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2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2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顺根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8480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在1版基础上更加突出三基,五性的特征。本书重点阐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前提或原则,拓展与其相关联的学科或临床新进展,以有针对性展示基础形态学科的重要性及先进性。本教材在版式上采用知识链接和知识拓展等板块,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精神。本次教材所用插图全部采用全彩色套印,图随文排,图文并茂,使形态学教材最具鲜明特色的图像得以充分展示。这不但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微细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可读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发展简史 2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技术方法 3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4

第二章 上皮组织 17

第一节 被覆上皮 17

一、单层扁平上皮 18

二、单层立方上皮 18

三、单层柱状上皮 18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0

五、复层扁平上皮 20

六、复层立方上皮 21

七、复层柱状上皮 21

八、变移上皮 21

第二节 上皮组织特殊分化结构 22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特化结构 22

二、上皮细胞侧面特化结构 25

三、上皮细胞基底面特化结构 28

第三节 腺上皮与腺 29

一、腺发生 29

二、腺细胞 29

三、腺 31

第四节 感觉上皮 33

第五节 生殖上皮 33

第六节 肌上皮 33

第七节 上皮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33

第三章 结缔组织 36

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 36

一、疏松结缔组织 37

二、致密结缔组织 41

三、网状组织 42

四、脂肪组织 42

第二节 软骨和骨 42

一、软骨 43

二、骨 45

三、骨发生 48

四、关节 49

第三节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50

一、血浆 50

二、血细胞 51

三、血小板 54

四、淋巴 55

五、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55

第四章 肌组织 60

第一节 骨骼肌 60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61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61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63

四、骨骼肌纤维的分类 63

第二节 心肌 64

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64

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64

第三节 平滑肌 65

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65

二、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65

第五章 神经组织 68

第一节 神经元 68

一、神经元的结构 68

二、神经元的分类 70

第二节 突触 71

一、化学性突触 71

二、电突触 72

第三节 神经胶质细胞 72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72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74

第四节 神经纤维和神经 74

一、神经纤维 74

二、神经 75

第五节 神经末梢 76

一、感觉神经末梢 76

二、运动神经末梢 78

第六节 神经组织的溃变与再生 79

第七节 神经干细胞 80

第六章 神经系统 83

一、神经节 83

二、脊髓 84

三、大脑皮质 85

四、小脑皮质 87

五、脑脊膜、脑血管、脉络丛和脑脊液 89

第七章 循环系统 93

第一节 血管 93

一、血管壁的组成 93

二、毛细血管 94

三、动脉 96

四、静脉 98

五、血管壁的营养血管和神经 98

六、微循环 98

第二节 心脏 99

一、心壁的结构 99

二、心瓣膜 100

三、心脏传导系统 100

四、心脏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支配 101

第三节 淋巴管系统 101

第八章 免疫系统 104

第一节 免疫细胞 104

一、淋巴细胞 104

二、抗原呈递细胞 106

第二节 淋巴组织 107

一、弥散淋巴组织 107

二、淋巴小结 107

第三节 淋巴器官 108

一、胸腺 109

二、骨髓 111

三、淋巴结 111

四、脾 114

五、扁桃体 116

第九章 消化系统 119

第一节 消化管 119

一、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119

二、口腔 120

三、咽 122

四、食管 122

五、胃 122

六、小肠 125

七、大肠 128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129

九、胃肠内分泌细胞 129

第二节 消化腺 130

一、唾液腺 131

二、胰 131

三、肝 133

四、胆囊 138

第十章 呼吸系统 141

第一节 鼻腔 141

一、前庭部 141

二、呼吸部 141

三、嗅部 141

第二节 喉 142

第三节 气管和主支气管 142

一、气管 142

二、主支气管 144

第四节 肺 144

一、肺导气部 144

二、肺呼吸部 146

三、肺内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47

四、肺的非呼吸功能 148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150

第一节 肾 150

一、肾单位 151

二、集合管 156

三、球旁复合体 156

四、肾间质 157

五、肾的血液循环 158

六、肾的淋巴管和神经 158

七、肾的内分泌功能 159

第二节 排尿管道 159

一、肾盏和肾盂 159

二、输尿管 159

三、膀胱 160

四、尿道 160

第十二章 皮肤 162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162

一、表皮 162

二、真皮 165

第二节 皮下组织 165

第三节 皮肤的附属结构 165

一、毛 165

二、皮脂腺 166

三、汗腺 167

四、指(趾)甲 167

第四节 皮肤的再生与增龄性变化 167

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 169

第一节 眼 169

第二节 耳 176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 181

第一节 甲状腺 181

一、甲状腺滤泡 181

二、滤泡旁细胞 183

第二节 甲状旁腺 183

第三节 肾上腺 184

第四节 垂体 185

第五节 松果体 190

第六节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190

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192

第一节 睾丸 192

一、生精小管 192

二、睾丸间质 196

三、直精小管和睾丸网 197

四、睾丸功能的内分泌调节 197

第二节 生殖管道 197

一、附睾 197

二、输精管和射精管 198

第三节 附属腺 198

一、前列腺 198

二、精囊 199

三、尿道球腺 199

第四节 阴茎 199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201

第一节 卵巢 201

一、卵泡发育与成熟 202

二、排卵 203

三、黄体 204

四、闭锁卵泡与间质腺 205

第二节 输卵管 205

第三节 子宫 205

一、子宫壁结构 205

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206

三、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207

四、子宫颈 208

第四节 阴道 208

第五节 乳腺 209

一、乳腺一般结构 209

二、静止期乳腺 209

三、活动期乳腺 209

第十七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211

第一节 生殖细胞和受精 211

一、生殖细胞发生和成熟 211

二、受精 212

第二节 人胚早期发生 214

一、卵裂与胚泡形成和植入 214

二、胚层的形成 217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的形成 222

第三节 胚胎各期外形特征及胚胎龄的推算 231

一、胚胎各期测量方法及外形特征 231

二、胚胎龄的推算 233

三、预产期推算 234

第四节 胎膜和胎盘 234

一、胎膜 234

二、胎盘 238

第五节 双胎、多胎和联胎 241

一、双胎 241

二、多胎 241

三、联胎 241

第六节 生殖医学技术 244

一、人工授精 244

二、试管婴儿 244

三、克隆技术 245

第十八章 胚胎学各论 247

第一节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 247

一、颜面的发生 247

二、咽和咽囊的发生与演变 248

三、口腔的发生 249

四、鼻腔的发生 250

五、颈的形成 250

六、四肢的发生 251

七、常见畸形 251

第二节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51

一、原始消化管的发生 251

二、消化管的发生 252

三、消化腺的发生 253

四、呼吸系统的发生 254

五、常见畸形 255

第三节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256

一、泌尿系统的发生 256

二、生殖系统的发生 258

三、常见畸形 261

第四节 体腔和系膜发生 263

一、原始体腔的形成和分隔 263

二、系膜发生 263

三、膈发生 263

四、常见畸形 263

第五节 循环系统的发生 263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263

二、弓动脉的发生和演变 264

三、心脏的发生 264

四、胎儿血液循环 266

五、淋巴系统发生 267

六、常见畸形 268

第六节 神经系统发生 269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 269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发生 270

三、脑垂体和松果体的发生 272

四、常见畸形 272

第七节 眼与耳发生 272

一、眼的发生 272

二、耳的发生 273

三、常见畸形 274

第十九章 先天性畸形 277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的分类 277

第二节 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279

一、遗传因素 279

二、环境因素 280

三、综合因素 281

第三节 致畸敏感期 281

第四节 先天性畸形的预防及优生优育 282

主要参考书目 286

英汉专业名词索引 287

汉英专业名词索引 3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