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塑性加工的分类和工步分析的目的 1
1-1 塑性加工分类 1
1-2 工步分析的目的 6
第二章 变形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分析 9
2-1 外力和内力 9
2-2 连续体内一点的应力和应力分量 10
2-3 一点邻区的微分平衡方程 16
2-4 斜面上的应力 22
2-5 主应力 26
2-6 应力不变值 31
2-7 主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33
2-8 应力张量的分解、球张量和应力偏量 38
2-9 八面斜方体面上的应力和等效应力 41
第三章 一点应变状态分析 47
3-1 位移 47
3-2 应变 48
3-3 一点的小应变和应变分量 51
3-4 任意方向的小应变 55
3-5 主应变 57
3-6 体积应变 59
3-7 主剪应变和最大剪应变 60
3-8 八面体斜面上的应变和等效应变 64
3-9 应变球张量和应变偏量 66
3-10 圆柱坐标和球坐标的应变分量 67
3-11 应变速度和应变增量 69
3-12 有限应变 72
第四章 韧性材料的塑变判据 77
4-1 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 77
4-2 塑变判据的基本原理 78
4-3 能量塑变判据 80
4-4 最大剪应力塑变判据 84
4-5 塑变判据的屈服曲面 85
4-6 能量塑变判据和最大剪应力塑变判据的屈服面和屈服轨迹 91
4-7 塑变判据的实验校核 95
4-8 各向同性材料应变硬化的后续屈服面 99
4-9 各向异性材料的塑变判据 102
第五章 塑性本构方程或应力应变关系 107
5-1 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的区别 107
5-2 弹性应力和应变关系 108
5-3 弹性势能函数 112
5-4 塑性应力和应变关系的特点 114
5-5 应变增量理论 116
5-6 塑性流动理论 119
5-7 塑性应变和应力关系的试验校核 121
5-8 塑变功和加工硬化的假设 123
5-9 加工硬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29
5-10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通式和本构方程 130
5-11 应力应变关系式的变换 142
6-1 引言 146
第六章 金属的屈服极限和它的影响因素 146
6-2 静载拉伸试验 147
6-3 压缩试验 151
6-4 应力应变曲线的简化型式 154
6-5 温度的影响 158
6-6 应变速度的影响 162
6-7 应变、应变速度和温度的综合影响 166
6-8 包兴格(Bauschinger)效应 167
6-9 板料各向异性指数的量测 169
第七章 塑性加工问题和滑移线理论 171
7-1 解塑性问题的基本方程 171
7-2 理想刚塑性体的平面变形问题 172
7-3 平面变形问题的应力状态和滑移线 175
7-4 滑移线场的微分方程 179
7-5 应力边界条件 182
7-6 滑移线场特性 186
7-7 解滑移线场的数值积分法和图解法 189
7-8 滑移线场的几个特解 196
7-9 速度场和全解 202
7-10 速度场的数值解和图解法 204
7-11 应力间断和速度间断 208
7-12 轴对称问题 213
第八章 应用滑移线理论分析塑性加工工步 219
8-1 引言 219
8-2 平冲头压入半无限高坯料 219
8-3 楔形和圆弧冲头压入半无限体 225
8-4 平冲头压缩有限高坯料 231
8-5 镦粗或薄坯压缩 241
8-6 镦挤 260
8-7 模锻工步 266
8-8 挤压 280
8-9 薄板拉延 310
8-10 轧制 315
8-11 金属的切削加工和剪切 321
8-12 塑性加工中的摩擦 325
第九章 理想刚塑性体的极限载荷 330
9-1 极限载荷的计算 330
9-2 虚功方程 332
9-3 应力间断和速度间断 334
9-4 下限法原理 336
9-5 上限法原理 339
9-6 上限法对平面变形问题的应用 341
9-7 平面变形状态的平冲头压入 343
9-8 平面变形状态的挤压 348
9-9 轧板 356
9-10 上限法对轴对称问题的应用 358
9-11 圆柱体镦粗 360
9-12 开口模锻终锻 367
9-13 锥模正挤棒料 371
9-14 反挤杯形件 378
9-15 正反联合挤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