六、第5自然段的作用 61

七、对第6自然段(结尾段)的不同评价 62

八、补充注释 62

九、板书设计 63

十、参考篇目 64

首先要做“马” 65

一、简介作者和解题 65

二、论点的不同提法 65

三、对本文立论的一种看法 66

四、段落的不同划分 66

五、论据典型有力 67

六、以马喻人,形象生动 67

七、语言特色 67

八、有关资料 68

九、补充注释 68

十、板书设计 69

十一、参考篇目 70

第二册 71

老哥哥 71

一、解题 71

二、作者简介 71

三、作者谈“老哥哥”及诗作《老哥哥》 71

四、中心思想的不同理解 72

五、不同的分段 72

六、对比烘托,形象鲜明 73

七、高度的艺术概括 73

八、细笔描摹人事变化 74

九、叙事写人,字字情深 74

十、线索分明,主题突出 74

十一、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75

十二、人物形象分析 75

十三、独特的标题 76

十四、板书设计 76

十五、参考篇目 76

中山先生的习医时代 77

一、解题 77

二、作者简介 78

三、写作背景 78

四、对文章主题的不同看法 79

五、不同的分段 79

六、选材独具匠心,组材结构严谨 80

七、正面叙述与侧面表现相结合 81

八、平实、亲切的语言 81

九、用心设称谓 81

十、补充解释 82

十一、板书设计 82

十二、参考篇目 82

飞向太平洋 82

一、解题 82

二、中心思想 84

三、段落的划分 84

四、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84

五、形象生动的描写,简练准确的叙述 84

六、语言明快、比喻贴切 84

七、巧妙的照应 85

八、对课文的商榷 85

九、参考资料 87

十、板书设计 88

十一、参考篇目 88

实事求是的结晶,知识界的集体奉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已出版31卷 89

一、解题 89

二、中心思想 89

三、段落的划分 89

四、用事实说话 89

五、行文流畅、条理清晰 90

六、参学资料 90

七、补充注释 91

八、板书设计 91

九、参考篇目 91

刘胡兰慷慨就义 92

一、解题 92

二、刘胡兰生平简介 92

三、文章的主题 93

四、段落划分 93

五、传神的对话艺术 93

六、遣词造句、凝炼准确 93

七、典型的动态描写 94

八、关于“慷慨”的不同用法 94

九、参考资料 94

十、补充注释 94

十一、板书设计 95

十二、参考篇目 95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95

一、解题 95

二、作者简介 96

三、中心思想 96

四、段落的不同划分 96

五、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97

六、饶有兴味的画面描写 97

七、准确、朴实的语言 98

八、说明和记叙的有机结合 98

九、引用、对比方法的运用 98

十、补充注释 99

十一、板书设计 100

十二、参考篇目 101

傻二哥 101

一、作者简介 101

二、作者谈本文写作 101

三、主题 102

四、不同的分段 103

五、清丽流畅的文笔 104

六、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04

七、直接描写,侧面烘托 104

八、前后照应,对比深化 105

九、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104

十、《苦涩的童年》梗概 105

十一、板书设计 105

十二、参考篇目 105

画蛋·练功 106

一、解题 106

二、作者简介 106

三、中心思想 106

四、段落的划分 106

五、过渡照应,紧扣题目 107

六、取例精当·叙议结合 107

七、补充注释 108

八、板书设计 109

九、参考篇目 109

拿来与送来 111

一、解题 111

二、作者简介 111

三、课文的线索 111

四、课文的中心思想 111

五、段落的划分 112

六、针对时弊,有的放矢 112

七、课文结尾的作用 112

八、课文不宜作教材 112

九、《拿来主义》简介 113

十、补充注释 113

十一、板书设计 114

十二、参考篇目 114

谈“从菜篮子看形势” 115

一、写作背景 115

二、主题思想 115

三、段落异说 115

四、横向思维,辩证观点 116

五、由表及里,深化主题 116

六、对比手法的运用 116

七、语言亲切流畅,如话家常 116

八、补充注释 117

九、板书设计 117

十、参考篇目 117

榆钱饭 118

一、解题 118

二、作者简介 118

三、作者与《榆钱饭》 118

四、课文的主题思想 119

五、不同的分段 119

六、形散神聚的结构特色 120

七、巧妙的对比构思 121

八、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语言 121

九、补充注释 121

十、板书设计 122

十一、参考篇目 122

第三册 124

最好的顾客 124

一、作者简介 124

二、不同的分段 124

三、对主题的异议 125

四、塑造了两个人物 126

五、对巴罗丹眼睛的描写 126

六、厄泰尔普太太的性格 127

七、悬念的运用 128

八、板书设计 129

九、参考篇目 129

巍巍中山陵 129

一、写作背景 129

二、段落的不同划分 130

三、两个“两个相结合” 131

四、对文句的修改意见 131

五、词语辨析 133

六、板书设计 135

七、参考篇目 135

海光 136

一、解题 136

二、分段与段落大意 136

三、说明顺序的特色 137

四、标题醒目 138

五、成语补释 138

六、板书设计 139

七、参考篇目 139

兔 140

一、题目、作者 140

二、不同的段落划分 140

三、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 141

四、人性化和描述性说明 142

五、结构安排的技巧 142

六、语言生动传神 143

七、《兔》是一篇什么性质的说明文 143

八、板书设计 144

九、参考篇目 144

生命的支柱 145

一、作者介绍 145

二、写作背景 145

三、主题思想 146

四、不同的分段 146

五、写作上的三个特点 148

六、对文中小标题的不同看法 149

七、板书设计 149

八、参考篇目 150

金杯之光 150

一、写作背景 150

二、不同的分段 151

三、选择材料典型 152

四、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152

五、场面真实感人 153

六、着重描写袁教练 153

七、有关资料 154

八、板书设计 155

九、参考篇目 155

“面人郎”访问记 156

一、作者介绍 156

二、不同的分段 156

三、文体问题的探讨 158

四、写作特点 158

五、本文的结构艺术 159

六、写“面人郎”的笑说明什么 161

七、对一个词的意见 161

八、板书设计 161

九、参考篇目 161

故乡情 162

一、关于题目 162

二、叙述顺序和层次 162

三、材料新颖、典型 163

四、简练而深刻的对话 164

五、适当抒情,深化主题 165

六、两个故事的异同比较 165

七、板书设计 166

八、参考篇目 166

凡尔赛宫 167

一、关于凡尔赛宫 167

二、作为王宫被废后的情形 167

三、不同的分段 168

四、课文赏析 169

五、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171

六、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71

七、描写、议论相结合 171

八、概括性语言的运用 172

九、补充注释 172

十、板书设计 173

十一、参考篇目 173

永不忘记 173

一、作者简介 173

二、标题与主题 174

三、段落与情节 174

四、选材独具匠心 176

五、刻画人物细腻 176

六、怎样分析潘老师 177

七、文中一处应修改 178

八、板书设计 178

九、参考篇目 178

俭以养德 179

一、马铁丁和《俭以养德》 179

二、时代背景 179

三、中心论点 180

四、不同的分段 180

五、引用现成语言 181

六、事理结合,相辅相成 182

七、引证说服力强 182

八、精确分析,简要说明 183

九、叙事简洁,语言准确 183

十、板书设计 184

十一、参考篇目 184

从三到万 185

一、作者简介 185

二、段落的不同划分 186

三、对文章的分析 187

四、引用笔记故事的意义与作用 188

五、运用比喻论证法 189

六、词语补注 189

七、板书设计 191

八、参考篇目 191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192

一、课文的标题 192

二、写作背景 192

三、不同的分段分层概述 192

四、文章的特色 194

五、本文的难点 195

六、板书设计 196

七、参考篇目 197

论“基本属实” 197

一、作者简介 197

二、作者关于本文的一封信 197

三、段落划分 198

四、写作特色 198

五、“基本”一词属模糊语言 201

六、板书设计 202

七、参考篇目 202

第四册 203

温馨的风 203

一、作者简介 203

二、写作背景 203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 204

四、写作特色 205

五、难句分析 206

六、板书设计 208

七、参考篇目 208

读书四法 209

一、解题 209

二、段落的不同划分 209

三、读书“四法”的不同处和关系 210

四、写作特色 210

五、补充注释 211

六、有关读书方法的资料 211

七、板书设计 212

八、参考篇目 212

一盆万年青 213

一、作者简介 213

二、写作背景 213

三、文章主旨 213

四、不同的分段 213

五、写作特点 214

六、关于旁批和它的批注 216

七、板书设计 217

八、参考篇目 217

理想的阶梯 218

一、标题与本文的现实意义 218

二、课文结构 218

三、写作特点 219

四、补充材料 221

五、思考练习题选答 221

六、板书设计 222

七、参考篇目 223

谈诚实 223

一、写作背景 223

二、段落层次大意的不同概括 223

三、写作上的种种特色 226

四、补充注释 228

五、练习题选答 228

六、板书设计 229

七、参考篇目 229

为中华腾飞立志成才 230

一、作者简介 230

二、写作背景 230

三、不同的分段 231

四、写作特点 231

五、对新老标题的看法 232

六、板书设计 235

七、参考篇目 235

庄稼的朋友和敌人 235

一、作者介绍 235

二、段落和层次的划分 236

三、写作特点 237

四、补充注释 238

五、板书设计 238

六、参考篇目 238

珊瑚岛 239

一、中心思想 239

二、段落和层次的不同划分 239

三、对第11自然段作用的不同看法 241

四、写作特点 241

五、补充注释 241

六、板书设计 242

七、参考篇目 242

洲际导弹自述 243

一、解题 243

二、本文的思路 243

三、不同的分段 243

四、拟人自述的手法 245

五、准确、通俗的语言 246

六、说明方法多样 246

七、板书设计 247

八、参考篇目 247

满井游记 248

一、作者、解题 248

二、谋篇独具匠心 249

三、比喻新奇贴切 249

四、融情于景,用词精当 249

五、关于“满井” 250

六、删节部分 251

七、译文 251

八、板书设计 252

九、参考篇目 252

楚人隐形 253

一、邯郸淳和《笑林》 253

二、对讽刺对象的不同看法 254

三、写作特点 254

四、两处标点 255

五、两个难句 255

六、删节的话 256

七、关于《淮南方》及课文的一处注释 256

八、对楚人愚蠢行为的看法 256

九、译文 256

十、板书设计 257

十一、参考篇目 257

笑话二则 258

南郭处士 258

一、韩非与《韩非子》 258

二、笑话和寓言 259

三、关于主题 259

四、对比鲜明 260

五、一条注释 260

六、译文 260

七、板书设计 260

执竿入城 261

一、嘲笑的对象是谁 261

二、层次 261

三、形象的描写、巧妙的反衬 261

四、译文 262

五、板书设计 262

六、参考篇目 262

陈太丘与友期 263

一、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263

二、陈太丘和元方 264

三、结构完整,语言精练 264

四、善用对话和行动刻画人物形象 264

五、关于“尊君”、“家君” 265

六、两个句子分析 265

七、译文 265

八、板书设计 266

九、参考篇目 266

第五册 267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267

一、作者简介 267

二、时代背景 267

三、结构分析 268

四、概括、形象 269

五、重复、排比 269

六、对比、映衬 270

七、板书设计 270

八、参考篇目 271

骄必败 271

一、解题 271

二、不同的分段 272

三、直接从分论点落笔 272

四、对两个分论点的论证 273

五、运用严密推理得出结论 273

六、围绕中心论点,步步深入展开论述 274

七、首尾照应 274

八、生动的讽刺语言 274

九、补充注释 275

十、板书设计 275

十一、参考篇目 275

怎样写读书笔记 276

一、解题 276

二、文章的层次结构 276

三、说明和议论相结合 277

四、采用示例的方式 277

五、由浅入深的安排 277

六、编码和多层次分类法的运用 278

七、词语解释 278

八、参考资料 278

九、板书设计 279

十、参考篇目 280

想象的作用 280

一、解题 280

二、课文内容分析 280

三、段落划分 282

四、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82

五、引用的说明方法 283

六、形象的比喻 283

七、两个复句 284

八、板书设计 284

九、参考篇目 284

珍珠 285

一、关于题目 285

二、不同的段落划分 285

三、由“趣”入门,笼罩全篇 286

四、围绕说明重点选择材料 286

五、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安排说明结构和顺序 287

六、根据说明内容、运用不同说明方法 287

七、课文存在的问题 287

八、参考材料 288

九、板书设计 289

十、参考篇目 289

潘虎 289

一、解题 289

二、段落划分及主题思想 290

三、题材处理详略得体 291

四、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291

五、悬念的设置 293

六、潘虎的个性美 293

七、板书设计 294

八、参考篇目 294

青年必须掌握科学 295

一、作者简介及本文背景 295

二、文章中心 296

三、段落划分 296

四、对比论证法的运用 296

五、围绕中心,层层剖析 297

六、论述的现实性和周密性 298

七、用否定句式强调观点 299

八、近义词辨析 299

九、板书设计 299

十、参考篇目 300

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300

一、解题 300

二、不同的段落划分 301

三、层次清楚,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 301

四、从“律己”和“待人”两方面论证 302

五、用分析具体事例的方法论证 303

六、首尾照应 303

七、语言通俗易懂,朴素自然 303

八、作者谈“自惯成自然”的一段话 304

九、难句解析 305

十、板书设计 305

十一、参考篇目 305

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306

一、作者和写作背景 306

二、不同的段落划分 306

三、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论证 308

四、见解新颖,入木三分 308

五、从解释概念入题,逐步展开议论 309

六、选择典型事例论证观点 309

七、平易近人的语体风格 310

八、补充注释 310

九、板书设计 311

十、参考篇目 311

鸟飞鱼跃的联想 312

一、题目和写作背景简介 312

二、不同的段落划分 312

三、主体部分的论证层次 313

四、展开联想、借题发挥 314

五、引 用、仿词、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314

六、补注 315

七、两处语病 315

八、结构指瑕 316

九、板书设计 316

十、参考篇目 316

诗话二则 317

诗词改字 317

一、解题 317

二、关于“诗话” 318

三、“春风又绿江南岸” 318

四、对注释的不同意见 319

五、“高蝉正用一枝鸣” 319

六、译文 320

七、板书设计 321

推敲 321

一、解题 321

二、关于“推、敲” 321

三“推敲”故事辨 323

四、译文 324

五、板书设计 325

六、参考篇目 325

干将莫邪 325

一、干宝和《搜神记》 325

二、段落划分 326

三、形象鲜明 327

四、情节离奇,富有变化 327

五、对话精练,细节逼真 327

六、疑难词句 328

七、译文 329

八、板书设计 330

九、参考篇目 330

工之侨献琴 331

一、刘基与《郁离子》 331

二、寓意丰富 332

三、托物寓意,以琴写人 332

四、关于省文 333

五、鲜明的对比 333

六、特殊句式 333

七、译文 334

八、板书设计 334

九、参考篇目 334

赵将括母 335

一、刘向与《列女传》 335

二、时代背景 336

三、对主题的不同看法 337

四、结构层次 337

五、精采的对比 338

六、鲜明的形象 338

七、对话艺术 339

八、对孝成王的看法 340

九、词语朴注 340

十、译文 340

十一、板书设计 341

十二、参考篇目 341

第六册 343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节选) 343

一、时代背景 343

二、段落划分 343

三、论证中引证和例证的运用 344

四、严密的论证语言 345

五、本文是否属于三段式论证 346

六、板书设计 347

七、参考篇目 347

怀疑与学问 348

一、作者简介 348

二、两种不同的分段 348

三、本文“破题”的特点 349

四、对本文中心论点的不同看法 349

五、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350

六、分总式的结构形式 351

七、有关资料 351

八、板书设计 352

九、参考篇目 353

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353

一、作者和题目 353

二、段落层次的不同划分 354

三、设例解说,把抽象道理具体化 354

四、比较论证法的运用 355

五、由表及里的论证层次 355

六、一个语段的分析 356

七、一点说明 357

八、板书设计 358

九、参考篇目 358

应该敢提“俭”字 359

一、作者简介 359

二、解题 359

三、两种不同的段落划分 360

四、巧妙精当的结构安排 361

五、举例和说理相结合 361

六、正反两方面作辩证分析 362

七、论证平易,语言通俗 362

八、有关资料 362

九、板书设计 363

十、参考篇目 363

从宜宾到重庆 364

一、解题 364

二、两种不同的段落划分 364

三、写作特色 365

四、解说词的特点 367

五、关于“宜宾”得名的不同看法 367

六、有关资料 368

七、板书设计 368

八、参考篇目 368

说明文两篇 369

月亮是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地球的女儿 369

一、别致的标题 369

三、段落划分 369

三、有趣的比喻 370

四、融情的说明 371

美洲“彩蝶王” 371

一、内容简析 371

二、段落的划分 371

三、两篇说明文在说明顺序上的不同特点 371

四、两篇说明文在构思方式上的不同特点 372

五、关于科学小品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373

六、板书设计 374

七、参考篇目 374

听觉的作用 375

一、关于题目 375

二、结构特点 375

三、别具一格的开头 376

四、对比说明,鲜明深刻 376

五、举例说明,丰富多采 377

六、用比较来说明耳朵的作用会喧宾夺主吗? 377

七、板书设计 378

八、参考篇目 378

《陈毅市长》选场 378

一、作者和剧本简介 378

二、主题思想 379

三、基本情节 379

四、人物形象 381

五、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 382

六、台词的高度性格化 382

七、有关资补 382

八、板书设计 383

九、参考篇目 383

林则徐(节选) 384

一、作者和剧本内容简介 384

二、林则徐简介 384

三、主题思想 385

四、基本情节 385

五、景在眼前,意在深远 385

六、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386

七、电影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386

八、鸦片战争 387

九、板书设计 388

十、参考篇目 388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389

一、作者和《高山下的花环》内容简介 389

二、基本情节 389

三、围绕“欠帐单”展开的冲突 391

四、人物形象 391

五、运用声画配合的特殊手段加强艺术效果 392

六、有关资料 392

七、板书设计 393

八、参考篇目 393

华队公会的供状 393

一、作者简介 393

二、时代背景 394

三、课文分析 395

四、写作特点 396

五、板书设计 397

六、参考篇目 398

“旁观者”未必清 398

一、题目和背景 398

二、结构分析 399

三、对比论证 400

四、善于引用 400

五、恰当地运用整句,增强了表达效果 401

六、绝妙的讽刺艺术 401

七、有关资料 401

八、板书设计 402

九、参考篇目 402

“人比人,气死人”吗 403

一、关于题目 403

二、两种分段法 403

三、反驳的艺术 403

四、板书设计 405

五、参考篇目 405

刘东堂言 406

一、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406

二、关于“笔记小说” 407

三、不同的层次划分 408

四、以鬼写人 408

五、形象鲜明 409

六、文中“或”字 409

七、什么叫“岁试” 410

八、译文 410

九、板书设计 410

十、参考篇目 411

孙权劝学 411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411

二、历史背景 412

三、精彩的对话 412

四、缩写的范例 413

五、译文 414

六、板书设计 415

七、参考篇目 415

卖蟹 415

一、作者简介 415

二、段落层次的不同划分 416

三、人物分析 417

四、用不同的手法刻画不同人物的个性 419

五、巧妙的构思和出人意表的情节安排 420

六、富有特色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运用 420

七、富有诗意的结尾 420

八、板书设计 421

九、参考篇目 421

醉人的春夜 422

一、关于题目 422

二、段落的不同划分 422

三、人物分析 423

四、以小见大,以微知著 424

五、尺水兴波,曲折生动 425

六、独到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 426

七、作者为什么让“修车”小伙子无名无姓 427

八、板书设计 427

九、参考篇目 427

乐工罗程 428

一、王谠和《唐语林》 428

二、层次的不同划分 428

三、写作特点 429

四、注释质疑 430

五、译文 431

六、板书设计 431

七、参考篇目 4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