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怀连著
  • 出 版 社: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12004839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
《农村社会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1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及其在美国的发展 1

二、美国农村社会学课题--教科书和专题研究 3

三、移植:欧、日和南朝鲜的农村社会学 4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6

一、国内外农村社会学家的看法 6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视角 6

三、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构架 10

四、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学亟需研究的课题 13

五、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6

第三节 中国需要农村社会学 18

一、农村改革需要农村社会学 19

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农村社会学 20

三、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农村社会学 20

第二章 中国化: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23

第一节 学院派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24

一、外国学者在我国进行的农村调查 24

二、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 25

三、四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 27

一、乡村建设运动概况 28

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 28

二、晏阳初及其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 30

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实践 31

四、乡村建设运动的意义与问题 3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38

一、二十年代农民运动的理论探讨 38

二、毛泽东的农村调查 39

三、陈翰苼等人的农村调查 40

四、延安时期的农村调查 41

第四节 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理论和他在解放后的实践 42

一、对传统农村社会的研究 42

二、追寻传统农村变迁的轨迹 46

三、为实现农村现代化而努力 47

第三章 自然农业 50

第一节 自然农业与人口增长 51

一、自然农业对人口增长的推动 51

二、人口的马尔萨斯增长与实际增长 52

三、生产人口与消费的人口增长 53

四、人口增长的后果 55

第二节 自然农业的土地利用 58

一、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58

二、土地利用制度的演变 61

三、平面垦殖与生态平衡的破坏 63

一、土地关系 67

第三节 自然农业土地关系及其变动 67

二、土地私有化 69

三、土地商品化 72

第四章 传统农村区位 77

第一节 微观区位:自然村 79

一、自然村的定位与外部结构 79

二、自然村的形态、规模与内部结构 81

三、自然村的区位特点 84

第二节 中观区位:城镇与集市 87

一、城镇与集市的发展 87

二、城镇与集市的中心地模式 91

三、中观区位的特征 97

第三节 宏观区位:农耕区 102

一、核心--边缘地带 102

二、南--北地带 105

第五章 传统农村家庭、家族与姻亲 109

第一节 传统农村家庭的结构 110

一、传统农村家庭的人口规模 110

二、传统农村家庭关系 112

三、传统农村家庭的类型 122

四、家长 126

一、生产与消费功能 128

第二节 传统农村家庭的功能 128

二、政治功能 130

三、赡养功能 131

四、祭祀功能 133

五、婚姻生活功能 134

六、生育功能 136

七、精神娱乐功能 138

第三节 传统农村的宗教 138

一、农村宗教组织的发展 138

二、宗族内部的等级秩序与组织结构 140

三、族规 141

四、祠堂、族田和族学 143

五、宗教组织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145

第四节 姻亲圈 146

一、姻亲系谱与称谓 146

二、姻亲圈及其构造 148

三、母方姻亲系统 150

四、妻方姻亲(内亲)系统 151

五、姻亲圈功能及其变化 153

第六章 传统农村非血亲群体 155

第一节 邻里和互助圈 156

一、农村人际关系及其情感化 156

二、邻里 158

三、互助圈 161

四、地方首领 163

一、基层行政组织的发展 166

第二节 基层行政组织 166

二、基层行政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169

三、基层政权与农村社会控制 171

第三节 阶级 173

一、毛泽东的农村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173

二、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 174

三、解放后阶级斗争庸俗化 175

第一节 集体化 176

一、合作化前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 176

第七章 集体化与改革 176

二、合作社运动:向集体经济过渡 179

三、从人民公社到“农业学大寨” 181

四、集体经济的内在矛盾 186

五、集体化的失败 188

第二节 改革(一):承包经营 193

一、承包制:改革前的实践 193

二、承包制的形式及其发展 195

三、改革后的超常发展 196

四、关于承包经营的再思考 199

第三节 改革(二):重建市场 202

一、统购统销制度的取消 202

二、商品化 204

三、专业化 206

四、产业结构的调整 209

五、乡镇企业的发展 212

第八章 城市化与农村地域结构的变动 217

第一节 八十年代农民离土浪潮 218

一、农民离土的人口规模及其结构 219

二、农民离土的原因 220

三、农民离土方向 222

四、离土农民的职业选择 222

五、农民离土后收入的变化 223

六、对农民离土的一点认识 224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镇的发展 225

一、城市化:政策效应 225

二、城市化:规模效应 230

三、城市化:空间效应 235

第三节 城市化与农村宏观区位的变动 238

一、沿海地区的海市化 238

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 240

三、沿海与中西部城市化的差异 244

第九章 家庭、宗族和姻亲:传统的衰落 251

第一节 家庭结构的变动 251

一、小型化:家庭规模的变动 251

二、核心化:家庭类型的变动 253

三、情感化:家庭关系性质的变动 257

第二节 家庭功能的变动 261

一、生产与消费功能的变动 261

二、政治功能的变动 264

三、赡养功能的变动 265

四、祭祀功能的变动 267

五、婚姻生活功能的变动 268

六、生育功能的变动 271

七、教育功能的变动 275

一、宗族关系的变动 276

第三节 宗族、姻亲关系的变动 276

二、姻亲关系的变动 277

第十章 乡村组织体制的改革 279

第一节 集体化组织:人民公社 279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279

二、1962年以后的人民公社体制 282

三、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反思 287

第二节 乡(镇)级组织体制的改革 288

一、改革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 288

二、改革后乡(镇)组织机构与职能的变化 289

三、乡(镇)新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91

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293

第三节 村级组织体制的改革 293

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294

三、村民委员会的规模和结构 295

四、当前村级组织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96

第十一章 农村现代化建设 298

第一节 走向生态农业 298

一、我国农业的现状及未来 298

二、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 300

三、什么是生态农业? 302

四、走向生态农业的道路 304

一、我国城市化战略及其地域选择 309

第二节 社区发展:城乡一体化 309

二、城乡一体化与小城镇建设 311

三、农村社区的发展:自然村建设问题 313

第三节 基层组织的建设 315

一、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 315

二、党团组织的整顿与建设 318

三、新经济联合体:近期与远期建设的对策 319

第四节 新重农主义战略与农村现代化 321

一、农民:不是包袱,而是动力 321

二、农村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在重农 323

主要参考、引用文献 324

现代化中的农村与农村的现代化(书后) 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