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识人用才学的任务 1
第二节 人才的分类 6
第三节 识人用才学的研究对象 11
第四节 识人用才学的研究方法 13
第五节 研究识人用才的意义 15
第二章 识人用才学的基本理论及原则 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识人用才学的理论基础 19
第二节 相关学科在识人用才学中的应用 24
第三节 识人用才学的研究原则 30
第三章 识人的内容 35
第一节 识德 35
第二节 识能 42
第三节 识勤 47
第四节 识绩 48
第五节 识廉 50
第四章 个性识人 55
第一节 个性心理特征 55
第二节 气质 58
第三节 性格 62
第五章 人才考察常用基本方法 67
第一节 考试法 67
第二节 情景模拟法 74
第三节 德才素质测评法 79
第四节 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 83
第五节 民主评议法 88
第六节 座谈访问法 93
第七节 自我评估法 99
第八节 案卷查阅法 104
第九节 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基本操作 109
第六章 心理测验技术 130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测验 130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 134
第三节 如何制定测验计划 137
第四节 如何设计问卷 147
第五节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人事选拔测验简介 172
第七章 人才实绩评估 187
第一节 实绩评估概述 187
第二节 党政人才的实绩评估 194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绩评估 209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实绩评估 213
第八章 用才 215
第一节 科学的用才观 215
第二节 管理者的用人机制 219
第三节 用才方法与用才艺术 228
第九章 中国古代识人用才案例 235
案例一 欧阳凝祉慧眼识曾文正 235
案例二 周元素识人之性用傻童 237
案例三 “吕端大事不糊涂” 239
案例四 晏婴德高才重 241
案例五 萧何月下追韩信 244
案例六 商汤识伊尹于厨房 245
案例七 陈平官场游刃有余 246
案例八 李世民重用仇敌魏征 248
案例九 曾国藩识别刘铭传与曾国藩上当 249
案例十 齐威王用人重实绩 251
主要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