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沛县志
沛县志

沛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苏省沛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10101481X
  • 页数:973 页
图书介绍:
《沛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建置区划 53

第一章 建置 55

第一节 沿革 55

第二节 县治 56

第二章 区划 57

第一节 县境 57

第二节 县内区划 57

第三章 乡镇 60

第一节 乡镇(场)简介 60

第二节 村名录 78

第二编 地理环境 97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99

第一节 位置 99

第二节 面积 99

第二章 地质 地貌 100

第一节 地质 100

第二节 地貌 101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102

第一节 气候 102

第二节 物候 105

第四章 河湖 地下水 106

第一节 河道 106

第二节 湖泊 108

第三节 地下水 108

第五章 土壤 土地利用 109

第一节 土壤 109

第二节 土地利用 111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12

第一节 生物资源 112

第二节 矿产资源 11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3

第一节 洪涝 113

第二节 干旱 114

第三节 霜冻 寒潮 114

第四节 风灾 115

第五节 冰雹 115

第六节 虫害 115

第七节 地震 115

第八章 环境保护 116

第一节 污染源 116

第二节 污染治理 118

第三编 湖区 湖田 121

第一章 湖区区划 123

第一节 清末区划 123

第二节 民国区划 123

第三节 解放后区划 123

第二章 湖田 124

第一节 湖田形成 124

第二节 湖田类型 125

第三节 湖田分配 125

第四节 湖田耕种与征收 125

附录:湖区变动后政府对湖田的有关规定 126

第三章 湖产 湖区水利 127

第一节 湖产 127

第二节 湖区水利 128

附录:苏鲁两省对湖产和湖区水利处理的有关规定 128

第四章 湖区纠纷纪略 129

第一节 建国前湖田纠纷 129

第二节 建国后湖区新矛盾 130

附录:1984年国务院109号文件(全文) 131

第四编 人口 13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37

第一节 数量 137

第二节 分布 密度 13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39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39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39

第三章 人口结构 140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40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41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41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42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42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43

第一节 机构 143

第二节 节育 143

第三节 优生 145

第五编 农业 14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49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 149

第二节 减租减息 土地改革 150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151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152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 153

第二章 区划与作物 154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54

第二节 耕地 155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 155

第三章 作物种植管理 158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58

第二节 作物品种 158

第三节 土壤改良 160

第四节 肥料 160

第五节 作物栽培 161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63

第七节 农技推广 166

第四章 农机具 167

第一节 农具 167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68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69

第六编 林牧副渔 171

第一章 林木 173

第一节 资源 173

第二节 育苗 175

第三节 造林 178

第四节 管护与采伐 179

第二章 果树 181

第一节 品种 分布 181

第二节 生产与管理 184

第三章 蚕桑 186

第一节 育桑 186

第二节 养蚕 186

第四章 畜禽 187

第一节 资源 187

第二节 饲养 189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92

第五章 副业 192

第一节 种植业 192

第二节 编织业 193

第三节 其它副业 194

第六章 渔业 195

第一节 资源 195

第二节 养殖 195

第三节 捕捞 196

第七编 水利 199

第一章 湖河治理 201

第一节 南四湖治理 201

第二节 河道治理 207

第二章 排灌工程 208

第一节 机械排灌 208

第二节 电力排灌 209

第三节 涵闸工程 211

第三章 农田水利 215

第一节 田间工程 215

第二节 井灌工程 216

第三节 防涝治碱 217

第四章 防汛抗旱 218

第一节 防汛 排涝 218

第二节 抗旱 219

第五章 水利管理 2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0

第二节 工程设施管理 220

第八编 工业 223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25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25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26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27

第四节 工业体制改革 228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30

第一节 纺织工业 230

第二节 化学工业 230

第三节 食品工业 231

第四节 机械工业 232

第五节 建材造船工业 233

第六节 服装鞋帽工业 234

第七节 造纸印刷工业 234

第八节 其它工业 235

第三章 重点企业 名优产品 236

第一节 重点企业 236

第二节 名优产品 246

第四章 工业管理 25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51

第二节 技术质量管理 251

第三节 物资财务管理 252

第四节 劳动安全管理 253

第九编 交通运输 255

第一章 公路交通 257

第一节 公路建设 257

第二节 公路运输 260

第二章 铁路交通 263

第一节 铁路建设 263

第二节 铁路设施 263

第三节 铁路运输 264

第三章 水路交通 264

第一节 航道 264

第二节 渡口 港口 265

第三节 桥闸 267

第四节 船舶 268

第五节 水上运输 269

第四章 装卸搬运 26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69

第二节 装卸业务 270

第五章 交通管理 270

第一节 路政管理 270

第二节 航政管理 272

第三节 运输管理 272

第四节 交通监理 273

第五节 经营管理改革 274

第十编 邮电 275

第一章 机构 277

第一节 驿站 277

第二节 邮电局(所) 277

第二章 邮政 278

第一节 邮政业务 278

第二节 邮运 投递 281

第三章 电信 282

第一节 线路 282

第二节 电报 283

第三节 电话 284

第四章 邮电管理 287

第一节 邮政管理 287

第二节 电信管理 287

第十一编 能源 289

第一章 煤炭 291

第一节 资源 291

第二节 开采 292

第三节 购销 293

第二章 电力 296

第一节 发电 296

第二节 输变电 296

第三节 供用电 298

第四节 电力管理 300

第三章 石油 其它能源 300

第一节 石油 300

第二节 其它能源 302

第十二编 商业贸易 305

第一章 商业体制 30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07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0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09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11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311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312

第三节 副食品购销 313

第三章 饮食服务 316

第一节 饮食业 316

第二节 服务业 317

第四章 集市贸易 318

第一节 集市 318

第二节 贸易 319

第五章 对外贸易 3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9

第二节 商品收购 319

第三节 商品进出口 319

第十三编 供销合作社 323

第一章 组织机构 325

第一节 县社 基层社 325

第二节 县社经营单位 326

第三节 社员代表大会 327

第二章 经营业务 328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328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329

第三节 收购业务 330

第四节 扶持副业生产 332

第三章 体制改革 333

第一节 恢复“三性”性质 333

第二节 推行抵押承包责任制 334

第三节 扩大经营范围 334

第四节 发展横向联系 334

第十四编 粮油经营 337

第一章 粮油市场 339

第一节 市场演变 339

第二节 市场经营 340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41

第二章 购销 341

第一节 收购 341

第二节 销售 345

第三章 储运 350

第一节 仓储 350

第二节 保管 351

第三节 调运 352

第十五编 财政 税务 355

第一章 财政 35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5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59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65

第四节 债券发行 369

第二章 税务 369

第一节 农业赋税 369

第二节 工商税 374

第三节 其它捐税 377

第四节 税务管理 379

第十六编 金融 381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83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383

第二节 银行 383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385

第四节 保险公司 385

第二章 货币 385

第一节 货币演变与流通 385

第二节 货币管理 387

第三章 存款 390

第一节 机关企事业存款 390

第二节 城乡储蓄存款 391

第四章 信贷 394

第一节 工商信贷 394

第二节 农业信贷 395

第五章 涉外业务与基建资金管理 399

第一节 涉外业务 399

第二节 基建资金管理 399

第六章 保险 401

第一节 业务发展 401

第二节 承保险种 401

第三节 防灾和理赔 402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 405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07

第一节 规划布局 407

第二节 市政建设 409

第三节 公共建筑 417

第四节 住宅建设 420

第五节 城区绿化 421

第六节 环境卫生 422

第二章 村镇建设 423

第一节 集镇建设 423

第二节 农村建设 42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27

第一节 房产管理 427

第二节 用地管理 428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430

第四章 建筑业 432

第一节 建筑企业 432

第二节 技术设备 433

第三节 企业管理 434

第十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437

第一章 综述 439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439

第二节 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 440

第三节 经济结构 441

第二章 计划 443

第一节 计划编制 443

第二节 计划执行 444

第三章 统计 44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45

第二节 工作实绩 446

第四章 审计 447

第一节 财政财务审计 447

第二节 财经法纪审计 448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448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48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451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453

第四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454

第六章 物价管理 455

第一节 物价演变 455

第二节 物价检查与监督 456

第七章 物资管理 457

第一节 计划分配与调节 457

第二节 物资协作 458

第八章 计量标准管理 459

第一节 计量改革 459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60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60

第十九编 政党 46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沛县委员会 465

第一节 组织建立和发展 465

第二节 中共沛县历届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471

第三节 组织系统 476

第四节 党的建设 478

第五节 统战工作 481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8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沛县县党部 48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7

第二节 组织系统 487

第三节 党务活动 487

第二十编 社会团体 489

第一章 职工团体 491

第一节 行业工会 职工救国会 491

第二节 县工会 491

第三节 县总工会 492

第二章 农民团体 494

第一节 县农会 农民救国会 494

第二节 农民协会 贫下中农协会 495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495

第一节 童子军 三民主义青年团 495

第二节 青年救国会 496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96

第四节 儿童团 少年先锋队 499

第四章 妇女组织 499

第一节 妇女救国会 499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499

第五章 工商团体 502

第一节 县商会 县工商业联合会 502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02

第六章 社会文化团体 503

第一节 科教文卫团体 503

第二节 其它社会团体 505

第二十一编 政务 507

第一章 议事会 参议会 509

第一节 议事会 509

第二节 参议会 509

第二章 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51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1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51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515

第三章 民国时期县政权 516

第一节 县公署 县政府 516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府 民主政府 518

第四章 人民政府 520

第一节 沿革 520

第二节 机构设置 524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 525

第四节 行政监察 526

第五章 人民政协 527

第一节 政协沛县委员会 527

第二节 机构设置 530

第三节 工作简述 531

第二十二编 人事劳动管理 533

第一章 人事管理 5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536

第二章 劳动管理 5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42

第二节 就业 调配 培训 543

第三节 劳动保护 546

第四节 劳动服务公司 547

第三章 工资福利 547

第一节 工资 547

第二节 福利 551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554

第一节 干部离休 退休 退职 554

第二节 职工退休 退职 554

第五章 精简下放 555

第一节 精简机构 555

第二节 下放人员 556

第二十三编 民政 557

第一章 拥军 优抚 安置 559

第一节 拥军 559

第二节 优抚 560

第三节 安置 563

第二章 救济 福利 564

第一节 救济 564

第二节 社会福利 567

第三章 婚丧管理 569

第一节 婚姻管理 569

第二节 殡葬管理 570

第四章 收容支边 570

第一节 收容遣送 570

第二节 移民支边 570

第五章 地名工作 571

第一节 地名普查 571

第二节 地名管理 571

第六章 侨台事务 5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71

第二节 侨台事务活动 571

第七章 来信来访 574

第一节 信访网络 574

第二节 信访处理 574

第二十四编 治安 司法 577

第一章 治安 579

第一节 机构 579

第二节 户籍管理 580

第三节 治安管理 581

第四节 刑事侦破 584

第五节 监所 584

第六节 交通管理 584

第七节 消防 585

第二章 检察 585

第一节 机构 58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8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87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8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8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88

第三章 审判 589

第一节 机构 589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89

第三节 刑事审判 590

第四节 民事审判 590

第五节 经济审判 591

第六节 申诉复查 59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92

第一节 机构 592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92

第三节 律师事务 592

第四节 公证 593

第五节 民事调解 593

第二十五编 军事 595

第一章 地方武装 597

第一节 北洋政府地方武装 597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597

第三节 共产党地方武装 599

附:沛县伪军地方武装 604

第二章 驻军 605

第一节 清末驻军 605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605

附:日本侵略军暴行录 606

第三章 民兵 60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07

第二节 民兵活动 608

第四章 兵役制度 610

第一节 旧式兵役 610

第二节 人民兵役 610

第五章 战事纪略 611

第一节 古代战事 611

第二节 近现代战事 611

第二十六编 教育 617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私塾 619

第一节 县学 619

第二节 书院 620

第三节 私塾 义学 620

第二章 学前及初等教育 62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2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23

第三章 中等教育 626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626

第二节 中等专(职)业技术教育 631

第四章 高等教育 634

第一节 电视大学沛县管理站 634

第二节 高师函授站 634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34

第五章 成人业余教育 特殊教育 635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63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636

第三节 特殊教育 637

第六章 教师 638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38

第二节 教师进修 63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40

第七章 教学管理 642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642

第二节 教学研究 64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643

第八章 教学设施 勤工俭学 644

第一节 教学设施 644

第二节 教育经费 645

第三节 勤工俭学 646

第二十七编 科学技术 649

第一章 机构 团体 6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1

第二节 科研机构 651

第三节 测报机构 652

第四节 学术团体 653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53

第一节 科技人员 653

第二节 人才管理 654

第三章 科学普及 655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55

第二节 技术培训 656

第三节 科技咨询 656

第四节 青少年科普活动 656

第四章 科技成果和专利 657

第一节 获奖成果及专利 657

第二节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659

第五章 测报 661

第一节 地震测报 661

第二节 气象测报 661

第三节 水文测报 662

第二十八编 文化 663

第一章 文化设施 表演团体 665

第一节 教育馆 文化馆(站) 665

第二节 图书馆 667

第三节 书店 668

第四节 档案馆 668

第五节 博物馆 669

第六节 电影放映机构 669

第七节 影剧院(场) 670

第八节 表演团体 670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73

第一节 文学艺术组织 673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 673

第三节 民间文艺 677

第三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680

第一节 报刊 680

第二节 广播 681

第三节 电视 682

第四节 通讯报道 683

第四章 文物胜迹 684

第一节 文物 684

第二节 汉皇遗迹 686

第三节 湮没古迹 688

第五章 编史修志 690

第一节 编史 690

第二节 修志 690

第二十九编 医药卫生 695

第一章 机构队伍 6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97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 697

第三节 卫生队伍 701

第二章 医疗 702

第一节 医疗技术 702

第二节 医疗设备 706

第三节 医疗制度 707

第三章 医药 709

第一节 中药 709

第二节 西药 710

第四章 卫生防疫 711

第一节 爱国卫生 711

第二节 食品卫生 712

第三节 疫病普查 712

第四节 预防接种 712

第五节 疫病防治 713

第五章 妇幼保健 717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17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19

第六章 医政 药政 720

第一节 医政 720

第二节 药政 722

第三十编 体育 725

第一章 社会体育 727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727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28

第三节 职工体育 728

第四节 社会其它体育 729

第二章 学校体育 731

第一节 体育教学 731

第二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732

第三节 县业余体校 732

第三章 运动竞赛 736

第一节 运动会 736

第二节 竞赛成绩 737

第四章 设施 科研 747

第一节 县级体育设施 747

第二节 基层体育设施 747

第三节 体育科研 748

第三十一编 武术 749

第一章 武术(技巧)组织与培训 75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51

第二节 武术馆(校) 752

第三节 人才培训 753

第四节 武术之乡 754

第二章 武术门派 755

第一节 地方主要门派 755

第二节 地方古老拳械套路选编 759

第三章 武术(技巧)表演竞赛 770

第一节 县内表演竞赛 770

第二节 国内表演竞赛 770

第三节 国际表演竞赛 773

第三十二编 方言 俗语 775

第一章 方言 777

第一节 语音系统 777

第二节 常用词汇 778

第三节 语法特点 782

第二章 俗语 784

第一节 谚语 784

第二节 歇后语 788

第三十三编 风土民情 791

第一章 人民生活 79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793

第二节 职工居民生活 795

第二章 民风习俗 796

第一节 婚丧喜庆 796

第二节 时令节日 797

第三节 民风 798

第四节 旧习 801

第三章 姓氏 803

第一节 县内主要姓氏考略 803

第二节 姓氏分布 804

第四章 宗教信仰 806

第一节 佛教 806

第二节 道教 806

第三节 耶稣教 806

第四节 天主教 806

第五节 伊斯兰教 807

第三十四编 人物 809

第一章 人物传略 811

第一节 古代人物 811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819

第二章 人物录 840

第一节 古代人物 840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842

第三章 人物表 845

第一节 英烈表 845

第二节 百岁寿星表 940

第三节 明清历任知县表 940

附录 949

一、碑文选录 951

二、诗文选粹 953

三、旧县志序跋选 959

四、《刘氏族谱》资料选载 961

跋 967

后记 968

编纂机构及编审人员 9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