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3
1 美学对象的广泛性 3
2 美学对象的集中性 9
3 美学对象的广泛性与集中性的关系 13
二、美学的研究范围 15
三、美学发展的历史趋向 18
第二章 美 20
一、美的奥秘--美的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20
二、美的本质 25
1 从美的现象形态的自然属性和形式特征的角度揭示美的本质:美的客观性 26
2 从美的现象依存于人类社会的特性这一角度揭示美的本质:美的社会性 27
3 从美和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角度揭示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0
4 美同丑的对立斗争以及美同真、善的有机联系,是美的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36
三、对西方美学史上若干美的定义的简要剖析 41
1 柏拉图的“美是理念”说 42
2 亚里士多德的“美在形式”说 43
3 普罗丁的“美是完善”说 45
4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 46
5 博克和休谟的“美是愉悦”说 48
6 康德的“美是对象合目的性的形式”说 49
7 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51
8 叔本华的“美是意志的暂时休歇”说 52
9 弗洛依德的“艺术审美的潜意识”说 54
10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说 55
第三章 美的存在形态 59
一、自然美 59
1 自然美的自然属性 60
2 自然美的社会属性 62
3 人体美是自然美的高级形态 67
二、生活美 69
1 生活美的科学涵义 70
2 生活美的特征 73
三、艺术美 76
1 艺术美的科学涵义 76
2 艺术美的特征 79
四、艺术美和现实美之间的关系 82
1 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 82
2 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84
第四章 美感 89
一、审美感以及与审美感有关的一组概念的科学涵义 89
二、审美感官的功能作用 93
三、美感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础 96
1 美感的性质 101
四、美感的性质与特征 101
2 美感的特征 110
3 美感过程 112
4 美感和美的关系 115
五、对于美感问题几种重要学说的剖析 117
1 内模仿说 118
2 移情说 121
3 距离说 124
4 直觉说 127
第五章 共同美和共同美感 130
一、共同美和共同美感存在的主、客观基础 131
二、共同美和共同美感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 135
三、共同美和阶级美、共同美感与美感的阶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143
一、美学范畴的基本涵义 148
第六章 美学范畴 148
二、从美的现象形态的角度考察美学范畴 150
1 崇高 151
2 优美 154
3 悲剧 156
4 喜剧 161
5 崇高、优美、悲剧与喜剧的对立、转化和结合 169
三、从美感的现象形态的角度考察美学范畴 171
1 崇高美感 171
2 优美美感 173
3 悲剧美感 174
4 喜剧美感 175
四、从美的构成的角度考察美学范畴 176
1 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 176
2 形式美的不同形态及其特征 179
3 形式美的规律 182
第七章 艺术的特征 185
一、关于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185
1 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方式的多样性 186
2 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征 189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194
1 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艺术的审美本质 194
2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的审美本质 196
3 从伦理实践的角度揭示艺术的审美本质 198
三、艺术的审美活动必须借助形象思维 200
1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200
2 形象思维的特征 204
第八章 艺术创作的美学原则 208
1 创作方法在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9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和作家世界观之间的关系 209
2 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之间的关系 218
二、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 226
1 艺术细节的写实性的美学意义 226
2 典型环境的创造 229
3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31
三、浪漫主义的美学原则 235
1 浪漫主义艺术的审美特质 235
2 浪漫主义的理想化原则 241
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原则 244
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及其相互结合的必备条件 245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具体形态和基本特征 249
第九章 艺术辩证法 252
一、艺术辩证法的科学涵义 252
1 有限与无限 254
二、艺术辩证法的不同范畴 254
2 偶然和必然 256
3 虚和实 257
4 动和静 259
5 意境 260
6 情与景 261
7 冷和热 262
8 悲和喜 263
9 张与弛 264
10 疏和密 265
11 隐与显(或藏与露) 266
12 艺术联觉 267
三、艺术辩证法的美学意义 269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