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绪论 1
第一章公务员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公务员制度 1
第二节公务员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组织保证 1
第三节积极稳妥地做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 1
第三节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9
第二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9
第一节法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9
第二章法律制度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第三章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1
第一节改革机构、转变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 21
第二节改革机构、转变职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1
第三节政府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1
第四节理顺关系,提高行政效率 21
第五节结合机构改革搞好人事制度改革 21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27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制 27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述 27
第五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3++ 27
第四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7
第五节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 27
二、国家体制篇 27
第四节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27
第三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
第二节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及其组织体系 27
第一节共产党建设的基本理论 27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 27
第六章行政体制 61
第一节行政机关概述 61
第二节行政机关的设置和机构体系 61
第三节行政机关的职权 61
第四节审判制度及其工作原则 75
第三节检察机关的组织体制及其职权 75
第五节公检法机关的关系 75
第七章司法制度 75
第一节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75
第二节审判机关的组织体制及其职权 75
第八章军事制度 92
第一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概述 92
第二节军队的领导体制和编制 92
第三节兵役制度 92
第四节军衔制度 92
第九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02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 102
第二节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102
第三节中央对地方的领导 102
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政权的组织 116
第四节民族政策 116
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116
第一节多民族国家与民族区域自治 116
第十章民族区域自治 116
第十一章一国两制 130
第一节“一国两制”的提出和意义 130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及其与中央职权的划分 130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130
第十二章经济特区 145
第一节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发展现状 145
第二节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 145
第三节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较 145
第四节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战略 145
第八节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实践模式简介 159
第七节东欧学者关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理论模式 159
第六节西方学者关于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干预的理论 159
第五节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 159
第四节市场经济的功能与意义 159
第三节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159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内涵 159
第十三章市场经济基本理论 159
三、市场制度篇 159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59
第十四章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191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现代企业制度 191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191
第三节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关键环节 191
第四节证券市场法律制度 200
第六节房地产市场法律制度 200
第五节期货市场法律制度 200
第七节技术市场法律制度 200
第二节商品市场法律制度 200
第一节市场体系与市场体系法律制度 200
第十五章市场体系法律制度 200
第三节金融市场法律制度 200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体系 254
第一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54
第二节宏观调控的特点 254
第三节宏观调控体系的构造 254
第四节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254
第四节不正当竞争行为 262
第六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机关 262
第五节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262
第十七章市场竞争法律制度 262
第三节不正当竞争的范围 262
第二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62
第一节我国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必要性 262
第六节我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 272
第五节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272
第四节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272
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272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272
第十八章社会保障制度 272
第二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272
第十九章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经济纠纷的处理 295
第一节经济纠纷处理是保障和完善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 295
第二节经济纠纷处理的概念和方式 295
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 295
第四节经济纠纷处理的国内仲裁制度 295
第五节经济纠纷的诉讼制度 295
第三节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306
第三节公务员权利的基本内容 306
第二节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 306
第二十一章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312++ 306
第一节公务员义务权利的涵义和特点 306
第一节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 306
第二十章公务员制度概述 306
四、公务员制度篇 306
第二节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06
第二十二章职位分类 322
第一节人事分类制度概述 322
第二节建立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 322
第三节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322
第二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类、方法和内容 329
第三节考试录用的程序 329
第二十三章考试录用 329
第一节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涵义、意义与原则 329
第二十四章公务员的考核、培训与任用 334
第一节考核 334
第二节培训 334
第三节公务员的任用 334
第二节调任 354
第三节转任 354
第一节交流的涵义及原则 354
第四节轮换 354
第六节回避 354
第五节挂职锻炼 354
第三节对违纪的行政处分 354
第二节公务员的纪律 354
第一节奖励 354
第二十五章公务员的奖励、纪律和惩戒 354
第二十六章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365++ 354
第二十七章公务员的工资保险福利 374
第一节建立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意义和原则 374
第二节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内容 374
第三节公务员的保险和福利 374
第二十八章公务员的辞职、辞退和退休 380
第一节辞职 380
第二节辞退 380
第三节退休 380
第二节申诉 391
第三节控告 391
第四节行使申诉控告权的公务员和受理申诉控告机关承担的义务 391
第二十九章公务员申诉与控告 391
第一节申诉控告的性质与确认 391
五、政府管理篇 399
第三十章政府计划的管理 399
第一节计划管理的职责与任务 399
第二节计划管理的内容 399
第六节存款、贷款管理 405
第十一节金融市场管理 405
第十节国库管理 405
第九节金银管理 405
第八节外汇管理和外债管理 405
第七节银行结算管理 405
第三节货币发行管理与现金管理 405
第五节利率管理 405
第四节信贷资金管理 405
第二节金融机构管理 405
第一节我国金融管理体制 405
第三十一章政府对金融的管理 405
第八节行政和国防财务 411
第九节预算外资金管理 411
第七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411
第六节文教科学卫生体育事业财务管理 411
第十节会计工作管理 411
第十一节财政立法和财政监察 411
第一节财政管理及其体制 411
第四节农业财务 411
第三节国营企业财务 411
第二节国家预算 411
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管理 411
第三十二章政府对财政的管理 441
第三十三章政府对税收的管理 456
第一节税务机关的设置及职责 456
第二节税收征管法规 456
第三十四章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的管理 470
第一节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制 470
第二节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制度与手段 470
第三节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470
第四节利用外资 470
第三节征收关税 492
第四节查缉走私 492
第一节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 492
第二节海关监管 492
第三十五章海关管理 492
第三十六章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 496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496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496
第三节市场管理 496
第四节个体工商户管理 496
第五节私营企业管理 496
第六节商标管理 496
第七节广告管理 496
第三十七章政府对城建的管理 516
第一节城建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516
第二节城建管理的内容 516
第四节劳动保险与生活福利制度 531
第三节工资制度 531
第五节劳动保护制度 531
第三十八章政府劳动管理 531
第一节劳动管理及其体制 531
第二节劳动力管理 531
第三十九章政府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543
第一节环境管理体制及机构 543
第二节环境标准与管理 543
第三节自然环境保护 543
第四节环境保护执法 543
第四十章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557
第一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557
第二节教育经费管理 557
第三节教育法制建设 557
第四节教育督导制度 557
第四节科技人员管理 564
第七节科技情报管理 564
第六节科技成果管理 564
第五节科技条件管理 564
第三节科技规划和计划的管理 564
第二节科技经营管理 564
第一节科学技术体制与科学技术机构 564
第四十一章政府对科学技术事业的管理 564
第四十二章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管理 582
第一节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行政管理体制 582
第二节艺术事业管理 582
第三节电影事业管理 582
第四节群众文化事业管理 582
第五节图书馆事业管理 582
第六节文物事业管理 582
第七节档案馆事业管理 582
第八节文化市场管理 582
第九节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管理 582
第五节政府对出版事业的管理 602
第四节政府对期刊事业的管理 602
第三节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 602
第一节新闻出版事业的管理体制 602
第四十三章政府对新闻出版事业的管理 602
第二节政府对报纸事业的管理 602
第四十四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管理 618
第一节卫生行政部门的任务和职责 618
第二节医政管理 618
第三节中医药管理 618
第四节卫生防疫管理 618
第五节妇幼卫生管理 618
第六节药政管理 618
第七节医学教育 618
第四十五章政府对人口与生育的管理 626
第一节人口与生育管理的性质、任务和原则 626
第二节我国现行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 626
第三节人口与生育管理机制 626
第一节我国民族政策 640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政府宗教工作的任务和政策 640
第四十六章政府对民族事务和宗教事务的管理 640
第五节救灾救济 650
第九节 婚姻登记管理 650
第八节优待抚恤 650
第六节城市社会福利事业 650
第七节 社会团体的登记与管理 650
第四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50
第三节行政区划 650
第二节基层政权建设 650
第一节民政工作组织机构 650
第四十七章政府民政工作 650
六、行政行为篇 667
第四十八章 行政行为概述 667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特性和意义 667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分类 667
第三节行政行为的效力 667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运作规则 667
第五节 行政立法系统化 677
第四节 行政立法程序 677
第六节行政立法的效力 677
第七节 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677
第二节行政立法权限的历史演变 677
第三节我国现行行政立法体制 677
第一节行政立法的地位和作用 677
第四十九章 行政立法 677
第五十章 行政执法 691
第一节 何谓行政执法 691
第二节行政执法的地位和作用 691
第三节 行政执法应遵循的原则 691
第四节行政执法的要求 691
第五节 行政诉讼制度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691
第六节行政执法中的应诉与诉讼代理人 691
第七节 行政执法中的赔偿责任 691
第八节 我国行政执法的现状与展望 691
第七节 行政处罚程序 710
第六节 应受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 710
第五节 行政处罚案件管辖 710
第四节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 710
第二节 行政处罚与刑罚 710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论 710
第五十一章 行政处罚 710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权划分 710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种类 741
第三节 行政许可程序 741
第四节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741
第一节 行政许可与行政权 741
第五十二章 行政许可 741
第五十三章 行政强制措施 751
第一节 行政强制措施概述 751
第二节 行政强制预防 751
第三节 行政强制制止 751
第四节行政强制执行 751
第五节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 751
第六节 行政强制措施的完善 751
第四节 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 762
第三节行政裁决的程序 762
第一节 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性 762
第五十四章 行政裁决 762
第二节行政裁决的种类 762
第五十五章 行政指导 770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涵义与特点 770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地位和作用 770
第三节 行政指导的种类 770
第四节 行政指导的问题与展望 770
第五十六章 行政契约 777
第一节 行政契约概述 777
第二节 行政契约的缔结 777
第三节行政主体的特权及补偿 777
第四节 行政契约的救济方式 777
第三节行政处分权的分配 791
第五节 行政处分和申诉程序 791
第四节 行政处分的实施 791
第一节 行政处分的概念与性质 791
第五十七章 行政处分 791
第二节行政处分的种类 791
第四节 复议管辖 800
第七节复议程序 800
第六节复议参加人 800
第五节 复议机构 800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800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目的与原则 800
第一节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点 800
第五十八章 行政复议 800
第五十九章 行政执法检查 821
第一节 行政执法检查的性质与特点 821
第二节 行政执法检查的对象和范围 821
第三节行政执法检查的职责 821
第四节 行政执法检查的方式 821
第三节我国廉政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830
第一节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830
第二节 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 830
七、廉政篇 830
第六十章 廉政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830
第六十一章 公务人员一般行为准则 836
第一节不得经商办企业的规定 836
第二节 关于兼职的规定 836
第三节 不得接受和赠送礼品的规定 836
第四节 财产申报制度 836
第五节 财经纪律 836
第六节 回避制度 836
第六十二章 滥发钱物的行为及其处理 856
第一节滥发钱物的行为及其种类 856
第二节 滥发服装的行为及其处理 856
第三节滥发钱和购物券的行为及其处理 856
第四节 制止互赠挂历的规定 856
第二节 公费旅游 860
第四节 用公款大吃大喝 860
第三节 公款购物和装修住房 860
第六十三章 公款消费行为及其处理 860
第一节公款消费行为的特征与危害 860
第六十四章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864
第一节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意义和措施 864
第二节 纠正在招收、调配职工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864
第三节 纠正户口管理中的不正之风 864
第四节 纠正商品流通中的不正之风 864
第五节 纠正旅游系统的不正之风 864
第二节向企业摊派行为及其处理 872
第三节向农民的摊派行为及其处理 872
第六十五章 摊派行为及其处理 872
第一节 摊派行为的概念和危害 872
第六十六章 贪污贿赂行为及其惩处 878
第一节贪污贿赂行为的构成与性质 878
第二节 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为的行政处分 878
第三节 对贪污贿赂行为的刑事处罚 878
第四节 对贪污贿赂的举报规定 878
第二节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890
第六十七章 公务员的自身修养与职业道德 890
第一节 公务员的自身修养 890
八、监督篇 903
第六十八章 监督制度概述 903
第一节 监督的含义 903
第二节 权力为什么要接受监督 903
第三节 监督制度的内容 903
第四节 公务员应接受哪些监督 903
第六十九章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910
第一节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910
第二节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910
第三节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 910
第四节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和手段 910
第三节审计监督 924
第五节 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体制之构想 924
第四节 行政监察 924
第一节 政府内部监督概述 924
第七十章 政府内部的监督 924
第二节 我国政府内部监督体制的历史与现状 924
第七十一章 司法监督 937
第一节 司法监督概述 937
第二节 审判监督 937
第三节 检察监督 937
第三节 党纪检查的内容 950
第五节 纪检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950
第四节纪检机构及其职权 950
第二节党对国家机关的监督 950
第一节 党的监督概述 950
第七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950
第七十三章 民主监督 962
第一节民主监督概述 962
第二节民主监督的内容 962
第三节民主监督的方式 962
第三节 社会监督的实现 967
第二节 社会监督的种类 967
第一节 社会监督概述 967
第七十四章 社会监督 967
第七十五章 新闻舆论监督*977++ 977
第一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977
第二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依据和形式 977
第三节新闻舆论监督的界限 977
九、涉外篇 992
第七十六章 我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对外政策 992
第一节 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和演变 992
第二节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992
第三节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992
第五节 条约的修改及终止 997
第八节 国际贸易惯例简介 997
第七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997
第六节 条约的保管和登记 997
第三节 条约的缔结与生效 997
第四节 条约的遵守、运用及解释 997
第二节 条约的种类和名称 997
第一节 国际条约的概念 997
第七十七章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997
第五节对外贸易的特殊形式 1020
第七十八章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1022
第一节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 1022
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运输和保险制度 1022
第三节 我国对外贸易结算及支付制度 1022
第四节 涉外技术转让法律制度 1022
——对外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 1022
第二节 我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1055
第一节 涉外金融机构和涉外金融立法 1055
第四节涉外保险法律制度 1055
第五节我国外债管理法律制度 1055
第三节 对中外合资、外资银行的管理制度 1055
第四节 外资企业法律制度 1055
第三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1055
第二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1055
第一节 概述 1055
第七十九章 吸引外商投资的法律制度 1055
第八十章 我国涉外金融法律制度 1068
第六节涉外经济诉讼的概念和范围 1085
第十一节 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1085
第十节 司法协助 1085
第九节外国人的诉讼地位 1085
第八节 涉外经济诉讼的管辖权 1085
第七节 涉外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 1085
第三节仲裁协议 1085
第五节 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1085
第四节仲裁程序 1085
第二节涉外仲裁机构和案件受理范围 1085
第一节涉外经济仲裁的概念 1085
第八十一章 涉外经济纠纷的仲裁与诉讼 1085
第四节 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1107
第三节 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107
第五节 公文的分类 1107
十、公文篇 1107
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和作用 1107
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1107
第八十二章 公文概说 1107
第八十三章 法规性公文 1122
第一节法规性公文的性质和特点 1122
第二节行政法规 1122
第三节 规章 1122
第四节法规性公文范例选析 1122
第八十四章 指挥性公文 1141
第一节指挥性公文的作用和特点 1141
第二节命令(令) 1141
第三节 决定 1141
第四节指示 1141
第五节批复 1141
第六节 指挥性公文范例选析 1141
第五节 通知 1157
第六节 函 1157
第四节 通报 1157
第七节 知照性公文范例选析 1157
第八十五章 知照性公文 1157
第三节 通告 1157
第二节 公告 1157
第一节知照性公文的作用和特点 1157
第八十六章 报请性公文及其他 1178
第一节报请性公文的特点 1178
第二节 报告 1178
第三节 请示 1178
第四节 议案 1178
第五节会议纪要 1178
第六节 报请性公文及会议纪要范例选析 1178
第四节 公文的附加标识格式 1195
第三节 公文的主体结构格式 1195
第二节 公文的文面格式 1195
第一节公文格式及其外在要求 1195
第八十七章 公文格式 1195
第八十八章 行文规则 1209
第一节行文根据的规则 1209
第二节向下行文的规则 1209
第三节向上请示的规则 1209
第四节 联合行文的规则 1209
第八十九章 公文办理 1217
第一节 公文办理的基本要求 1217
第二节 收文办理的程序 1217
第三节 发文办理的程序 1217
第四节 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1217
第四节机关管理现代化 1236
第三节 机关管理与建设的地位和要求 1236
第六节 学习和研究机关管理学,加强和改进机关建设 1236
第五节机构改革 1236
第一节 机关管理与建设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作用 1236
第九十章 机关管理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236
十一、机关管理与建设篇 1236
第二节 机关管理与建设的特点和原则 1236
第三节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法律责任 1250
第六节 违反保密规定的法律责任 1250
第五节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和责任 1250
第四节 保密的目标及重要性 1250
第二节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责任 1250
第一节国家安全的目标和重要性 1250
第九十一章 国家安全与保密制度 1250
第九十二章 行政效能与岗位责任制 1265
第一节 行政效能的基本内容与测定 1265
第二节 提高行政效能的意义 1265
第三节 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 1265
第四节 实行岗位责任制 1265
第六节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 1285
第七节 行政信息与行政管理 1285
第五节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术 1285
第八节 行政信息系统 1285
第九节行政信息处理 1285
第一节 办公自动化的产生和作用 1285
第四节 办公自动化的主要设备 1285
第三节 我国办公自动化现状 1285
第二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 1285
第九十三章 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 1285
第九十四章 机关党员管理工作 1303
第一节 发展党员工作 1303
第二节党员教育工作 1303
第三节 抓好党员管理 1303
第九十五章 机关群众团体的管理与建设 1314
第一节 机关党组织对机关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领导 1314
第二节机关工会工作 1314
第三节 机关共青团工作 1314
第九十六章 机关后勤工作的管理与建设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