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文学通史  第12卷  当代文学  下
中国文学通史  第12卷  当代文学  下

中国文学通史 第12卷 当代文学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炯,邓绍基,郎樱总主编;张炯本卷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39959703
  • 页数:614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著述了中国从先秦到当代的文学史,由当代著名学者张炯、邓绍基和郎樱担任总主编,由社科院和全国一些高校的近百名研究员、教授和学者,历时十年完成。涉及的历史之久、作家之多、作品之广,可谓近年来中国文学通史之最。较之以往的文学史,更全面客观公正,也更具权威性。本卷为《先秦至隋代文学》。
《中国文学通史 第12卷 当代文学 下》目录

当代散文 3

第一章 当代散文发展与文体分野 3

第一节 散文“母体”在当代的“净化”趋势 4

第二节 不同地区、体式散文的差异性 6

第三节 当代散文发展的两个阶段 9

第二章 建国初十七年的艺术散文 11

第一节 当代艺术散文的浮沉与“客观化”倾向 12

第二节 杨朔的“诸体复合”散文 16

第三节 刘白羽的“激越壮美”散文 19

第四节 秦牧的“知识小品”散文 23

第五节 吴伯箫、曹靖华等的散文 27

第三章 新时期的艺术散文 35

第一节 新时期散文的回归及发展 36

第二节 巴金、冰心散文创作的新突破 38

第三节 抒真情、写真相的孙犁散文 44

第四节 杨绛、张洁等女性散文群体的崛起 47

第五节 贾平凹、周涛等男性作家的散文 51

第六节 荒煤、冯牧等评论家的散文 55

第四章 当代杂文随笔 61

第一节“灯下闲话”、“思想杂谈”及“苏式小品文” 62

第二节 当代杂文的第一次勃兴 66

第三节“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及“长短录” 70

第四节 新时期以来杂文的复兴 72

第五节 新时期随笔的繁荣 78

第五章 当代史传文学 83

第一节 建国初史传文学诸形态 84

第二节 蔚为大观的革命回忆录 88

第三节 六十年代的传记文学 92

第四节“文革”后的人物传记 95

第五节 八九十年代的史传文学 97

第六节 台湾地区的传记文学 101

第六章 台湾当代散文(上) 109

第一节 杨逵等的乡土散文 110

第二节 梁容若、王鼎钧等的忆旧散文 112

第三节 张拓芜等的军旅散文 116

第四节 萧白、郭枫等的都市生态散文 118

第五节 子敏、林清玄等的文化宗教散文 121

第六节 言曦、庄因、邵侗等的亲情散文 125

第七章 台湾当代散文(下) 129

第一节 梁实秋、林语堂、台静农等学者的散文 130

第二节 余光中、杨牧等的新散文 137

第三节 苏雪林、琦君、张晓风等的女性散文 140

第四节 何凡、柏杨、李敖等的杂文 152

第五节 张我军、三毛等的游记散文 161

第八章 港澳地区的当代散文 169

第一节 曹聚仁、叶灵凤、吴其敏的散文 170

第二节 曾敏之、张文达、舒巷城的散文 177

第三节 董桥、梁锡华、黄国彬的散文 184

第四节 彦火、陶然、也斯、蔡澜的散文 191

第五节 小思、西西、夏易、谢雨凝等的散文 200

第六节 澳门散文概况及李成俊、李鹏翥、陶里等的作品 211

第七节 林蕙、林中英、沈尚青、廖子馨等的散文 222

第九章 当代散文诗 231

第一节 当代散文诗发展概况 232

第二节 郭风与柯蓝的散文诗 234

第三节 新时期涌现的散文诗群 238

当代戏剧 245

第一章 当代戏剧文学发展的轮廓 245

第一节 当代戏曲的新变与“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 247

第二节 当代话剧创作的三次高潮 251

第三节 当代歌剧的新收获 254

第二章 当代戏曲的发展及其走向 259

第一节 戏改方针与批判“反历史主义”倾向 260

第二节《十五贯》、《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263

第三节 京剧现代戏会演和《红灯记》等“样板戏” 269

第四节 新时期戏曲的新收获 274

第三章 五十年代的话剧创作 283

第一节 人民艺术家老舍及其《龙须沟》、《茶馆》 284

第二节 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等 289

第三节 夏衍、曹禺、吴祖光的新作 294

第四节 胡可、陈其通、赵寰等的军旅剧作 300

第五节“第四种剧本”及其评价 304

第四章 六十年代话剧的浮沉和新时期话剧的复兴 311

第一节《霓虹灯下的哨兵》和《千万不要忘记》等剧作 312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中话剧的沉浮 316

第三节 新时期话剧的复兴与现实主义话剧的发展 319

第四节 苏叔阳、李龙云、宗福先的剧作 325

第五节 新时期初反思革命历史的剧作 333

第五章 八十年代以来话剧创作的新潮 339

第一节 话剧探索新潮和刘树纲、锦云等的剧作 340

第二节 八十年代刘川、漠雁等军旅剧作 346

第三节 沙叶新、丁一三等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剧作 350

第四节 新时期反映农村和工矿题材的话剧 352

第五节 婚爱题材与白峰溪、张莉莉等的剧作 358

第六节 历史剧的新收获 361

第七节 关于历史剧的讨论 364

第六章 九十年代的话剧新作 373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话剧的回潮 374

第二节 杨利民、姚远的剧作 375

第三节 郭启宏、过士行的剧作 379

第四节 沈虹光、赵耀民的剧作 382

第五节 孟冰、唐栋的剧作 384

第六节 历史剧与表现改革生活的戏剧 387

第七章 当代的独幕话剧 393

第一节 建国以来独幕剧的丰收 394

第二节 建国初十七年的优秀独幕剧 397

第三节 新时期的优秀独幕剧 400

第八章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剧作家 403

第一节 各族剧作家笔下的少数民族生活 404

第二节 超克图纳仁与包尔汉的剧作 405

第三节 索朗次仁与乌·白辛的剧作 408

第四节 武玉笑的剧作 411

第九章 当代歌剧及其民族化 413

第一节 中国歌剧的发展轨迹 414

第二节《草原之歌》等与当代歌剧中的西方影响和民族特色 416

第三节《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等英雄歌剧 418

第四节 当代歌剧的多元发展趋势 421

电影文学 427

第一章 建国初十七年的电影文学 427

第一节 建国初十七年电影的发展 428

第二节《董存瑞》、《党的女儿》、《林则徐》、《红色娘子军》等电影佳作 437

第三节《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与夏衍的贡献 442

第四节《早春二月》、《不夜城》、《兵临城下》等及其被批判 443

第二章“文化大革命”中电影的困境 447

第一节 困境与“样板电影” 448

第二节《创业》和《海霞》的风波与“四人帮”的“阴谋电影” 449

第三章 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上) 453

第一节 电影复苏与《十月的风云》、《苦难的心》、《巴山夜雨》等 454

第二节 电影创新与《小花》、《沙鸥》、《邻居》、《黄土地》、《红高粱》等 457

第四章 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下) 463

第一节 电影“创新”、“文学性”和“谢晋创作”的讨论 464

第二节 《大河奔流》、《阿Q正传》等改编电影盛行及其成就 467

第三节 《摇滚青年》、《神鞭》和娱乐片创作及其论争 472

第四节 《大决战》、《开国大典》、《周恩来》等史诗性巨片的收获 475

当代儿童文学 481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概貌 481

第一节 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条件 482

第二节 儿童文学各种体裁、样式的发展 485

第三节 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空前壮大 490

第二章 儿歌与儿童诗 493

第一节 当代儿童诗创作概况 494

第二节 金近、袁鹰的儿童诗 500

第三节 圣野、金波的儿童诗 505

第四节 柯岩、任溶溶的儿童诗 508

第五节 刘饶民、张继楼的儿歌 511

第三章 童话与儿童小说的创作 515

第一节 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等创作 516

第二节 严文井、陈伯吹、贺宜的童话创作 520

第三节 任大霖、任大星的儿童小说 525

第四节 胡奇等其他作家的儿童小说 530

第五节 洪汛涛、葛翠琳、孙幼军的童话 537

第六节 台港澳地区的儿童小说与童话 543

第四章 儿童戏剧与科学文艺 553

第一节 任德耀的《马兰花》与刘厚明的《小雁齐飞》 554

第二节 新时期的儿童剧创作 558

第三节 《我们的土壤妈妈》和高士其的科学小品 563

第四节 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的科幻小说 568

本卷后记 574

卷后索引 575

总后记 6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