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21世纪中国学校创新教学实验方略探索全书  下
21世纪中国学校创新教学实验方略探索全书  下

21世纪中国学校创新教学实验方略探索全书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3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原真主编
  • 出 版 社: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1211106
  • 页数:1689 页
图书介绍:
《21世纪中国学校创新教学实验方略探索全书 下》目录

第八章 中小学教学实验探索评介 837

第一节《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评介 837

一、关于实验课题 837

二、关于实验假说 838

三、关于实验对象的选择 838

四、关于自变量的操纵 838

五、关于非实验变量的控制 841

六、关于实验效果及意义 841

第二节《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实验方法 842

一、实验设计规范 842

二、多角度灵活运用辅助性实验 845

第三节 走科学办学之路——杭州市天长小学教育实验评介 848

一、科学理论为先导 848

二、开展教学实验研究 849

三、创建新的教育体系 850

第四节 确定基本学制的教育实验 853

一、深化原有实验点的探索性实验 854

二、积极开展区域可行性实验 854

三、关于评价实验的标准问题 855

第五节 中小学教育整体性改革实验述评 856

一、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整体性改革实验的基本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856

二、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成果 858

第六节 个性发展与教育改革实验 862

一、个性与个性发展 863

二、我国教育改革实验对个性发展的探索 865

第七节“发挥特长”并不等于“个性发展” 868

第八节 教学改革实验的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870

一、用于课程改革决策的评价方法 870

二、用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873

第九节 两类教学实验 876

一、社会改革性质的教育实验 876

二、科学研究性质的教育实验 878

三、两类教育实验的启示 880

第十节 教学改革大思路 881

一、课程改革是关键 881

二、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883

三、教法改革是重点 883

四、教学评价改革在于探索 884

第十一节 整体改革认识 886

一、整体改革的发展过程说明 886

二、整体改革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内部的规律性 888

三、整体改革的深化在于确立教育的第一公理 891

第十二节 教育实验成果 893

一、丰富发展了教育培养目标 894

二、更新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 895

三、探讨了新的教学原理、原则 896

四、创立了多种教学过程模式 898

第三篇 中小学教法改革与实验尝试 903

第一章 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意义 903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903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继承、改革和创新 904

一、更新传统教学方法 905

二、借鉴国外教学新法 906

三、引进国内教学新法 906

四、开展教学改革实验 906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906

一、操作性 906

二、层次性 906

三、灵活性 907

四、连续性 907

五、渗透性 907

第四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功能 907

一、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907

二、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908

三、推动教育的整体改革 908

四、发展教育理论 909

第五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909

一、我国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严重的弊端 909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 909

三、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910

四、提高教师素质的迫切需要 910

第二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内容和种类 911

第一节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内容 911

一、教法改革 911

二、学法改革 912

三、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的关系 914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种类 914

一、对教学方法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915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种类 915

三、各类教学方法改革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916

第三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917

第一节 要着眼于实现培养目标 917

一、要端正教育思想 918

二、要坚持教书育人 918

三、要与其它改革相互配合 919

第二节 要立足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919

一、要处理好实现改革预定目标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关系 919

二、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920

三、要处理好教法改革与教学工作实践的关系 920

第三节 要坚持科学性 921

一、要客观,不要主观 921

二、要全面,不要片面 922

三、要准确、可靠 922

第四节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923

一、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确定,要考虑一定的条件 923

二、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情况的变化 924

三、对教学方法改革成果的评价,也要从实际出发 924

第四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课题选择 925

第一节 课题的来源 925

一、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925

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926

三、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或推广的问题 926

四、从教育理论文献中发掘课题 926

五、教学实践中有争论的问题 927

第二节 选题的基本原则 927

一、需要性原则 927

二、创造性原则 927

三、可行性原则 928

第三节 选题步骤 928

一、初拟课题 928

二、调查分析 929

三、搜集资料 929

四、集体讨论 929

五、撰写方案 930

第五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方案的制订 931

第一节 设计教改实验方案的意义 931

一、保证课题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931

二、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932

三、有利于课题的评价,论证和管理 932

第二节 教改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 932

一、课题依据 932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933

三、课题研究范畴 933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进度 934

五、课题研究策略 934

六、研究成果的构成 935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936

第六章 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方案的实施 937

第一节 做好前期工作 937

第二节 注意实施技术 939

一、控制技术 939

二、配组技术 941

三、编排技术 942

第三节 调控全部过程 942

一、坚持既定目标 942

二、及时进行微调 943

三、适当重复操作 943

第七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945

第一节 围绕课题,广泛收集 945

一、行情材料 945

二、依据材料 946

三、过程材料 946

四、效果材料 946

五、参考材料 947

第二节 收集材料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方法 947

一、收集材料的基本要求 947

二、收集材料的主要方法 948

第三节 整理材料的主要方式 949

一、做卡片 950

二、专题摘记 951

三、教学笔记 951

四、教学档案 951

第八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结果的测评与分析 953

第一节 保证测验质量 953

一、出好测验试卷 953

二、认真组织施测 955

三、控制评卷误差 956

第二节 讲究科学评估 956

一、尽可能全面评估 956

二、克服传统模式的局限 957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958

第三节 提高分析水平 958

一、逻辑分析 958

二、统计分析 960

第九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962

第一节 先进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成果的特点 962

一、方向性 962

二、先进性 963

三、成效性 963

四、指导性 964

五、规范性 965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成果推广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966

一、宣传号召式的 966

二、激励推广式的 966

三、协作推广式的 966

四、自发推广式的 967

五、自我推广式的 967

第三节 推广和运用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成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67

一、要抓住成果实质,防止形式主义 967

二、要掌握方法体系,克服单一化的倾向 968

三、要坚持发展创新,克服模式化倾向 968

四、要结合具体实际,不搞硬性推广,不搞行政命令 969

第十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论文的撰写 970

第一节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论文的意义和种类 970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论文的基本要求 970

一、实践性 971

二、理论性 971

三、科学性 971

四、创造性 972

第三节 教学改革总结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972

一、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972

二、教改实验报告 973

三、撰写教改论文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974

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管理 976

第一节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976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管理的任务 977

一、鼓励改革,形成舆论 977

二、参与改革,具体指导 978

三、建立机构,组织队伍 978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管理的过程 979

一、制订教学方法改革规划 979

二、组织课题的选择和论证 980

三、方案的制订和审批 981

四、组织方案的实施 981

五、总结和鉴定 982

第四节 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982

一、教改与常规教学工作的关系 982

二、教改与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983

三、教改学科与其它学科、试点班与普通班的关系 983

四、正确处理好教改活动与学生家庭及社会的关系 983

第十二章 教师从事教学改革与实验的素质要求 984

第一节 教学改革与实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984

一、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智力因素的要求 984

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985

三、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的要求 987

第二节 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988

一、教改中常见的教师心理障碍 988

二、心理障碍的自我排除 989

附录一 目前国内著名的中小学教法改革实验 992

附录二 国外中小学教学方法简介 999

附录三 对我国1979年以来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基本估计 1008

附录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的回顾与综述 1034

附录五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1052

附录六1979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回顾与前瞻 1071

附录七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1085

附录八1979年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概述 1105

附录九1978年以来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发展与展望 1117

附录十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1129

附录十一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1141

附录十二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简析 1156

第四篇 中小学各科著名教改实验集粹 1167

上编 中小学语文(外语)教改实验 1167

第一章 变“先识字后读书”为“先读书后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 1167

一、实验的基本设想 1168

二、实验的指导原则 1168

三、实验的内容和做法 1169

四、实验的效果和意义 1171

五、对实验的不同意见和注意问题 1172

第二章 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实验 1174

一、三十多年的实验历程 1174

二、新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作法 1175

三、实验的效果与意义 1176

四、新教学体系的理论根据 1178

五、对“集中识字”的不同意见 1178

第三章 让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共同发展——吕敬先的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 1180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1180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与做法 1181

三、实验的效果与评价 1184

第四章 形真、情深、意远——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验 1186

一、实验的目的和历程 1186

二、情境教学的基本做法 1187

三、情境教学的特点 1189

四、实验的效果 1191

第五章 给学生插上自学的翅膀——魏书生的语文课堂结构改革实验 1192

一、实验的目的 1192

二、实验的内容和做法 1193

三、实验的效果 1198

第六章 努力寻找作文教学的“序”——作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 1199

一、实验的目的与设想 1199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201

三、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的特点 1208

四、作文教学改革的启发 1209

第七章 大面积提高中学外语教学质量——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实验 1211

一、实验的具体做法 1211

二、实验的几点要求 1214

三、实验的效果 1214

四、实验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1217

中编 中小学数学教改实验 1219

第一章 美学家撞进了数学教改园地——赵宋光的综合构造数学教学新体系实验 1219

一、实验的目的与“综合构建”理论 1219

二、新体系在数学教材结构方面的改革 1221

三、新体系在数学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1223

四、实验的结果与发展前景 1225

第二章 教法学法熔于教材,教师学生得心应手——姜乐仁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实验 1227

一、实验的目的与构想 1227

二、在教材结构方面的改革 1228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1228

四、实验的效果与成功的原因 1230

第三章 改进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马芯兰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改革实验 1232

一、实验的目的与设想 1232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 1233

三、小学数学教法的改革 1233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234

五、实验的效果及影响 1235

第四章 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结合起来——邱学华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实验 1237

一、实验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1237

二、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238

三、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程序 1239

四、运用尝试教学法注意的几个问题 1241

五、实验的效果与问题 1243

第五章 笔算、口算、珠算三者同步发展——“三算结合”教改实验 1245

一、实验的目的与发展过程 1245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246

三、实验的效果和意义 1248

第六章 寓学习心理学原则于教材之中——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 1250

一、实验的目的和历程 1250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251

三、编写自学辅导教材的九条心理学原则 1252

四、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1253

五、老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指导 1254

六、实验的结果 1255

七、有关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1256

八、实验取得成绩的原因分析 1256

九、主要的经验和启发 1257

第七章 独具特色的青浦模式——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实验 1259

一、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过程 1259

二、研究实验的方法和主要结论 1261

三、实验的主要成果与影响 1265

第八章 探索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新途径——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 1267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1267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做法 1268

三、实验的特点与效果 1270

下编 中小学整体(教法)教改实验 1271

第一章 使学校成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愉快教育”实验 1271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1271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272

三、实验的效果和特点 1279

四、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愉快教育” 1280

第二章 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民族素质——张定璋的城市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 1282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与设想 1282

二、实验的实施过程 1283

三、实验的效果和评价 1287

第三章 探索一条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华东师大的小学教育综合整体实验 1291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与具体指标 1291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292

三、实验的效果与存在问题 1295

第四章 整体规划、单项落实、专题深入——武昌实验小学整体改革实验 1297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1297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298

三、实验的效果和体会 1301

第五章 充分挖掘儿童少年的智慧潜力——上海实验学校的中小学整改实验 1303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与目的 1303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304

三、实验的效果 1309

第六章 定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品德心理结构——冯忠良的结构一定向教学实验 1311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1311

二、实验的原则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1312

三、实验教材的选编原则 1312

四、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 1313

五、实验的过程与效果 1313

六、实验的理论根据与推广价值 1314

第七章 努力寻求最优教学方式——黎世法的异步教学实验 1316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1316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317

三、实验的效果和推广价值 1321

第八章 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学”上——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实验 1323

一、第一阶段的实验情况 1323

二、八字教学法简介 1324

三、第二阶段实验的效果 1326

第九章 继承借鉴百家之长 走自己创新之路——北京景山学校整体教改实验 1328

一、“文革”前的改革实验 1328

二、“文革”后的改革实验 1330

三、近年来的九年一贯制整改实验 1333

四、实验的成果与经验 1334

第十章 让差生抬起头来走路——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实验 1337

一、问题的提出与实验过程 1337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338

三、实验的结果 1340

四、成功教育的理论探索 1341

第十一章 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学制 1345

一、我国学制改革的历史问题 1345

二、“五、四”学制改革实验的目的与过程 1346

三、实验的具体做法 1348

四、实验的效果 1349

第十二章 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实验 1352

一、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1352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353

三、改革实验的初步成效 1354

四、对改革实验的不同看法 1356

五、如何深化这项改革实验 1357

第五篇 中小学教学实验理论研究 1361

第一章 教学实验——探索教育现象内在的因果联系 1361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验的基本特征 1361

一、因果关系理论 1361

二、实验的基本特征 1363

三、实验的基本组成部分 1364

第二节 实验的种类与教学实验的特点 1365

一、实验的分类 1365

二、教学实验的特点 1366

第三节 教学实验的程序和原则 1368

一、教学实验的程序 1368

二、教学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1370

第四节 实验法在教育科研中的意义 1373

一、教学实验在教育科研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1373

二、教学实验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1376

第二章 确定课题——假定原因与假定结果 1381

第一节源于实践、导于理论——课题的形成 1381

一、从实践到理论 1382

二、从理论到实践 1383

三、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1386

第二节 数一见百 百里挑——课题的选择 1387

第三节 整体着眼 部分入手——课题的明确 1390

一、从部分到整体 1390

二、从整体到部分 1391

第三章 实验设计——提供因果推论的逻辑基础 1394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意义 1394

一、非实验的验证假设的方法 1394

二、什么是实验设计 1396

三、实验设计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 1396

第二节 实验变量的操作 1397

一、因子、水平、处理 1397

二、规定实验变量的操作程序 1397

三、划分实验变量的水平 1398

四、安排实验变量的组合 1399

第三节 无关变量的控制 1399

第四节 被试的选择 1402

一、简单随机抽样 1403

二、机械抽样 1405

三、分层抽样 1405

四、整群抽样 1407

第五节 实验设计的评鉴 1408

第四章 实验设计分述(一)——传统实验设计 1410

第一节 单组实验设计 1410

一、单组实验设计的概念 1410

二、单组实验设计的缺陷与增加可信性的建议 1411

三、数据处理方法 1412

第二节 等组实验设计 1420

一、预测后测等组设计的概念 1420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422

三、采用等组实验设计的几点意见 1424

四、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425

五、其它三种实验设计 1428

第五章 实验设计分述(二)——时间序列设计 1431

第一节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431

一、单组时间序列设计的意义 1431

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要点 1434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 1437

四、单组时间序列设计的其它几种类型 1442

第二节 等组时间序列设计 1446

一、等组时间序列设计的概念 1446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448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 1449

四、等组时间序列设计评价 1454

第六章 实验设计分述(三)——方差分析型实验设计(上) 1456

第一节 完全随机化设计 1456

一、什么是完全随机化设计 1456

二、具体注意事项 1457

三、应用举例 1458

四、评价 1461

第二节 处理对层级设计 1462

一、什么是处理对层级设计 1462

二、设置方法 1462

三、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1466

四、评价 1471

第三节 随机重复设计 1472

一、什么是随机重复设计 1472

二、设置方法与数据处理 1472

三、应用举例 1473

四、评价 1475

第四节 拉丁方区设计 1475

一、拉丁方区设计的意义 1475

二、拉丁方区的实验设置 1476

三、拉丁方区设计的数据处理 1478

四、评价 1482

第七章 实验设计分述(四)——方差分析型实验设计(下) 1484

第八章 实验设计分述(五)——协方差分析 1504

第一节 协方差分析的原理及计算程序 1504

一、协方差分析的原理 1504

二、协方差分析中的有关符号及计算公式 1506

三、协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 1509

第二节 几种实验设计中的协方差分析 1511

一、处理对层级设计 1511

二、拉丁方区设计 1515

三、要因实验设计 1518

第三节 协方差分析中处理均数的比较 1520

第九章 实施计划——搜集因果论证的材料 1522

第一节 实验进程的控制 1522

一、健全实验组织,准备实验器材 1522

二、处理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动”“静”关系 1524

三、做好阶段性小结 1525

第二节 实验资料的搜集 1525

一、目标——搜集因果推论的证据 1526

二、要求——有效·可靠·客观 1527

三、途径——观察·测量 1529

第十章 总结整理——作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1540

第一节 材料的归类整理 1540

一、分组 1540

二、制表 1541

三、绘图 1542

四、概括集中趋势 1544

五、概括离中趋势 1544

第二节 理论总结探索 1546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546

二、由因到果与据果溯因 1548

三、验证过去与探索新知 1551

第三节 实验报告的撰写 1552

一、撰写目的 1552

二、撰写要求 1553

三、撰写格式 1553

第十一章 教育实验研究实例 1555

第一节 实验研究课题的确定 1555

一、实验研究课题的由来 1555

二、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556

三、实验的理论假说 1557

第二节 实验研究方案 1558

一、实验变量分析 1558

二、实验设计方案 1558

第三节 实验报告 1566

一、引言 1566

二、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1566

三、实验结果 1567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567

附录一 教育统计学基本知识 1569

附录二 教育测量学基本知识 1584

附录三 统计检验常用表 1596

附录四中小学教学实验研究论文汇编 16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