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包德述编著
  • 出 版 社: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2141211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以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通俗易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对数千年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行介绍、梳理与总结。
上一篇:中国思想史下一篇:分析化学
《中国音乐简史》目录

导言 中国音乐发展概说 1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音乐(远古~公元前221年) 5

第一节 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音乐 8

一、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 8

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9

三、朱襄氏之乐 9

四、《弹歌》与“候人兮猗” 9

五、《云门》、《咸池》、《箫韶》 10

第二节 夏、商时期的代表性乐舞 10

一、《大夏》 11

二、《大濩》 11

第三节 西周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与礼乐制度 12

一、宫廷音乐 12

二、民间音乐 13

三、礼乐制度 14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家、民间音乐与民间音乐家 15

一、春秋时期的宫廷音乐家 15

二、“新乐”与“楚辞” 17

三、战国时期的民间音乐家 18

第五节 乐器与乐器分类法 19

一、舞阳贾湖骨笛 19

二、河姆渡骨哨 20

三、陶埙 21

四、石磬 21

五、八音分类法 22

六、曾侯乙墓编钟 24

第六节 音乐理论与音乐思想 25

一、伶伦作律 25

二、三分损益法 26

三、十二律 26

四、“旋宫” 26

五、儒家、道家、墨家的音乐思想 27

六、音乐美学著作《乐记》 30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 33

第一节 音乐机构“乐府” 36

一、“乐府”的设立与发展 36

二、“协律都尉”李延年 37

第二节 民间音乐的兴盛与发展 37

一、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37

二、鼓吹乐 38

三、百戏 38

四、清商乐与清商三调 39

五、歌舞戏 40

第三节 琴的定型与西域乐器的传入 40

一、琴的发展定型与琴艺术的发展 40

二、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西域乐器的传入 42

第四节 音乐名家、名作 45

一、《碣石调·幽兰》 45

二、《广陵散》 46

三、蔡琰与《胡笳十八拍》 52

四、阮籍与《酒狂》 54

第五节 音乐理论、记谱法与音乐著述 56

一、律学研究的成果 56

二、记谱法:“声曲折”与“文字谱” 57

三、音乐著述《乐论》、《声无哀乐论》 57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1~960) 61

第一节 音乐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63

一、大乐署和鼓吹署 63

二、教坊和梨园 64

第二节 宫廷燕乐的发展 64

一、隋七部、九部乐与唐九部、十部乐 64

二、坐部伎与立部伎 65

三、燕乐歌舞大曲 66

第三节 民间歌曲、说唱与戏曲的发展 66

一、曲子 66

二、变文 67

三、参军戏 67

第四节 乐器、音乐名家与名作 67

一、奚琴与轧筝 67

二、音乐名家万宝常、李隆基、白居易 68

三、唐代“音声人” 69

四、音乐名作《阳关三叠》、《霓裳羽衣曲》等 70

第五节 与亚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78

一、与倭国的交流 78

二、与高丽的交流 79

三、与天竺的交流 80

第六节 音乐理论、记谱法与音乐著述 80

一、八十四调 80

二、燕乐二十八调 80

三、记谱法:“减字谱”与“燕乐半字谱” 81

四、音乐著述《乐书要录》、《教坊记》等 81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960~1368) 83

第一节 词调音乐 85

一、体裁结构 86

二、创作方法 86

三、词调音乐风格 86

四、姜夔及其词调音乐作品 87

第二节 说唱音乐 90

一、陶真 90

二、鼓子词 90

三、唱赚 91

四、诸宫调 91

五、货郎儿 91

第三节 戏曲音乐 92

一、杂剧 92

二、南戏 94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 95

一、乐器 95

二、宋代琴艺术的发展 96

三、元代琵琶曲《海青拿天鹅》 101

四、宋代器乐合奏 101

第五节 音乐理论与音乐著述 102

一、“之调”与“为调” 102

二、蔡元定的“十八律” 102

三、音乐著述《乐书》、《琴史》、《碧鸡漫志》、《词源》 103

四、琴学专著《琴论》 103

五、声乐专著《唱论》 104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1368~1840) 105

第一节 说唱音乐 107

一、弹词 107

二、鼓词 108

三、道情 108

四、琴书 108

五、牌子曲类 108

第二节 戏曲音乐 109

一、以南曲为主体的戏曲时代 109

二、“乱弹”诸腔的兴起 110

第三节 歌舞音乐 111

一、汉族的秧歌、花鼓、花灯 111

二、维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 112

三、藏族的“囊玛”和“锅庄” 113

四、彝族的“阿细跳月” 113

第四节 乐器、器乐、乐谱集 113

一、乐器 113

二、琴艺术的发展 114

三、琵琶名家、名曲 115

四、器乐合奏 125

五、乐谱集 127

第五节 音乐理论、记谱法与音乐著述 128

一、朱载堉及其“新法密率” 128

二、记谱法:“工尺谱” 128

三、古琴美学理论著作《谿山琴况》 129

四、戏曲声乐理论研究 131

第六章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的音乐(1840~1919) 133

第一节 传统音乐的演进与发展 135

一、弹词与鼓词的发展 135

二、京剧的发展与地方小戏的兴起 136

三、广东音乐的兴起 138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与意义 138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 139

二、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在学堂乐歌发展上的贡献 139

三、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145

第七章 “五四”运动至抗战爆发期间的音乐(1919~1931) 147

第一节 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与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149

一、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 149

二、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151

第二节 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人的音乐创作 152

一、萧友梅及其音乐创作 152

二、赵元任及其音乐创作 154

三、黎锦晖及其音乐创作 160

四、刘天华及其音乐创作 161

五、青主及其音乐创作 166

第三节 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思想 174

一、萧友梅、王光祈等人的音乐理论研究 174

二、“国粹”、“西化”与“中西结合”的音乐思想 176

第四节 工农革命歌曲 178

第八章 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音乐(1931~1949) 181

第一节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与音乐创作 181

一、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83

二、聂耳及其音乐创作 185

三、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190

四、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196

五、张曙、吕骥、任光、麦新等人的抗战音乐创作 206

第二节 国立音专黄自、刘雪庵、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211

一、黄自及其音乐创作 211

二、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等人的音乐创作 216

三、谭小麟的音乐创作 219

四、国立音专学生的自由无调性音乐创作 222

第三节 边区、解放区的新音乐建设 222

一、“鲁艺”音乐系的建立 222

二、延安合唱运动的开展 223

三、新秧歌运动与“秧歌剧”的产生 223

四、“新歌剧”《白毛女》 226

五、马可、郑律成、安波、李劫夫的音乐创作 229

第四节 国统区的音乐活动与音乐创作 234

一、“新音乐社”的音乐活动 234

二、舒模、费克、宋扬的进步歌曲创作 234

三、马思聪及其音乐创作 240

四、阿炳及其传世的音乐作品 242

第五节 沦陷区的音乐生活与江文也的音乐创作 246

一、沦陷区的音乐生活 246

二、江文也及其音乐创作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49

后记 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