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史
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史

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权赫秀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4086
  • 页数:5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有关近代中日韩关系史的论文集。第一编题为“近代中国与朝鲜、日本双边与多边关系史研究”,收录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朝、中日及东亚多边关系史的专题研究论文19篇;第二编题为“史料所见近代东亚关系史”,收录有关近代中朝日关系史的史料考证与整理的论文8篇;第三编题为“近代东亚史研究的学术史及其评论”,收录有关国内外学界中朝日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综述及相关评论6篇。全书计收录论文33篇,内容为有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朝日三国双边及多边关系史的研究。上述论文均为最近十余年来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已经在国内外学界的学术期刊已经发表。作者搜集与参阅了中、日、韩、英等多国多语言文献及先行研究成果,强调全球史及东亚史视角下的中韩日双边及多边关系史研究,并在相关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提出有关东亚近代历史的宏观性阐释模式或观点,以期在东亚近代历史领域提出中国学界的独特观点进而与各国相关学界形成学术交流与平等对话的局面。
《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史》目录

代前言 东亚世界近代化的双主题变奏:分裂与瓦解以及关联与互动 1

第一编 近代东亚关系史事研究 3

关于近代中朝关系史的几点认识 3

一 近代中朝关系史的基本内容 4

二 近代中朝关系史的分期设想 8

三 关于近代中朝关系史的几点认识 13

四 代结语 16

中韩关系近代转型视野下的李鸿章—李裕元书信联系始末及其意义 18

一 李鸿章—李裕元书信联系的建立背景 19

二 李鸿章—李裕元书信联系的建立与展开过程 24

三 李鸿章—李裕元书信联系的终结及其评价 34

《江华条约》与清政府关系问题新论——兼与王如绘先生商榷 38

一 《江华条约》签订前夕清政府第一次转咨的影响 39

二 清政府册封敕使的影响以及李鸿章“函劝”情况 46

三 结论 52

韩国人眼中的近代上海——以1881年韩国使臣鱼允中的记录为中心 54

一 前言 54

二 鱼允中两次访问上海的记录 55

三 鱼允中对当时中韩关系现状的调查与记录 60

四 结语 63

马建忠与朝鲜 65

一 前言 65

二 两渡朝鲜——代为主持《朝美条约》签订并协助朝鲜与英、法、德修约交涉 67

三 三渡朝鲜——镇压朝鲜壬午兵变 74

马相伯在朝鲜的顾问活动(1882年11月—1884年4月) 79

一 马相伯被派赴朝鲜的背景 79

二 在朝鲜一年有余的顾问活动 85

三 内外牵掣与中途归国 90

四 结论 94

陈树棠在朝鲜的商务领事活动与近代中朝关系(1883年10月—1885年10月) 96

一 总办朝鲜各口商务委员的派遣背景与经过 97

二 陈树棠在朝鲜的主要活动 100

三 1884年“甲申政变”后的回国与免职 105

四 结语 108

曾纪泽有关朝鲜问题的外交活动与建议 110

一 出使欧洲期间对朝鲜问题的关注与主张 111

二 回国后对朝鲜问题的继续关注及其主张 120

近代朝鲜开化派领袖金玉均的日本观及其东亚史意义 124

一 前言 124

二 甲申政变前后金玉均与日本关系的变化 125

三 由“倾意依赖于日本”到“三和主义”:金玉均日本观的阶段性嬗变 131

四 代结语:金玉均日本观的东亚史意义 137

19世纪末韩国开化派人士对华关系构想研究 139

一 重新反思韩中关系的近代性转变 140

二 急进开化派势力之韩中关系构想:金玉均、朴泳孝、俞吉浚 149

三 稳健开化派势力之韩中关系构想:金允植、鱼允中、金弘集 157

四 代结语 164

近代中国第一所公立韩国语教育机构——袁世凯驻韩公署附设韩语学堂考 165

一 前言 165

二 韩语学堂的设立经过 166

三 韩语学堂概况及其始末 168

四 结语 176

李鸿章与朝鲜国王高宗往来咨文及书信考(1881—1894) 178

一 李鸿章与高宗之间往来咨文考 180

二 李鸿章与高宗之间往来书信考 186

三 结语 189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往来书信考(1885年4月—1895年9月) 191

一 1885—1889年间的书信往来及其内容 192

二 1893—1895年间的书信往来及其内容 197

三 结语 205

《马关条约》的中日英文本异同考 208

一 《马关条约》中日两种文本之歧异 209

二 《马关条约》中英两种文本之异同 213

三 结语 216

唐绍仪在近代朝鲜十六年活动考述 218

一 渡朝经过以及朝鲜海关时期 219

二 从翻译到署理——袁世凯最得力的助手 225

三 从朝鲜总商董到驻韩总领事——建议并促成中韩新型关系之建立 238

四 结语 251

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 253

一 前言 253

二 遭受侵略的两个“中立国” 255

三 日俄战争期间的中韩双边关系 261

四 代结语:日俄《朴茨茅斯和约》与中韩关系的变化 267

“自顾不遑,断难干预”——清政府对日本吞并大韩帝国的认识与反应 272

一 清政府获取日本吞并韩国信息的三个渠道 274

二 日本对清政府的特殊通报方式及其内容 277

三 清政府统治集团对日本吞并韩国的认识与反应 283

四 代结语:日本吞并韩国对中国的影响 290

“南陈北李”的留学日本经历及其影响 292

一 引言 292

二 陈独秀的留学日本经历及其影响 293

三 李大钊的留学日本经历及其影响 300

四 结语 305

关于朝鲜共产主义者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若干史实 307

一 作为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朴镇淳 308

二 金万谦、安秉赞(?)以及上海临时政府势力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活动 314

第二编 史料所见东亚关系史 323

关于黄遵宪《朝鲜策略》版本及其原文校勘 323

一 国内外学界对《朝鲜策略》的研究状况 324

二 关于《朝鲜策略》版本与原文校勘 330

附录 《朝鲜策略》原文校勘 333

研究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一部珍贵史料——介绍蔡钧著《出使须知》韩国藏本 359

一 作者蔡钧其人其事 360

二 《出使须知》的刊印经过 364

三 《出使须知》的内容评述 367

四 结语 370

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段内幕——介绍在韩国发现的吴大澂佚文三篇 372

一 发现吴大潋佚文史料的经过 372

二 关于吴大潋佚文史料的历史背景 373

三 吴大潋佚文史料在韩国的收藏情况 376

附录一 吴清卿献策论 379

附录二 辨党论 385

附录三 吴大潋与金允植笔谈记录 387

韩国藏张树声、丁汝昌、吴兆有致朝鲜王朝官员书信三件笺证 388

一 张树声等书信写本在韩国的收藏情况及发现经过 388

二 张树声等书信三件的具体内容 390

附录一 张树声致李最应函 397

附录二 丁汝昌致金允植函 398

附录三 吴兆有致金允植函 398

晚清中国与西班牙关系的一部罕见史料——蔡钧著《出洋琐记》韩国藏本及其内容评介 400

一 蔡钧其人及其《出洋琐记》的刊印与收藏情况 400

二 《出洋琐记》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405

有关袁世凯《上朝鲜国王书》等史料考订三则 419

一 《上朝鲜国王书》之内容校勘及其时间 419

二 《朝鲜大局论》之提交对象及其时间 421

三 《致朝鲜政府函》之通信对象及其时间 422

荣禄等致伊藤博文书信辑注 424

韩国藏1891年中朝《元山电线合同》原本及其史料价值 456

一 日中韩三国文献的辗转错误收录情形 456

二 奎章阁收藏《元山电线合同》原本的书志事项 458

三 奎章阁藏《元山电线合同》的史料价值 459

附录 中国允让朝鲜自设咸境总营元山春川至汉城陆路电线合同 元线合同 462

第三编 东亚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及其评论 467

中国学界的朝鲜史研究与教学:历史的回顾与基于现实的展望 467

一 引言 467

二 1949年以前:朝鲜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 469

三 1949年以后:朝鲜史研究的阶段性发展以及朝鲜史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475

四 代结语 489

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的中韩关系史研究综述 492

一 前言 492

二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韩关系史研究概况 493

三 有关古代中韩关系史的研究 497

四 有关近代中韩关系史的研究 507

五 结语 516

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界的朝鲜半岛华侨史研究综述 518

一 中国学界的朝鲜半岛华侨史研究 519

二 韩国学界的朝鲜半岛华侨史研究 523

三 日本与美国学界的朝鲜半岛华侨史研究 530

四 代结语 533

清代中朝关系史研究的一部用心之作——评刘为著《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 536

别出心裁 力求新意——读杨军、王秋彬著《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 545

尊重历史 摘瑕纠谬——评中文版《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553

后记 5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