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改革大潮  1976-1992
改革大潮  1976-1992

改革大潮 1976-1992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大力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0003183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记述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1990年12月党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历史。内容涉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端和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改革开放的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恢复与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区得实施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以及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改革大潮 1976-1992》目录
标签:大潮 改革

第一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端和全面拨乱反正 1

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左”的指导方针的延续 1

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 2

国民经济的复苏和急于求成倾向的出现 4

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

平反冤假错案和澄清教育科学文艺领域的是非 9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4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历史的伟大转折 20

开辟新时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0

理论工作务虚会与重申四项基本原则 27

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0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30

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31

四、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3

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 33

维护社会稳定 34

五、指导思想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6

进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 36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38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1

第二章 国民经济调整和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转变 46

一、新“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46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酝酿和提出 46

调整工作遇到的阻力和经济形势潜在的危险 49

对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的清理 52

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54

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 55

对中国国情的反思 55

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 57

确定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 58

第三章 改革开放的起步 61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 61

安徽、四川等省的大胆尝试 61

邓小平等对农村改革的明确支持 6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向全国 65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 67

扩大企业自主权 67

企业试行经济责任制 70

初步调整所有制结构 71

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探讨 73

三、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展 75

经济特区的创建 75

沿海地区的“三来一补” 81

中外合资企业的诞生 82

四、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85

一批现代化的大型建设项目陆续开工 85

宝钢的兴建 87

第四章 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90

一、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 90

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建立 90

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92

邓小平、陈云关于党风问题的指示 94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96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96

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 97

三、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探索 100

邓小平的“八一八”讲话 100

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初步改革 10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恢复与发展 107

一、恢复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107

立法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107

审判林彪、江青集团 109

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 111

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 113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 114

新宪法的起草和通过 114

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115

进行县级人民代表直接选举试点 117

第六章 统一战线的恢复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123

一、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逐步落实 123

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的确定 123

恢复与党外同志合作共事的好传统 127

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调整 129

二、祖国统一大业提上日程 131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131

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 133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133

第七章 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37

一、制定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13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37

党的十二大 139

二、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141

五个一号文件 141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 143

废除人民公社 145

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147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 150

企业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 150

企业承包制的试验 152

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改革 155

部分城市的综合改革试点 156

四、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158

改革总体方案的设计 15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60

第八章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63

一、经济特区的崛起 163

几个特区的发展态势 163

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探索 165

在总结经验和克服阻力中前进 166

二、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169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 170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171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72

三、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 174

实施沿海经济开放战略 175

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176

第九章 科技文化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 179

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179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179

促进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 181

实施“863计划” 183

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果 184

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85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思想 185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86

各级和各类教育事业全面推进 187

三、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8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 18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 190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193

清除精神污染与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4

第十章 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99

一、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199

党的十二大通过新党章 199

为整党作好充分准备 202

分期分批开展整党 204

纠正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 206

二、进行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210

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 210

大批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 212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215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17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 217

对政治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研讨 218

第十一章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改革开放 220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2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20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设想 224

党的十三大的成果 226

二、农村改革继续深化 228

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228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29

三、城市改革全面推进 232

企业进一步扩权与承包制的推广 232

股份制改革试点 233

财税体制改革 235

多种经济成分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 238

四、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239

海南建省和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239

“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 241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243

一、1984年至1988年的经济飞跃 243

“六五”计划的胜利完成 243

“七五计划”的顺利出台 246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47

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 248

苏南模式 249

温州模式 250

珠江模式 251

三、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 252

科学技术事业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252

启动“希望工程” 254

“普九”计划的实施 255

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257

文化建设日益繁荣 257

国民健康素质普遍提高 258

五、逐步扩大基层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60

职工代表大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普遍建立 260

建立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262

第十三章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64

一、外交战略与政策方针的调整 264

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264

外交工作的突破与进展 267

二、调整与大国的关系 269

推进中日关系 269

改善中美关系 271

促进中苏关系正常化 272

三、开展全方位外交 274

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275

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南北对话 276

第十四章 按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78

一、促进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278

中英联合声明发表 278

基本法的起草 283

中葡联合声明签署 285

二、推动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 286

两岸沟通渠道迅速增加 286

两岸经贸交流逐步扩大 289

第十五章 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291

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 291

国防战略指导方针的根本性转变 291

提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军方针 293

部分军工企业实行“军转民” 295

二、在改革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296

进行体制和编制的改革 297

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299

第十六章 改革进程中的波折 302

一、治理整顿方针的提出 302

体制转轨中的矛盾 302

价格改革闯关受挫 304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 308

二、1989年政治风波的平息 311

国际大气候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311

果断平息北京等地的政治风波 313

深刻反思 316

三、建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17

邓小平的政治嘱托 318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 320

第十七章 胜利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323

一、狠抓党的建设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323

加强党的建设及宣传思想工作的举措 323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325

二、坚决顶住西方压力与成功打破西方制裁 328

苏东剧变与反华逆流 328

对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 330

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与打破西方制裁 331

三、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 332

治理整顿攻坚和改革的继续深化 333

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335

四、“七五”计划的完成和“八五”计划的制定 337

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 337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 339

五、治理整顿任务的完成和面临关键时刻 3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