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学校卫生保健
中国学校卫生保健

中国学校卫生保健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寿瑜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110043932
  • 页数:59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学校卫生保健》目录

第一编 生理基础 1

第一章 人体解剖知识 1

一、运动系统 1

二、呼吸系统 2

三、循环系统 2

四、消化系统 3

五、泌尿排泄系统 3

六、生殖系统 4

七、内分泌系统 4

八、神经系统 5

九、感觉系统 5

十、免疫系统 6

第二章 生长发育规律 6

一、生长发育是量变到质变的交织过程 6

二、生长发育的波浪式前进过程 7

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8

四、生长发育的相似程序 8

五、生长友育的不平衡与协调统一 9

六、生长发育符合正态分布的个体间差异 9

第三章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10

一、遗传 10

二、环境 11

第四章 青春期发育 15

一、躯体变化 15

二、功能变化 16

三、内分泌变化 17

四、性器官与性机能 17

五、素质能力 18

第五章 衰老与死亡 19

一、衰老与老化 19

二、衰老的表征 20

三、衰老的机理 20

四、衰老与“寿命三角” 21

五、死亡概念 22

第二编 心理医学 23

第一章 心理保健 23

一、心理特征 23

二、异常心理 25

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26

四、心理的健康维护 27

五、建立心理防卫机制 28

第二章 人格 29

一、人格特征 29

二、人格发展与分类 30

三、特殊人格 31

四、影响人格的因素 32

第三章 应激 33

一、应激概念 33

二、应激生理过程 34

三、应激因素 35

四、应激与健康 36

第四章 青春期心理发育 37

一、自我意识增强 37

二、智力发展显著 37

三、性意识觉醒与发展 38

四、“闭锁”与“开放”交织 38

五、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39

六、性萌动与伦理规范互融 39

第五章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39

一、智力因素 40

二、非智力因素 42

第六章 疼痛与心理 43

一、疼痛的意义 44

二、疼痛机制 44

三、疼痛的影响因素 45

四、疼痛诉说评估 45

五、疼痛的心理治疗 46

第七章 睡眠与睡眠障碍 47

一、睡眠机制 47

二、睡眠生理过程 48

三、睡眠的影响因素 49

四、睡眠模式 49

五、梦与梦游 50

六、睡眠障碍 51

第八章 疲劳综合症 52

一、压力反应 53

二、影响因素 54

三、临床表现 55

四、控制与预后 56

第九章 适应性障碍 57

一、发生机理 58

二、诊断标准 59

三、临床表现 59

四、防治与预后 60

第十章 神经症 61

一、神经衰弱 61

二、癔病 61

三、焦虑症 62

四、恐怖症 63

五、强迫症 63

六、疑病症 64

第十一章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 64

一、儿童多动症 64

二、儿童焦虑症 65

三、儿童抽动症 65

四、学校恐怖症 66

五、儿童遗尿症 66

六、口吃 67

七、睡眠不安 67

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问题调适 68

一、恋爱心理 68

二、嫉妒心理 69

三、自卑心理 70

四、孤独心理 70

五、焦虑心理 70

六、挫折心理 71

七、逆反心理 71

八、犯罪心理 71

九、社交恐怖 72

十、自杀心理 72

第十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73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73

二、常见心理症状 74

三、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 75

第十四章 不良嗜好行为调适 76

一、吸烟 77

二、嗜酒 78

三、洁癖 79

四、疑病癖 79

五、开灯睡眠癖 80

六、吮指头咬指甲 81

七、攻击行为 81

八、吸毒 82

九、迷信 83

第十五章 病态社会心理调适 83

一、自私 84

二、吝啬 84

三、贪婪 85

四、自我封闭 85

五、压抑 85

六、浮躁 86

七、虚荣 86

八、定势错位 87

第十六章 性心理 87

一、性别差异 88

二、择偶 88

三、性欲与性爱 89

四、性变态 89

五、同性恋 90

六、性欲疏导 90

第十七章 临床过程心理 91

一、病人心理活动 91

二、医患关系 92

三、手术前后心理 93

四、重病心态 94

五、防止医源性神经症 94

第十八章 心理测验 95

一、心理测验原理 95

二、心理测验种类 95

三、心理测验基本要求 97

四、常用心理测验方法 98

第十九章 医学心理咨询 100

一、心理健康概念 100

二、医学心理咨询意义 101

三、医学心理咨询的范畴 101

四、咨询方法和程序 102

五、咨询注意事项 103

第廿章 心理健康的维护 104

一、健康心理涵义 104

二、健康心理模式 105

三、心理健康之旅 105

第三编 营养指导 108

第一章 营养素 108

一、蛋白质 108

二、脂类 109

三、糖 110

四、维生素 111

五、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113

六、纤维素 115

七、水 115

第二章 食物消化与吸收 116

一、消化的作用因素 116

二、消化吸收过程 116

三、能量代谢 119

第三章 食物营养价值 121

一、粮谷类 121

二、肉、鱼、禽蛋及大豆类 122

三、蔬菜水果类 124

四、奶及奶制品类 124

第四章 学生集体用餐 125

一、学生普通餐 125

二、营养午餐 126

三、课间餐 127

四、集体用餐卫生监督 128

第五章 饮食中的科学 130

一、粗粮与细粮 130

二、荤油与素油 130

三、“土”鸡蛋与“洋”鸡蛋 131

四、冻肉与鲜肉 131

五、龟鳖与淡水鱼 131

六、老母鸡与仔鸡 132

七、牛奶与酸奶 132

八、豆浆与豆奶 132

九、深色叶菜与浅色叶菜 133

十、吃肉与喝汤 133

十一、饮料与白开水 133

十二、味精与鸡精 134

十三、冷藏与冷冻 134

十四、一日三餐与一日四餐 135

十五、平衡膳食与绝对素食 135

十六、绿色食品与保健食品 135

第六章 营养性疾病 136

一、单纯性营养不良 136

二、单纯性肥胖 137

三、缺铁性贫血 138

四、佝偻病 139

第四编 预防保健 141

第一章 免疫与健康 141

一、免疫防护与免疫功能 141

二、免疫活性细胞与免疫接种 142

三、免疫球蛋白 142

四、学生群体的免疫接种 143

第二章 口腔保健 144

一、定期口腔检查 145

二、纠正不良习惯 145

三、合理营养 146

四、正确刷牙 146

五、清除不利因素 147

六、口腔健康教育 147

第三章 儿童保健 148

一、胎儿期 148

二、新生儿期 149

三、婴儿期 149

四、幼儿期 150

五、学龄前期 151

六、学龄期 151

第四章 青春期保健 152

一、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 152

二、手淫 153

三、乳房保护 154

四、经期卫生与会阴保护 154

五、科学用脑 155

第五章 残疾学生保健 156

一、残疾学生的概念 156

二、心理特征 157

三、残疾学生的就读 157

四、教育保健 158

五、体育保健 159

第六章 教职工保健 160

一、生理特点 160

二、生活卫生 162

三、妇女保健 163

四、心理调适 165

第七章 服饰保健 166

一、服装材料卫生 167

二、服装卫生 167

三、穿着卫生 168

四、工作服与健康 170

第八章 化妆品卫生 170

一、化妆品的种类 171

二、常见的“化妆品”病 172

三、注意事项 173

第九章 饮食卫生 174

一、合理营养 174

二、膳食指南 175

三、科学烹饪 175

四、调配五味 176

五、自我监测 176

六、卫生管理 177

七、预防食物中毒 178

第十章 住宿卫生 178

一、学生宿舍 178

二、校外住宿 179

三、睡眠卫生 181

第十一章 旅游保健 181

一、科学安排 182

二、衣着准备 182

三、食宿卫生 182

四、交通 183

五、登山 183

六、戏水 183

七、探险 184

八、滑雪 184

第五编 卫生监督 185

第一章 公共场所 185

一、公共场所分类 185

二、公共场所特点 186

三、教学公共场所 186

四、生活公共场所 187

五、运动娱乐公共场所 188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90

一、环境质量 190

二、环境卫生监测 191

三、环境污染 191

四、环境与健康 192

五、饮水卫生 193

第三章 教育过程 193

一、阅读 193

二、书写 194

三、唱歌 195

四、考试 195

五、作息制度 196

六、计算机学习卫生 198

第四章 体育锻炼 199

一、体育与身体素质 199

二、基本原则 200

三、健康分组 201

四、医学监督 202

五、运动保健 203

六、常见运动不适现象 205

七、运动损伤 206

第五章 生产劳动 207

一、一般劳动卫生 207

二、工业劳动卫生 208

三、农业劳动卫生 209

四、服务性行业劳动卫生 210

第六章 国防教育 211

一、国防教育的意义 211

二、队列训练 211

三、射击训练 212

四、刺杀训练 212

五、投弹训练 213

六、越野爬山 213

七、行军野营 213

第七章 学生用品 215

一、生活用品 215

二、保健用品 217

三、学习用品 217

四、娱乐用品 218

第八章 学校建筑与设备 219

一、自然环境 219

二、建筑卫生要求 219

三、设备卫生要求 222

第九章 托幼机构 225

一、工作任务 225

二、建筑设施 225

三、卫生管理 226

四、儿童营养 228

五、疾病防治 228

第六编 综合管理 229

第一章 学校卫生行政管理 229

一、行政管理任务 229

二、学校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230

三、大学卫生管理策略 232

四、档案管理 233

五、病伤缺课管理 234

第二章 学校卫生专业管理 235

一、专业监督 235

二、专业建设 237

第三章 学校卫生经济管理 239

一、管理原则 239

二、管理要求 240

三、管理问题 240

第四章 传染病管理 241

一、传染病概述 242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 242

三、传染病种类 243

四、传染病检疫与医学观察 244

五、传染病综合防制 244

第五章 计划生育教育 247

一、遗传 247

二、晚婚与少生 249

三、优生 250

四、早期教育 250

五、独生子女教育 252

第六章 健康咨询 253

一、主要任务 253

二、组织措施 253

三、咨询内容 254

四、自我健康测定 255

第七章 健康检查 258

一、健康检查的组织 258

二、健康检查的管理 259

三、健康检查后的处理 261

第八章 健康教育 262

一、健康教育的原则 262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 263

三、小学生健康教育要点 263

四、中学生健康教育要点 263

五、大学生健康教育要点 264

六、教职工健康教育要点 265

七、健康教育必备教具 265

八、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健康教育 266

第九章 健康促进 267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267

二、健康促进的实施 268

三、学校健康促进干预要点 268

第七编 医药常识 270

第一章 医疗机构 270

一、医院 270

二、基层医疗机构 271

第二章 医学化验检查 274

一、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 274

二、红细胞比积测定 274

三、红细胞沉降率 274

四、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275

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75

六、血小板计数 275

七、出血时间测定 275

八、凝血时间测定 275

九、钠测定 276

十、钾测定 276

十一、氯测定 276

十二、钙测定 276

十三、磷测定 276

十四、锌测定 276

十五、铁测定 277

十六、碘测定 277

十七、尿素氮测定 277

十八、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测定 277

十九、血糖测定 277

二十、血清胆固醇测定 277

二十一、血清蛋白测定 278

二十二、肝功能试验 278

二十三、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278

二十四、甲型肝炎病毒检测 279

二十五、丙型肝炎病毒检测 279

二十六、丁型肝炎病毒检测 279

二十七、粪便检查 280

二十八、尿液检查 280

二十九、脑脊液检查 281

第三章 医学影像学检查 282

一、X线透视与摄片 282

二、超声诊断 283

三、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284

四、磁共振显像 284

五、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285

第四章 电生理检查 285

一、心电图检查 285

二、脑电图检查 287

三、肌电图检查 288

第五章 临床诊断知识 288

一、采集病史 289

二、体格检查 289

三、其他方法 292

第六章 医疗护理技术 293

一、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测量 293

二、注射技术 295

三、物理治疗 296

四、高压氧舱疗法 298

第七章 验光与配镜 298

一、眼球构造 298

二、屈光原理 300

三、验光方法 301

四、配镜选择 303

第八章 针灸疗法 304

一、治疗原理 304

二、针刺法 305

三、灸法 306

第九章 拔罐疗法 307

一、治疗原理 307

二、罐具种类 308

三、操作方法 308

四、适应病症与注意事项 308

第十章 推拿疗法 309

一、治疗原理 309

二、常用手法 309

三、操作程序 310

四、适应病症 311

五、注意事项 311

第十一章 气功疗法 311

一、基本原理 312

二、练功方法 312

三、功法种类 313

四、选练功法 313

五、注意事项 314

六、临床应用 315

第十二章 药物应用 315

一、治疗药与保健药 315

二、消毒、灭菌、杀虫、灭鼠药 316

三、生物制品 316

四、血液制品 317

五、滴眼、滴鼻、滴耳制剂 317

六、“补药” 318

七、家庭药品保存 318

八、用药注意事项 319

第八编 病伤防治 320

第一章 常见症状及处理 320

一、发热 320

二、头痛 321

三、咳嗽 322

四、咯血 322

五、呕吐 323

六、呕血 323

七、腹泻 324

八、便血 324

九、皮肤粘膜出血 325

十、黄疸 326

十一、鼻衄 326

十二、阴道出血 327

十三、血尿 327

第二章 现场救护 328

一、通气 328

二、止血 330

三、包扎 331

四、固定 332

五、搬运 333

第三章 危重急症的救治 334

一、心脏骤停 334

二、休克 334

三、昏迷 335

四、中风 336

五、晕厥 337

六、中暑 337

七、严重烧烫伤 338

八、急性腹痛 339

第四章 呼吸道传染病 339

一、流行性感冒 340

二、流行性脑膜脊髓炎 340

三、流行性腮腺炎 341

四、麻疹 342

五、百日咳 342

六、白喉 343

七、猩红热 343

八、肺结核 344

第五章 肠道传染病 345

一、霍乱(副霍乱) 345

二、细菌性痢疾 346

三、伤寒、副伤寒 347

四、脊髓灰质炎 348

五、病毒性肠炎 349

六、流行性腹泻 349

第六章 虫媒传染病 350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350

二、流行性出血热 351

三、黑热病 352

四、登革热 353

第七章 性传播疾病 354

一、艾滋病 354

二、淋病 355

三、梅毒 356

四、尖锐湿疣 356

五、阴道滴虫 357

六、生殖器疱疹 357

第八章 其他传染病 358

一、狂犬病 358

二、钩端螺旋体病 359

三、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360

四、布氏杆菌病 360

五、炭疽 361

六、破伤风 362

第九章 寄生虫病 363

一、蛔虫病 363

二、蛲虫病 364

三、钩虫病 365

四、血吸虫病 366

五、阿米巴原虫病 367

六、肺吸虫病 367

七、姜片虫病 368

八、华支睾吸虫病 369

九、疟疾 370

十、丝虫病 371

十一、疥疮 372

第十章 地方病 373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 373

二、地方性克汀病 374

三、地方性氟中毒 375

四、大骨节病 376

五、克山病 376

第十一章 呼吸与消化系统疾病 378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78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78

三、慢性支气管炎 379

四、支气管肺炎 380

五、支气管哮喘 380

六、急性胃炎 381

七、消化性溃疡 382

第十二章 循环与泌尿系统疾病 382

一、先天性心脏病 383

二、风湿性心脏病 383

三、高血压病 384

四、心肌炎 385

五、肾盂肾炎 386

六、肾炎 387

第十三章 外科疾病 388

一、软组织感染 388

二、甲沟炎 390

三、脊柱异常弯曲 390

四、包皮过长与包茎 392

五、急性阑尾炎 392

六、疝 393

第十四章 眼科疾病 395

一、近视眼 395

二、远视眼 395

三、沙眼 396

四、弱视 396

五、斜视 397

六、麦粒肿 397

七、霰粒肿 398

八、眼异物 398

第十五章 耳鼻喉科疾病 399

一、外耳道炎 399

二、中耳炎 400

三、过敏性鼻炎 401

四、萎缩性鼻炎 401

五、鼻疖 402

六、咽炎 402

七、扁桃体炎 403

第十六章 口腔疾病 403

一、龋病(龋齿) 404

二、四环素牙 405

三、智齿冠周炎 405

四、牙周炎 406

五、牙颌畸形 407

第十七章 皮肤疾病 409

一、接触性皮炎 409

二、荨麻疹 409

三、冻疮 410

四、痤疮 411

五、癣 411

六、皲裂 412

第十八章 意外伤害 413

一、电击 413

二、溺水 414

三、煤气中毒 415

四、动物咬伤 415

五、化学性眼烧伤 417

六、外耳道异物 417

七、气管、支气管异物 418

第十九章 其他疾病 418

一、糖尿病 419

二、肥胖症 420

三、风湿热 421

四、晕动病 422

第九编 调查评估 423

第一章 课题研究设计 423

一、选定课题与查阅文献 423

二、课题设计原则 424

三、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 426

四、实验研究设计要点 427

五、调查研究设计要点 428

六、编制计划书 430

第二章 生长发育调查评估 430

一、生长发育调查 431

二、生长发育评估 433

第三章 营养状况评估 438

一、身高标准体重法 439

二、指数法 439

三、综合评价法 448

四、皮褶厚度 449

第四章 膳食评估 450

一、学生集体膳食 450

二、家庭膳食调查 452

三、膳食评估 453

第五章 体质综合评估 456

一、体质评估的构思 456

二、体质综合评估方法及标准 457

第六章 教育过程卫生评估 460

一、作息制度 460

二、课程表 460

三、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 461

四、明视持久度测定 461

五、眼电兴奋性测定 462

六、闪光融合临介频率测定 463

第七章 体育卫生监督评估 463

一、体育课运动量 463

二、体育课密度 465

三、运动失水 465

四、热紊乱 466

第八章 疾病防治效果 466

一、营养性贫血 467

二、常见肠道蠕虫 468

三、近视眼 470

第九章 小学生智力筛查 471

一、简明智力测验表 472

二、绘人测验 474

三、“80.8”神经类型测试法 475

第十章 性格测验 476

一、性格特征 476

二、性格测验方法 478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评估 479

一、评价对象与方法 480

二、评价指标 480

三、评价统计 482

四、专题评价要点 482

第十编 流行病学 486

第一章 流行病学基础 486

一、流行病学的演变 486

二、流行病学指标 487

三、流行病学研究程序 489

第二章 流行病学方法 490

一、个案调查 490

二、爆发调查 490

三、抽样调查 491

四、普查 491

五、回顾调查 492

六、队列研究 492

七、干预研究 493

第三章 致病因素研究 494

一、病因分类 494

二、流行要素 494

三、确定病因的条件 495

四、实例应用 496

第四章 混杂因素控制 498

一、设计阶段 498

二、整理分析过程 498

三、分层分析法应用实例 499

第五章 诊断性试验 501

一、敏感性与特异性 501

二、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 502

三、准确率与患病率 502

四、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 503

五、阳性似然比与阴性似然比 503

第六章 临床试验 503

一、基本概念 503

二、基本要素 504

三、质量控制 505

四、评价标准 505

第七章 逻辑思维 506

一、概念 506

二、判断 508

三、推理 508

第十一编 数量方法 513

第一章 卫生统计概念 513

一、总体与样本 514

二、计量与计数 514

三、变异与误差 515

四、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516

五、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 516

六、统计方法选择 517

第二章 统计工作步骤 518

一、设计 518

二、搜集 518

三、整理 519

四、分析 520

第三章 常用统计指标 522

一、健康监测 522

二、疾病防治 525

三、病伤缺课 526

四、预防接种 527

五、教育过程与设备卫生 528

第四章 视力比较的统计 530

一、x2检验四格表法 530

二、Ridit分析法 532

三、百分率(比)趋势显著性检验 533

第五章 生长发育统计 535

一、离差法 535

二、相关回归法 537

第六章 营养状况统计 540

一、交叉积差法 541

二、秩和检验 543

第七章 疗效观察统计 544

一、两个率的比较 544

二、两个均数的比较 546

第八章 月经初潮资料统计 548

一、正态分布法 548

二、百分位数法 549

三、寿命表法 550

第九章 血清学资料分析 553

一、描述性分析 553

二、推断性分析 555

第十章 等级资料分析 558

一、2XC线性回归显著性x2检验 558

二、行列表x2检验分割法 560

第十一章 配对研究的统计 562

一、1:1配对 562

二、1:2配对 563

第十二章 圆形分布资料的统计 565

一、集中性检验 565

二、两样本均数比较 567

三、多个角数比较 569

第十三章 多个均数分析 569

一、方差分析 569

二、协方差分析 572

第十四章 模糊数学应用 575

一、概述 575

二、实例应用 576

第十五章 层次分析法应用 580

一、概述 580

二、应用实例介绍 581

第十六章 计算机应用常识 589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89

二、资料要求 590

三、统计程序应用 591

编后 5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