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霞珍,王彤,许筱颖主编;刘晓燕,常立果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0463291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本套丛书是学习中医的入门级读物。因此,只涉及入门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辨证论治、中药、方剂学科。每本书的结构紧扣现阶段的通用教材,现有一个歌诀,然后是针对歌诀内容(该章内容)的白话讲解。本套丛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领衔编写,有多年的积淀,紧扣当今通用的教材,适合大中专院校的中医学生阅读。结构编排、内容适合初学者。先是经典的歌诀,然后针对歌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白话讲解,歌诀朗朗上口、讲解透彻。对中医的规范、普及有较好的意义。
上一篇:急诊分诊指南下一篇:护理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1

一、中医学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 1

三、中医基础理论 2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2

二、理论体系确立的依据 5

三、理论体系的发展 7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4

一、整体观念 14

二、辨证论治 16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9

第一节 精气学说 19

一、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19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1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3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4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24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6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5

第三节 五行学说 46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46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50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56

第二章 藏象 64

第一节 概述 64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64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65

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66

第二节 五脏 67

一、心 67

二、肺 72

三、脾 79

四、肝 84

五、肾 90

第三节 六腑 97

一、胆 97

二、胃 99

三、小肠 101

四、大肠 102

五、膀胱 104

六、三焦 104

第四节 奇恒之腑 106

一、脑 106

二、女子胞 108

第五节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09

一、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 109

二、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110

三、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111

四、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112

五、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112

六、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113

七、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114

八、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115

九、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116

十、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117

第六节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18

一、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 118

二、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119

第七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19

一、脏腑表里配合关系的依据 119

二、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120

三、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121

四、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122

五、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123

六、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 123

第三章 气血津液 125

第一节 气 125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125

二、气的运动 126

三、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 128

四、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129

五、宗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130

六、营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131

七、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132

第二节 血 133

一、血的基本概念 133

二、血的生成及其与相关脏腑关系 133

三、血的运行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134

四、血的生理功能 135

第三节 津液 136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13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37

三、津液的功能 138

四、气与血的关系 139

第四章 经络 142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142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4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42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46

一、走向和交接规律 146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51

一、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 151

二、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152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155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57

一、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57

二、在治疗中的应用 159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160

第一节 病因 160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160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172

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177

第二节 发病 180

第六章 病机 182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82

一、邪正盛衰 182

二、阴阳失调 184

三、气血津液失常 188

第二节 内生五邪 189

一、风气内动 190

二、寒从中生 192

三、湿浊内生 194

四、津伤化燥 195

五、火热内生 196

第七章 防治 199

第一节 预防 199

第二节 治疗原则 200

一、治病求本 200

二、扶正祛邪 202

三、调整阴阳 204

四、调理气血 205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