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肿瘤学  第3版
肿瘤学  第3版

肿瘤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益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2754
  • 页数:7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学科进展,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增了第四章“肿瘤表观遗传学”、第五章“microRNA和肿瘤”、第九章“肿瘤干细胞”;将第二版的“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因素”和“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三章内容合并成新版的第二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肿瘤”;将“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合并为一章;将“细胞分化与肿瘤”与“细胞凋亡与肿瘤”合并为一章。增加了第十三章中“肿瘤微创治疗”、第十七章中“肿瘤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及第十九章中“肿瘤个体化治疗”等内容,以介绍和探讨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及其前景;在第二十一章中增加了肿瘤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更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肿瘤研究方法学”。同时,我们将第二版中“肿瘤的化学干预研究”与 “营养与肿瘤”两章合并改为“肿瘤的预防”,以体现癌症预防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肿瘤学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 1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1

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2

第二节 肿瘤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

一、流行病学情况 5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6

三、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7

四、我国的肿瘤研究 8

第二章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肿瘤 12

第一节 环境致癌因素 12

一、化学因素 12

二、生物因素 20

三、物理因素 26

第二节 遗传易感因素 27

一、高度外显的种系突变与肿瘤易感性 28

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肿瘤易感性 31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7

第三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41

第一节 癌基因研究的发展历史 41

一、实验肿瘤学的诞生 42

二、环境和遗传因素与细胞癌变关系的确立 42

三、肿瘤基因学说的提出 42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理论的确立与细胞信号传导 43

五、细胞癌变多阶段假说的分子模型 45

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癌变机制 45

七、肿瘤多基因变异累积与人类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研究 45

八、我国肿瘤相关基因与肿瘤生物研究的回顾 46

第二节 RNA肿瘤病毒与病毒癌基因 46

一、反转录病毒与细胞原癌基因活化 47

二、癌基因的分类和功能 48

三、肿瘤DNA介导细胞转化与癌基因的鉴定 50

第三节 基因变异方式与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 52

一、点突变与癌基因 52

二、DNA扩增与癌基因 53

三、染色体重排与癌基因 53

四、癌基因甲基化改变 54

五、基因过量表达与癌基因活化的关系 55

六、基因缺失与抑癌基因的失活 56

第四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58

一、蛋白质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 58

二、MicroRNA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69

三、非编码RNA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 72

四、单倍体不足抑癌基因与肿瘤 72

第五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的早期防治 72

一、非可控性炎症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异的累积 72

二、细胞癌变的分子模型与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 74

三、致癌与抗癌因素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 75

四、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实践与挑战 75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75

第四章 肿瘤表观遗传学 83

第一节 表观遗传学 83

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及概念 83

二、肿瘤表观遗传学与遗传学 84

三、人类表观遗传组学计划 85

第二节 DNA甲基化 86

一、CpG岛 86

二、DNA甲基化体系 86

三、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肿瘤发生 88

四、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所致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紊乱 91

第三节 组蛋白修饰与染色质重塑 92

一、组蛋白乙酰化 92

二、组蛋白甲基化 93

三、PcG蛋白复合体 94

四、染色质重塑 95

第四节 表观遗传治疗法 95

第五节 表观遗传分子标记物 98

第六节 DNA甲基化检测技术 99

一、重亚硫酸氢钠预处理法 99

二、重亚硫酸盐-基因组测序法 100

三、甲基化特异性PCR 100

四、高通量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 101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02

第五章 MicroRNA和肿瘤 108

第一节 MicroRNA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学机制 108

一、miRNA的生物合成 108

二、miRNA的生物学机制 110

第二节 MicroRNA对肿瘤细胞生物程序的调控 110

一、调控细胞增殖的MicroRNA 110

二、调控细胞凋亡的MicroRNA 111

三、调控细胞黏附的MicroRNA 111

四、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MicroRNA 112

第三节 MicroRNA在各种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112

一、MicorRNA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 112

二、MicroRNA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 112

三、MicroRNA在胸部肿瘤中的研究 113

四、MicroRNA在腹部肿瘤中的研究 114

五、MicroRNA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 114

六、MicroRNA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 115

第四节 MicroRNA与肿瘤诊断和治疗 115

一、MicroRNA与肿瘤诊断 115

二、MicroRNA与肿瘤预后 116

三、Micro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16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17

第六章 信号传导与肿瘤 121

第一节 简要回顾 121

第二节 基本组成 122

一、细胞外因子 122

二、受体 123

三、连接蛋白 125

四、G蛋白 126

五、第二信使 128

六、胞内激酶 129

七、核受体 130

第三节 主要传导通路 130

一、分类 130

二、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131

三、G蛋白连接受体通路 132

四、TGF-β通路 132

五、TNF通路 132

六、Wnt通路 133

七、Integrin传导通路 134

八、Hedgehog传导通路 134

九、NF-κB传导通路 134

十、JAK/STATs传导通路 134

十一、PI3K-AKT-mTOR传导通路 134

十二、核EGFR传导通路 134

第四节 表观遗传调控与信号传导 136

一、信号传导与DNA甲基化 136

二、信号传导与MicroRNA 137

三、信号传导与组蛋白翻译后修饰 140

四、泛素化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141

第五节 肿瘤临床中的信号传导 144

一、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144

二、肿瘤治疗 145

第六节 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研究方法 147

一、信号传导通路中信号分子的表达与调控 147

二、信号传导通路中信号分子的磷酸化 147

三、信号传导通路中激酶活性的测定 148

四、信号传导通路中信号分子的定位 148

五、信号传导通路中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149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50

一、传导通路的特异性 150

二、信号传导和癌基因 151

三、信号传导和蛋白相互作用 151

四、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 152

五、结语 152

第七章 细胞周期与肿瘤发生、发展 157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57

一、生命复制之谜的层层揭开 157

二、肿瘤发生、发展研究与生命复制研究的会合 159

三、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细胞克隆进化的过程 160

四、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 160

第二节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 161

一、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 161

二、细胞周期素是调控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的主要成分 162

三、Thr 160/161磷酸化 165

四、Thr 14/Tyr 15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66

五、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167

第三节 细胞周期机制的两大功能 167

一、细胞周期的启动机制 167

二、细胞周期的运行机制 169

第四节 肿瘤的细胞周期机制破坏 171

一、细胞周期监控机制破坏 171

二、细胞周期驱动机制破坏 172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74

第八章 细胞分化、凋亡与肿瘤 178

第一节 细胞分化和肿瘤 178

一、细胞分化异常与肿瘤发病学 179

二、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 183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基本特点 187

第三节 Caspase及其抑制蛋白 189

一、Caspase的结构和活性特点 189

二、Caspase的作用底物 190

三、Caspase抑制蛋白 191

第四节 细胞凋亡发生途径和调节机制 192

一、死亡受体和细胞凋亡 192

二、线粒体和细胞凋亡 193

三、内质网应激与细胞凋亡 195

四、Bcl-2家族与细胞凋亡 198

第五节 细胞凋亡和恶性肿瘤 200

一、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恶性肿瘤 200

二、凋亡活化基因p53和恶性肿瘤 201

三、其他凋亡相关蛋白和恶性肿瘤 202

第六节 细胞凋亡干预和肿瘤的治疗 203

一、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基因治疗策略 204

二、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非基因治疗 205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05

一、细胞凋亡的异质性 206

二、细胞死亡形式的多样性 206

三、自噬与自噬性细胞死亡 207

四、分化治疗和实体瘤 208

第九章 肿瘤干细胞 214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214

第二节 肿瘤异质性:肿瘤干细胞学说还是克隆进化学说 215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定义 216

第四节 如何鉴定和分离肿瘤干细胞 217

一、分子标记 217

二、边缘群 218

三、细胞球体形成实验 218

四、克隆培养 218

五、标记滞留细胞 219

第五节 肿瘤干细胞的起源 219

第六节 肿瘤干细胞与微环境 220

第七节 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肿瘤 221

第八节 逆转肿瘤干细胞的耐药以及对放射性治疗的不敏感 223

第九节 诱导分化治疗或刺激静止的肿瘤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223

第十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24

一、动物模型的问题 224

二、肿瘤干细胞是静止的还是增殖的? 225

三、肿瘤干细胞与转移 226

四、未来的方向 226

第十章 肿瘤转移 232

第一节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233

一、肿瘤多步骤转移机制 233

二、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 234

三、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 236

四、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238

五、研究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 240

第二节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41

一、基因调控下的肿瘤转移 241

二、黏附因子与肿瘤转移 243

三、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 245

四、纤溶酶及其调节因子 246

五、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组织抑制剂 247

六、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转移 249

七、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转移 250

八、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 251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52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 252

二、血管形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253

三、细胞黏附因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254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255

五、肿瘤的靶向治疗与肿瘤转移 255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 260

第一节 肿瘤抗原加工、递呈与识别 260

一、肿瘤抗原 261

二、抗原递呈细胞 264

三、抗原的处理及递呈 265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268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269

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272

三、细胞因子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275

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 276

一、肿瘤细胞直接逃逸免疫监控 276

二、肿瘤相关免疫抑制分子 278

三、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性细胞 281

四、肿瘤免疫逃逸策略 283

第四节 肿瘤免疫编辑研究新进展 285

一、肿瘤免疫编辑概念的提出 285

二、肿瘤免疫编辑的研究进展 286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89

第十二章 肿瘤的细胞与分子诊断 295

第一节 细胞与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295

一、肿瘤易感基因的检测 296

二、肿瘤的分子分类与分期 297

三、肿瘤的早期诊断 298

四、肿瘤的预后评估和转移风险预测 299

五、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 299

第二节 肿瘤相关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301

一、癌基因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301

二、抑癌基因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303

三、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303

第三节 基因突变和扩增及其检测 306

一、基因突变的形式 306

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309

三、基因扩增的检测方法 314

第四节 肿瘤基因甲基化及其检测 318

一、DNA甲基化与肿瘤 319

二、DN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 319

第五节 生物芯片技术 320

一、DNA芯片 320

二、蛋白质芯片 321

三、组织和细胞芯片 323

四、miRNA芯片 324

第六节 基因多态性及其检测 325

一、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325

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326

三、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327

第七节 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检测 329

一、端粒酶与肿瘤 329

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330

第八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31

第十三章 肿瘤影像诊断新技术与微创介入治疗 334

第一节 CT的临床应用 334

一、CT发展的历史和回顾 334

二、螺旋CT的临床应用 335

三、CT对比剂对比增强 340

四、CT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342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343

第二节 磁共振影像诊断和波谱分析 346

一、历史与回顾 346

二、磁共振对比剂 346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 349

四、磁共振快速成像法 351

五、磁共振波谱分析 355

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57

第三节 肿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 358

一、概述 358

二、肿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 359

三、肿瘤核素靶向治疗 362

四、肿瘤核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未来发展方向或趋势 364

第四节 肿瘤超声诊断与超声介入诊治新技术 365

一、超声基本知识 365

二、二维灰阶声像图 366

三、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366

四、腔内超声诊断 366

五、介入性超声 367

六、超声造影 367

第五节 肿瘤的现代微创介入治疗 371

一、概述 371

二、现代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与多学科的联合应用 377

三、肿瘤微创淋巴结清除 379

四、根治性肿瘤微创介入治疗 381

五、M多层次分期与肿瘤的微创介入个体化治疗 381

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81

第十四章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 385

第一节 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 385

一、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 386

二、肿瘤分化诱导剂的研究 390

三、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物的研究 391

四、克服肿瘤耐药的药物研究 395

第二节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与方向 401

一、抗癌药物的发展策略 401

二、抗癌药物发展的新方向 406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16

第十五章 肿瘤的内科治疗 423

第一节 肿瘤化疗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423

第二节 癌症化疗的药理学基础 425

一、常用抗癌药物及作用机制概要 425

二、细胞周期动力学与抗癌药物 431

三、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432

四、多药抗药性 433

第三节 抗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化学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434

一、化学治疗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434

二、剂量强度 435

三、联合化疗 436

四、确定治疗的目的 437

第四节 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438

一、近期毒性 438

二、远期毒性 440

第五节 局部化疗 441

一、腔内化疗 441

二、鞘内化疗 442

三、动脉内化疗 442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因子支持下的高剂量强度化疗 443

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单独支持高剂量强度化疗 443

二、自体造血干细胞(AHSCT)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的临床应用 444

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45

第七节 肿瘤生物治疗 446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446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448

第八节 靶向药物治疗 448

一、抗体 449

二、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 451

三、血管生成抑制剂 452

四、细胞分化诱导剂 454

五、其他的靶治疗药物 455

第九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56

一、开发针对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 457

二、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载体 458

三、肿瘤多药抗药性的逆转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458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提高化疗剂量强度 458

五、抗癌药物的敏感试验和化疗药物个体化 459

六、改进给药途径及肿瘤时辰调节疗法 459

七、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459

第十六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 467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发展 467

一、历史回顾和现代肿瘤外科的发展 467

二、肿瘤外科的生物学概念 468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作用 469

一、预防作用 469

二、诊断作用 470

三、治疗作用 470

四、重建与康复 470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471

一、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471

二、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471

第四节 肿瘤手术的应用 473

一、诊断性手术 473

二、探查性手术 474

三、治愈性手术 474

四、姑息性手术 474

五、辅助性手术 475

六、重建与康复手术 475

七、预防性手术 475

八、远处转移癌和复发性癌瘤切除术 475

第五节 肿瘤手术注意事项 476

一、术前注意事项 476

二、手术中防止癌瘤扩散 476

三、术后处理 476

四、术后密切随访和疗效评价 476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76

一、肿瘤外科治疗向细胞分子水平迈进 477

二、肿瘤外科治疗兼顾根治与功能,注重提高生活质量 478

三、更强调综合治疗 478

四、肿瘤微创外科 479

第十七章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及其展望 482

第一节 放射物理学和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483

一、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483

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483

三、调强放射治疗 486

四、粒子射线放射治疗 491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的发展和在临床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494

一、放射治疗中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494

二、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499

三、放射化学修饰剂 503

四、放射和化疗联合应用 505

五、放射和加热治疗 511

六、分子靶向治疗和放疗 512

第十八章 肿瘤的生物治疗 519

第一节 肿瘤疫苗 520

一、肿瘤疫苗的基本策略 521

二、细胞疫苗 523

三、病毒疫苗 526

四、蛋白/多肽疫苗 527

五、核酸疫苗 528

六、抗独特型疫苗 528

七、糖类疫苗 529

八、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30

第二节 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过继治疗 531

一、细胞因子 531

二、免疫细胞过继治疗 536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42

第三节 肿瘤的基因治疗 543

一、基因治疗的历史与回顾 543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 545

三、肿瘤定向基因治疗与旁观者效应 557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60

第四节 抗血管生成的生物治疗 562

一、肿瘤的血管形成及特点 562

二、肿瘤血管的生成调节 563

三、抗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策略 570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74

第十九章 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583

第一节 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 583

第二节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历史演变 584

一、不同医学模式下恶性肿瘤治疗理念的历史变革 584

二、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的演变 587

三、恶性肿瘤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与不足 592

第三节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 595

一、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 595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596

三、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596

四、遵照循证医学理论获得最佳诊疗证据支持的原则 597

五、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597

六、适度治疗的原则 597

七、遵循费效比最优的原则 598

八、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598

第四节 肿瘤综合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598

一、常用肿瘤标记物 599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601

三、分子分期 602

第五节 肿瘤综合治疗团队的组成 603

一、肿瘤综合治疗的人员构成 603

二、肿瘤综合治疗组成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603

三、肿瘤综合治疗的组织形式 604

第六节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模式 604

一、辅助放化疗 606

二、术前放化疗(新辅助治疗) 607

三、术中化放疗 608

四、化疗与放疗的联合 608

五、手术、放疗、化疗三者联合 609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609

一、存在的问题 609

二、改进肿瘤综合治疗的建议 610

三、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方向 612

第八节 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612

一、个体化治疗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612

二、个体化治疗的定义 615

三、个体化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616

四、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617

五、个体化治疗的应用及发展 618

六、个体化治疗面临的挑战 619

第九节 常见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简介 622

一、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简介 622

二、食管癌综合治疗简介 624

三、胃癌综合治疗简介 626

四、乳腺癌综合治疗简介 628

五、肝癌综合治疗简介 630

六、宫颈癌综合治疗简介 631

七、卵巢癌综合治疗简介 633

八、骨肉瘤综合治疗简介 635

第二十章 癌症预防 638

第一节 预防是人类控制癌症的重要策略 638

一、癌症的流行趋势 638

二、癌症预防的有效性 638

三、癌症预防的社会和经济学意义 639

第二节 癌症预防的定义和范畴 640

一、癌症预防的定义和范畴 641

二、癌症预防的特点 641

三、癌症的三级预防 641

第三节 生物学因素与癌症预防 643

一、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及HPV疫苗的开发和应用 644

二、HBV/HCV感染与肝癌及HBV疫苗的开发和应用 645

三、Hp感染与胃癌及人类大规模根除Hp的预防研究 647

第四节 控烟、生活因素与癌症预防 649

一、控烟与癌症预防 649

二、营养、饮食与癌症预防 651

三、肥胖、体育锻炼与癌症预防 653

第五节 癌症的二级预防 653

一、子宫颈癌的人群筛查研究进展 654

二、乳腺癌人群早诊筛查的研究进展 655

三、食管癌、胃癌人群早诊筛查的研究进展 656

四、肝癌、鼻咽癌人群早诊筛查的研究进展 658

五、癌症二级预防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660

第六节 癌症的化学干预 661

一、人类癌症化学干预的概念、策略和应用范围 661

二、肿瘤化学干预药物的种类和特点 662

三、可能用于化学预防的药物和评价 662

第七节 如何开展癌症预防的研究 667

一、开展癌症预防研究的条件和方法 667

二、癌症预防研究的试验设计 668

三、预防效果的评价 672

第八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673

第二十一章 肿瘤研究方法学 677

第一节 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与评价 677

一、临床试验 677

二、临床研究设计 680

三、筛查与诊断试验 684

四、临床试验规范以及医学伦理学 688

五、多中心性临床试验研究 689

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690

第二节 肿瘤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 690

一、肿瘤基因组研究 690

二、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 695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701

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701

一、基于高通量数据的肿瘤基因组学数据分析 701

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710

三、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传导途径交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712

四、相关肿瘤研究平台、数据库介绍及应用 715

五、展望——系统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716

中英文索引 7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