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 2
一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 2
二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 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7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9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17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8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21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26
第一节 剥削阶级的思想与政治教育 26
一 剥削阶级有关思想与政治教育的论述 27
二 剥削阶级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三 剥削阶级对精神动力作用的日渐重视 34
第二节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37
一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37
二 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40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52
第一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交互作用 52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3
二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54
三 社会意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57
第二节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59
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60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反作用的重要表现方式 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 63
一 灌输的历史必然性 64
二 灌输的现实必然性 65
第四节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8
一 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 68
二 在社会关系总和中把握人的思想 70
第五节 培养全国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 72
一 共产主义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72
二 人的全面发展有赖于全面教育 74
第六节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76
一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76
二 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 77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7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79
一 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 80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82
三 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87
一 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9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90
二 在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93
三 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98
四 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10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08
一 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108
二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 111
三 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的必要条件 115
四 全面开发人才智力的强大动力 118
一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123
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23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23
二 动机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125
三 心理过程系统和观念系统的形成 131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表现 138
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论 138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144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157
第一节 正确地认识教育对象 157
一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重要性 157
二 把握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159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结构与层次 163
一 教育对象的结构 163
二 教育对象的层次 166
第三节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170
一 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70
二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 171
三 青年的特点 175
三 分析教育对象的基本方法 180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186
第一节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186
一 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188
二 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性的关键 188
三 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依据 189
一 要依据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190
第二节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90
二 要依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 19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192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 193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目标 194
三 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 198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00
第一节 世界观教育 200
一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01
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202
三 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03
第二节 政治观教育 204
一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204
二 国情教育 209
三 形势政策教育 211
四 爱国主义教育 213
五 阶级斗争教育 216
第三节 人生观教育 217
一 理想教育 218
二 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 218
三 人生的价值观教育 219
四 成才教育 219
五 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220
六 审美教育 221
一 集体主义教育 222
第四节 道德观教育 222
二 劳动教育 224
三 恋爱观教育 224
四 职业道德教育 225
五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225
第五节 法制观教育 226
一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226
二 法制教育 228
三 纪律教育 228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3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230
一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230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原则 23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46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246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249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26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 260
一 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制度的影响 260
二 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26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范围 266
一 家庭环境 266
二 单位(学校)环境 268
三 社区环境 272
四 传媒环境教育 27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277
一 优化社会导向 278
二 优化环境作用 280
三 优化内部环境 282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28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和要求 286
一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 286
二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要求 29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 294
一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 294
二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原则 298
一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 30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途径和方法 302
二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途径 306
三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 308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管理 31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决策 316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316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认识 318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分析 320
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综合 322
五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的建设 324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 32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 326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内容 329
三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方法 33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 334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的意义 335
二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的要求 337
三 畅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渠道 340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 344
第一节 灌输 344
一 灌输的重要性 344
二 提高灌输的有效性 347
第二节 激励 347
一 激励在激发积极性中的作用 348
二 奖励是激励的重要手段 350
第三节 调节 352
一 为什么需要调节 352
二 调节的内容 353
第四节 转变 355
一 转变的必要性 355
二 转变的艰巨性 357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修养 36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修养的重要性 360
一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360
二 身教重于言教 362
三 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 36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修养的基本要求 365
一 政治素养 366
二 思想素养 367
三 文化素养 369
四 能力素养 372
五 身体素养 37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修养的基本途径 374
一 学习 376
二 思考 378
三 实践 379
四 总结 380