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市场与信用风险对策33讲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市场与信用风险对策33讲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市场与信用风险对策33讲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下部元雄著;倪成彬译
  • 出 版 社: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
  • 出版年份:1997
  • ISBN:9578377029
  • 页数:170 页
图书介绍: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市场与信用风险对策33讲》目录

第一部 市场关连风险的管理 3

第1讲 有关风险管理之监督当局的动向 3

(一)在BIS等的议论进展 3

(二)在日本的议论进展 5

第2讲 金融衍生商品的效用 7

(一)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位的避险 8

(二)银行可透过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赚取收益 8

(三)提供符合顾客需要的金融商品 9

第3讲 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的风险 11

(一)市场风险 12

(二)信用风险 12

(三)流动性风险 13

(四)事务风险 13

(五)对顾客的风险 13

第4讲 风险管理的指导方针 14

(一)G30的风险管理指导方针(1993年4月) 14

(二)BIS的风险管理指导方针(1994年7月) 14

(三)美国OCC的风险管理指导方针(1994年10月) 15

第5讲 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 16

(一)部门别的风险管理 16

(二)统合的风险管理体制 17

第6讲 因交易规模与种类而异的风险管理体制 19

(一)全球性自营商型(Global Dealer) 19

(二)对顾客交易型 20

(三)有限的最终使用者(Limited End-User) 20

第7讲 风险管理的评估要点 21

(一)风险管理的策略 21

(二)风险管理的人与组织 21

(三)风险管理的体制 22

第8讲 风险管理的基本方针 23

(一)设定市场部门的策略目标 23

(二)金融商品与金融市场的特定 23

(三)风险限额的设定 24

(四)风险管理的组织与权限 24

(五)测定风险的方法与手续 24

第9讲 经营者的任务 26

(一)决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针 26

(二)决定各期与各部门的风险上限 26

(三)风险状况的定期把握 27

(四)经营者充分了解金融衍生商品的风险 27

第10讲 风险管理的组织 29

(一)在各市场部门设置中间办公室 29

(二)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30

(三)内部检查与内部监查 30

第11讲 市场风险的管理 32

(一)市场风险的涵义 32

(二)市场风险的管理方法 33

(三)有效的经营情报系统 38

第12讲 市场风险的计测 40

(一)基点价值法(BPV) 40

(二)最大损失估值法(VAR) 41

(三)压力测验 42

第13讲 有关市场风险管理的BIS自有资本比率基准 50

(一)以交易帐(Trading Account)为对象 50

(二)BIS标准方式 51

(三)自行开发模型的使用 53

第14讲 有关市场交易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69

(一)何谓信用风险 69

(二)清算风险 70

(三)信用风险管理的要点 70

(四)互抵契约的活用 72

(五)信用风险的经营情报系统 74

第15讲 信用风险的BIS自有资本比率基准 75

(一)信用风险的计算方式 75

(二)当期暴露额方式的全面施行 76

第16讲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80

(一)何谓流动性风险 80

(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81

第17讲 防止事务风险的对策 83

(一)何谓事务风险 83

(二)防止事务风险的对策 83

第18讲 对顾客风险的防止 88

(一)何谓对顾客的风险 88

(二)防止顾客风险的对策 89

第19讲 法律风险的管理 92

(一)何谓法律风险 92

(二)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的合法性 92

(三)交易者的权利能力 93

(四)互抵契约的有效性 94

(五)法务风险的管理方法 96

第20讲 市场风险管理与会计基准 98

(一)市场风险管理与经营判断 98

(二)现行会计基准的其他问题点 99

(三)日本会计基准的修正方向 100

第21讲 有关公开揭露的议论 101

(一)BIS的斐雪报告(1994年9月) 101

(二)日本金融制度调查会公开揭露作业小组的报告 102

第22讲 金融机构的类型别风险管理 106

(一)全球交易商(Global Dealer)型的风险管理 106

(二)对顾客交易商型的风险管理 107

(三)有限的最终使用者之风险管理 109

第二部 信用风险管理 113

第23讲 泡沫时期的反省 113

(一)对于泡沫时期不良债权的急增未作有体系的分析 114

(二)泡沫时期以后的融资亦在不良资产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115

(三)在泡沫时期常见之不很健全的融资手法仍然存在 115

第24讲 机构层面的改革 117

(一)迄今为止已采行的措施 117

(二)今后的课题 118

第25讲 改善个别融资的审查方法 121

(一)泡沫时期的审查特点与今后的方向 121

(二)债务者的财务内容与实态的把握 122

(三)资金用途的确认 124

(四)偿还条件的严格化 124

(五)改善个别融资与管理的方案 125

第26讲 强化现金流量分析 128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 128

(二)现金流量分析的充实 129

第27讲 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 132

(一)防止风险集中的必要性 132

(二)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方法 133

(三)大额融资的规制与管理 135

第28讲 信用评等的导入与活用 137

(一)信用评等的必要性 137

(二)信用评等的具体方法 138

第29讲 信用风险的计量化 143

第30讲 信用政策的明文化 146

(一)信用政策的必要性 146

(二)信用政策的内容 147

(三)「例外管理」的构想 148

(四)银行检查与信用政策 149

第31讲 分行业绩评估制度的改革 150

(一)由偏重当期收益改为重视收益基盘项目 150

(二)由重视数量的扩大改为重视品质的提升 151

(三)设定过大收益目标的矫正 152

(四)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 152

(五)分行设定独自的目标 153

(六)发生不良债权责任的明确化 153

第32讲 不良债权的分类与准备 155

(一)依金融当局的基准进行定期分类 155

(二)与信用评等合并作业 156

(三)确立提存准备的原则 157

(四)有税打消的活动 157

第33讲 结语(信用风险管理部分) 159

附录 160

资料一 1994年6月金融制度调查会基本问题 160

资料二 1995年5月金融制度调查会基本问题 1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