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荣庆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8078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拟从比较荀子与诸子思想的复杂关系入手,探讨荀子对战国各种学术思潮的回应,力求揭示荀子对百家思想的吸收与发展,从而再现荀子综合百家思想形成的具体过程。作者认为,长久的积累、多样的因素造成了战国学术的繁荣,荀子以开放的学术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努力使他成为战国学术的集大成者,是战国学术走向兼融会通的典范之一。荀子思想既是战国社会与战国学术发展潮流的产物,又开启了此后学术思想综合会通的风气,他隆礼重法的天下治理思想影响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目录
标签:思潮 学术

导言 1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

二 课题研究现状与分析 2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四 课题研究方法与心得 13

五 本书文献引用与注释说明 13

第一章 荀子和他的时代 15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15

一 兼并战争急剧加速 16

二 社会生活高度发展 17

三 思想文化繁荣创新 19

第二节 战国学术繁荣的原因 20

一 夏、商、西周、春秋文化的积累与绽放 20

二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带来的文化普及 22

三 诸侯争霸引发的重士风尚对学术的大力推动 23

四 交通发展为学者访学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25

五 士人俸禄的变化对战国学术繁荣有重要影响 28

第三节 荀子生平与志业 39

一 荀子的生平与著作 39

二 荀子的学术志业 42

第二章 荀子与儒墨显学 45

第一节 儒学在战国的分化与发展 45

一 荀子对子思、孟子、子夏、子张、子游的批评 47

二 荀子与孟子思想的交集 54

第二节 荀子对墨子、宋钘的批评 63

一 荀子对墨子的批评 64

二 荀子对宋钘“情寡欲浅”的批评 75

三 墨子、宋钘思想对荀子的影响 77

第三节 荀子以孔子正宗自居的文化立场 81

一 荀子对孔子“仁”的继承 82

二 荀子对孔子“礼”的发展 84

三 荀子继承了孔子对社会职责的强烈情怀 94

四 荀子和孔子一样重视个人修养 96

五 荀子和孔子在论“学”上意旨一致 98

第三章 荀子与战国名辩思潮 103

第一节 战国名辩思潮的源流与概况 104

一 邓析名辩思想及其“两可之说” 105

二 孔子、墨子的正名思想 107

三 惠施、公孙龙、墨子后学的“辩”论和庄子对“辩”的态度 112

第二节 荀子的正名思想与辩论逻辑 123

一 荀子“制名以指实”的正名思想 123

二 荀子以礼为则的辩论思想和对辩说的分类评述 127

第四章 荀子与战国天人思想 132

第一节 孔子、孟子的天人论 132

一 孔子的天人观 132

二 孟子的天人思想 137

第二节 老子、庄子的天道观 140

一 老子人道效法天道思想 141

二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146

第三节 荀子天人思想的内涵与特色 148

一 荀子天人有分概念的来源 149

二 荀子天人有分的思想内涵 152

第五章 荀子与先秦诸子的人性论 158

第一节 诸子的人性论与荀子的人性观 158

一 孔子的性情本然观 159

二 老子、庄子的自然人性论 160

三 墨子和法家(商鞅)的性恶思想 162

四 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思想 163

五 荀子的性恶思想和对孟子性善思想的批评 164

第二节 “化性起伪”——荀子对陈仲、史?、它嚣、魏牟的批评 170

一 荀子对陈仲、史?寡欲克己的批评 170

二 荀子对它嚣、魏牟放纵不为的批评 174

三 “化性起伪”需要“真积力久” 175

第六章 荀子与战国禅让思潮 178

第一节 燕国禅让事件 178

第二节 《论语》和《尚书·尧典》中的禅让思想 179

一 《论语》中的尧舜禹禅让记载 180

二 《尚书·尧典》中的禅让记载 183

第三节 《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中的禅让思想 185

第四节 战国诸子对禅让的态度 189

一 墨家对尚贤的推崇 189

二 “民心”、“天命”决定“天下”:孟子的禅让思想 190

三 《庄子·让王》是儒墨强大禅让话语下的被动反击 197

四 韩非否定禅让,构建了暴力得王位的古史系统 198

五 重王道社会的礼义本色,轻王道社会的禅让形式:荀子的禅让观 200

第七章 荀子的“天下”理念与社会理想 206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天下”理念与特色 206

一 先秦诸子的天下理念 207

二 先秦诸子“天下理念”的共同特点 215

第二节 荀子对先秦诸子天下理念的综合与超越 221

一 荀子对治理天下形态的划分 221

二 荀子王道理想的内涵和对先秦诸子天下理念的吸收与综合 222

余论 学者使命与学术盛世 231

一 学者的局囿与创新 231

二 学者使命 232

三 学术盛世 232

参考文献 234

后记 2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